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谢灵运与王维山水诗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明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2,(3)
中国古代山水诗的发韧,可以追溯到很久很远。但第一个以山水为寄托,把山水作为倾诉对象,放怀山水,大量创制山水诗的诗人,是刘宋时代的永嘉太守谢灵运。可以说,是以谢灵运为代表的一些诗人,写下了许多清丽自然的山水诗,这些山水诗独具特色,对后世有较大的影响,开创了中国古代诗歌的山水诗派。 (一)我国东晋时期,士族地主享有种种特权,世代高官厚禄、荣华富贵。他们的弟子凭借门第,小小年纪就轻易地袭任要职。南朝朝庭规定士族弟子二十岁即可做官,这是一种名和利的特权。士族优越的政治地位与他们优越的庄园经济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2.
袁茹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3(1):90-95
通过比较谢灵运和柳宗元山水诗,可见二人在用笔方面都如工笔画,但在设色上有艳丽和清丽之分;表达的情感内容都是“寂寞心”,但表现在诗歌中又有贵族名士气和文士气之别。并由此角度看出柳宗元对谢灵运的继承和发展,继而揭示从晋宋到中唐山水诗演变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3.
谭婷婷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3):106-111
刘宋谢灵运与中唐柳宗元都创作了大量山水诗,谢灵运是山水诗鼻祖,山水诗自此历经隋朝、初唐到柳宗元生活的时代,自然产生新变。直至金元之际,诗评大家元遗山认为各朝各代诸多诗人中只有柳宗元最似谢灵运,其实二人同中有异,谢柳在寂寞心态上有着表面上的相似之处,实则在对待山水态度上以及此种心态在诗中呈现出来的风格上有着细微差异。 相似文献
4.
融合与分裂——陶渊明田园诗与谢灵运山水诗境界特征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渊明、谢灵运二人不同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情感不仅决定了他们诗歌的题材内容,而且深刻地影响了他们的诗歌艺术和表现技巧.陶渊明田园诗物我合一的境界与谢灵运山水诗物我各一的特征便由此产生. 相似文献
5.
高树森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2)
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诗经》中的《小雅·节南山》和《楚辞》中的《九歌·湘夫人》等,可以说是山水诗的滥觞。汉魏时期类似作品出现较多,但并不能形成流派。到东晋谢灵运出,以东南山水为其诗歌主要题材,遂开启了山水诗派。唐代除了王维孟浩然等山水田园诗派外,其他诗人如李白、杜甫都写过不少出色的山水诗,这正说明祖国山水陶冶了诗人,而诗人又以自己的彩笔描绘祖国的锦绣河山。但是,同样是写山水, 相似文献
6.
龚贤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11,31(1):35-39
刘宋世家大族杰出作家谢灵运之所以在山水文学创作中取得如此突出成就,是因为其家族的庄园经济生活状况对其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谢氏家族富足奢华的庄园经济生活催生了谢灵运的山水诗,并影响其山水诗的创作题材、情感状态、精神境界和审美取向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3)
《南齐书·文学传论》在评论南齐文学现象时,说:“今之文章,作者虽众,总而为论,略有三体:一则启心闲绎,托辞华圹,虽存巧绮,终致迂回。宜登公宴,本非准的。而疏慢阐缓,膏盲之病,典正可采,酷不入情。此体之源,出灵运而成也。次则缉事类比,非对不发,博物可嘉,职成拘制。或全借古语,用申今情,崎岖牵引,直为偶说。唯睹事例,顿失清采。此则傅咸《五经》、应璩指事,虽不全似,可以类从。次则发唱惊挺,操调险急,雕藻淫艳,倾炫心魂。亦犹五色之有红紫,八音之有郑卫,斯鲍照之遗烈也。”案萧于显 相似文献
8.
麻相漫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1):181-185
如何处理山水诗中情韵、理趣和山水景物的关系是山水诗演变的关键课题,是山水自然审美意识的是否成熟的标志。作为山水诗的开拓者和集大成者,谢灵运和王维搭建了山水诗艺术的整体框架和格局,完成了山水诗从产生到成熟的演进历程,展现了山水诗融入情韵与理趣的逻辑进路。这是对魏晋以来的山水诗传统的关键课题的辨证解决,即以一种最坦然的风度体现了曲尽物态与妙写心境兼得而美的诗学美学目的。 相似文献
9.
白葵阳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0(3):16-18,37
谢灵运的山水诗是他不遇于世的象征,其山水形象多客观性,缺乏完美的意境,语言精工妍丽,用典广博晦涩,以求悟玄理为审美指归;谢朓的山水诗是他向往隐逸又不能忘情于利禄的人生追求的外化,其山水形象主观情意较浓,重视意境的创造,语言清新自然,用典旨意较显豁,玄理色彩冲淡,以审美创造为指归. 相似文献
10.
11.
徐韫琪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44(1):127-134
顶针修辞在古诗中的运用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反映了诗人思维层次的深化和艺术表现力的拓展。建安诗人对顶针技法的运用超越了《诗经》、汉乐府描摹叙述的功能,将其与个人情志结合,西晋诗人又发展其缠绵的抒情特质,在赠别、行旅等题材中大放异彩。谢灵运则大量采用连珠格与连环体模山范水,并影响到后人关于“谢惠连体”的解读。刘宋时期诗人将顶针修辞与声韵节奏的探索进一步结合,成为诗人“破骈为散”追求句法变化的先声。 相似文献
12.
列夫·托尔斯泰曾经把契诃夫同莫泊桑作过比较,说明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创作在世界文学史上的贡献和地位.他说:“法国人有三个作家:司汤达尔、巴尔扎克、福楼拜;还可以加上一个莫泊桑,可是契诃夫比他更好.”我们也可以这样说:在广袤的世界文学领域里,作为现实主义的艺术大师和短篇小说的圣手巨匠,鲁迅是和莫泊桑、契诃夫等人一样当之无愧地名列前茅的.他们各以自己创造性的劳动,使短篇小说这一文学样 相似文献
13.
高琳琳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1(3)
本文将两部经典女性主义文学作品中的女主人公——安娜与艾德娜进行了人物形象比较,同时文章着重展示出两部作品的创作背景以及两位作家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4.
姜宏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93-94
苔丝和萨拉分别是托马斯.哈代和约翰.福尔斯笔下的维多利亚时代女性。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对这两位女性进行了比较和分析。苔丝对命运的消极反抗和妥协导致了其最终的悲剧结局;而萨拉向命运的主动抗争促使她最终冲破了父权社会的道德枷锁,成为独立的新女性。 相似文献
15.
周志荣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1980,(1)
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是欧洲近代哲学史上的一位划时代的哲学家。他生当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时期,以高昂凌厉的热情,喊出了“知识就是力量”这个震古铄今的口号,为近代实验科学开拓了一条广阔平坦的大道。综观培根的哲学著作,贯穿着一条鲜明的主线:以发展自然科学为中心的课题,为自然科学的勃兴呜锣开道,为自然科学的进步提供正确的理论和科学的方法。正如马克思说的“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是培根”。所以,在我们实现四个现代化,高度发展科学技术的今天,研究培根的哲学思想,借鉴历史的经验,是不无益处的。 相似文献
16.
张晓伟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5(1):67-75
谢灵运在传统的"玄言山水诗人""酷不入情"等诗歌史形象背后,还有一个虽不明显但却重要的与南方新兴乐府相通声气的方面。谢灵运诗集中三次写到南方歌曲,其中更有描述南方时曲的纪实之作。他也作有几首抒情性的五言四句体诗。不仅如此,他在山水诗中也多次穿插抒情表达,这比他少量的通篇抒情之作更加重要。他的诗中与吴声西曲歌词有大量的"相似诗句",可能存在相互脱化关系,这是我们考察他与吴声西曲相通之处的材料。这些相似诗句主要体现于抒情方面,如"以大的数目字形容内心情感的缠绵纠结""对内心缠绵情感的形象化""与人共度春天的愿景"等。其次表现为写景方式方面的相通。晋宋之际的诗歌变化,有玄言诗内部演化出山水诗和诗歌外部吴声西曲音乐系统催生出新的诗歌类型两个方面。第二个方面后来演变为齐梁体。而这两个方面,早在谢灵运那里就已经在相互渗透了。 相似文献
17.
山水和旅游的结合——论谢灵运山水诗与传统的写景诗、行旅诗、游览诗的不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华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7(6):78-82
谢灵运是一位杰出的旅游家 ,他怀着对自然山水的极大兴趣 ,在寻幽探秘之中赏悟山川之美 ;同时他又是一位杰出的诗人 ,能将自己在旅游中对自然美的细腻而独到的赏悟诗意地表达出来。正是这种旅游体验和山水描写的结合 ,使得他在山水旅游诗的创作中超越了传统的写景诗、行旅诗和游览诗 ,呈现出引人注目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18.
落后民族要改变自己的落后面貌,首先必须进行深刻的自我批判.鲁迅与萨尔蒂科夫--谢德林即是中俄民族伟大的自我批判者.他们批判了各自民族普遍存在的愚昧、麻木、卑怯、奴性;批判了人们之间的隔膜、不相通;批判了各自民族的"无特操"的劣根性;提出了"庸人与屠夫的互补"这一深刻命题.对于国民性格诸多不良方面的成因,两人都将其归为专制制度的残暴统治.他们在民族自我批判方面亦有明显不同:谢德林对知识分子关切重于批判;而鲁迅对知识分子的态度要严厉得多.这因为俄国知识分子确实比中国知识分子优秀. 相似文献
19.
邵柏灵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Z1)
鲁迅 1 92 4年 2月写的《祝福》中的祥林嫂和 1 92 5年 1 0月写的《伤逝》中的子君 ,是对中国历史、现实深思后创造出的两位女性形象。鲁迅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中写道 :“说到‘为什么’做小说罢 ,我仍抱着十多年前的‘启蒙主义’ ,以为必须是‘为人生’ ,而且要改良这人生……所以我的取材 ,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 ,意思是在揭出病苦 ,引起疗救的注意。”《论睁了眼看》中也写道 :“真诚地、深入地、大胆地看取人生并且写出他的血和肉来。”在《南腔北调集》中又称“要改造‘国民性’”。鲁迅通过祥林嫂和子君 ,提出了浓烈的封建… 相似文献
20.
王志清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
作为唐代诗坛的两颗超级巨星,王维、李白均在山水诗上投以极大精力且都获得了极大成功,然而他们的山水诗风格却歧异两极,一个冲和淡远,一个清雄瑰奇,表现出大相径庭的美学趣味,各自代表了一个完整的审美创造模式。比较王维、李白这两个特异存在的文学现象,并不在于得出孰优孰劣的结论而有所扬抑,也不在于辨析其风格特点及各自的师承流变而企望有什么新鲜发现,最主要的是想求证这样几条并非人云亦云的认识:其一,王维李白山水诗歧异两极的最深层次的原因,当从各自“内心生活”以求解;其二,“内心生活”的最重要的内容以及外在形式,主要取决于各自的政治遭遇,而不是文化学养和山水环境;其三,政治遭遇可以改造一切,包括人的文化心理、人格定位和气质精神,而文化和气质亦可以反作用。以这样的认识以观王李,特别是王维,或许会有更多的独到发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