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不知不觉间,我们已经进入微时代,科技使得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便利。令人欣喜的是,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开始接触智能手机等新兴事物。他们利用微信、微博、手机APP等新式软件帮助自己购物、就医、交流等。在微时代中,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老年生活越来越便利今年70岁的李爷爷刚刚学会使用智能手机,在手机软件的帮助下,他完成了预约、挂号、付款等一系列就医流程,而这些正是李爷爷之前最头疼的事情。  相似文献   

2.
在关于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问题的讨论中,许多同志都提出了通过对具体事物或过程的具体分析来阐明问题的意见。这样的意见或方法,不仅有助于对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的理解,而且对于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唯物辩证法,具体地分析具体事物来说,也是很重要的。下边我们想就我国民主革命时期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关系问题,谈谈我们对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问题的一些理解。不对的地方希望同志们指正。  相似文献   

3.
在关于哲学范畴的讨论中有的同志认为一般和个别关系就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这两对范畴是相同的范畴。我们认为这样认识是不妥的,尽管一般和共性含义的区别不大,但是个别和个性是不能等同的。所谓个别是指单个的、特殊的、有别于其他事物的个体,即具体事物。个性则是指一事物之所以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性质,是一事物所独有而他事物不具有的特殊属性。  相似文献   

4.
<正>这似乎是提出了一个不着边际的问题。文学(艺术)是人学,文艺是对社会人生的整体的反映。生活中的许多事物、许多方面,艺术都可以细腻、生动、具体地表述出来。因此生活里有什么,艺术似乎都可以告诉我们,至少在理论上有这样的可能性。因此,答案是艺术告诉了我们许多,它包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但是,在赋予艺术这种全知全能的性质时,艺术就被神化了。它在理论上应具有的无所不包,一待接触现实,就往往成为不足为据,此类事例在在俱是,可随意撷拾。为了弥合这一罅漏,人们只好宣称艺术是虚构的,但它有想象的真实即艺术真实,由于它超越了具体事物的特殊存在面描绘一般事物的逻辑可能,艺术真实是比历史真实更高一级的真实。于是,不足为据摇身而变为内在根据,理论上就显得天衣无缝了,但是,这样建立起的理论设想是封闭型的,是自我涉及的,它没有提供一个检验自己学说的标准。如果艺术中的某一描写象一个谶语,恰好在生活中找到了它的存在,或是以后得到了某种应验,该理论会得意地宣告:“瞧瞧,艺术不是告诉过我们吗?’”如果找不到这种生活实据,该理论也全然不会困窘,而会归结为艺术真实高于生活真实,指出生活中事物的意义已在艺术中体现,或指出现实中没有的东西可望在将来实现。从  相似文献   

5.
本文提出,实体与关系是两种性质不同的事物存在状态,或者说,世界上存在着实体事物和关系事物这样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 所谓实体,指的就是完整的系统,它是具有既成性、相对独立性和发展性的事物。所谓关系,指的就是实体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它是具有连续性、相互性、中间性的事物。实体事物与关系事物的区别是明显的、不容抹煞的,以往,人们对它们的区别的认识是不足的。实体事物与关系事物既相区别,又相联系,并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我们必须学会在实体与关系的辩证联系中认识事物和改造事物。  相似文献   

6.
人类对于自我生存的环境有这样一个认识:宇间任何一事物都具有其存在性、个体性、整体性、封闭性、复合性和可分性。我们在探讨这一认识时,进一步发现,自然界的任何事物不但具有以上特性,同时又始终存在着至少三个方面的因素:东方文化认为是阴、阳、中,而西方文化认为是负、正、零。中和零既是一个事物的诞生地,又是一个事物完成一次循环发展过程的终结地。在人类目前所能认识的自然界中,无论是宏观的或是微观的事物,无不遵循着这一自然法则。人类文化作为一个宏观的整体,同样遵循着这样的自然法则。我们发现,人类文化的产生和发…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的发展,税收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但为什么要交税,从普通公民到税务工作人员却都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甚至学术界的解释也只停留在事物的表面,或者解释是错误的或辩护性的。我们从自然法、共同体、人权等制度的角度进行分析,试图对这一问题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8.
正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生这样的事:对眼前人的各种信息都非常清楚,唯独想不起他的名字。为啥老记不住别人姓名?这与大脑的记忆特征脱不了关系。根据大脑的记忆特点,如何快速让大家记住你的名字或者记住别人的名字呢?在介绍的时候,我们可以将无意义的名字变成有意义、有逻辑的故事,或将这个无意义名字与熟悉的事物、强烈的情绪相连接。  相似文献   

9.
从根本上说,初期儒家哲学认识论的特点是认识论与本体论交织在一起,如果不作细致辨析,很容易得出其中没有认识论这样的结论。此一特点是与当时人们认识事物的特定方式相联系的,这种特定方式是站在整体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对人和人生活于其中的这个世界进行理解,这种整体性的生活经验既是其本体论的基础,也构成了其认识论的基础,由此造成了此后中国哲学在许多问题上不作细致地区分,这一点是我们在研究先秦儒家哲学时必须加以注意的。  相似文献   

10.
按照海德格尔的观点,是(存在)含义问题,即我们如(是)其所是地理解事物时事物是什么或怎么样的意义问题,总是以我们有能力解释事物在理解中能够明确地如(是)其所是为前提的。既然海德格尔的现象学本体论旨在探讨我们如何能够如其所是地理解事物的普遍条件所具有的意义,而翻译史上的翻译忠实这一理解现象就是这样一个有关"如其所是"的理解问题,因此,翻译忠实应该能够在海德格尔的现象学本体论框架内给出分析;并且这种分析是最本体的存在论分析。  相似文献   

11.
调查研究是对客观实际情况详细地占有材料,加以科学的分析和综合研究,从而引出事物固有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为了要使主观的认识和客观的实际情况相符合,一定要重视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只有这样,才能做好工作。统计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它研究社会现象的数量方面。具体地说,它研究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个社会生活领域中事物的规模、水平、结构、比例关系和发展速度等,借以认识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毫无疑问,调查研究与统计学是有关系的。但是,两者之间的关系究竟怎样,在统计学界中有着不同的看法,主要可归纳为三种:第一种意见认为调查研究就是统计。有的人甚至说,统计学就是调查研究学。第二  相似文献   

12.
一、关于艺术规律的概念和体系构成马克思主义认为,所谓规律就是指事物产生、发展过程中内在的本质联系。列宁在《哲学笔记》中曾指出黑格尔这样一种“活的思想”:“规律的概念是人对于世界过程的统一和联系、相互依赖和整体性的认识的一个阶段。”还强调说:“规律就是关系。”①这就告诉我们,要把握某一事物的规律就必须深入到该事物的诸种关系之中,研究该事物产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同志教导我们,判断必须恰当。这是一个有重要意义的问題。每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学习、工作、劳动,一切活动都离不开对事物作这样或那样的说明,即作这样或那样的判断。因而,判断如何恰当的问題,这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題,也是一个与实践有关系的问題。这不仅是逻辑工作者应该认真研究的课題,而且也是每一个人应该认真对待的问題。  相似文献   

14.
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生活方式,必需具备相应的条件。黑格尔认为,条件的重要性在于它是“设定在先的东西”,是实质所需要的东西,是实质的材料,并将进入实质的内容而被融合于实质之中。条件是制约着事物存在、发展和变化的诸要素。没有条件,任何有限的事物都是不可能的。因此,考究生活方式的条件,追寻形成生活方式的脉络,对于理顺我们的认识,调整我们的行动,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5.
对比的本质特征 对比,即“两种事物相对比较”。它既是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的一种现象,又是我们反映生活和认识生活的一种手段。尽管在生活和艺术中人们频繁地使用这一概念,但对它的本质特征却阐述不多。我以为,从对比固有的内部规律着眼,可以理出它的几条基本线索: 第一,对比的对象必须是两种不同的事物。这一特点使“对比”与其他同样也是将两种事物排列在一起的手段(如重复、排比等)划清了界限。例如,“重复”的对象是两种相同  相似文献   

16.
与传统的自然哲学设想的纯粹自然界相反,我们今天已生活在一个人化的世界中。赫伯特·A·西蒙说:“我们如今生活的世界,与其说是自然界,这不如说是人造界或人工界。环境中的几乎每一事物都留下了人工的痕迹”。即使空气和水这样“最自然的”东西也在某种程度上被人化了。空调设备把某些空间的气温控制在我们所需要的范围内;工业废气正在不断地改变着大气的成份;水也不再是纯洁的了,远在南极的企鹅的肝脏中竟然也发现了DDT。看来,自然的人化不只是给人类带来了福利,也带来了灾难。正是这种双刃性,促使我们积极地研究人化自然的有…  相似文献   

17.
前后之间     
生活在象我们这样值得自豪的时代的人,我们总是自豪地宣称:“时间是属于我们的”、“未来是属于我们的”。这样,“一往直前”,就成为我们时代生活的特征之一。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对于任何具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觉悟的、正在自觉地改变社会面貌和自然面貌的无产阶级战士来说,时  相似文献   

18.
一些世界著名的未来学家曾作出这样的预测:在未来的21世纪,随着全世界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地球上人类的生活方式在外表会日趋相似、同一;但同时人们也会更加珍视自己的文化传统与特色。我们的生活方式越趋同一,我们对更深层的价值观,对语言、艺术和文学的追求也就越执着。“在外部世界变得越来越相似的情况下,我们将愈加珍视从内部衍生出来的传统的东西。”(引自[美]约翰·奈斯比特与帕特里夏·阿伯迪妮所著《2000年大趋势》)  相似文献   

19.
唐铁惠 《江汉论坛》2001,1(7):82-86
"再现说"是一种艺术宇宙一元论,也即实际生活本体论.作为一个理论流派,它包括了曾经盛行和当下仍有影响的诸如"现实摹仿论"、"形象真理论"、"第二自然论"、"审美反映论"等各种各样的"客体性理论".所谓"艺术宇宙"是指以艺术、实际生活(感性事物)、艺术家(心灵)、艺术欣赏者(内外感觉)来概括、类分、界定、标示自然社会、物质精神、主观客观、感性理性之所有事物的有机统一体,它不在其它任何总体性宇宙之外或之内,与一切包罗万象的总体性宇宙大小等同."本体"则是指在知识论上为(投影性)现象事物的实在和来源,从而在价值论上必然是高于或优于现象事物的存在."再现说"肯定实际生活是艺术的惟一本体和艺术宇宙的最后实在,即是相应确认了艺术不具有自身的实在性和独立性,只是实际生活的观念性假象或投影,和价值论上不及实际生活的低级事物.以"假"论艺术,正是一元论的"再现说"之理论核心、认识起点或全部秘密所在.然而,根据辩证法我们不难发现和证明,将艺术宇宙一元化,归艺术于实际生活的假像范畴,这不仅根本否定了艺术存在及艺术研究的意义和价值,而且最终虚无化了实际生活本身,勾消了整个艺术宇宙.  相似文献   

20.
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 ,信息技术已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其对服务业的冲击和影响也是巨大的。在未来 ,我们的生活将越来越依赖于知识的创新和应用 ,信息技术将成为服务组织持续改善服务质量和提高服务生产力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