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过去40年里,关于给予族群多样性以法律和政治包容的观点在世界范围内经历了一个潮起潮落的过程.一种人们熟悉的描述这些变化的方式,是从多元文化主义( multiculturalism)的兴衰方面着手.的确,这种描述已经成为一种主叙事( masternarrative)[“元叙事”(meta narrative)或者说“宏大...  相似文献   

2.
金民卿 《学术探索》2011,(2):106-112
全球化已经越来越在文化领域显示出它的特殊效应,文化的冲突和融合构成了全球化时代特有的文化景观;在关于全球文化体系的问题上存在着“单一同质性”与“多元并存性”两种观点的对立;这种对立实际上反映了文化全球化的根本矛盾,即文化普遍主义与文化特殊主义的矛盾,普遍主义一特殊主义问题已经构成全球文化的基本问题。在全球化时代,我们要特别注意通过正确处理全球文化互动中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关系,推动民族文化的健康发展,在坚持民族文化独立性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全球文化互动,正确处理地方文化与全球文化的对立统一关系,同时必须反对所谓“民族整合神话”。  相似文献   

3.
文化多样性和语言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多样性已经成为社会冲突和政治争论的一大原由。与经典的现代化理论所预期者相反 ,我们当前正在目睹一系列风起云涌的社会—政治运动 ,看到它们如何重新肯定、再度发现和重构着族群、语言和宗教的认同。这一潮流向民族国家社会整合的民主机制及其解决冲突的途径提出挑战 ,在某种程度上后者曾经假定了人们对根本的价值体系有某种共识 ,而文化则具有某种均质性。其中特别令人感兴趣的是对语言多样化的探讨 ,因为它对绝大多数民主理论中关于公众话语是一个单语天下这样一种内在的假设提出了质疑。它问 :不同语言群体的认同如何才能得到承认…  相似文献   

4.
文化多样性成为时髦词汇的原因之一,是它指涉无数的现实和定义。与此同时,由于它将当前全球化世界中的一些最急迫的问题汇集到一起,因此在国际议事日程中占据了很高的地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9年世界文化多样性报告》就集中关注文化多样性。与这份报告相联系,《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为展示在文化多样性方面的观点及开展辩论又提供了一个平台。  相似文献   

5.
冷战结束以来,以族群冲突为主要形态的内战成为国际安全研究的核心议程。关于族群冲突爆发的原因,国际学术界形成了三大理论范式:本质主义、工具主义和建构主义。本质主义强调族群与生俱来的仇恨,但它无法解释族群和平。工具主义强调政治精英对族群民族主义的操纵,但它无法解释这种操纵为何能够成功。建构主义则强调族群互动所建构的敌意,但它无法在冲突发生之前预测这种敌意。而战争研究中的讨价还价理论或许为解释族群冲突发生的原因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澳大利亚选择多元文化主义有其历史必然性,多样性的移民构成是客观因素,自由主义思想是政治基础。40多年的多元文化主义政策演化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20世界70年代多元文化政策侧重从福利方面解决移民的社会经济的不平等;20世纪80年代末则从移民安置服务与救助弱势移民社群向强调文化多样性的经济利益转变,多元文化社会被视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本;霍华德时期强调国家认同的主流意识,以推进社会凝聚力和社群和谐来稀释多元文化主义的影响。类似于SBS这样的多元文化实践反映出不同社会政治与文化生态下多元文化传播的战略演进。澳大利亚多元文化主义的成功实践与种族主义、文化同化主义对多元文化主义的威胁并存,同时还须提防少数族群文化之间的过度竞争与主流化倾向。  相似文献   

7.
关于学校“课程”的定义,教育学家给予了许多不同的阐释。在人类学家的视野中,他们将学校“课程”视为人类“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个定义表明,课程并不是人类文化的全部,但是它却应是人类文化的精华。尤其是面对一个多民族有不同族群文化的国家,我们应将何种文化放到教材中去作为一门课程,并以何种形式进行代际文化传承?在学校教材编写与课程设置上,如何处理主流民族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的关系?如何处理国家一体化与族群文化多样性的关系?这是本文想阐述的,也是我们该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杨洪贵 《学术论坛》2007,9(2):75-77
多元文化主义是当代西方社会以民族方式处理民族文化多样性的理论和政策模式。在20世纪60~70年代左右,随着民族文化多样性问题的突出,多元文化主义在美、加、澳等移民国家兴起。冷战结束以来,多元文化主义成为西方一种普遍的社会思潮。  相似文献   

9.
多元文化主义(multiculturalism)作为西方关注民族文化多样性、关注弱势群体、主张尊重差异、追求民族文化多元共存与社会和谐的重要思潮对当代世界有着普遍的借鉴意义.其理由在于一是实践证明多元文化主义在促进民族文化多元共存与创建和谐社会方面有着不可否认的社会治理功能;二是多元文化主义所关注的民族文化多样性问题和弱势群体问题成为世界各国与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0.
保护文化多样性是文化自觉的重要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多样性是文化世界的客观存在,是人类的共同遗产,尊重和保护文化多样性,是文化自觉的重要主题。尊重和保护文化多样性有利于构建和谐文化,实现世界和谐。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速,一方面,文化多样性面临难得的机遇;但另一方面,由于受到西方主流意识形态——自由主义的普遍主义和文化中心主义思维方式的影响,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正在受到严重威胁,实现文化自觉是尊重和保护文化多样性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全球化已经成为我们的知识生活中无法回避的一个客观存在,它的产生同时也带来了文化的趋同性和多样性,这就确保了不同文化可以共存,文化翻译的作用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将日益凸显。本文就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翻译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2.
新媒体与文化发展的困境及路径思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文化层面考察,新媒体作为文化传播的现代媒介和意义生产形式,催生了一系列新的文化形态。但是在全球化的推动下,文化多样性已经成为一种无法发生作用的文化内核,以及滑动在社会文化表层的文化现象,沦为一种炫目的表象,造成文化“同质化”;同时,逻各斯主义的重中心、意义的逻辑在后现代浪潮中被解构,主体被失散在新媒体各处,甚至迷失的弊端日趋突显。除此,诸如浅层阅读带来的理性缺席、在娱乐消费中意志消沉等皆成为突出的问题。因此,要最大化地避免新媒体对文化的负面效应,最重要的路径莫过于重建主体,而文化多元主义无疑为主体重建提供了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概述荷兰少数族群政策的历史,以及“少数族群”和“移民”类别的演变,这在比较研究中颇为独特。作者强调少数族群的社会经济劣势,认为这是少数族群地位的一个基本方面,并将少数族群问题放在荷兰“支柱化”(pillarisation)政治政策的大环境中加以考察。文章接下来结合全国人口普查自1971年以来处于中断状况的事实,主要以教育为具体范例,考察统计数据在公共政策中的利用。教育界为了总结劣势模式和整合模式,在统计方面做了巨大的努力。最后,文章概述了荷兰当前在少数民族政策问题日趋严重的情况下就少数民族状况展开的各种辩论。  相似文献   

14.
在全球化时代,文化在当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文化多样性问题与全球化进程密切相关,把社会生产方式的结构和全球化进程相联系起来考虑,文化多样性的问题就关涉对现实的理解和对未来的选择,以及另一种全球化模式的可能性等问题。在当代背景下,文化多样性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区域性和地方性的文化;物质性和非物质性文化遗产;以新技术为基础的新型文化;以抵抗全球化压力为基础的激进文化等等。这四种文化形态在不同的社会关系和文化条件下产生多种形式的组合,从而形成十分丰富复杂的文化形态和文化生态,由此产生的意义也是复杂的、多样的和具体的。在全球化的条件下,文化多样性的问题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呈现出十分复杂的矛盾结构:地方主义、民族主义要求与全球化趋势的矛盾;生态危机、伦理危机与发展主义的矛盾;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超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社会诉求之间的矛盾等等。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多样性已经成为现代文化生产的一部分,本土化在全球化运动中他者化的机制中成为全球化运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表现出特殊的共同性。人性的共同性和现代性的共同性可以协调起来,使得文化多样性在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中得以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共同推动...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化思潮的冲击下,越来越多的少数族群文化面临消失的危机,保护和发展少数族群文化成为一项重要的社会科学议题。以族群认同理论为基础,通过大众传媒影响和教育以及家庭教育、民族学校教育等渠道,增强族群认同感,可以达到保护和发展少数族群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继承与创新是文化多样性生命递进的实现,族群传统文化现代化是其生命不息的动力,是对现实的积极回应,新疆多元文化的历史对之做了鲜活的注解。基于新疆实际,在知识产权促进传统文化现代化的维度中,应当坚持文化多样性的文化权利与文化主权统一、知识产权权利的平衡性两个原则。只有一个继承、创新并共享的文化生态才能造就文化的多样形态,也只有一个多样性文化形态的存在才能保有一个其所需的文化生态,才能达致“以互利的方式为各种文化的繁荣发展和自由互动创造条件”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微观层面上的族群认同及其现代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族群是近年来国内人类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它的复杂性源于决定族群意识的文化 、历史和社会因素的多样性;同时,族群意识还要受到国家体系的改造,从族群认同到民族 认同的转变与国家权力的影响直接相关。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之间是一种互相取代的关系, 实际上,这两种认同在某种程度上已经互相重合在一起了;国家体系、大众传媒以及现代性 的其他因素都会影响族群认同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族群身份与国家认同的关系,是西方理论界争论的焦点。多元文化主义提出“差异公民”概念,重申族群身份并不必然威胁公民身份,族群权只是一种特殊的公民权。族群身份内含认同与差异两个方面的张力:族群认同关注族群的文化归属,尊重并承认族群认同是形成国家认同的前提和基础:族群差异侧重族群的权利取向,过分强调族群差异与过分忽略同样不利于国家认同。针对自由主义的普遍公民观、一元文化论和消极国家观,多元文化主义主张差异政治、多元文化和积极国家,倡导“和而不同,多元并存”的族群与国家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提出的关于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重要论断,对增强县域文化整体实力和加快县域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化产业是一个以精神产品生产、交换和消费为主要特征的产业系统,包括文化娱乐业、影视音像制作业、新闻出版业、文化旅游业以及一些与文化相关的美食、美容、时装表演、美术作品等。文化产业作为综合国力的一部分,已经熔铸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所创造的价值,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在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文化消费在其国民消费中的比重已超过30%。本文就如何加快县域文化产业的发展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0.
黎熙元 《学术研究》2001,(12):110-114
土生葡人是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的一个具有独特国际意义和族群文化意义的族群.它伴随着15世纪以后葡萄牙人在亚洲通商、殖民活动的历程,在多个民族接触、通婚的基础上形成,其族群文化生动地体现了多元文化融合、并随着澳门社会变迁而发生变化的特征.本文从血缘、婚姻、语言、习俗、族群意识与族群关系及其文化变迁等方面来探讨土生葡人族群的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