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把休闲置于审美的层面进行探讨是基于人类审美活动的无目的的合目的性及其具有的解放自我、释放自我的性质.休闲美学在以人为本的终极关怀下真实地关注着人类的生存,展现出高扬生命、个性解放的审美特征.它支撑和守护着人类的精神生活的家园,有助于克服不良文化的侵蚀,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一审美学是立足于对人类现实的审美活动进行哲学探讨和价值分析的基础理论学科。它既不同于艺术哲学,也不同于审美心理学,而是审美哲学的深化与展开。如果说审美哲学对美学理论的若干最根本的问题进行整体思考的话,审美学则对审美活动的功能与性质进行进一步的思索;如果说审美哲学重视审美经验的历时性研究的话,审美学则重视审美活动现状的共时性分析。审美学的核心范畴是审美活动。它通过对审美活动过程、特征、状态与结构的细致分析,力图解决审美活动的价值与功能,解决人类不同形式的审美活动如  相似文献   

3.
美学重建首先面对的一个问题是美学的研究对象问题。在这一问题上,当今的中西方美学界可谓共同出现了一种"审美"转向。在美学对象问题上,如果说从古希腊至今的西方美学经历了一种从美,到(纯)审美,到艺术,再到(泛)审美的演变,那么建国以来至今的国内美学研究,则经历了一种从美与艺术到以美感经验为中心的美和艺术,再到以审美活动为主导的审美论的更为错综复杂的历程。我们的美学重建也正是以审美活动作为美学研究的对象和起点。坚持以审美活动作为美学研究的对象,可以防止那种预成论的美学观,可以使美学研究更具有包容性,也可以更好地克服美学研究上的主客分离的二元论。但美学的重建工作并不能仅靠转向审美"活动"来完成,而且还需要对"审美"概念本身进行反思和重塑,以期重构一种更具整合性的、能对各种审美活动包括自然生态审美、日常生活审美、身体审美、艺术审美等,既具有解释性,又具有批评性、构成性的美学基本理论。  相似文献   

4.
在西方美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从柏拉图到黑格尔、美学探寻始终附属于哲学认识论的发展。但从本体论的意义而言,审美活动乃是人类对其自身诗意居住的深切关注。而人类主体既是能动性的又是受动性的,所以,其审美活动必定是处于个体心理结构、社会──历史关系与生命意义体验三向维度的交互作用中实现的。换言之,在考察人类审美活动时,必须将审美的个体性,现实性与超越性结合起来,唯如此,短暂者才能够立足于大地把握那世界与天空。  相似文献   

5.
论审美活动     
审美活动是人类审辨美丑、悲喜等审美对象的精神活动,它产生于实践活动之中,而又相对独立。审美活动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产物,它必然伴随着审美体验。审美活动的功能是使人和环境和谐平衡,它的最终目的是要创造美好的世界。  相似文献   

6.
精神性情趣为人类所独有,它偏重于指情绪、情感,同时又含有兴趣的倾向性与指向性,是一种复杂的审美心理状态。在审美活动中,人们之所以聆听音乐,吟咏诗歌,观赏绘画,流连往返于自然风光,是因为心灵<大脑>深处存有这一种审美的心理状态即精神性情趣,并且能够被客观的审美对象所激活。如果没有这种精神性情趣,人们面对再美丽的图画,再悦耳的音乐,也无法构成审美活动。精神性情趣来源于人类先天的求乐性,加上后天环境的熏陶与培养,逐渐变得丰富和具有个性特征。因此,它属于先天与后天、共性与个性、深层意识与表层意识相统一的心理状态,它是流动的、变化的、有条件地存在着的。一般说来,心机平衡是它存在的基础和条件。  相似文献   

7.
人类的任何活动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为维持人类生命活动而展开的,审美活动当然也不例外,但审美活动是否有直接维持或开发生命的价值,美学家们的见解并不一致。许多人习惯把审美活动看作是道德、法律、政治、宗教、科学等人类诸方面文化生活的积极参与者,它通过对上层建筑和其它意识形态施加影响而参与生命活动;反对者则认为,审美直接参与人的生命活动,满足生理感官的需要。这两种看法各有缺憾,前者使审美缺少独立的价值,后者则可引申为审美是生理感官欲求的缓解,其价值同样是有局限性的。我们认为,审美在参与其它文化活动时,其出发点是人的生存需要,使这些活动更贴近于人的生存努力;另一方面,审美把作为人类文化精粹的理性品质贯彻到感官的直观特质中,  相似文献   

8.
审美活动可以分为两大基本类型,即生产性的审美活动(审美价值生产为主的活动)和消费性的审美活动(审美价值消费为主的活动).无论生产性的审美活动还是消费性的审美活动,都需要遵循某些共同的规律,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凡审美价值的生产,必须是如马克思所说的按照"美的规律"来进行.由于审美主体的个性各异和审美对象的无限丰富多样,使得任何审美价值的生产过程都独具特点、与众不同.审美价值的生产形态大体上可以归为四种,即崇高(壮美)型、优美型、悲剧型、喜剧型.  相似文献   

9.
席勒认为,当审美主体自艺术作品获得流畅、纯粹而完善的审美活动之时,这意味着艺术作品自身的完整性,也就是构成作品所有的部分与要素都消融在整体之中,且审美活动作为一种内时间意识过程的奠基行为就昭然若揭。在完善地保全了以艺术作品作为审美对象的审美活动整体性的前提下,席勒在西方美学史上创造性地解决了"真理"或者意蕴在艺术作品中的存在状态之难题——其作为审美活动之中的一个因子,不仅必定呈显为内时间意识,且这一时间意识的存在状态是流畅的、兴发着的、涌现着的,这正是西方美学史首次对理性或者"真理"在艺术作品中得以"感性直观"显现的清晰表达。  相似文献   

10.
人类自原始时代迄今的审美历史,已经清楚地道明了审美原本是一部人类精神生命不断演化的历史。审美的历史旅程,一方面顽强地对抗着强大的物质世界,排除外在实用世界对审美活动的干扰;另一方面,它按照自己内在的本质认真地寻求着自身发展的真正轨迹。当人类面对强悍的外在世界而自感赢弱之时,审美给予人类心灵以宗教般的安慰,使人类的精神生命由于外在世界的不断挤压而行将崩毁死灭之时获得凤凰涅槃般的一次次再生。审美给  相似文献   

11.
通过发展旅游业可以为西部大开发集聚急需的资金 ,促进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 ,带动西部地区众多行业的发展 ,提供更多的劳动就业机会 ,能有效地促进西部地区人民脱贫致富 ;通过发展旅游业 ,可以改善西部地区的投资环境 ,促进对外开放 ,促进西部地区人民思想观念的更新 ,有利于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 ,有利于西部地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边疆安全。可以肯定 ,在西部大开发中 ,旅游业将占有重要的地位 ,起到特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新闻传播与文化有着内在的统一性。东西方不同的文化传统是各自的新闻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根源。 2 1世纪的中国新闻传媒应当将中西文化融汇贯通 ,确立一种现代的、健康的文化品性 ,并以之指导新闻传播活动  相似文献   

13.
"陌生化"(Defam iliarization)由20世纪俄国形式主义者什克洛夫斯基提出。所谓"陌生化",就是"使之陌生",将日常熟悉的事物加以艺术处理,使之与审美主体保持一定距离,从而使主体获得陌生美感。这一原则可以很好地概括英国17世纪的玄学派诗人在诗歌创作方面的艺术追求,同样也适应于玄学派代表人物约翰.邓恩所创作的散文。以《悖论》(Paradoxes)为例可以阐释玄学思维和陌生化表达在约翰.邓恩散文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虽然随着女权主义批评的兴起,女作家的创作实践日益受到关注,但相比而言,批评家的目光大多集中于作品的思想内容方面,而对于女性小说的叙事艺术特色重视不够.事实上,20世纪中国女性小说曾经历过一个艺术的不自觉到自觉的转化过程,为此作出了卓越贡献的除了如今已众所周知的凌叔华、萧红、张爱玲等外,还有民国时期主要以短篇小说见长的沉樱、罗淑、罗洪与梅娘等.虽然她们的创作风格不同,但沉樱的"没事找事"、罗淑的以细节体现世态炎凉、罗洪的以对话表现性格以及梅娘对视点的运用等,不仅为中国女性文学的崛起,同样也为整个现代中国小说艺术走向成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关于《西游记》作者的世纪之争,堪称中国小说史上的一大绝妙“奇观”,对于推动《西游记》研究起了巨大的作用。通过对近百年来关于百回本《西游记》作者研究的回顾,清理了这段历史公案的关键环节:天启《淮安府志》的记载、《千顷堂书目》的著录、淮安方言、华阳洞天主人等与作者的关联,力主解决这段公案须从《西游记》成书史、作品本身、作者所处时代及文学发展史的传承关系等多角度系统地来进行深层次研究,才能最终破解这一难题。结合近十余年来研读《西游记》的经历及教学实际,在诸多史料、考古资料的搜集整理基础上,认为学界前辈得出百回本《西游记》作者———江苏淮安吴承恩是站得住脚的,并不因日本、中国几位名教授的怀疑责难而动摇。  相似文献   

16.
关于《西游记》作者的世纪之争,堪称中国小说史上的一大绝妙“奇观”,对于推动《西游记》研究起了巨大的作用。通过对近百年来关于百回本《西游记》作者研究的回顾,清理了这段历史公案的关键环节:天启《淮安府志》的记载、《千顷堂书目》的著录、淮安方言、华阳洞天主人等与作者的关联,力主解决这段公案须从《西游记》成书史、作品本身、作者所处时代及文学发展史的传承关系等多角度系统地进行深层次研究,才能最终破解这一难题。结合近十余年来研读《西游记》的经历及教学实际,在诸多史料、考古资料的搜集整理基础上,认为学界前辈得出百回本《西游记》作者———江苏淮安吴承恩,是站得住脚的,并不因日本、中国几位名教授的怀疑责难而动摇。  相似文献   

17.
弗洛伊德于20世纪初所创立的精神分析学说,不仅深深的影响着西方的许多作家,同时也被东方的文人所接受,但处于东西方不同文化氛围中的茨威格和施蛰存却在各自的创作中有着不同的表现一位直率显露,一位朦胧雅丽.然而,相逢何必曾相识,他们小说中对人的潜意识的展示却是异曲同工.  相似文献   

18.
人类的管理和教育管理活动及其概念是相伴而生而发展的。在西方,作为实践领域的教育管理在19世纪后期开始出现,而作为研究领域的教育管理也只是在20世纪才开始出现的。作为管理科学领域中所使用的"管理"一词,主要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过程,也就是如何协调他人活动,以便收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收到的效果而进行的各种活动。而教育管理,在英语里,则主要指对学校教育活动进行具体的经营和对教育的组织领导。  相似文献   

19.
中国已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入世后,中国与国际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涉外口译在国际信息交流中的中介作用更加突出,口译人才的需求将急剧增加.文章以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分析口译人才培养的紧迫性及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20.
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述评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西方女性主义与翻译研究的结合在上世纪 70年代开始便给传统翻译理论和实践观念带来了强烈的冲击 ,产生了丰硕的理论成果。然而与国内文艺理论界对女性主义理论的广泛介绍和深入研究相比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介绍明显滞后 ,与当前国内深入讨论的后殖民翻译研究的情形也无法相提并论 ,实质性的深入研究更是罕见。尝试对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研究进行全面地介绍 ,以便能引起国内译学界的重视 ,促进这一方面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