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常态下湖南省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生态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度和协调度模型,首先从省域研究尺度对2005—2014年的湖南省生态环境与经济系统发展水平及二者协调度进行评价,利用GM(1,1)模型进行趋势预测,结果显示湖南省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生态环境水平整体上不断提升,二者协调度实现了稳定持续提高.从2015年开始,未来5年,湖南省生态经济协调度发展态势良好,将在"十三五"末步入高度协调发展阶段.在市域研究尺度,对2013年湖南省14市、州生态环境与经济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行空间维度的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各市、州的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二者的耦合度和协调度都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在新常态下,发展生态农业,依托城市群经济圈带动区域发展,促进湖南生态经济协调发展,应是未来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
民勤县农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测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根据民勤县的经济和环境状况构建了农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熵权法及协调发展度模型对2000—2009年民勤县的协调发展度进行测算,基于协调发展度等级标准,对民勤县农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程度进行了初步判别。结果显示,近十年来民勤县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已趋于协调发展,但两者的发展指数较低,可见其协调水平依旧很低,今后应着重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协调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3.
在构建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指标体系和协调度指数模型的基础上,先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陕西省人口与经济综合发展水平进行了分析,之后用协调度指数模型,对陕西省1990—2010年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协调性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990—2002年,C(P/E)一直大于C(E/P)———经济发展阻滞了人口结构的良性发展;2003—2010年则相反。总体而言,1990—2010年,陕西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发展指数属于初级协调和中度协调。  相似文献   

4.
采用自相关分析和累计信息贡献率法,对经济发展和环境质量评价指标进行二次筛选,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熵值法、TOPSIS法和灰色关联度法,计算经济和环境系统历年单一评价值;采用支持度模型进行综合评价,得到经济与环境系统的动态综合评价值;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对30个省域2008-2017年的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的耦合协调发展进行评级,为各省域协调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区域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承载力之间的协调度模型,在空间层面上分析了山东省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对山东省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城市可持续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本文通过构建城市复合系统的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回归分析、模糊隶属度函数等方法建立城市复合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模型。以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兰州市为例,定量估算兰州市2008-2012年生态、经济、社会各子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及复合系统的协调发展度,进而探讨城市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相互作用规律。结果表明:兰州市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生态环境的发展相对滞后。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协调发展类型总体上属于中级协调水平,协调度的动态变化呈现波动上升趋势。说明在兰州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应通过优化产业结构、严守生态红线等措施,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质量。这将为兰州市及其他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对于我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设计/方法为探究产业转移区域发展的可持续性,构建经济–社会–环境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发展模型,分析2011~2018年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经济、社会、环境各子系统发展指数及三系统协调发展度的时空特征,并尝试揭示产业转移区域经济–社会–环境系统协调发展的演进规律。结论/发现考察期内,皖江城市带总体的经济、社会、环境各子系统发展指数及三系统协调发展度都呈现上升趋势,三系统协调发展等级由初级协调迈向中级协调;皖江城市带下辖9个城市个体的经济、社会、环境各子系统发展指数及三系统协调发展度也都呈现上升趋势,城际差异呈现缩小趋势,至2018年,合肥、芜湖的经济–社会–环境系统协调发展度达到良好协调水平,滁州、马鞍山、宣城、铜陵、池州的为中级协调水平,六安、安庆的为初级协调水平;产业转移区域经济–社会–环境系统协调发展度等级由勉强协调向良好协调演进过程中,经济子系统发展是重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8.
农业机械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业机械化与区域经济发展互促共进,但两者的关系在不同阶段、区域表现出不同的模式与特点。应用改进了的隶属度函数协调度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1995年以来中国农业机械化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性的时空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从时间上看,1995—2010年中国农业机械化与经济发展的整体协调性较好,但波动性明显,表现为4个明显的阶段,即1996—1997年为基本不协调发展时期,1998—2001年为基本协调发展时期,2002—2004年又处于基本不协调发展时期,2005—2010年再次处于基本协调发展时期。两系统发展不协调的主要原因是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速度慢于经济的发展速度。从空间上看,中国各省区农业机械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存在明显的地带性差异。2010年,东部沿海地区的协调发展度高于中部地区,中部地区又明显高于西部地区,呈现出东、中、西递减的态势。  相似文献   

9.
黄河流域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地带。该文通过构建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模型,测度了2005—2017年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水平,并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及相对发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向好趋势,但发展增速趋缓,当前大部分地区仍处于过渡或初级协调的低水平协调发展阶段;黄河流域各省区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上游省区协调发展水平偏低,中下游省区协调发展水平相对较高;黄河流域总体上由经济滞后逐渐演变为环境滞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引领各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区域物流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相互促进、协调发展。通过对数字经济、区域物流以及经济高质量发展三者的耦合协调度测算以及对影响三系统协调发展的障碍因子进行诊断,旨在全面把握该地区数字经济、区域物流以及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耦合协调程度以及影响因素并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根据研究目标构建了相关地区数字经济、区域物流以及经济高质量发展3个测评系统,结合相关文献选取28项指标分别构建了对应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2010—2021年湖南省数字经济、区域物流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分别进行测度;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数字经济、区域物流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调水平进行测算;建立障碍度模型诊断影响三者协调发展的因素。结果显示:湖南省数字经济、区域物流以及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协调发展水平总体存在同向性;3个系统的耦合度逐年提升,受疫情的影响呈现一定的波动性,耦合协调度于2021年达到了优质协调程度。研究结论对湖南省数字经济背景下区域物流与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并可为其他地区相关的协调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实现可持续发展无疑已成为全人类的共同目标,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辽宁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一部分,为我国经济的腾飞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近年来,辽宁省经济增长大不如前,经济与环境的不协调严重制约着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论文采用理论与实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在阐述了经济与环境协调度评价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辽宁省经济增长与环境发展现状,构建辽宁省经济增长与环境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辽宁省经济增长与环境协调度进行评价和分析,为促进经济增长与环境协调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在伊春林区生态-经济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适用于伊春林区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综合指数法对其协调度和综合发展水平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伊春林区的经济与生态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度波动上升,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阶段:2007-2009年伊春林区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水平主要处于低水平协调发展经济滞后型;2010—2011年伊春林区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这时段虽然处于低水平协调发展,这主要是由产业顺利转型所带来的结果。利用灰色系统GM(1,1)模型对伊春林区未来5年的经济协调度和发展水平进行预测,发现未来5年伊春林区经济与生态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呈上升趋势,协调水平将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11年中国国家发改委确定的34个低碳试点城市的截面数据,构建了城市碳排放-新型城镇化系统评价体系,通过主成分分析和熵指数计算得出城市低碳发展-新型城镇化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并进行系统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模型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低碳试点城市碳排放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具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低碳试点城市碳排放-新型城镇化系统耦合协调度上总体水平不高;第二,城镇化过程中,人均CO2排放量、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环境水平不同程度地对低碳城镇化产生影响;第三,系统的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上表现出较强的空间地域性;第四,系统的协调度与协调发展度总体来说有很强的正相关性;第五,系统在新型城镇化水平、协调度、协调发展度指标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很强的对应关系,而城市碳排放系统、协调度、协调发展度指标与区域经济的关系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协调城市群资源环境和产业结构升级关系对于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使用耦合协调模型度量2005—2019年长江中游城市群资源环境和产业结构升级耦合度,并利用空间面板模型探究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研究样本期间,长江中游城市群资源环境和产业结构升级的耦合协调度总体上呈波动上升趋势,并以2012年为间隔体现不同发展特点。(2)经济发展水平、政府行为和人口因素对耦合协调度具有正向效应,而工业化水平则会产生一定的负向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准确评价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发展状态,通过建立长三角城市群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选取26个城市2002-2015年的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模型测算长三角城市群综合发展指数和耦合协调度。结果显示:长三角城市群综合发展水平整体呈现逐年上升的时序特征,群内各城市之间的发展水平截面差异明显;资源子系统综合指数增长幅度最大,环境子系统次之,再次是产业子系统,人口子系统综合指数增长幅度最小,各子系统指数变化轨迹、升降幅度和截面特征不一致,使得26个城市综合发展指数呈现出发展平稳型、持续波动型和跳跃型3种波动类型;长三角城市群的耦合度和城市间的耦合协调度呈现逐年上升的发展态势,不同年份的耦合协调度类型各异,城市间内部协调性不高,人口与其他子系统的矛盾突出,虽然两两子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度在逐年升高,但人口与其他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偏低,当前,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矛盾依然突出。据此认为应推动长三角城市群人口、产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实现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16.
本文收集了中国钢铁产业资源环境、经济业绩、技术创新三个系统的数据,通过因子分析法取得了三个系统的综合发展评价值.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可持续发展协调度计算模型,并对中国钢铁产业三个系统的协调发展度进行了测评.研究发现,自2000年以来,中国钢铁产业的资源环境与经济业绩两个系统基本能够协调发展,而技术创新方面有明显不足,已经严重影响其他两个系统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性及变化趋势,促进二者协调发展,文章通过熵值法、综合评价函数、耦合协调度等方法评价2012—2021年中部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关系。结果表明,2012—2021年,中部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整体趋向协调发展,二者耦合协调度均值由0.397增长到0.709,耦合协调等级由轻度失调转变为中级协调。其中耦合协调水平最高的是河南省,达到了优质协调水平,其次是湖南省和湖北省,为良好协调发展,耦合协调水平最低的是山西省,处于中级失调阶段。中部地区虽然整体耦合协调水平较为平稳,但各个地区的协调发展仍不稳定,且出现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的状态,仍需要进一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并缩小地区间的耦合协调度差异。  相似文献   

18.
探索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金融支持作用,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是十九大以来我国深化金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课题。对2008—2017年我国31个省域金融与实体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的基础上,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二者的耦合协调水平进行测度;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考察省域金融与实体经济耦合协调水平的空间格局及演化特征;并探究省域耦合协调度的空间集聚驱动因素。研究认为我国金融与实体经济耦合协调水平逐渐提高,二者耦合协调度呈现东部>中部>西部的阶梯状空间分布特征;省域金融与实体经济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的空间相关性呈"V"型发展趋势;证券业和建筑业是影响空间集聚水平的主要行业。  相似文献   

19.
基于安徽省2005-2015年期间16个地市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两系统的面板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两系统的耦合、协调进行评价,并结合GIS和Tobit回归模型进行演化与归因分析,研究发现:安徽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两系统耦合度稳步提升,形成了由中度协调向良好协调、优质协调梯度演进的发展模式;但多数地市的协调模式属于城镇化发展滞后型;经济发展水平、环境规制和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了两系统的协调发展,而工业化阻碍了两系统的协调发展。为此,应稳步推进城镇化,加大改善城镇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力度,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积极推进制度创新,实现利益主体的多方联动、协同推进的新型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0.
基于系统耦合理论和协同理论,从海洋经济与资源环境两维度构建海洋经济与资源环境耦合协调发展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对2010年、2014年、2015年、2016年和2017年盐城市海洋经济与资源环境耦合协调发展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盐城市海洋经济与资源环境之间整体朝着良好耦合方向发展,但仍然处在中低级耦合阶段,只不过协调类型由中度协调演化成良好协调。最后对耦合协调发展的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盐城市海洋经济与资源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