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选取敖鲁古雅的使鹿鄂温克人为调查对象,通过个案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从媒介使用频率、媒介选择偏好等媒介接触情况的基本统计着手,描述使鹿鄂温克人的媒介接触现状,分析大众传播媒介在其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影响,以及大众传播媒介与使鹿鄂温克民族文化传承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8月14日,新敖乡居民点,玛茹莎搂着她心爱的“大崽”。使鹿鄂温克的传统,在这温情脉脉的对视里延续。  相似文献   

3.
今年95岁高龄的玛利亚·索老人,是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的代表性人物。她的名字,常常与兴安岭大森林和驯鹿联系在一起。敖鲁古雅是鄂温克语,意为"杨树林茂盛的地方"。敖鲁古雅的鄂温克族是中国最后一个狩猎民族,也是中国惟一的使鹿部落,即饲养和使用驯鹿的民族,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根河市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  相似文献   

4.
8月14日,新敖乡居民点,玛茹莎搂着她心爱的“大崽”。使鹿鄂温克的传统,在这温情脉脉的对视里延续。【大洋网讯】“鄂温克的狩猎、驯鹿文化没有和其他文化碰撞和融合的机会,她要么生,要么就是死”。“因为这个民族需要发展,因为这个社会需要她发展,因为政府需要她发展”。“所有的一切给予了敖鲁古雅使鹿鄂温克一种外力的干预,所以这个文化将不可避免地有她的硬伤。”—————白兰,内蒙古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副所长“只有生命得到保证,文化才能得到传承。总不能因为要保留传统文化而让一个民族永远生活在一个社会形态中。”在生态移民过…  相似文献   

5.
通古斯满语民族鄂温克人,苏联称“埃文基人”,旧称“通古斯人”。据传,鄂温克人起源于贝加尔湖流域和后贝加尔地区。由于历史上的多批迁徙,鄂温克人的分布才形成了今天的局面。至于通古斯满语民族鄂伦春人,多数苏联学者认为,他们只不过是鄂温克人的一只,即使鹿鄂温克人。鄂伦春人不仅在语言上与鄂温克人大同,就连他们的族称“鄂伦春”  相似文献   

6.
朱杰 《西藏研究》2007,(2):107-112
文章以实证方法为突破口,设计问卷,在田野调查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对甘南藏族地区的大众传播现状进行分析。在田野调查中,以随机抽样和小组访谈作为调查方法,选择了具有典型性的科才乡为研究样本,对于该地受众状况、媒介接触、媒介内容选择、媒介与生活、信息传播场景等作了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7.
使鹿鄂温克族二元现象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鹿鄂温克族二元现象浅析孔繁志使鹿鄂温克族是我国鄂温克族三支族群之一。在历史上被误称为“雅库特人”,亦即鄂温克“使鹿部”。1992年人口为159人(不包括散居外地人口约20人),居住在内蒙古根河市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主要从事狩猎业和驯鹿业。直到本世纪...  相似文献   

8.
大兴安岭地区驯鹿饲养业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兴安岭地区驯鹿饲养业概述孔繁志驯鹿是中国稀有珍贵动物,使鹿鄂温克族是驯鹿的唯一饲养者。他们饲养的驯鹿以内蒙古额尔古纳左旗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为中心,活动在北纬51°15'至53°15',东经120°至135°15'的大兴安岭地区。驯鹿不仅是使鹿鄂温克...  相似文献   

9.
在17世纪,鄂温克人按照其经济方式不同分为三种:坐户(指鄂霍次克沿岸的猎户和渔猎户);养鹿户(猎户和养鹿人);养马户(养马和其他牲畜的猎户)。养马鄂温克人住在贝加尔地区南部,贝加尔湖彼岸,阿穆尔河上游,中国东北及蒙古的鄂尔浑河和色楞格河上游。在贝加尔湖彼岸的某些地区鹿和马是一起饲养的。在额尔古纳河—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根河市敖鲁古雅乡的鄂温克猎民始终从事游猎生产,号称"使鹿部落",他们以其独特的驯鹿文化和优良的生态习俗,践行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时代主题.敖鲁古雅鄂温克族善待自然的民族心理告诉人们,人类和自然是统一的,绿色文明才是人类追求的真正文明.  相似文献   

11.
红山捕鹿记     
这还是1959年冬天的事,那时,皑皑的白雪给大兴安岭披上了银装,掩盖了猎人挖好的陷阱和布下的拦鹿圈,这使得最机警的鹿也不能不给雪地留下踪迹……。在那个捕鹿的大好时节里,鄂伦春族自治旗诺敏人民公社的鄂伦春、达斡尔、鄂温克等族优秀的猎手二十多人,组织起一支捕鹿队,整装出发了。捕鹿队,这是新起的名字。自古以来,猎人出发的目的是把鹿打死,以便取下它的茸、尾、鞭或胎等,这些都是贵重的药材。可是,鹿本是一年一胎繁殖较慢的一种动物,加上多少年来猎人大量捕杀,数量已逐渐减少了。猎人相传,从前兴安岭的高山丛林中,野鹿  相似文献   

12.
知识荟萃     
桦树皮文化贝加尔湖以东及黑龙江上游石勒喀河一带的丘陵多白桦。世世代代生活在这一地区的鄂温克人和桦树结下了不解之缘。桦树,系落叶乔木,树皮易剥离。白桦皮可剥如纸,且绵软、光滑、细腻。多年来,鄂温克人一直是用桦树皮制作自己的生产、生活用具。桦树皮棚子。鄂温克人放牧驯鹿——常年游牧、游猎在山野。因而也形成了适应这种生产方式的生活方式:在野外,随地砍下几根木杆,搭成圆锥状的架子,上蒙一层或几层用鹿筋或犴筋缝连成片的桦树皮,就成了一栋简易房-遮阳、挡雨、防猛兽。当转牧、转猎时便弃之而去。早些年,半农半猎区的鄂温克人住的“马架子”有相当一部分也是  相似文献   

13.
如果说骆驼是“沙漠之舟”的话,那么,驯鹿则堪称“林海之船”。驯鹿,是我国二类保护动物。居住在内蒙古呼论贝尔盟额尔古纳左旗敖鲁古雅民族乡的鄂温克人,从很早很早以前,就把它驯化了,并且世代以狩猎和饲养驯鹿为生。驯鹿体长六尺余,肩高三尺多。毛呈淡褐色,雄性有二只角。因其长相奇特:角似鹿非鹿,头似马非马,身似驴非  相似文献   

14.
驯鹿又名角鹿、“四不象”①,是一种体形中等的鹿科动物,分布在北半球北部的答原地带和森林中有苔燕生长的地方。驯鹿文化就是围绕着猪取或牧放驯鹿而形成的一种文化。它有三个类型:一是宫原和森林猎捕野鹿类型;二是音原牧鹿类型;三是森林牧鹿类型。中国鄂温克族②的驯鹿文化属于第三种类型。本文仅就与鄂温克族驯鹿生产、生活方式有关的问题进行探讨。鄂温克人的驯鹿生产习俗鄂温克人饲养或牧放驯鹿的方式方法。鄂温克人对驯鹿的牧放一般采取自由牧放的形式,即让驯鹿自由觅食,不派专人去看管。夏天蚊虹多,白天驯鹿主要聚集在猪营地…  相似文献   

15.
国外的鄂温克语研究开展得比较早,约有150年的历史。日本、俄罗斯、韩国、美国等国家的一些语言学家对鄂温克语有不同程度的研究。这些研究推动了国际鄂温克语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文章论述了美国文化霸权扩张主义的历史基础和理论基础,着重探讨了美国通过经济技术援助、教育文化交流及大众传播媒介等基本方式进行文化霸权扩张的行径。文章还分析了文化自治主义的历史根源、理论基础和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17.
民间信仰与鄂温克民族造型艺术是相辅相生的。一方面,造型艺术为鄂温克民间信仰服务,它的图案、装饰纹样和立体造型提为民间信仰供了一系列可视化的视觉形象;另一方面,信仰文化是鄂温克民族的精神内核,为鄂温克民间造型艺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载体。鄂温克民间造型艺术的精华集中体现于神衣及神偶的造型和装饰,从整体上反映了鄂温克民族的审美意识。鄂温克民间造型艺术与民间信仰紧密结合,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民俗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8.
鄂温克族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黑龙江省讷河县和内蒙古自治区。鄂温克是民族自称,意思是“住在大山林里的人们”。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鄂温克族为30505人。在北纬52度的大兴安岭原始森林里,至今仍有鄂温克人的脚印与炊烟,其定居点便是有“北极村”之称的敖鲁古雅鄂温克猎人村。鄂温克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无文字。鄂温克语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通古斯语支。鄂温克牧民大多使用蒙古文,农民则广泛使用汉文。鄂温克族的口头创作有神话、故事、歌谣、谜语等,还善于用桦树皮刻剪成各种工艺品。大部分鄂温克人以放牧为生,其余从事…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30年代维季姆河中游鄂温克人空葬棺木的结构王中明译几乎每一位研究鄂温克民族的学者都有关于理葬类型的研究成果,而关于安葬的棺木结构的研究成果却颇少见。在某些著作中指出一些鄂温克人的安葬结构。使我们感兴趣的是空葬类型,棺木的样式、固定方法,以及自...  相似文献   

20.
从前,鄂温克人从事狩猎,除为了衣兽皮、食兽肉之外,还要向清政府交纳贡物和用来换取生活用品.在社会分工中,参加狩猎的多是男人,但也有一些青年女人,在自己住处附近,参加一些捕猎小动物的活动.狩猎时,一般是技术好、经验多的人去打鹿、犴、熊、野猪等大兽.打大兽时,多是集体行猎.为了猎获到数量多和经济价值大的珍禽异兽,鄂温克猎人在出猎前,自发地组成一个临时狩猎小组,并在这个小组成员内,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给靠列都阿楞"(行猎长).担任这一职务的多是些年龄大、辈份高、有经验和有威望的老猎人.他根据大家的意见,最后决定狩猎场地和时间.行猎长的职务是很辛苦的,他不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