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中国社会利益结构解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彭劲松 《中州学刊》2005,4(5):102-105
社会历史的变迁与利益结构的变迁是相伴随的.与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相比,在改革开放、大力发展市场经济、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时期,我国社会的利益结构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社会的利益结构其功能在正负两个不同方向上都有所表现,协调利益关系需要有新的整体思路.  相似文献   

2.
当前中国社会利益关系存在问题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阶段我国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的实质是利益调整引起的利益失衡。生产力不够发达且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社会利益关系存在问题的物质根源;转型社会的体制机制不完善、不公正是我国社会利益关系存在问题的制度根源;"零和搏弈"的思维方式所形成的利益观是我国社会利益关系存在问题的价值论根源。为了协调利益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建立和完善公平正义的体制机制以及确立起社会成员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利益观。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结构的变化及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利益结构是社会经济结构、社会政治结构、观念结构的中介,社会经济结构领域的变化就相应通过利益结构的调整表现出来,而利益结构的变化又会影响到社会政治结构、观念结构,形成人们不同的利益观念和价值观念,进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生活。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社会的利益结构表现为整体性的利益结构,这是我国单一公有制和高度统一的计划经济的产物,其特点是:只强调不同利益主体间的利益的共同性和统一性,忽视不同主体间不同的利益要求和差别,特别是忽视甚至抹刹个体主体的利益要求,在整体的协调控制下个体在利益上平均化,其…  相似文献   

4.
在经济转型期 ,随着人们利益的分化 ,社会上出现了多元化、多层次的复杂利益群体 ,他们纷纷要求自己的利益得到政治保障。这样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权力结构开始分化 ,这种分化对社会稳定存在着正负两种效应。应采取何种机制在权力结构能力与社会需求之间找到最佳结合点 ,以达到维护社会稳定的目的 ,这是所有发展中国家经济转型期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化中,最突出、最核心的变化就是社会利益结构的变化,中国走向一个利益多元化的时期,利益集团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产生的现象。本文从政治权威结构、政治参与和政治结构的分化三个方面探讨了利益单元个体化和利益集团的出现对中国政治发展的影响,分析了政治制度对利益集团活动和组织模式的影响,指出与多元主义结构下的“竞争模式”和法团主义结构下的“利益调解”模式不同,中国的利益集团将形成特殊的结构和模式。  相似文献   

6.
樊安 《学术探索》2014,(7):34-39
伴随经济发展,我国利益分化较为明显并随之产生社会利益结构的变化。社会利益结构变化既加剧了国家利益与地方利益的冲突,也凸现出法院自身利益与其职责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势必影响法院的司法工作,从而不利于司法公正。在努力理顺法院与党、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的关系并且完善经费保障的同时,我们更要通过司法公开加强法院审判制度建设。利益分化属于多元社会的常态。通过全面的改革举措,我国人民法院体制必将妥善应对利益分化,为实现司法公正提供坚实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7.
中央与地方的利益关系包括两个部分,即政治利益关系和经济利益关系,中央与地方作为一个系统,其相互之间的利益关系是永恒的,也是统一的,同时,只要有中央与地方出对存在,就会存在中央与地方各自的利益关系。因此,中央与地方利益关系的一致性与差异性是明显的。一致性与差异性,在不同的体制下具体协调方式存在很大的不同。在社会资源主要由强权政治支配的体制下,中央与地方的利益关系,由行政性中央、上级命令与地方、下级服从的“行政关系”,或主要由这种“行政关系”来协调;在社会资源主要由平等交换的市场支配的体制厂,中央与…  相似文献   

8.
20世纪中期以来,存在两种不同版本的市场社会主义实践,当混合体制在不同模式中赋予不同的内容时,决定了社会利益结构的不同发展方向.可以说,从社会利益分裂走向社会利益整合的关键在于能否降低下层维护自身利益的成本,为此,要提高阶层之间直接利益的联系,防止公共权力被人为地私有化以及权钱交易;提高弱势群体的话语权、参与权,让更多人的权力有释放的渠道;构建制度化平台,建立快捷有效的利益表达机制.  相似文献   

9.
社区建设中的国家与社会关系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大政府、小社会”的国家———社会关系模式不同,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国家———社会关系模式特征在于“小政府、大社会”。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和社会体制的改革,市场要素和社会要素的发育,都是在政府的主导和推动下进行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需要塑造的“小政府”同时还应是一个“强政府”,也就是说,“强政府———强社会”的关系模式、政府主导与社区自治的有机结合,应是我国社区建设最重要的体制要求及体制特征。  相似文献   

10.
李吉宁 《理论界》2006,(1):86-88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和发展,社会利益结构逐步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弱势群体的利益和社会公益日益被市场边缘化,任其发展下去,必将影响社会稳定,影响我国经济、政治制度健康、稳定、持续地发展,这就为建立当代中国社会法体系提出了客观要求。建立与经济法体系和政治法体系协调配套的维护、巩固我国经济、政治制度及其体制的社会法体系,不仅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政治制度及其体制稳定健康发展和建设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1.
对1980年代以来中国与俄罗斯社会转型模式的比较,旨在追寻中国未来的发展之路。俄罗斯"突变性"社会转型模式生成依据在于其特殊的历史传统、社会基础及经济制约所导致的利益转移的公开化而凸显的国家、社会、个人利益关系的协调失效。在形式上表现为体制的急速转变而导致政体的非连续性、社会结构的转型而导致的社会严重分化以及国家社会与个人关系的改变而导致的利益矛盾外显化。在实质上是其发展道路上的"西化"与治理体制的"东方化"矛盾即历史上固有的发展路径间断性、跳跃性轨迹的真实表达。与俄罗斯不同,中国的特点是避免利益矛盾激化,利益转移比较隐蔽,因此利益再分配格局中的不公平现象不很凸显。"中国经验"宏观表现形式为四点:利益动机的普遍认可;普世性理论的放弃和灵活的制度创新;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连接和有机结合和利益分化与整合的同步进行。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所有制结构和生产关系的不断调整,我国的利益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当前经济体制转型下所引发的利益分配问题逐渐成为维护我国核心利益的关键问题之一.研究核心利益概念下的经济良性运行和社会稳定发展与利益分配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发展,并就利益分配问题提出解决途径,对于我国利益分配态势的分析与解读以及核心利益的维护与保障,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使我国走上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经济体制的转型必然要求社会体制也发生相应的转变。但是,在社会体制的变迁中却出现了一系列结构危机。究其原因,是由于我国社会结构的发展长期滞后于经济体制的转型,社会结构板结化的趋势阻碍着利益的重新分配,"洋葱型"的社会结构缺乏社会发展的动力。十六届四中全会,党中央正式提出了"社会建设"的概念。加快社会体制改革,规避利益主体世袭化趋势,构建"橄榄型"的现代化社会结构,是我们解决结构危机的必然之举。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社会转型的过程实际上是农村社会权力结构变迁的过程,基本的外在表现形态是农村社会的异质分化,改变了农村社会管理格局、管理模式、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以及社会结构和基本特征。在农村社会转型与分化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冲突,也必然要求通过完善管理与服务制度和体制,达到调整农村社会的权力结构和利益结构,规范农村主体的行为模式和方式,调适农村主体的价值取向,提高农村社会管理的有效性和时效性,实现农村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15.
利益群体多元化是当今社会结构变迁的重要特征,它是在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干部群体为主体的传统社会结构中展开的。针对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的弊病,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政策,在一系列政策的主导下,利益群体出现多元分化的态势,由此也导致了群体间的利益冲突。在政策的主导下,冲突中的渐进和谐是利益群体多元化的现实趋向。  相似文献   

16.
利益群体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排除了产生基本利益截然对立的利益集团的可能,但仍然存在源于不同利益倾向的各种利益群体。现阶段,我国原有的利益结构已被突破,新的利益结构正在迅速形成中。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的深刻变化,正推动着各种利益群体的滋生、分化和重组,这是社会文明与进步的一种表征。我国利益群体的存在与发展,不仅促进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而且推动了社会主义公平机制的形成,并为整个社会的文明进程提供了新的契机和活力。随着彻底体现社会主义民主原则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利益分配体系的建立,我国的利益群体将在经历分化和重组后逐步明晰并定位。  相似文献   

17.
有效的社会整合能够协调利益关系、解决矛盾冲突、保持社会的秩序化和规范化。城市社区的兴起和发展打破了建国以来单位体制的一元化城市社会整合模式格局。在当前单位体制与社区体制的二元化格局中,单位体制依然是城市社会整合的主导形式,但社会变革使社区体制在城市社会整合中日益显现出不容忽视的扩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人们所在的社会结构体系规定着人们的利益关系,在一定的社会结构体系下,总会形成一定的利益格局。而社会改革在对既定的社会结构体系进行调整和变革的同时,必然要触动既有的利益格局,从而造成一定的利益冲突。中国现阶段正在进行的改革是要从根本上改变作为社会结构体系具体实现形式的社会体制,从而具有更为深刻的性质,其所引起的利益冲突更是不容忽视。正确认  相似文献   

19.
一、社会利益群体是推动政治建设的社会力量 综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政治建设从来是在一定的社会需要和社会力量的推动下产生的一种利益要求。在我国现阶段,社会利益群体之间已构成的利益关系既包括纵向的根本利益一致的利益关系,又包括横向的具体和特殊利益差别的利益关系。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政治建设和政治整合面临的任务是满足社会结构大幅度变动导致的利益分化,有效地综合社会利益群体的各种利益要求,协调各种政治关系以保持动态的政治稳定,推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持续发展。显然,社会利益群体的利益就成为社会发展的原动力,也成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的原动力。因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从现论到实践绝不能忽视社会利益群体的利益,绝不能不注意调整利益关系,更不能否认利益差别与矛盾,而应正确地协调各社会利益群体的利益,反对片面强调利益拉平。  相似文献   

20.
易轩宇 《兰州学刊》2015,(3):180-187
在合作治理模式中,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活动实际上是与其他治理主体合作与竞争、交流与互动的过程。作为独立的利益体,各主体间必然存在相应的利益分割。因此,各主体间的互动过程本质上是一种利益博弈过程。基于演化博弈论的思维构建起社会组织与其他治理主体开展社会治理的演化博弈模型,设置相关的博弈参数,具体分析社会组织与其他主体在演化博弈结构下的关键环节与策略选择,进而可以寻求阻滞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深层次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