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文章以2021年高校毕业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数据,对人力资本匹配与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选择倾向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人力资本匹配程度较高时,高校毕业生主动选择灵活就业的可能性更大,并且在同等条件下,技能匹配程度比专业匹配程度对高校毕业生主动选择灵活就业的促进作用更强;(2)人力资本匹配程度可以通过提升高校毕业生自主性需求、胜任需求和职业发展需求等职业心理需求,间接影响高校毕业生的灵活就业选择倾向;(3)由于专业类型、高校类型、技能类型的不同,人力资本匹配程度对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选择倾向的影响具有异质性。文章从心理机制层面拓展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选择的作用机制,为高校提升人力资本培养效率、推动毕业生就业选择与职业心理需求的契合、促进企业用工模式和用工效率转型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重庆直辖市3000失业劳动力家庭人户调查的微观数据,运用排序选择logit模型估计了失业劳动力的人口统计学特征、人力资本、社会背景和社会政策.以及家庭经济状况等因素对其就业渴望强烈程度的影响。本文的政策含义在于:在健全失业保险的前提下,对失业劳动力适当的取消直接货币补偿而代之以非货币的扶持,可能更有利于刺激失业劳动力积极寻找工作和再就业。  相似文献   

3.
人力投资:解决结构性失业的战略措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变、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由此引致的结构性失业在城镇失业中已占相当大的份额,并日趋突出。借鉴发达国家对付结构性失业的经验,加强对人力的投资将是解决我国结构性失业的一项长期政策选择。为此必须:(1)强化就业培训有关法规的贯彻,推动人力培训制度的建设。(2)加强培训机构与企业、劳工部门合作,促进就业培训基地的建设。(3)开辟培训资金的筹措渠道,增加人力资本投入,扩大职业培训范围等  相似文献   

4.
在实现充分高质量就业的目标下,公共就业服务能否以及如何在就业促进上发挥积极作用同时具有政策意涵和实践意义。本文利用CLDS2018数据探索了公共就业服务和劳动参与间的关系及其影响机制,发现公共就业服务的覆盖面偏低,职业介绍和技能培训是主流服务项目,在控制多重影响因素后发现公共就业服务与失业状态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获得公共就业服务的支持可以降低劳动者陷入失业风险的概率,同时女性、高中及以下学历、农村地区、持有本地户籍的劳动者更容易从公共就业服务中受益,借助倾向得分匹配法和工具变量法处理模型可能存在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依旧稳健。中介效应检验显示,技能提升与社交网络拓展是重要的影响渠道,公共就业服务所带来的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的积累与提升会降低失业的可能性,因此本文提出“扩面+提质”的政策路径,在增强公共就业服务可及与可得的同时强化技能提升类服务的供给。  相似文献   

5.
文章利用最新的调查数据,研究了大学生的人力资本状况和家庭社会经济背景对其就业决策和职业期望的决定效应。研究发现,大学生的人力资本状况对其就业决策和职业期望有显著的决定效应,人力资本存量高的大学生能较早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虽然他们向往到大城市工作,但他们不希望过早地进入劳动力市场;大学生家庭经济条件的提升会抑制其就业倾向,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大学生不仅对职业选择和就业地有明确要求,而且他们对期望收入有更高的诉求。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当前的就业决策和职业期望既会强化劳动力市场的二元结构,又可能通过代际传承扩大社会的不平等程度。  相似文献   

6.
大学毕业生失业持续时间的性别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生存模型和奥克斯卡分解对大学毕业生失业持续时间进行了性别差异分析。结果表明:毕业生的失业持续时间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大学生要经历较长的失业持续时间才能够脱离失业。其原因在于,一是其个人人力资本因素和个人特征对尽快脱离失业没有显著正影响,二是存在严重的劳动力市场性别歧视。  相似文献   

7.
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的经济运行和就业市场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分析疫情下的农民工失业状况及影响因素对稳定就业、提升农民工就业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12省份农民工失业状况进行调查,采用二元Logit模型,分析了疫情因素对农民工失业的影响,并通过Probit模型、替换自变量法以及分样本回归对实证结果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研究发现:(1)疫情冲击下农民工的失业率较2018年提高了1.48%;(2)疫情的传播性和破坏性对农民工失业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3)疫情对农民工失业的影响存在群体差异。人力资本、流动特征、社会保障能够有效抑制失业的发生,并且这种抑制效应,随着疫情严重程度的上升而增大。基于上述结果分析,从构建就业保障网、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及提升农民工人力资本水平的维度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江苏省南京市失地农民为例,对土地征用所导致的就业冲击和就业分化进行实证研究并得出以下结论:大约54%的被调查农民在土地被征用后改变了自己原有的就业状态,其中以征地前从事农业的农民为主,并且中老年、人力资本水平相对较低的农民受到冲击的可能性较大。受到就业冲击的失地农民之间出现了明显的就业分化,主要表现为外出打工和陷入失业,继续从事农业的很少。计量检验显示,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对于促进失地农民实现各种形式的非农就业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而年龄偏大的失地农民更容易失业;男性更加愿意外出打工。土地补偿金、征地的用途和生活费补助与失地农民的就业分化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人力资本生命周期与人力资本投资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从人力资本存量和质量特性分析入手,揭示了人力资本生命周期及其演变,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其演变对人力资本投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人力资本生命周期表现为人力资本存量生命周期和人力资本质量生命周期;它们在不同经济形态下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这些规律反映在人力资本存量生命周期上为0~T0期(快速增长期)及T0~T1期(缓慢增长期)的逐渐延长;而反映在人力资本质量生命周期上则为周期的不断缩短。由此产生了对人力资本投资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人力资本投资时段在延长,频率在加快,方向在改变,并且投资更为理性和谨慎。  相似文献   

10.
国外失业保险在促进就业方面采取的措施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我国失业保险在发挥促进就业功能方面的实施现状失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可避免的社会风险,对劳动者来说,失业就是最大的风险,就业是最好的保障。失业率过高会造成诸多社会问题,影响经济的发展,危及社会的稳定。在这种情况下,解决失业所产生的不利因素的社会机制,即失业保险制度就应运而生。1999年国务院颁布的《失业保险条例》规定,失业保险制度旨在保障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促进其就业,并对其接受职业培训和职业介绍给予补贴。但从《失业保险条例》实施后的实践看,失业保险在促进就业方面的作用相当有限。每年用于就业方面的投入仅占总…  相似文献   

11.
基于产业-就业结构变迁的人力资本投资决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明 《西北人口》2010,31(4):22-26
国内外关于产业就业结构的变迁已有诸多论述。本文运用往年统计数据,对产业就业结构的存量、增量进行分析,研究了三大产业的就业弹性和产业就业结构的偏离度,发现第一产业存在着大量的需要转移的剩余劳动力,第二、三产业有能力吸纳更多的劳动力,由于第三产业的部分行业和第二产业的就业壁垒较高,加剧了我国的结构性失业问题。基于此研究结论,提出针对性的、明确的人力资本投资决策方向以调整产业一就业结构,促进就业。  相似文献   

12.
This work offers an explanation for the apparent contradiction between empirical work that finds a neg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unemployment and fertility, and theoretical work that emphasizes the lower opportunity cost of childbearing while unemployed. I reconcile these perspectives by distinguishing between two forms of unemployment. The first form is structural unemployment, while the second form is cyclical unemployment, a less permanent component of unemployment that is linked to the economic cycle. I apply a cohort-based model to study both effects over the life cycle using panel data methods applied to a sample of developed countries. My results show that higher levels of structural unemployment decrease fertility, but that the effects of cyclical variations in unemployment depend to a large extent on the age at which they are experienced. Cyclical reductions in the unemployment level mostly result in increases in fertility rates. However, for some age groups, positive variations in the cyclical component of unemployment can also have a positive impact on fertility.  相似文献   

13.
戎建 《西北人口》2008,29(3):73-76,81
本文从微观主体人力资本投资的角度来理解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现象。提出应该将迁移作为一种投资方式单独进行考察。通过讨论迁移的预期成本和收益,发现与教育投资相比,迁移能得到较高的回报率,迁移回报率是吸引农村劳动力选择迁移流动到城市的重要因素。由此得出结论: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迁移是一种理性选择的人力资本投资方式。要改变中国二十年来农村劳动力以低教育水平、低收入水平为特征的循环流动。必须尽快改善农村的人力资本投资环境。特别是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2001—2012年全国27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VAR模型,对人力资本投资、产业结构升级与城市就业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面板单位根检验、面板Granger检验、面板数据的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结果发现,在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人力资本投资、产业结构升级与城市就业的关系具有差异性,但是不论东、中还是西部地区,人力资本投资对就业的贡献度均大于产业结构升级对就业的贡献度。要推动不同城市实现稳定就业,人力资本投资比产业结构升级政策可能会更加有效。因此,应加大城市的人力资本投资力度,充分发挥人力资本投资的传导机制,实现人力资本投资、产业结构升级与城市就业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5.
A three-level nested logit model for the choice of residential location, workplace, and type of employment is used to assess the effect of an individual-specific measure of accessibility to employments that takes into account the attractiveness of different occupations when the choice of workplace is anticipated in the decision of residential location. The model allows for variation in the preferences for types of employment across individuals and accounts for individual heterogeneity of preferences at each choice level in education, age, gender, and children. Using data from the Île-de-France region, the model shows that the individual-specific accessibility measure is an important determinant of the choice of residential location and its effect differs along the life cycle. The attractiveness of the types of employment is a better predictor of the workplace location than the usual total number of employments.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口迁移流动在城市社会生活中的影响日益突出。人口迁移流动必然引起“人”自身所拥有的人力资本的动态配置。文章主要利用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迁移数据等有关数据资料,分析长三角16城市就业迁移的人力资本差别效应。研究发现,就业迁移对长三角各城市人力资本具有显著的差别效应,并且长三角内的就业迁移与长三角外的就业迁移对长三角各城市人力资本提升或稀释效应也有明显差别。研究还发现,就业迁移导致长三角人力资本城际差异缩小,尤以上海与其他15城市的差距缩小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在对人力资本衡量指标详细讨论的基础上,本文利用一手抽样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人力资本投资与大学生就业的关系,发现那些能够积极影响求职结果的人力资本变量,并不一定能在决定就业质量方面起到积极作用。这一反差表明,在中国转轨的劳动力市场中,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实现机制和就业质量决定机制存在差异:要想提高顺利就业的概率,大学生必须扩展人力资本的宽度和广度,拥有一个合适的人力资本结构;要想获得更高的就业质量,大学生必须增强人力资本的深度,从而拥有一个更高的人力资本质量。  相似文献   

18.
In this paper I study how individual unemployment durations vary over the business cycle, using unemployment spells of a sample of Danish workers. A compositional, an outflow, and a residual calendar-time component are identified, and they all contribute to explaining the variations in unemployment durati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it is concluded that long-term unemployment is a phenomenon that is associated with periods of high unemployment, but nothing should prevent the long-term unemployed finding jobs again as aggregate unemployment eventually starts falling. In particular, there is no evidence of negative duration dependence, not even at long durations, and not when aggregate unemployment is high. Received: 7 December 1998/Accepted: 24 August 1999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考察二元劳动力市场和两种就业形式从而确定延长退休的作用对象,继而探索性地构建延长退休影响人力资本的传导机制。以影响人力资本存量的相关因素为媒介,延长退休分别对人力资本数量和人力资本质量产生作用,其对人力资本质量的影响又从个体、结构、资源配置效率、经济社会公平以及相关制度机制等方面表现出来。延长退休年龄的实施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应统筹兼顾,实现人口、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利用多个高校的第一手调查资料,从工资水平、就业单位类型和主观满意度等三个方面测量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并把大学生的人力资本分解为学术性人力资本和实践性人力资本,他们的社会资本分解为家庭经济性资本和家庭社会性资本,具体考察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是否以及如何影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质量.研究发现,大学生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对他们工资水平和就业单位类型产生正向作用,但对就业的满意度则呈负面影响;另外,与社会资本相比,人力资本对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影响更显著,结合大学生就业质量现状,本文也讨论了研究结论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