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庄自由是东方特有的自由观 ,它们从理论基础到实现途径都与西方不同。“非汤武而薄周孔”与“独善其身”是老庄自由在历史上的两种政治心态效应 ,其中后者显然是主流。老庄自由没有符合逻辑地成为中国民主政治的优良传统 ,反而给专制主义开了方便之门 ,这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个体自由是人类追求的终极目标.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的不断演进,个体自由与政府权力的关系也由专制社会形态逐步发展为民主、法治社会形态,这些发展尽管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个体自由的发展需求,但较之人类终极目标“个体自由”还有很长的路途.近年来,善治理念的呈现为新世纪个体自由与政府权力关系的和谐发展提供了新境界,为人类终极目标“个体自由”带来了新的曙光.  相似文献   

3.
历史与自由     
作者认为历史科学的发展演变有两个重要阶段:一为崇奉自然科学的阶段;二为独立自主的阶段。到了第二阶段,历史家开始科学地掌握自己的历史学科,把它当作研究人类行动的学科。于是历史家发现了自己作为历史家的自由,也发现了人作为历史推动者的自由。他认为:理性的活动是自由的活动,不受自然的支配,而历史科学的思维是有关理性活动的思维,不受自然科学的支配。史学思想完全有能力以历史的方法为历史学科解决各项历史问题。作者认为“人类的活动是自由的活动”,并不是人喜欢或决心做什么事就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什么事。饿了就吃,累了就睡,这些是生理活动,是在生理欲望驱使下进行的。历史却不管这些事。历史所要研究的,不是生理活动,而是理性活动。但是理性活动也要受到驱使;这种驱使就是它自身所处的局势。所谓“局势”就是人的思想所构成的,是理性本身所创造出来的。局势是谁也不能加以改变的。人必须正视局势,对局势进行思考。局势就是决定他的行动的成败关键。只有透彻理解以上各点,才会真正懂得“人类活动是自由活动”这个道理。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自由观是马克思主义全部社会历史观的核心,是对前人思想成果的积极的扬弃,是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的自由观。它坚持个人自由与“类自由”的统一。“自由人联合体”是真正“自由王国”的开始。  相似文献   

5.
从理论上看,在现代民主社会中,每个人都有机会行使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具有充分的个人自由,但民主社会的表现形式很可能会导致“多数人的暴虐”。为了防止多数人剥夺少数人的正当权利和侵犯少数人的正当利益,密尔从功利主义立场强调了个人自由表达权利的合理性以及个人自由行为权利的重要性。他把个人权利置于国家公权力之上的主张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严复是一百多年前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的代表,他在批判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自由为体,民主为用”的新自由观,他的自由思想开启了一代思想之风,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关于梁启超的自由思想,学界的主要分歧在于梁氏是否看重个人自由。本文认为,梁启超是重视个人自由的,只是他认同的是“自由之德”即“文明的自由”,而非“自由之俗”即“野蛮的自由”,他认为后者正为中国入所具有。另外,当日中国正处于民族危亡的历史情境中,作为有强烈民族责任感的知识分子,梁氏有时又强调国家的独立自由居第一位。由此,在梁氏的自由思想中,个人自由和国家自由就具有了一定的张力。  相似文献   

8.
约翰.密尔的《论自由》是西方思想史上捍卫自由的经典文献之一,它要解决的是个人自由与社会控制的关系问题,为此密尔提出了一个“伤害原则”,并在人类行为两分法的基础上,从“人类自由的适当领域”、“社会凌驾于个人权威的限度”以及如何将这一教义运用于实践三个方面构建起了他的自由理论。但是,密尔在具体的论证过程中并没有保持逻辑的一致性,其“伤害原则”与“功利原则”的冲突贯穿于他的自由理论的始终。  相似文献   

9.
民主只是自由社会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其充分条件。因为一方面,所谓民主,就其本质来说,固然是全体公民掌握最高权力的政治,但是,就其实现来说,却势必是多数公民掌握最高权力的政治。这样,多数公民便可能滥用他们所握有的最高权力,而沦为“多数暴政”。另一方面,即使民主不导致多数对于少数的暴政,却仍然可能导致暴政:一种侵犯每个人的个人自由和个人权利的暴政。因为最高权力就其本性来说与无限权力相通,极易演进为无限权力,因而无论掌握在君主手里,还是掌握在人民手里,都可能成为无限权力而沦为暴政。  相似文献   

10.
贡斯当关于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的区分,逻辑地蕴含着作为上位概念的普遍“自由”概念,其内涵是:个人的意志行为在正义的社会规范内不受他人干预。按照这个普遍概念,孔子具有自己的自由观念。这种观念不是境界论的自由观,而是人性论的自由观。“个人的意志行为不受他人干预”是这种自由观的主体性维度,即个体主体具有天然的自由意志;“正义的社会规范”(礼)是这种自由观的规范性维度,即它是以孔子的正义论为基础的。这就是说,自由的规范条件来自两条正义原则,即源于博爱精神(仁)的正当性原则和适应于特定时代基本生活方式的适宜性原则(义)。因此,孔子的自由观念具有两个层面:遵守规范是保守性的自由,而重建规范是建设性的自由。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对“人类自由”的总体把握,主要体现在“自我意识”的自由、“个人的自主活动”、“现实的个人”的自由和“自由人的联合体”等多个维度。这些不同的维度可以总结为两个层面:哲学人类学视域的人类自由和作为历史范畴的人类自由。马克思在评价历史进程时所采用的自由概念,不同于他在哲学人类学中所阐述的自由概念,哲学人类学的维度侧重于自我实现,历史范畴的维度侧重力量,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相似文献   

12.
古希腊人的“思想自由”说,多为中外学界所称道。本文剖析古希腊人的“思想自由”与那时的城邦的民主政体、理性精神与中庸思想之间的关系,旨在说明:古希腊人的“思想自由”是在某种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并以其理性主义观念为依托的。尤可注意的是,古希腊人对思想自由之“度”的驾驭令人惊叹,那就是古代西方人所恪守的“中庸之道”。  相似文献   

13.
英国古典自由观念①是英国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背景与现代化发展道路的产物。这种自由有着别具一格的观念内涵,即自由主体的个体性、自由内容的权利性和自由存在形式的保守性。个人主义、自然法思想、普通法精神是这种自由观念产生的价值预设。对英国古典自由观念内涵和价值预设的梳理与分析,是我们站在时代高度深刻理解和把握英国古典自由观念与现代化发展之间关系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正> 法兰克福学派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中的主要流派.它最为重视意识形态批判,号称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批判学派”.因此,本文主要通过考察霍克海姆、马尔库塞、弗海姆、哈贝马斯这些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对资产阶级“自由”“民主”观念的批判,来廓清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实质.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注的最高问题是人类的自由问题.在西方进入现代性以来,探索人类自由的道路形成了很多理论.资本主义制度和理性主义哲学并没有给出人类自由的合理方案,而马克思则开辟了探索人类自由的崭新道路,即马克思创立了历史自由观.马克思的历史自由观包括三个维度.作为历史自由,首先包括的是个体的感性自由;其次,这一历史自由要通过对私有财产的克服来实现;最后,历史自由要在社会关系中完成实践理性的自由.这三个方面构成了马克思历史自由观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6.
反对专制是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自由观的共同目标.尊重经验和传统的经验主义自由观,无论是在哲学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带有试探和尝试的精神,这种反权威主义的精神气质使其在宪政民主政治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欧洲大陆缺乏英国那样的自由传统,大陆理性主义自由观的解放意义不容否定,经验主义自由观在保护个人自由方面的建设意义更值得称道.  相似文献   

17.
美国学者摩尔根认为希腊人的“民主观念是从氏族制度沿袭下来的。”“雅典民主政治的历史”要比提秀斯、梭伦和克利斯提尼这三位人物更为古老,“他们都没有想改变从氏族制度承袭下来的现存的民主原则”。他还认为雅典人“并没有对制度实行急进的改革,其理由就在于:他们的制度原来一直基本上是民主制。”在梭伦的宪法中“重现了军事民主制的观念”①。摩尔根所谓雅典民主政治承袭氏族民主制的论断,既混淆了原始民主制与奴隶制民主制的本质区别,抹杀了雅典平民反对贵族的阶级斗争,又否定  相似文献   

18.
“自由”是一个具有多种层次结构的复杂概念.在当今世界上,存在着两种截然对立的自由观,即无产阶级的自由观和资产阶级的自由观.资产阶级自由观作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具体内容,正如资产阶级本身一样,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形成了几种历史形态,即:革命和上升时期的资产阶级自由观、衰落时期的资产阶级自由观、非常时期的资产阶级自由观和小资产阶级的自由观.  相似文献   

19.
和马克思、涂尔干、韦伯等其他古典社会理论家一样,托克维尔关于民主和自由的思想也是对现代性问题的一种知识反应.托克维尔所面临的现实是世界范围内的民主化(平等化)趋势,而他所最珍视的价值则是自由.他看到,民主的社会状态隐含着对自由的巨大威胁.于是,他的基本问题便是如何在不可避免地到来的民主时代守护自由.通过对美国和法国的比较研究,托克维尔揭示了在民主时代保障和实现自由所必需的制度和文化(宗教)条件.  相似文献   

20.
人的解放不仅是一种思想运动和价值追求,而且是一种现实的历史性社会运动。现实的个人的生存和自由发展是每一个时代都关注的理论焦点和尚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历史生成的方式分析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的自由与解放状况。以“现实的个人”为前提设定,基于“现实的个人”的自主活动对生产交往形式交织而成的社会结构的参与和渗透,马克思恩格斯论述了自然共同体阶段“现实的个人”对共同体的依附与从属,剖析了资本主义条件下虚幻共同体内部“现实的个人”与共同体的对立与分裂,进而对未来真正共同体中“现实的个人”与共同体实现真正的统一进行设想构建,以此解开人类历史发展之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