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盐城海盐文化生态环境发生急剧变化,绵延数千年的盐城海盐文化遗产面临着传承发展的严峻挑战。建设盐城海盐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将盐城海盐文化遗产与其依存的环境进行整体性保护,维护盐城海盐文化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完整,对延续盐城文脉,打造盐城城市文化品牌,为盐城城市的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从某种意义上说,盐城两千多年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国海盐发展史,而盐城的海盐文化则是中国海盐文化的一个缩影。城市化进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给盐城海盐文化遗产保护带来挑战和机遇,城市建设可以促进盐城海盐文化遗产的保护,盐城海盐文化遗产的保护也可以助推城市发展。  相似文献   

3.
海盐文化是盐城地方的主流文化,故在城市文化建设中应凸显海盐文化特色,此既可以充分显示盐城城市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也可以展示盐城城市文化的独特风貌,更可以有效保留和延续盐城城市悠久的历史文脉。因此,要深入了解、研究盐城海盐文化历史,要体现、顺应城市文化发展之现实,着力提升海盐文化现有场馆展示的内涵和水平,并就如何凸显盐城海盐文化特色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4.
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无形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与保护,是传承民族文化、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文化基础,是增强文化实力,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5.
保护并利用好海洋文化遗产对蓝色文化的传承与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青岛的海洋文化遗产内容丰富、底蕴深厚,然而就已发现和挖掘整理的海洋文化遗产而言,尚缺乏有关其保护与利用的专门规划、氛围及传承网络。加强对青岛海洋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推动蓝色文化建设,一是要加大投入,完善海洋文化遗产传承网络;二是要注重引导,以多元主体参与青岛海洋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三是要整合海洋文化遗产资源,打造蓝色文化旅游品牌;四是要加快发展海洋文化遗产创意产业,提升青岛蓝色文化竞争力;五是要发展特色加工业,提升青岛蓝色服务的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6.
海盐文化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盐文化是传统行业文化与特定地域历史文化相融合形成的特色文化。海盐业贯穿了盐城历史发展的全过程,盐城地方历史文化的基本特色表现为海盐文化,而盐城是了解、研究海盐文化的重要代表。深入研究海盐文化的特征与以盐城为代表的地方历史文化形成的关系,将能够有效地建立起海盐文化的体系。  相似文献   

7.
几千年的海盐生产造就了盐城这一"黄海明珠",更重要的是在盐城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凝结了底蕴丰厚的海盐文化。艰苦奋斗、团结协作、开放包容、不屈不饶构成了海盐文化的精神实质。发挥海盐文化资源优势,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着力打造海盐文化名城,彰显城市文化特色,弘扬海盐文化时代精神,助推盐城社会发展是海盐文化当代价值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社会中,侗族文化遗产正处于濒危状态,保护工作形势严峻。黎平县从侗族大歌申遗入手加强传承和保护。主要经验有建立名录体系,建立健全组织机构,保证资金投入,建立试验基地,民族文化进校园,加大民族文化挖掘、抢救、整理力度,通过深入开展民间节庆活动提高保护意识、加强法律保护以及开发利用等措施。  相似文献   

9.
海盐文化是传统行业文化与特定地域历史文化相融合形成的特色文化。海盐业贯穿了盐城历史发展的全过程,盐城地方历史文化的基本特色表现为海盐文化,海盐及其特色文化在盐城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历史地名是一个地区(城市)的窗口、名片和活化石.盐城历史地名类型众多,地方色彩浓厚,变动数量较大.要从保护文化遗产的高度,重视盐城历史地名的挖掘与保护工作.要考证和筛选已变动的盐城历史地名,要配合建馆工程来挖掘盐城历史地名,要通过城市地名规划来规范盐城历史地名,要发动人民群众深入挖掘盐城历史地名,充分发挥历史地名的记忆功能、教育功能、经济功能和吸引功能.  相似文献   

11.
张庆伟 《中华魂》2012,(10):24-25
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加强民族文化自觉和自信,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要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深入挖掘民族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广泛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普及活动。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传承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和民族传统,具有重大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全社会对有着鲜明主题、体现人伦关系的单项节日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存在的重申报轻保护、开发性破坏等问题,传媒应承担起促进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的责任,通过舆论引导来提高全体民众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自觉。文章同时提出了传媒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中加强舆论引导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最近几年以来,恩施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产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二者还存在两张皮现象,还没有形成深度的契合。原因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民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自觉不够等几个方面。为此,应当采取如下对策:加强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力度,为生态文化旅游的发展积蓄资源条件;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与开发力度,深入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提升生态文化旅游的文化与科技含量;加强文化与旅游的有机结合力度,打造知名的文化旅游品牌;提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力度,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提供基础条件;加强文化宣传与传播力度,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营造氛围;加强学术研究力度,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力度,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发展积蓄人力资本等,使生态文化旅游产业成为社会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真正实现恩施州人文文明与生态文明的最佳结合。  相似文献   

14.
作为黄河流域农业文明的物态体现和沿黄地区水利发展历史的载体,宁夏引黄古灌区灌溉工程遗产是黄河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物质文化遗产/遗存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双重结合体。基于其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的景观保护与利用成为宁夏“建设黄河文化传承彰显区”的重要抓手。田野调查表明,当前保护利用实践存在遗产文化内涵挖掘和遗产价值认知不足、遗产叙事及展示方式单一、文化景观及人居聚落挖掘不够、整体统筹推进与跨区域协调难度大等问题,需要从挖掘遗产价值、更新保护理念、创新保护机制及完善管理方式等方面加以推进。同时,从文化遗产学角度看,作为黄河流域复合型遗产类型,对其历史传承、遗产要素与价值、遗产展示体系与叙事等相关问题的讨论也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仍需学界积极推动。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全球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文化遗产的"命运"逐渐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与大陆文化遗产类似,海岛文化遗产也面临着破坏和消失的窘境,进而对文化记忆、文化传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以舟山黄龙岛为个案,试图从历时性与共时性两个角度呈现舟山海岛文化遗产保护状况,通过剖析黄龙岛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发展中的困境来反思海洋文化遗产保护问题,并试图构建文化遗产保护生态平衡系统,以加强对海岛文化遗产生态保护。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文化交流的频繁,城市形象也逐步走向趋同,但盐城红色文化完全可以彰显城市个性与特色。城市建设可以促进盐城红色文化遗产保护,盐城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开发也可以助推城市发展,提高城市文化品味,提升城市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在沿海大开发与长三角一体化的新的机遇期,盐城海盐文化的形象设计要紧紧抓住其独特性,在"东方湿地,水绿盐城"这一总体城市特色中,采取多方位的推广措施,彰显盐城海盐文化特色,进而更广泛地体现盐城的城市精神和城市品牌。  相似文献   

18.
论海盐文化在重塑新盐城形象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盐城有着两千多年的产盐历史,聪慧勤奋的盐城人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海盐文化。底蕴丰厚的海盐文化遗存是中国海盐业发展的历史缩影,璀灿的海盐文化是盐城沟通世界的桥梁,多元的海盐文化符号融入城市建设是重塑名实相符的现代化“盐”城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群众文化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逐渐完善,群众文化在公共服务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逐渐向群众文化需求靠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及利用需要以群众文化活动作为主要载体进行,由政府、社会组织、居民作为保护传承及利用主体而形成三维构架体系。本文对重庆市九龙坡区各乡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措施进行探讨,详细梳理了群众文化服务中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等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与传承的方式,以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深入挖掘地域优秀文化,提升文化资源价值,有利于重庆文化数字工程建设,有利于推动重庆文化传播,有利于改善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现状,有利于文化复兴战略,也是落实国家部署、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的重要路径,这对我国文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均具有重要而深远的现实意义。我们应该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加强对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力度,增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保证市场经济浪潮之下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使其得到更好保护、发展与传承,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让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熠熠生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