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中国社会主义选择归因理论研究的现实意义关于中国社会主义选择的归因问题,理论界大多作如下解释:十月革命胜利后,在中国人民面前有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三条道路可供选择。复辟封建主义,经历了辛亥革命的中国人民不会答应;走资本主义道路,封建主义不愿走,帝国主义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恩格斯一致认为,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无产阶级夺得政权后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是大不相同的。十月革命后,列宁从俄国的"现存社会"出发,探索了不发达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道路。毛泽东也有过一些这方面的设想。邓小平设计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马、恩、列、毛关于不发达国家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思想的坚持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古代的中国人曾为实现一个公正的理想社会而作了不懈的探索,但限于时代条件,这种探索只能是空想;近代中国兴起学习西方的热潮,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本质,使中国的志士仁人对西方资本主义的信念开始动摇;五四时期,中国人民终于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并经历了从空想社会主义向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过程。中国人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由国内外诸种因素促成的,而主要是中国的国情决定的。  相似文献   

4.
《论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共产党人有关国家学说和政治制度思想最完整的理论阐述,是新中国的建国大纲和治国方略,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和制度建构的政治基础和制度逻辑的一次全面的经典呈现;7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都是《论人民民主专政》所呈现的制度逻辑的现实演绎。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逻辑的基本立场和根本原则,也是中国革命成功和建设胜利的政治基础和价值目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这是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逻辑及其历史演绎的理论指南和思想基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确对待“资本逻辑”的态度是“节制资本主义,而不是消灭资本主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逻辑的核心内涵和政治保障;依靠自己的努力奋斗,自力更生建设自己的国家,这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必须坚持的正确处理国际关系的制度逻辑。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要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发展方向、发展动力和发展目的及宗旨等重大问题。坚持文化发展以人为本,实现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价值旨归。  相似文献   

6.
<共产党宣言>发表距今整整160年,它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发展都起到了重大的作用,重温<共产党宣言>可以使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更加清醒和坚定.<共产党宣言>中存在着三维坐标轴,即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和所有制,而资产阶级的作用,无产阶级的作用和所有制的变化则形成了三个相关的向量.资本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变化,需要我们重新审视资产阶级的积极作用;无产阶级的分化和变化,需要我们重新审视无产阶级的强大作用;私有制和公有制关系的变化和创新,需要我们重新审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作为无产阶级运动的战略方针,马克思的"联合行动"思想博大精深,逻辑严密。它的内容包括:在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无产阶级进行联合行动的必要性、可行性、具体形式等思想;在共产主义社会里,当家作主的无产阶级联合行动在过渡时期的重要使命、在实现共产主义过程中的具体作用等思想。它给我们在实现共同富裕中的启示是,必须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提高人民的法律意识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相似文献   

8.
制止政治动乱和平息反革命暴乱的斗争,又一次证明一个真理,就是在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资本主义是一条死胡同,而社会主义才是必经道路.对于这个真理,通过近百多年的斗争,尤其是经过近四十多年的社会主义实践,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人民中已深入人心,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社会已扎下根子,中国社会早已摒弃资本主义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本  相似文献   

9.
前不久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视察时指出: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经济,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经济;社会主义有市场,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社会主义的关键在于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认真领会邓小平同志讲话内容的精神实质,把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结合起来,使经济能够生气勃勃而又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是在理论和实践上的一项重要探索。正确认识和解决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问题,事关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和能否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解决好了,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找到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0.
中国走向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历史近200年来发展的客观必然。太平天国农民革命领袖企图以农业社会主义代替封建制度,不仅是一种空想,同时也是一种历史倒退现象。中国人学习西方,走资本主义道路屡遭失败。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的主要症结是帝国主义的侵略、封建势力的阻碍和中国政治的腐败。五四时期,中国先进分子终于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为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11.
生产力落后的中国避免资本主义前途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既是近代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即民主自由的价值观对中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起了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从价值观对社会历史发展的引导作用角度,来探讨生产力落后的中国为什么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 ,关于中国人民为何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并最终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 ,有些人依据中国历史上资本主义不发达的情况得出了社会主义在中国是早产儿的结论 ,即使是得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结论的学者 ,也仅仅局限于对中国近代历史及其矛盾的分析 ,对中国历史上悠久的社会主义传统视而不见。其实 ,中国有着悠久的社会主义传统 ,中国历史上的社会主义传统有其独具的特点 :历时悠久、流布广泛、内容丰富和形式多样。所有这些特点不仅影响了中国人民对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 ,同时也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过程产生了积极与消极两个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正> 从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有步骤地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新中国成立后,党为什么要领导中国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为什么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胜利了,没有发展资本主义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弄清楚这些问题,对于总结党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批驳资产阶级自由化分子否定社会主义的谬论,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人民选择的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社会的发展规律的,是历史的必然”;“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未来属于社会主义”(引自(《人类历史的新航道》,第187页,以下引文只注页码)。这是《人类历史的新航道——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以下简称《新航道》)一书作者通过不懈地探索和反复思考得出的基本结论之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为什么要选择社会主义道路,而不可能走资本主义道路,这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规律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是一定时期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是社会的基础。社会的发展变化,首先起作用的是经济原因。本文试图通过对中国工业革命的发生发展情况的分析,从近代社会经济和阶级状况方面来说明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极少数顽固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立场的人,为了在中国颠覆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一个完全西方附庸化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把攻击的矛头对准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极力散布所谓“社会主义失败”论和所谓“选择失误”论。公开宣称:“社会主义的尝试及其失败是20世纪人类的两大遗产之一”,胡说“社会主义在中国已经彻底失败”;攻击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选择失误”,极力鼓吹“全盘西化”,要求中国放弃社会主义,回过头去走资本主义的道路。为了达到上述政治目的,他们有计划、有预谋地制造了去年春、夏之交的动乱和反革命暴乱。现在,这场政治风波虽然已经平息,但是他们在思  相似文献   

17.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价值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蕴涵有丰富的价值目标,即经济价值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实现经济大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主体价值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实现人民真正当家作主;文化价值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实现文化大繁荣;社会价值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实现社会和谐.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价值目标体系,不仅能够使人们更好地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精髓和实质,而且能够使人们更准确地理解党的十七大报告的精神和本质.  相似文献   

18.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中国文化如何面对挑战和发展机遇,选择一条博采众长、且具民族特色又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文化发展道路,是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把握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建国六十年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道路经历了传统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两个阶段。新中国六十年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既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又给予我们深刻的现实启示。主要历史经验有:坚持党的思想路线,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思想保证;坚持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坚持把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主要的现实启示有:要使社会主义事业不停顿,必须注重理论创新;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模式应该是多样性而不是单一性;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与新自由主义划清界限。  相似文献   

20.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中国文化如何面对挑战和发展机遇 ,选择一条博采众长、且具民族特色又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文化发展道路 ,是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把握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重要课题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