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认为“两个一致”是巴金的真实现的总纲,以“比较象活人”为尺度的性格真实是真实现的核心;巴金的功利观由崇高功利和现实功利两部分组成,把人变得更好是他的功利观的核心;巴金审美观的基本特色是悲剧美,悲剧美是他的忧郁性情感的对象化。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动笔前“没有计划”、写作的“忘我”状态和情感的燃烧奔泻三个层面上,结合巴金的言论和创作实践对他的创作心境加以考察,试图立体全方位地揭示巴金写作时的心态。  相似文献   

3.
巴金在《随想录》中说:“我拿起笔写小说,只是为了探索,只是在找寻一条救人、救世,也救自己的道路。”巴金在六七十年的创作历程和基不与本世纪同龄的人生阅历中,从未停止过对封建传统观念的批判和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可以说,巴金终其一生用文学创作和自己的言行探索“怎样做人?怎样做一个好人?”他是继鲁迅之后又一个自觉地后起改造国民的灵魂,批判旧的传统观念,弘扬现代人格精神的作家。他的创作历程也是他追求自我人格完善的过程,而巴金对现代人格的弘扬更多地表现为对奴性人格的批判。巴金对奴etlj、格的批判,一eie于主活的…  相似文献   

4.
“编辑是作家与读者之间的桥梁”──论巴金的编辑意识蒋成德巴金在《十月》杂志创刊三周年的时候,写了一篇《致〈十月〉》的文章,着重谈的是“关于编辑的一些事情”,其中的观点很有代表性地反映了巴金的编辑意识。他说:“做编辑工作的时候,我总是从编辑的观点看问题...  相似文献   

5.
巴金和中国传统文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巴金和中国传统文学贾玉民虽然巴金自称是中国现代作家中“最受西方影响的一个”,虽然他曾激烈地否定过中国传统文比,认为“我们正需要忘掉一切,以一种新的力量向新的路上迈进”,①但是长期以来,读者和研究者们也逐渐地注意到了他的某些作品从内容到形式上的民族特性...  相似文献   

6.
巴金是我国现代文学的杰出作家,他从一九二七年到一九四六年,二十年间共写出了二十部中、长篇小说及七十多篇短篇小说,塑造了许许多多栩栩如生感人至深的人物形象,其中不乏成功的典型。这些形象和典型是“怎样写成的”?巴金毫无保留地向他“亲近的人”——读者,讲出了这个“秘密”。从这个“秘密”中,我们可以窥测到巴金典型创造的基本经验。本文试图就这个问题,做些初步探索。“有是也有非”通观巴金的作品,我们可以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他笔下有的人物既不是“至善”,也不是“极恶”,而是“有是也有非”,是中有非,非中有是。正如巴金所申明的那样:“丑化和简化不能写活一个人物”。这种“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③  相似文献   

7.
产生于“五四”时期文化背景下的巴金作品的艺术功利观,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分为前后期,其内涵特征是各不相同的:前期体现在对于英雄悲剧人物的描写上;后期则表现在对于凡人悲剧形象的塑造中。巴金对艺术功利“善”的追求,也凸现了他的人格。  相似文献   

8.
“五四运动”让巴金开始接触到风起云涌的外部世界。巴金吸收了这一思想大潮中,与自己个性相合的安那其主义,并确立了自己的人生理想。自此,他以手中那支译笔,广泛翻译介绍国外的安那其主义思想文献,并为之奉献一生。  相似文献   

9.
试论巴金的家园文化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巴金百余年的生命历程中,家园文化意识始终是他进入现实生活和文学生活的精神源泉,也是他从事文化创造的生命支点。“家园”不仅仅是一种精神的指归,还是一种相当重要的文化现象;“家园”所指不仅仅是“小家”———家庭,还是“大家”———国家。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家国一体,这一文化观念经由置换再造而灌注于巴金生命外化的文本世界。本文以巴金对于“家”、“国”及其内在关系的认识历程为行文线索,探究巴金在现代文学史上对于家园文化现象的深刻认识和思想变迁。“家园”文化意识的探讨和反思将有助于促进新世纪文化建设的积极重建。  相似文献   

10.
有的评论家曾指出巴金的作品“没有一本是平静的、和悦的,他不曾有过灵魂的宁静,他的拿手文章是悲哀,“他是人类苦难的歌人”。事实上,巴金几乎所有的小说都包含有悲剧性的故事,笔下人物也大都有悲剧性的命运。他给自己那些心爱的人物常常安排了不幸的结局,即使杨木华大夫,作品最后也暗示了她的死亡。在这些悲剧人物中,作家尤其喜欢写优美的女性,写各方面都超过男性的女性。李静淑与杜大心、张文珠与李冷、李佩珠与吴仁民、鸣凤与觉意、瑞江与觉新……直至《纪念萧册》一文中的萧珊与巴金,他们都生活在痛苦之中,生活在毁灭和希望…  相似文献   

11.
巴金爱书,在文化圈内是出了名的。他的藏书之多,在当代文人中,恐怕无人可比。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巴金一家生活已很拮据,只剩下57元钱买来廉价的小黄鱼和青菜,用盐腌起来,晾干。每天取出一点,就算是全家的菜了。这两种菜,竟然支撑了全家半年的伙食。一天傍晚,楼梯传来巴金沉重的脚步。只见他提着两大包刚刚买来的书,;萧珊问道:“又买书了?”“嗯,当然要买书了。”巴金回答道。什么都依着巴金的萧珊,这时说了一句:“家里已经没有什么钱了。”巴金不知道到底还有多少钱,日子能不能过下去,就说道:“钱,就是用来买书的,没有书人怎么活?”第二天…  相似文献   

12.
巴金通过自己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探索和创作实践,逐渐品味和把握了艺术美的真蒂。他不是用严谨缜密的理论体系,而是用极其朴实的语言描绘出了他对艺术美感的领悟与感受,由于这些语言发自一个“说真话”的、有良心的艺术家的心灵深处,由于这是他五十多年艺术实践经验的总结,因而显得极其精辟、独特。“图画”和“朋友”——美的形象可感性巴金用自己独特的语言来表达艺术美感的形象可感性特征。谈到《激流三部曲》时,他说这三部书里他“所展开给读者看的乃是过去十多年生活的一幅图画”(巴金:《关于(激  相似文献   

13.
巴金以文学创作的实绩知名于世。他的不朽 ,首先是他为中国文坛奉献出《家》、《春》、《秋》等等一系列震撼中国现当代几代读者人心的史诗般的巨著。同时 ,巴金本人又是一个善于进行理性反思和总结的作家 ,他在文学作品出版之时或者之后 ,一般都有谈论作品创作的理性文字公诸于世。巴金的美学思想在晚年臻于成熟和深刻 ,其中有不少专门命题和问题值得认真研究。本文主要对巴金的“我不是文学家”和“说真话”这两个非常著名的命题 ,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从文化学的方位对巴金进行考察的论文时有所见,但大都集中在对巴金作品的文化价值的探讨上。而近一个世纪的坎坷人生、不懈追求,不但造就了巴金卓越的艺术成就,也形成了他复杂、丰富和色彩斑斓的思想性格(思想性格:指在较为稳定的心理因素中所包涵的观念和态度)。探析巴金思想性格的文化内涵及其特征是我现在一系列研究的主旨。由于巴金的人生历程较为漫长,为了叙述的明了和方便,笔者把它分为四个时期(青少年时期1904-1927;创作丰收时期1928-1949;建国后及“文革”时期1950-1976;新时期19…  相似文献   

15.
巴金走了,自然有各种形式的纪念和追悼,但我以为撇却世俗、独自上路才是他最后的愿望。一个已经完全无力支撑自己生命活动的老人,有权利选择他最后的归宿,一个已经为中国社会和中国读者耗尽了心血的作家完全可以与这个世界坦然作别。晚年的巴金反复告诉我们,他最希望做符合自己心愿的事情,但常常还是不能如愿。当他在病痛的漫长的折磨中偶然清醒的时候,曾悲怆地表示:“我现在是为你们而活着”。对他而言,这最后告别只能说是太漫长了。巴金还有其他的一些愿望,比如众所周知的“文革”博物馆。据说,他对“文革”如此执著的态度曾经让有些人“…  相似文献   

16.
贯穿《激流三部曲》的人物“觉新不仅是书中人,他还是一个真实的人,他就是我(即巴金——作者注)的大哥”。当然,任何生活中的原型一经作家写入作品,便不再是生活中的原象,而是艺术形象。巴金的大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真的层面上对巴金小说的审美特征进行了讨论,指出“两个一致”是巴金艺术真实观的总纲和人物典型化的原则,“比较象活人”是衡量所塑造的艺术典型真实与否的美学尺度,悲剧的价值观必须建立在真实性的基础上,最后指出了巴金艺术真实观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对巴金创作的研究,还存在着以下的分歧意见:(一)巴金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政治倾向,是否有进步性;(二)巴金世界观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无政府主义思想抑是革命民主主义思想;(三)巴金的作品是否有真实性。为此本文企图从“五四”以来革命民主主义作家的生活道路和主要政治倾向,以及他们世界观矛盾的两个方面,谈一下对巴金的世界观和他的创作的一些肤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材料一:巴老拒设“巴金文学奖”巴金老人一向低调,自爱而谦逊。他曾经明确表示,“我只是一个普通的文学工作者,写作六十几年,并无多大成就,现在将我的名字和我(四川)省文学事业联系在一起,对我实在是莫大的荣誉。但是建立‘巴金文学基金’,设立‘巴金文学奖’,又使我十分惶恐。我一向不赞成以我的名字建立基金会、设立文学奖。”巴金诞生于成都正通顺街的故居已经不复存在,对四川省要求予以恢复的消息,老人坚持说“不”。1986年10月,曾连续3封信一再“申明”:“不要重建我的故居,不要花国家的钱搞我的纪念。关于我本人,我的一切都不值得宣传…  相似文献   

20.
尹卫国 《金陵瞭望》2005,(20):11-11
10月19日,有媒体报道。巴金的女儿李小林已明确拒绝上海作协关于设立“巴金文学奖”的提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