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秀瑶族自治县境内的瑶族分为五个族系,即茶山瑶、坳瑶、花蓝瑶、盘瑶、山子瑶。前三种族系因蓄长发,又习称“长毛瑶”;后两种族系因居住很不固定,经常迁徙,又称“过山瑶”。本文试就茶山瑶服饰略作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2.
聚居于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的瑶族,是整个瑶族的一部分,现有三万五千多人。由于语言和生活习俗的不同,其中又分为盘瑶、茶山瑶、山子瑶、坳瑶和花蓝瑶五个支系。这五个族系,来历不同,风习奇趣,特此概述。  相似文献   

3.
四、政治 [石牌制]广西大瑶山的一种特殊的政治组织形式。这种制度产生于明代前期,最后结束于一九四○年,长达数百年之久。“石牌”一辞有着政权的含意,但却不是国家政权。石牌组织有大有小,最大的是《三十六瑶七十二村大石牌》,它包括整个大瑶山的茶山瑶、坳瑶和花蓝瑶三个族系的所有村庄在内,最小的是一个村的石牌。每一个石牌  相似文献   

4.
在“四化”建设中,各民族如何根据本民族的传统习俗和实际情况实行计划生育,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笔者生长在瑶族地区,对这个问题做了一些调查。现根据调查材料谈谈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即大瑶山)的茶山瑶、花兰瑶、坳瑶(下简称“三瑶”)的生育习俗以及节制生育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茶山瑶是瑶族三个支系中的一个支系。它没有本民族的文字,只有口头语言,叫“拉珈”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是瑶族三大语言之一。“茶山瑶”为汉称,自称“拉珈”。“拉珈”意为“住在山上的人”。本文为叙述上的方便,采用“茶山瑶”称呼。茶山瑶主要分布在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的中、北部和金秀河两岸的村落,如金秀镇四村、梦村、美村、刘村、田村、金村、社村、六段、六定、长二、长丹、将军、寨保、杨柳、三片、平道、长垌、滴水和罗梦等村。总人口为9060人。和其他民族一样,茶山瑶的生活习俗也是丰富多彩的。其中的“做功德”(此为汉话,  相似文献   

6.
自称“拉珈”[lak~8kja~3],汉称“茶山瑶”的瑶族,人口一万余人,聚居于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境内。他们所操的语言,称“拉珈语”。关于拉珈语系属问题,已故的瑶语专家罗季光先生最早提出:“大瑶山金秀的寨山瑶(亦作茶山瑶)的话跟某一种壮话很相似。”1956年,又进一步说:“茶山瑶语  相似文献   

7.
居住在广西都安的绝大多数瑶族自称“布努”,他称为背篓瑶,直至解放前夕,他们仍残存着一种叫做“密诺”(也有叫“颇诺”或“落诺”)的社会组织。与广东连南的瑶老制和广西大瑶山的石牌制以及南丹白裤瑶的“油锅”组织相比较,布努瑶的“密诺”组织独有一些特点。本文试就“密诺”的组织特点和社会职能、“密诺”的产生年代和历史演变、“密诺”组织长期残存的社会根源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一为行文方便,我们把由“不是……吗”格式构成的反问句称为“不是+p”反问句,把“不是”“吗”以外的句子主干统称为P。“不是+P”反问句从语法结构方面看有三种类型: 甲组: (1)我不是已经跟你说了吗(黑体字表示相对轻读,以下同) 乙组: (2)为什么?他不是老师?(黑体字表示相对重读,以下同) 丙组: (3)他怎么也来了他不是干部、吗甲组反问句中的“不是”是一个表反问语气的副词,在句中要轻读;句中的“P”是动词性词组或主谓词组,整个句子是由反问语气副句“不是”加上陈述句,再加上语气词“吗”构成的反问句。乙组反问句中的“不是”要重读,是由两个词构成的。其中的  相似文献   

9.
黔桂边区瑶山一带的白裤瑶是瑶族的一个支系,以习穿白色齐膝短裤得名。他们长期保持“五不通婚”之习俗,即不号兄妹通婚,不与同姓通婚(同姓不同宗者除外),不与其它民族通婚,不与本民族的其它支系通婚(如青瑶、长袍瑶等),不与外地的白裤瑶通婚(近年虽有人同广西白裤瑶通婚,但为数极少)。“五不通婿”之习俗,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婚姻形态:即封闭的“同民族同支系同地异姓婚”和近亲的“姑舅表婚”。  相似文献   

10.
村庄调查的“志"与“史" ———以《盘村瑶族》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盘村瑶族》尽管是《花蓝瑶社会组织》的后续研究,却是一部”史志合璧”之作,堪称建构费孝通“历史功能论”理论大厦的一块厚重奠基石。从民族志撰写与历史文献利用的角度来看,我们对《盘村瑶族》等前辈民族学家的作品,既不能完全依据英美标准“马凌诺斯基式民族志”的尺度来衡量,也不应忽略历史情境、在“主体性”方面予以过度诠释。新中国成立之后到学科重建之前的中国民族研究,对世界人类学做出了自己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11.
渡海神话在盘瑶中广为流传,成为该族群的社会记忆。渡海神话强化了盘王子孙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确立了共同的祭祀团体和瑶人十二姓等族群标识。这些标识随着渡海神话的不断演述而得到认定和传承。渡海神话是盘瑶神圣的口述史,强化着盘瑶的自我认同,也成为区别其他族群的显要文化表征。  相似文献   

12.
我们说汉语的往往喜欢利用谐音字激发对同音异体异意词的联想。笔者姑妄把这时使用的谐音字称为“trigger word”,所激起的同音异体异意词称为“teiggered word”,所激发起的联想则称为“triggered association”。 大家知道,广州的别称之一是羊城。我们可以把此处的“羊”看作是“trigger word”,“祥”是“triggered word”,而“吉利、幸福”之类的联想就是“triggered association”。汉语这时之所以能够产生这种效果,原因之一就是(据《现代汉语大字典》)“祥,古文作羊”,“祥”的意思之一乃“幸福、吉利”;因而“羊城”(trigger  相似文献   

13.
语言系属于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的苗、瑶、畲3族,都源于先秦时候椎髻 首──以麻发合髻──的古“三苗”族群;这3个民族的先民历史上都笃信“盘瓠”为自己民族的始祖或图腾,曾被统称为“盘瓠蛮”。早在汉代,盘瓠民族就以“好五色衣服”、“衣裳斑斓”而闻名于世。有关盘瓠信仰者的衣着特征,最早见于《后汉书》记录的盘瓠神话里。传说“盘瓠”是一只“其毛五彩”的神犬,在高辛帝与大戎部落的战争中,盘瓠衔取犬戎将军的首级,立下了大功。为了嘉奖他的功绩,高辛帝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为妻。盘瓠死后,其后代“织绩木皮,染以草实”,形…  相似文献   

14.
杜甫的名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有这样两句:“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诸本释“沉塘坳”为“落入水洼”、“沉落在低洼的水塘里”或“沉入塘坳”(分别见冯至著《杜甫传》、王易鹏注《古  相似文献   

15.
地处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茶叶生产核心区域的六段瑶寨为当地茶山瑶的聚居区。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随着茶旅融合发展的定位,村寨依托“茶山瑶”之名和茶叶地方性知识实践,勾勒了地方茶旅文化意象的基础与底色,并通过地方返乡精英的茶旅文化自觉、茶旅融合发展旨趣的茶旅文化演绎、多媒体聚焦的茶旅文化传播、游客游记文本的茶旅文化叙事等多重力量介入的运行机制与多元主体交互的叙事逻辑,推动了地方茶产业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与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6.
费孝通社区研究方法的特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费孝通先生以实地研究在中国社会科学界著称,以实地研究中国社会,尤其是中国农村社会在国际上著称。他和王同惠的《花蓝瑶社会组织》“立下了社区研究的基石”,30年代初,“社区研究有了这一实例,将来继续工作自然比较容易了”。他的《江村经济》被誉为“人类学实地调查和理论工作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马林诺斯基(B. Malinowski)称《江村经济》向人们显示了“现代中国社会学的方法论基础是多么结实可靠”。我们仔细和深入考察费先生的学术活动和著作,不难发现,费先生的社会研究方法发轫于中国社会的激变及  相似文献   

17.
“诗言志”。朱自清说它是中国诗歌理论“开山的纲领”。由于孔子又说过“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以及“温柔敦厚,诗教也”的话,后人就把儒家这些注重诗的教育意义和社会功用的诗歌理论称为“言志派”;而把“情”视为与政教对立的“私情”,“因而在诗论中常常出现‘言志’和‘缘情’的对立”。(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一)》《尚书·尧典》篇“说明”。)  相似文献   

18.
介词有人称之为副动詞,如吳文士同志的《語法讲义(初稿)》(1953年9月上海东方书店第一版)、郎峻章同志的《汉語語法》(《东北师范大学函授讲义》,1955年4月辽宁人民出版社第一版)、孺牛同志的《大众語文学习手冊》(1957年6月广东人民出版社第一版)。为什么把已經习用的“介詞”改称为“副动詞”呢?陈书农同志說:“介詞是从动詞中衍化出来的一系列的詞。”(陈著《现代汉语语法》63頁)因此他虽然沒有把介詞称为副动詞,但仍把介詞当作动詞中的一类。这些看法和做法大概是受了王力先生和呂叔湘先生影响的結果。王力先生在1952年4  相似文献   

19.
“游耕”是对历代瑶族社会经济生活的精辟概括,又是瑶族社会历史活动的真实写照。学术界对瑶族游耕的看法不太一致,有的同志认为游耕就是“刀耕火种”的农业生产,或说游耕略如北方之游牧。这些说法虽有其可取之处,但未能涉及到瑶族这种独特的游耕生活的实质。本文试图从分析广西、湖南部分地区盘瑶和过山瑶游耕的主要特色、形成的原因以及对瑶族有何影响入手,进行探微。  相似文献   

20.
凡是用声调作为手段来表示“词汇意义和词的语法意义”的语言,被称为“声调语言”;凡是不用声调作为手段来表示“词汇意义和词的语法意义”的语言,被称为“非声调语言”。中国境内有藏语、彝语、壮语、傣语、苗语、瑶语等几十种语言都属声调语言之列。到目前为止,学者们对这些语言声调的起源、构成、发展、变化做过十分精辟的研究,但是也留下一些问题有待讨论。比如,声调语言的辅音有“单辅音、复辅音”之分,元音有“单元音、复元音”之分,其声调是不是也有“单声调、复声调”之分呢?这样的问题一直还没有人论证过,通过审听、实验和综合分析有关语料,所得出的答案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