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中非命运共同体建设,为中非青年的合作发展迎来了重要的机遇期。青年是中非命运共同体建设的生力军,中非"八大行动"倡议,着眼于青年培养,致力于为中非青年合作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新时代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深化中非青年教育、文化和创新创业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必将为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注入强劲的生命力,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非洲人民团结振兴的非洲梦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实施及中国千年绝对贫困的消除,全球减贫事业进入新阶段。但世纪疫情、地区冲突、气候变化等因素交织叠加导致全球减贫治理陷入多重困境。具体表现在:动力维度上,全球发展受阻导致减贫动力不足和赤字增长;制度维度上,新矛盾新挑战凸显边际效益递减下的“贫穷陷阱”和减贫机制失灵;空间维度上,社会动荡和信任赤字交织加剧全球减贫治理风险。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作为中国向世界提供的新型治理观,为全球减贫实践提供了更具时代性与世界性的思想支撑和实践蓝图。据此,中国应进一步深化全球减贫脱贫合作,继续同国际社会一道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以凝聚减贫合力,积极落实全球发展倡议以革新减贫机制,引领共建“一带一路”平台以打造减贫责任共同体,从而推动全球减贫治理走出困境并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3.
《国际论坛》2021,(5)
亚洲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丰富与延展,为中日关系发展提供精准的指引。第三方市场合作作为中国首创的国际合作新方式,成为中日经贸合作和发展的助推器。推进"亚洲命运共同体"构建与同心打造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两者之间具有高度的关联性和契合性。中日两国不仅要关注对话机制上基本原则的确立,还要立足精神层面上的价值认同,实现合作共同体与精神共同体的协调统一。当前从合作领域来看,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和能源环保领域是合作的重点,公共卫生领域和金融保险领域是新的增长点;从机制上看,双方逐渐建立政府部门、中间组织和企业协同配合的多主体的合作机制。着眼未来,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不仅要以亚洲的创新发展和绿色发展为重要契合点,兼顾中国新发展理念,还要着力提升日本深化区域经济的合作动力,面对日本企业合作热情的不断提升,我们要及时做出回应,因势利导,还要重点实现第三方市场合作与中日韩高标准自贸区谈判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4.
由于人权、政治以及毒品等问题长期受到西方国家制裁,军政府统治下的缅甸曾被国际社会孤立,从曾经的亚洲粮仓变为世界最贫穷的国家之一。缅甸银行业发展也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处于与国际银行业、国际银行组织割裂的状态,银行业封闭于金融全球化进程之外,成为东南亚地区金融中介水平最低的国家。近年来,缅甸大力推行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与对外开放,银行业也正处于急速变革中,随着中缅两国经贸合作广度和深度的不断拓展,两国银行业合作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5.
6.
刘方平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4):175-182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中国为推动全球治理提出的"中国方案"。它以增进整个人类社会的福祉为根本目的;以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为主要目标;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主要方式;以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为指导;以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为保障,开启了全球治理新时代。在全球性问题集中爆发、"搭便车"国家增多、传统治理机制"失灵"、安全困境尚未走出、国际组织种类繁多且兼容困难的背景下,中国要循序渐进,从打造区域经济一体化入手,借共建"一带一路"之际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提升中国的战略引导力,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坚实贡献。 相似文献
7.
面对中缅友好关系的发展,美国从自身的观念和利益出发,认为中国支持缅甸军政府阻碍了缅甸的民主化进程,因而是不道德的,中国应向缅甸军政府施压以推动缅甸的民主化进程。美国的上述错误认知是不正确的,而且损害了中国的国家形象。中国要重视国家形象,以及与缅甸及其他有关国家合作,采取多种策略加以应对,提升中国的国家软实力,以适应中国崛起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9.
10.
11.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5):40-45
中缅联合勘界警卫作战是一场中缅联合打击盘踞在两国边境地区的国民党军残部的特殊战争,是新中国支援友好邻邦的正义战争,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第一次在热带山岳丛林地区跨境作战,在我军历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此次作战服从了国家利益大局,破解了当时的政治外交难题,提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影响力。双方不仅协同聚剿残余之敌,也为我军积累了作战经验,特别是为当今发展良好的中缅关系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注重拓展"合作共赢、睦邻友好"的中缅关系,防范强敌介入;社会民族矛盾尖锐,诱发战事因素增大;注重化解作战矛盾,作战指导有机统一;大力求解作战难题,积极推进实战化训练;打造"中缅命运共同体",共同推进"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建设,共商共建"一带一路",促进互利合作共赢,造福两国人民,不断增进两国人民福祉。 相似文献
12.
13.
随着国内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政治经济形式的变化,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了显著提升,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当前,中国正处于快速崛起阶段,面对西方国家在政治、经济等领域对中国的蓄意抹黑与制裁,国与国之间未来的发展前景扑朔迷离.而习近平总书记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横空出世,对指导我国在开展外交活动时显示出了不... 相似文献
14.
基于“命运共同体”视角的和谐员工关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员工关系不仅是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本文探索了构建和谐员工关系的意义,构建了基于命运共同体视角的和谐劳动关系管理钻石结构,揭示了和谐员工关系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相较欧美舆论,韩国舆论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关注度较高,态度更为中立、积极。其关注动机有两点,一是对中国外交路线、中韩关系、国际新秩序探索、国际合作等议题的高度关切;二是对文在寅政府依循该理念提出的"中韩命运共同体"的关注。韩国舆论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促进地区和平与一体化、加强文化价值传播、增进人类健康福祉等方面抱有期待,亦在"中美争霸"、新"天下秩序"、民族主义等多维度存有疑虑。为扭转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韩传播时呈现的抽象化、单向化倾向,中国应重视该理念与韩国重点关注议题与主流价值——如"东亚共同体"、多边主义、朝鲜半岛和平机制、环境卫生合作等的话语对接,在全球合作抗疫的背景下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对外传播。 相似文献
16.
李传林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39(2):58-65
文章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和“真正的共同体”学说指导阐释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理论基础,用正确义利观贯穿并规范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大健康体结构,又以两体结构共存、共联、共通、共统、共汇、共守、共生、共有等纽结点为支点构建起人类命运共同体下人类大健康命运共同体矩阵结构。再应用义治原理对大健康治理普通结构进行义相关性转换以清除违义因素而得到符合义价值要求且经反证已达到义治目标的“纯义”大健康共同体矩阵结构。最后将人类命运共同体、大健康体、人类大健康命运共同体的本质特征要素(矩阵)代入“纯义”矩阵而得出各类大健康主体512个合作点位构成的对策矩阵。 相似文献
17.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79-83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积极倡导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价值观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提出,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首先应该把握"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本质特征,在此基础上了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并在坚持相互尊重、倡导生态文明、坚持合作共赢和文化传承的基础上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8.
王玉萍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24(3):24-30
马克思通过揭示资本主义“虚幻共同体”界定了“真正共同体”的价值内涵:从人的本质出发,人的真正共同体应超越共同体的虚假性,实现自我与他者和共同体之间的和谐共在,促进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对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做到:自觉倡导马克思主义一元指导与尊重文化多样性相统一的基本原则,增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支撑张力;全面理解个体的自我实现与共同体的自由繁荣相统一的科学内涵,夯实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正义性基础;始终坚持价值观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统一的正确立场,提升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道义感召力;科学把握共同体的理想性与现实性相统一的客观逻辑,坚定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信心和决心。 相似文献
19.
李泉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1):142-149
在全球数字化浪潮中,数字命运共同体的建构将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数字命运共同体具有数字连通性、数字互惠性和数字调试性三大全新的属性特征,能够促进人类数字社区的出现与演化,并将促成一种数字时代的世界大同思想——数字世界主义的诞生。数字命运共同体将赋予数字人类一种全新的、超国别民族的数字文化身份,给予数字人类一种超越宗教信仰的数字文化归属,成为追问数字人类的人文精神形态和人文精神价值的新平台和新路径。 相似文献
20.
论中缅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少华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1,54(3):325-329
当代中缅两国建立了睦邻友好、和平合作的双边关系,这种关系在21世纪将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巩固和发展这种关系对中缅双方既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它有利于缅甸维护国内稳定,改善国际环境,提高国际地位,发展民族经济;它也有利于我国营造良好的周边国际环境,推行印度洋战略,保障经济安全。发展中缅关系有助于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我国西部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