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汉大学最早的前身,是清末洋务派的著名首领——湖广总督张之洞于1893年在武昌创办的湖北自强学堂。湖北自强学堂是近代中国创办最早的具有高等教育萌芽性质的学堂之一,1902年自强学堂更名为方言学堂。1911年方言学堂停办。辛亥革命后的1913年,北洋政府教育部以原方言学堂的校舍、图书和师资为基础,创办了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武昌高师与北京高师、南京高师、广州高师等一起,成为当时最著名的四所国立高师。从自强学堂演变至武昌高师,一所近代意义上的高等学府逐步形成。  相似文献   

2.
武汉大学最早的前身,是清末洋务派的著名首领——湖广总督张之洞于1893年在武昌创办的湖北自强学堂。湖北自强学堂是近代中国创办最早的具有高等教育萌芽性质的学堂之一,1902年自强学堂更名为方言学堂。1911年方言学堂停办。辛亥革命后的1913年,北洋政府教育部以原方言学堂的校舍、图书和师资为基础,创办了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武昌高师与北京高师、南京高师、广州高师等一起,成为当时最著名的  相似文献   

3.
武汉大学百年校史的研究和考证工作前后持续了近10年时间。早在1983年武汉大学筹办校庆之时,根据海内外部分校友的建议,就开始组织专家对校史进行研究和考证,并将校史源头作为研究和考证工作的一个重点。通过查阅大量档案和史料,初步弄清了武大的校史源头不是1913年创办的武昌高等师范学校,而是1893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的自强学堂。但为慎重起见,仍定建校时间为70周年,故在校庆7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校长报告中,对校史源头是这样讲述的:“武汉大学的前身是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于1913年11月2日建立,校址在武昌东厂口。再追溯远一些,武昌高师又是由张之洞、谭继洵于1893年创办的自强学堂沿革而来。”  相似文献   

4.
民国最早的部属师范学校之一、也是武汉大学前身的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是以清末两湖师范学堂等为先驱;而1916年开办、成为武汉大学另一重要源头的武昌商业专门学校,则是由原两湖师范学堂人士等为树立武汉大学基础而成立。武汉大学实为清末张之洞在湖北所办新式学堂在民国时期进一步发展而结出的一大硕果。  相似文献   

5.
武汉大学百年校史的研究和考证工作前后持续了近10年时间。早在1983年武汉大学筹办校庆之时,根据海内外部分校友的建议,就开始组织专家对校史进行研究和考证,并将校史源头作为研究和考证工作的一个重点。通过查阅大量档案和史料,初步弄清了武大的校史源头不是1913年创办的武昌高等师范学校,而是1893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的自强学堂。但为慎重起见,仍定建校时间为70周年,故在校庆7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校长报告中,对校史源头是这样讲述的:“武汉大学的前身是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于1913  相似文献   

6.
武汉大学是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产物,而作为中国近代教育改革重要主持人张之洞1893年兴办的自强学堂,是国立武汉大学的直系源头。  相似文献   

7.
经考证,武汉大学的校史应从湖北自强学堂(1893年)算起。理由如下: 一、自强学堂是武汉大学最早的前身1.方言学堂是武汉大学的前身,此点从无异议。(1)1928年定名国立武汉大学后,学校每年编辑出版的《国立武汉大学一览》、《国立武汉大学概况》和历届毕业生纪念册中“沿革概要”或“校史概略”,均将方言学堂列为本校沿革之内。如第十六届毕业生纪念册“校史”栏中记述:“民国二年教育部即其处(指方言学堂)建立高等师范学校,校舍图书多仍其旧,而规模少宏远矣。”  相似文献   

8.
经考证,武汉大学的校史应从湖北自强学堂(1893年)算起。理由如下: 一、自强学堂是武汉大学最早的前身 1.方言学堂是武汉大学的前身,此点从无异议。 (1)1928年定名国立武汉大学后,学校每年编辑出版的《国立武汉大学一览》、《国立武汉大学概况》和历届毕业生纪念册中“沿革概要”或“校史概略”,均将方言学堂列为本校沿革之内。如第十六届毕业生纪念册“校史”栏中记述:“民国二年教育部即其处(指方言学堂)建立高等师范学校,校舍图书多仍其旧,而规模少宏远矣。”  相似文献   

9.
一、武汉数学沿革大约1890年,在武昌自强学堂,设置算术斋。1922年11月,武昌高师首设数学系。1923年至1928年,经高速后的武昌中山大学,在理科部设数学系。1928年,武昌中山大学改名国立武汉大学,数学系招收第一批学生。抗日战争爆发,1938年武汉大学迁往四川乐山,1946年底迁返武昌珞珈山,这段时间该系主要老师有曾昭安、叶志、汤澡真、肖君绛,刘正经、吴大任、李国平、李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代教育最早出现于18世纪40年代,它是由外国教会举办的一些学堂,其中有些学堂后来发展为著名的大学,但这些大学并不完全符合中国当局和民众对于国家独立、民族自强的发展愿望.直至19世纪90年代,中国逐渐出现了北洋西学学堂,南洋公学和京师大学堂,产生了中国近代大、中、小学和师范学校的系统学制.这是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划时代的创举.  相似文献   

11.
为实施新学制,培养师资,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重庆创办了第一所正规的师范学校--官立川东师范学堂.民国建立后,该学堂改名为川东师范学校.1932年,该校设立乡村师范专修科.次年,专修科迁至沙坪坝磁器口,并先后改名为乡村建设学院、四川省立教育学院.1950年,四川省立教育学院与1940年创办的国立女子师范学院合并组建西南师范学院.1985年,西南师范学院更名为西南师范大学.  相似文献   

12.
清末民初,在优越的地理条件、经济基础以及对于新式教育人才迫切需求等多种因素的推动下,湖北地区的新式教育得到快速发展,并在国内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辛亥革命后,师范教育越发受到重视,为了解决日益突出的教育转型与新式教育资源匮乏之间的矛盾,民国政府在改革学制的同时,在国内重点兴建了六所高等师范学校,以培养新式教育人才。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凭借湖北地区良好的教育基础,锐意改革,成为当时国内高等师范教育的典范,同时也培养了一大批知名的新式教育人才。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同其它学校一起,为近代中国的教育转型以及教育的现代化进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在甲午战争中中国遭遇惨败,有识之士纷纷认识到“习兵战不如习商战”,乃至“商战”不如“学战”,从而使洋务教育偏重学习“西文”和军事技术等“西艺”的思想和做法有了调整,兴办服务于民族工商业的实业教育渐成风气。在这样的背景下,1896年“俾育人才而济实用”的江南储材学堂应运而生,开两江治下实业教育之先河。在维新运动中该校更名为江南高等学堂,在戊戌变法失败后又嬗变为江南格致学堂,在清末“新政”中于1904年改办成江南实业学堂,又于1905年升格为江南高等实业学堂,成为江苏和安徽等地实业教育的最高学府。民国以后,江南高等实业学堂以南京工业专门学校和江苏省立第一农业学校两脉延续和发展。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随着大学区制的实施,南京工业专门学校和江苏省立第一农业学校并入国立第四中山大学。江南高等实业学堂的办学史是中国教育近代化转型的缩影。  相似文献   

14.
在纪念党的诞生六十周年的时候,我们回顾一下建党初期党在武汉大学(前身)的革命实践活动,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党的活动家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英勇献身的革命精神,对于激励我们信心百倍地为建设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努力奋斗,是很有意义的。武汉大学的前身是成立于一九一三年的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她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早在一九一九年的“五四”爱国运动期间,武  相似文献   

15.
依据有关档案资料,对兰州大学校史上六个以往记载有误或失载的重要问题进行了考辨.考证出甘肃法政学堂成立、国民政府决定设立国立兰州大学、兰州大学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的确切时间;并就1938年初甘肃学院院长更替的内幕、1948年兰大等机构发起的青海科考、同年6月"学潮"等以往失载的重要事件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6.
在纪念党的诞生六十周年的时候,我们回顾一下建党初期党在武汉大学(前身)的革命实践活动,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党的活动家为民族往立和人民解放而英勇献身的革命精神,对于激励我们信心百倍地为建设四个现代化的枉会主义强国而努力奋斗,是很有意义的。武汉大学的前身是成立于一九一三年的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她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早在一九一九年的“五四”爱国运动期间,武昌高师学生在当时英语部学习和工作的陈潭秋等人带领下,组织了宣传队,到武昌汉阳门、司门口、大东门等处讲演,散发传单,张贴标语,发动人民群众起来进行反帝、反  相似文献   

17.
广西师范学院初等教育学院的前身是具有100多年办学历史的广西南宁民族师范学校,其源头是1905年成立的南宁道师范学堂,1958年随着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而命名为广西南宁民族师范学校。2003年1月,广西南宁民族师范学校并入广西师范学院,组建成为初等教育学院。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生的书院改制,使以书院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教育机构和教育制度被近代学堂所取代。从书院到学堂,这不仅仅有教育机构名称的更替,也包括以学习西方为重要特征的传统教育内部各要素的近代转化,还包括了从传统松散的、与科举分途的教育组织机构到建立合科举为一途的近代国家教育系统的三重变化。  相似文献   

19.
我国高等师范教育的源头,滥觞于南洋公学师范院,后有京师大学堂设立的师范馆。辛亥革命后,各省优级师范学堂先后改为高等师范学校。我国的高等师范学堂经历了从依附走向独立,从独立到合并的过程,且在纷纷纭纭的争论中逐渐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20.
政治科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武汉大学的发展经历了曲折的历程。从1923年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首开政治学课程,到2003年获得政治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并通过政治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评审,整整经历了80年。其间,停停办办,分分合合,既有解放前由周鲠生、李剑农等著名学者带来的辉煌,也有解放初期的低沉消落,更有今日以刘德厚等知名学者所引领的政治科学研究的繁荣。政治科学在武汉大学的发展,就如同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的发展一样,在经历了波折之后,正稳步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