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白琼烨 《理论界》2006,(1):159-160
本文从言语系统和非言语系统两大方面入手,选取日常生活中大家熟悉的一些事物,对其中所蕴涵的象征民俗义进行比较。旨在揭示各词汇的文化内涵,为跨文化交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符号、象征、象征符号,以及品牌的象征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符号修辞格中的象征,使用得最多,意义却最混乱,且符号与象征二词常被混用,因此,清楚地定义符号,象征,以及说清两者重合的区域极有必要.这两者的混乱,不仅是在中文中,在西文中由于文化历史原因,更加混乱.再加上翻译者无法加以甄别,因此近年来的学术翻译中,在汉语中原先尚比较清楚的分界,变得更加模糊.因此,不得不从中西两个根源上加以清理.最后,从符号学角度,讨论了象征形成中的"使用原则",以及当代消费文化中,品牌商标象征化的文化符号学机制.  相似文献   

3.
隐喻与象征关系的认知符号学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隐喻与象征的关系,学界的看法虽无甚分歧,但其分析大都显得不够系统和明晰.文章拟从"联想"的认知心理学意义着手,结合符号学的相关理论,探讨隐喻与象征的关系,并基于皮尔士(Charles A.Pierce)的动态符号观对隐喻和象征分别作出符号学的定义,此定义可将隐喻和象征纳入统一的符号学解释框架之中,因而可使二者的关系更加系统化、明晰化.  相似文献   

4.
在精神分析学的语境下,通过荣格与弗洛伊德的比较,呈现了荣格象征理论的来源与特点,核心观点是象征来源于无意识、尤其是集体无意识,其生成过程恰与无意识表达自身的过程相吻合.在象征与符号存在相似性的基础上,将索绪尔语言学引入荣格的象征理论,为荣格的象征理论找到了语言学的基础,并尝试建构一种以语言学为基础的关于象征理论的研究方法.实践证明,将索绪尔语言学的启示运用到对荣格象征实例的具体分析中,有助于深入理解和挖掘荣格的象征理论.  相似文献   

5.
蔡郎与 《社会科学家》2006,(Z1):213-214
本文通过运用语言学中有关符号学的原理解读民俗符号.从符号学观点看,民俗具有显明的符号功能,它以鲜活的形式承载着大量的人类文化信息.本文分成四大部分展开,首先谈语言学中符号学的相关理论然后再谈符号学观照下的民俗文化,接着细化到民俗符号的能指和所指.最后由于民俗符号十分丰富复杂,所以选择了一个婚俗中筷子的例子进行分析尝试.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代民俗变迁及其赋予社会转型的符号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近代民俗的大规模变迁构成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基本态势。在西方近代工业文明以及西俗的冲击、影响下 ,近代民俗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本文论述了近代民俗变迁的脉络及其规律 ,并从近代民俗象征符号的多元性、近代性、民俗性等角度探讨了对社会转型所赋予的符号意义  相似文献   

7.
作为象征表层结构的象征符号分别包括物化象征符号、行为象征符号、感觉象征符号、自然象征符号、社会象征符号、虚拟象征符号等主要的类型.而作为象征深层结构的象征意义则分别指涉人们在社会中长期形成的观念意识、心理状态、抽象概念以及各种社会文化现象等不同的意指对象.  相似文献   

8.
9.
本论文着重分析阎连科近期力作《朝着东南走》作品结构的开放性及其象征意义、人物设置的象征意味 ,进一步深入到作品隐喻的寻找主题 ,从而指出结构象征与人物象征在叙事作品中的特殊功能。  相似文献   

10.
东北民俗喜剧是东北民俗的组成部分,也是东北人实现地域文化认同的重要依托。作为一个特定的文化物种,它不仅“讲故事”,而且呈现一个“游戏”的空间,甚至“故事世界”为“游戏世界”颠覆和取代。游戏世界的凸显从根本上取决于东北人追求快乐的独特方式,有其特定的民俗文化内核。  相似文献   

11.
刘颖 《兰州学刊》2006,(3):81-83
民俗学之“民间”是一个包含文化地域与民众群体两方面意义的概念,它承继传统意义上的“民间”含义又有所发展,其中表示群体意义的“民间”即“民”是第一义的,是构成“民间”的基础,因此“民间”取决于“民”的界定,而民俗学史上不同时期对“民”认识的不同造成了“民间”的非稳固性或者说流动性。作为研究“民”和“俗”的一门学科,“民间”是民俗学的本体,甚至可以说是本源,“民间”问题是一个贯串民俗学史的基本问题。不仅如此,民俗学之“民间”还意味和象征着民族固有的深层文化,并以母体的形式向表层文化输送养料。  相似文献   

12.
概说春节民俗的兴起 ,这一传统民俗的基本特色 ;春节民俗在世代传承的过程中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需要发生变化 ,它不断吸收体现时代色彩的现代文化 ;春节民俗从一个侧面体现出优秀的传统“民俗”对社会生活和文化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赵沛 《学术界》2005,(2):177-183
20世纪前半期 ,我国民俗学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 ,是 1 91 8年北京大学歌谣研究会、风俗调查会及方言调查会时期。这是我国民俗学的发轫时期。第二时期 ,是成立于 1 92 7年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的民俗学会时期。第三时期 ,是在中山大学民俗学会影响之下 ,各地民俗学研究普遍发展时期。其中 ,以中山大学的民俗学会最为重要 ,“因这是承上期而展下期的总枢纽” ,由该会编辑刊行的《民俗》周刊(后一度改为季刊 )则是这一时期民俗学研究的最主要阵地 ,其学术成就也属领先地位 ,并对中国现代民俗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民俗传播不仅具有很强的学术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试图从传播学的角度来透视西藏节庆民俗传播。文章认为西藏节庆民俗涉及所有的传播类型;西藏节庆民俗的独特性在于深受宗教影响,成为艺术传播的载体,在传承中变异;西藏节庆民俗传播的影响因素有原始宗教、苯教和藏传佛教、大众传播媒介、现代化和商业化。  相似文献   

15.
南宋建都杭州近150年,大量中原人口南迁,各地民俗融入当地传统,形成了极其丰富多彩且有水乡特色的民俗文化。这是杭州建设现代休闲之都、开发休闲旅游的可贵资源。孩儿巷留有许多南宋节日风俗遗存,还因经销七月七日乞巧节(今称“中国情人节”)的礼品泥孩儿而得名。其东端为“北瓦”,拥有13座勾栏(剧场),是南宋京城最大的群众娱乐场,也是中国戏剧小说的摇篮。如名著《水浒传》就是源出当时“街谈巷语”的《宋江故事》。孩儿巷应该开发成为以故都民俗为特色的城区休闲街,使人在欣赏了西湖美景之后,又在近旁领略到南宋故都文化风物,杭州将全面展示出文化风景名城的旅游魅力。  相似文献   

16.
陕北民歌与陕北民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一种文学式样,陕北民歌是用陕北方言来表现的,而陕北方言又反映了陕北人的服饰特点、饮食习惯、建筑住宅、行旅谋生、婚亲习俗、地理地貌等文化内涵。解读陕北民歌中的民俗词语,既有助于从民俗文化视角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陕北民歌,也有助于深入理解民俗文化与民歌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羌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一个历史悠久、分布广泛、影响深远的少数民族,在我国民族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殷墟发现的甲骨文中。从秦汉时期到元明清,在中央王朝的统治下,羌族社会在不断发展的同时,形成了自己鲜明的民族风格。  相似文献   

18.
鲁迅《朝花夕拾》中有许多关于绍兴民俗的描写,寄予着作者复杂的思想情感和深刻的文化思考。《朝花夕拾》既展示了大量绍兴淳朴的民俗,描绘了一个民风淳厚的乡土世界;也描写了一些绍兴民间陋俗,它们留给作者的是痛苦的记忆和愤慨的情绪。民俗与鲁迅的文学创作和文学思想关系密切,在对民俗的描写中,渗透着鲁迅对于改造国民性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结合海南的实际,论述民俗旅游资源开发应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20.
上都扈从诗是元代边塞诗的主要形式,通过对上都扈从诗中的生产民俗、饮食民俗、服饰民俗、居住民俗、节日民俗文化进行掘微与阐释,发现元代的上都地区民俗,虽然已开始向汉民族靠拢,但仍保持了北方游牧民族的特色,所以扈从诗中表现的上都民俗丰富多彩,堪称是元代上都民俗文化的长廊,具有重要的民俗学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