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过去,萨满经常由铁匠(дархан)充当。崇尚铁和铁制品是与崇尚锻铁职业直接相关联的。“达尔罕”(дарфан,тарфан)这一词语在中世纪中亚的突厥和蒙古语族诸民族中曾经广为流行。它的意思是:父权制公社的首领,氏族部落领袖,领导者,军事首领,氏族的祭司,其中也包括萨满。按照布里亚特人的宗教观念,铁匠的锻铁技能和工具都是由至上的腾格里赐给的。源于腾格里——铁匠的庇护者——的萨满,叫“达尔罕·乌特哈泰·博”。他被认为具有神奇的能  相似文献   

2.
公元初.在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北方和东北一些省份的地域内,活跃着一些自称为鲜卑的部落①。他们同以前的地区霸主匈奴、强大的汉帝国以及他们的后继者进行均等的角逐。在刚毅有力的领袖擅石槐的领导下,鲜卑人——大多数专家认为他们属于蒙古语族②——建立的第一个国家组织形式.存在的时间虽然木太长,但是随着它的瓦解,有些鲜卑氏族强大起来,其中一些氏族建立了自己的王朝。拓跋和慕容部落联盟获得了最大的成功。在王朝的编年史体系中和以后的历史研究成果中都专门记叙了他们的业绩。字文鲜卑部的运气较差,因此他们没能建立自己的…  相似文献   

3.
以游牧为主的哈萨克族曾经有过一种比较特殊的文化,而且一直继续到现在,那就是哈萨克族部落的印记。印记产生于远古,形成于氏族、部落集团时期。印记是氏族部落的标志,是为了区别氏族部落而产生的,在古代游牧民族的社会生产生活以及政治、军事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萨满的扮象和神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萨满的扮象 萨满巫师在通神活动中,要着神衣,执法器,供神偶或神象。神衣有神帽、衣裙、手套、鞋袜等。萨满通过这些衣着把自己改扮成特殊的形象。在原始氏族社会里,每个氏族都有自己的萨满,氏族萨满被认为是氏族保护神的化身或者代理人。萨满的扮象从本质意义上来说,是对氏族图腾神灵的模拟,只是后来这种区分已经不那样明显了,而在古代,氏族萨  相似文献   

5.
最后的萨满     
萨满教,曾广布于地球北部辽阔的寒土,为北亚、北美、北欧等众多民族所信奉。它保留了相当完整和生动的自然宗教特点,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萨满,是北方氏族部落精神文化的代表,与一般的神汉巫婆相比,他保持了宗教的庄严性与人类童年时代文化传承人的质朴性。今天,聚居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呼玛河流域一带的鄂伦春族人,萨满教的斑斑遗迹依稀可见,最后的萨满尚存。为此,我们向着兴安岭的密林深处进发,开始了对最后的萨满的探寻……“最后的山神”走了 有一位隐居在大兴安岭深处的老萨满,早在1992年就已被尊为“最后的山神”…  相似文献   

6.
满族是"满-通古斯语族"中萨满文化遗存保留相对完整的典型代表之一,祭祀礼俗是萨满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信仰的外在显现。世代承袭的宁安关氏与九台石姓家族萨满祭祀礼俗呈现出的众多差异,源于其各自家族不同的神灵谱系、文化传统以及社会历史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中国西部突厥语民族代表性创世神话为例,分析这类创世神话与人类在起源上相关性神话母题的特征和突厥语族创世神话呈现出的在特定历史、宗教背景下的文化形态,探讨了在这些神话中渗透出的鲜明的民族性和浓厚的地方特色,阐释了西部突厥语族创世神话母题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8.
民族这个人们共同体,与氏族、部落不同。 氏族是原始公社制度的基本社会经济单位,是由经济的和社会的纽带联系在一起的血缘群体。氏族联合为大氏族,大氏族又联合为部落。部落是原始社会所特有的人们共和体和社会组织。氏族和部落都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由统一血统的人们组成的人们共同体,而民族  相似文献   

9.
伊戈罗特人     
伊戈罗特人菲律宾吕宋岛北部山区的诸不同种族集团之一,迄今仍保留传统的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人口47.8万人。语言属南岛语系菲律宾语族北吕宋语支。以前他们善战及以猎头著称。擅于纺织和金工。以动物献祭,相信灵魂,祭祀祖先仪式复杂。没有氏族和部落组织。(万星...  相似文献   

10.
死亡的超越与转化──赫哲─那乃族初始萨满神话考疑喻权中赫哲-那乃语视角中的初始萨满神话如同以采集文化为基底的阿依奴人,其神话的聚焦点始终凝结在食物的生一熟转化上、植物与人的移形互换中;阿依奴人的邻居,以渔猎文化为基底的赫皙一那乃族人,在世代经历了于死...  相似文献   

11.
《穆天子传》中的西王母是一个古汉语词,产生于周穆王西巡之时。西膜是一个古羌语词,是古羌人母系氏族部落的自称。西王母的历史原型是一位与周穆王存在血缘关系、远嫁西部的周王室公主,西王母是由东土王室公主变身为西土部落女酋长的。其后,西王母一词逐渐取代西膜等音译词,变为汉语社团对西土古羌人母系氏族部落的统称。  相似文献   

12.
满—通古斯语族作为古老的民族共同体,蕴藏着丰富的体育文化资源,呈现出多层次、多元化的发展特征,是研究诸民族原生态文化业态的样本;满—通古斯语族传统体育文化以其特有的民族文化标识,独道的民族文化基因,既浓缩了民族文化精华,又彰显了民族文化精神;既增强了民族文化认同,又显现了民族文化价值。保护传承满—通古斯语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多样性,需从教育传承、竞技传承、产业传承、媒体传承、民间传承和学术传承等入手,以促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3.
部落是人类历史上普遍存在过的一种古老社会组织。它最早可追溯到母系氏族社会时期。从考古学、民族学和历史文献的丰富史实来看,发展得比较完善的氏族制度,包括有氏族、胞族、部落和部落联盟等各级社会组织。关于部落组织,一些学者只阐述部落的共同劳动、共同消费的无阶级、无差别的原始社会属性,这显然是不够的。实际上,在原始社会末期,私有制已经产生,家长奴隶制业已出现,血缘组织也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在这种情况下,多数民族不一定能产生国家一类的政治组织。人们往往对旧的氏族、部落加以利用,以适应新的需要。我们认为,珞巴族的部落组织就属于这一类。  相似文献   

14.
公元552年突厥汗国建立以后,就在蒙古草原上逐渐形成了以阿史那氏族为核心的突厥族。受突厥汗国统治的回纥部落与突厥政权为敌近二百年,回纥不是突厥族的成员。公元744年回纥在唐朝支持下灭亡了突厥汗国之后,回纥汗国境内的诸部落逐渐团聚形成了回纥族,此后突厥族就逐渐消散了。回纥与突厥是不同的两个古代民族。当代世界约三十个突厥语族民族与古代的突厥在文化、体质特征上已有本质的区别,它们不是一个民族。土耳其在历史上与维吾尔族没有联系,它们从来不是同一个民族。  相似文献   

15.
萨满文化是人类童年时代遗留下来的活的文化层,吉林省满族萨满文化保存得最为完整;萨满文化对满族先民及后代影响深远,体现在饮食、居住、生产生活、信仰与崇拜等多个方面;突出白山黑水的地域文化。吸收国内外发展萨满文化旅游的成功经验、与其他旅游产品进行综合开发、强化市场宣传,满族萨满文化在吉林旅游活动中必将得到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16.
乌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阿尔泰语系的突厥语族、蒙古语族、满-通古斯语族的许多民族中都敬拜乌麦女神.乌麦是古老的萨满教神灵之一,时至今日,我国北方各民族中乌麦信仰还很普遍,但对这样一个遍布萨满教文化区域内各民族普遍信奉的乌麦神,我们国内至今没有专门研究,本文在参阅以往调查材料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在满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锡伯族、赫哲族、蒙古族等萨满文化中所得,指出乌麦信仰在女性生殖崇拜、灵魂信仰、萨满祭祀、光明神崇拜等几个方面的特点,并指出乌麦神的具体功能和她的萨满教巫祖地位.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较为翔实的原始资料出发,探讨了以满、鄂伦春、赫哲族为典型代表的满-通古斯语族民族萨满信仰的多层次泛神崇拜及艺术、文化特征,进而引发出阿尔泰语系民族信仰民俗比较研究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8.
鸟文化是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一,是中国史前时期各考古学文化的普遍现象。时间跨度上至赵宝沟文化和河姆渡文化,下至距今龙山文化时期。地域范围遍及辽河、黄河、长江三大流域。并且有着至为久远的历史渊源,在古籍中有相当多鸟文化和鸟生传说。鸟文化现象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表征和普遍的文化模式,始终走着一条礼仪化、制度化的发展道路,从对自然的崇拜逐渐演进为政治礼俗。当统一的社会实体出现时,鸟文化成为各个氏族部落的文化传承和深层次的内在联系,并使之成为一个更加紧密、更大规模、多元化的文化共同体,在创建中华文明的历史过程中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正> 十、南部和西南部东斯拉夫人的考古文化特点 我们已谈完了南部和西南部俄罗斯人的部落。如上所述,他们的部落的民族特点几乎是模糊不清的,这证明氏族部落生活在很古老的时候就已逐渐消失了。 底维尔人的陪葬品几乎完全与第聂伯河及  相似文献   

20.
本文所要探讨的是至今尚流传于黑龙江中、上游、大兴安岭西部广大地区的鄂伦春族萨满为维护本氏族的安全和兴旺(消除灾祸、治病、祈求好的收成)所跳的热烈地萨满舞蹈——“跳神”。 几百年来,该民族的萨满跳神藏于深山,鲜为人知,所以在东北诸民族中,他们的“跳神”是最接近原始形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