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世纪中后期形成的例外论思潮,对日本近代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一例外思想的指引下,日本冲破亚洲藩篱,完成了近代化的任务,走上了与众亚洲国家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就日本例外论的成因而言,既有政治传统因素,也有地理位置和国际体系的边缘化因素,这其中也充斥着特殊的文明观。  相似文献   

2.
日本的现代化最初的启动,肇始于明治维新时期。19世纪中叶,在西方现代化浪潮的冲击下,东方渐次沉沦,唯有封建弱小的日本,孤军崛起,走上了民族独立发展的道路,并在短期内成为亚洲唯一的资本主义现代化强国。驱动日本现代化起步的历史条件是什么?本文就此做一浅要...  相似文献   

3.
从日本法治史看中国法治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日本各个历史时期法治化道路的分析,并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对两国的法律制度进行比较,指出两国法治化道路在一定程度上的相似性,中国可以借鉴日本先进的法律制度,以期早日实现中国的法治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日本民族是一个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民族。日本历史发展的每一个阶段,或称每个时代,都可以以其吸收外来文化的高潮来作标志。但是日本并没有走向全盘外来化的道路,而是一次次走上飞跃式发展的道路。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并且不止一次地面临着共同的历史命运。应该说,日本的经验对我们是具有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日本从明治维新、日俄战争、二次大战到战后重建与经济起飞 ,其国家发展战略经历了由“强兵”“富国”到和平谋求经济大国的转变。“强兵富国” ,使日本最终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 ,并给日本和世界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和平谋求经济大国 ,使日本真正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经济强国。历史证明 ,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才是日本最重要的基本国策。  相似文献   

6.
岳光 《百姓生活》2013,(3):53-53
1947年5月3日,日本正式颁布实施《日本国宪法》(简称新宪法),掀开日本历史的新篇章。然而不为人知的是,这部改变日本命运的宪法,是25名以青年军官为主的美国人。用7天时间“赶”出来的。在他们的努力下,日本的皇权在意识形态上被彻底斩断,日本随即走上“和平”之路。  相似文献   

7.
韩国被日本吞并后,大批韩国革命志士流亡到中国,坚持从事反日独立运动。由于韩国惨痛的历史遭遇和独立运动出现不尽人意的挫折,再加上深受那时盛行于中等东方国家无政府主义思潮的影响,一部分革命者选择了无政府主义运动道路。  相似文献   

8.
日本资产阶级政党产生后,在建立政党政治的发展道路上,其性质、组织形式和策略发生了很大变化。通过不懈的斗争,终于建立了较为完备的政党内阁——原敬内阁,在日本历史上具有积极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9.
《今日南国》2014,(1):4-5
2013年12月17日,日本内阁通过了新《防卫计划大纲》、《中期防卫力量发展计划(2014年-2018年)》和首份国家安全保障战略。三份文件的同日出台,预示着日本顽固走“军国化”道路..而一年多来,日本挑起领土争端、高官大放厥词挑战历史、首相悍然“拜鬼”等等,让人感到这个曾经犯下战争罪行的国家,再次成为战争危机策源地。  相似文献   

10.
依靠科学技术振兴经济是后起国家赶超先进的共同经验和规律.德国、美国和日本在历史上都不是先进的国家,但是它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依靠科学技术,结合本国具体国情,走出了各具特色的依靠科学技术振兴经济的发展道路,其中有许多成功经验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可以称作“中国道路”、“中国经验”或“中国模式”.是中国在全球化背景下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系列战略策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既是一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当代化的过程,也是一个社会主义中国化和当代化的过程。它不仅极大地改变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也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丰富了人类对社会发展规律和道路的认识,是一个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同时,中国现行的模式,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还不成熟,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2.
坚持中国道路,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之一。党报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喉舌”,其中的建党纪念文本刊载了关于中国道路的丰富内容。通过诠释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揭示中国道路的科学性;通过记录中国道路在不同时期的现实境遇与特殊内涵,揭示其生成的历史必然性。在行文建构方面,中国共产党在党报的建党纪念文本中大致按照“回顾历史进程—突出历史贡献—总结历史经验”的逻辑铺展而开,旨在取得体现奋斗道路艰难性、强调道路选择正确性、彰显中国道路优越性的报道效能,以凸显中国道路的合理性与价值性。从党报的建党纪念文本中探视中国道路,既是加深对坚持中国道路这一历史经验理解的理论需要,又是增强新时代民众道路自信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3.
大化改新在日本历史上有划时代的意义,改新的主要措施是效法中国唐代的相关制度而制订出来的。但对比大化改新前后日本社会状况可以发现:大化改新的改革举措并不适合当时的日本,改新前后的日本社会状况没有发生明显的改变。可以说,大化改新是一次不成功的社会变革。  相似文献   

14.
福泽谕吉的近代国家观从天赋平等向脱亚论的转变所形成的思想体系,是明治维新后日本走向侵略道路的理论基础。20世纪80年代以后,日本又出现了新国家主义思潮,这应是福泽谕吉国家观的一种复兴映现。正确认识和分析福泽谕吉的国家观对彻底批判日本侵略历史有着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甲午战争百年反思苏贵庆发生于一百年前的中日甲午战争,不仅在中国近代史上,而且在世界近代史上是一场改变世界政治格局的大战。中国从此一蹶不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里越陷越深;日本一跃成为世界军事强国,在对外扩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成为远东的战争策源地。但...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中叶以降,学习西方、实现国家独立富强,成为日本举国之共识。为探索出适合日本的发展道路,日本派出了由政界要人所组成的岩仓使节团,对西方列强进行了近两年的实地观摩,考察西方列强的政治、经济、教育体制,以此为日本提供参照。岩仓使节团的考察,对日本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开创出一条独具特色的近代化之路,具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大久保政权》是明治维新后在日本建立什样的国体与政体。如何走资本主义道路而组建起的革新官僚的资产阶级政权。它适应日本社会的客观历史要求,为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本文通过阐述《大久保政权》的组成与政策,说明该政权在日本主义化方面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赵志浩 《东方论坛》2009,(4):103-107,120
20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进行了一场社会史论战,它实际上是由亚细亚生产方式引起的。亚细亚生产方式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苏联和日本分别对之进行了解读,认定中国历史属于亚细亚形态的社会,这意味着中国将被排除在世界史进程之外。受特定时代背景的影响,中国史学家大多接受的是斯大林有关社会发展模式的论述,认为秦以后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属于封建社会,它改变了以后中国人书写历史的方式。  相似文献   

19.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仅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也是把握和理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内在规定不可或缺的维度。在人类现代化历史发展进程中,资本主义现代化占据着先行示范的特殊地位,是研究现代化绕不过去的范畴,问题在于资本主义以资本增殖为中心逻辑形成了对人的发展逻辑的强势压制,由此形成了资本财富积累和人的贫困积累的尖锐化对立矛盾,工人越劳动越贫困的社会问题严重掣肘了其现代化模式的可持续发展空间。马克思深刻洞悉并指出了资本主义现代化内含的矛盾,为人类纠正资本主义现代化偏离人的发展方向提供了科学指导理论。尽管资本主义现代化为延长其生存发展周期采取了时间、空间以及福利社会政策,但这种不触及资本主义现代化矛盾根源的措施治标不治本,劳动者只能再次深陷资本增殖框架塑造的贫困化趋势中。为此,人类要消除悖论性贫困、走向共同富裕的新型现代化道路,需要沿着马克思的理论和列宁的探索进行创新拓展与发展。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具体历史国情继承发展和创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以共同富裕为指向形成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从历史向度来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有着独特的历史资源和恢弘的历史进程,中华民族先贤对共同富裕的构想、近代以来仁人志士对共富的追求以及马克思主义对共同富裕的探索共同构成了其发展的历史资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共同富裕实践提供了独特历史蕴涵;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以来以及新时代的百年恢弘接续探索,中国共产党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形成发展注入和拓展了共同富裕内涵。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共同富裕向度意味着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制度架构内恢复了劳动者主体性,资本增殖逻辑与人的发展逻辑矛盾得到了和解,即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共同富裕向度不仅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深远影响,而且为人类探索新文明形态提供了中国智慧,为后发国家走新型现代化道路提供了中国方案,是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具有开拓意义的原创性现代化探索,未来必将深刻影响和改变世界历史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20.
威廉·亨利·西沃德在日本实行“武力干涉”政策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现实原因,与美国的实力和利益紧密相连。19世纪后期日本痛定思痛,敞开国门,武力倒幕,有意识地奉行“西方化”政策,走上富国强兵的道路,与西沃德在日本实行的政策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