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抗战时期党在陕甘宁边区实施的社会教育运动究其本质不仅是一场政治社会化运动,更是一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运动。用大众化的视野来审读这场运动,可以发现,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实施社会教育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然要求。与此同时,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社会教育也适应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要求,其结果是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2.
蒋明敏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7(1):32-37
在中国共产党的召唤和鼓动下,大批聚集在陕甘宁边区的知识分子,以各类学校、研究机构为依托,系统编译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在文化战线上冲锋陷阵。其中,以王学文、王思华和何干之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立足于边区抗战、革命的具体实际,研究并致用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提出一系列富有创见的经济政策,指导了根据地的大生产运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文化层面的展开,不仅提高了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境界、文化水平和政治素养,而且与政治层面相互配合、互为支撑,不断深化着抗战建国的实践主题。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攫住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心灵之后借助大众传播媒介等营造社会舆论,在知识分子中得到广泛传播。同时,与工农群众结合,致力于到工人和农村中开展革命宣传工作,从而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经验对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着现实启示:积极推动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引导和监督大众传媒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4.
程晓敏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11,30(2):141-144
抗战时期党在陕甘宁边区实施的社会教育运动究其本质而言不仅是一场政治社会化运动,更是一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运动.用大众化的视野来审读这场运动,可以发现,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实施社会教育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然要求.与此同时,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社会教育也顺应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要求,最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5.
李祥兴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5):66-70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冬学运动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让民众接受中共的意识形态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视野来考察这场运动,不难看出,陕甘宁边区冬学运动本身适应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要求,其结果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总结其经验对推动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时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程晓敏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抗战时期党在陕甘宁边区实施的社会教育运动究其本质而言不仅是一场政治社会化运动,更是一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运动。用大众化的视野来审读这场运动,可以发现,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实施社会教育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然要求。与此同时,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社会教育也顺应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要求,最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7.
刘珍珍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3):266-268
推动少数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是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实现少数民族地区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妊须寻找推进少数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时期,特殊的历史环境以及时代的需要,使新闻评论的大众化特色日益凸显并走向成熟。当时新闻评论的大众化特色主要表现在评论主题和内容的大众化,以及评论形式和艺术上的大众化。它满足了民众了解抗战形势的要求,为构筑战时精神长城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化大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属性和必然要求。在中国革命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同一个过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化大众是辩证的关系,是过程和目的、手段和结果的统一。应当通过大众化和化大众的双向互动,努力使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深入大众的血肉。 相似文献
10.
耿笑笑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55-57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普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时代要求,也是进一步巩固和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功能的重要举措。地区差异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各地的推进不应千篇一律。其中,地方性资源对各地马克思主义的推进有重要影响。根据湘西州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进的现状,以湘西红色旅游作为马克思主义"化大众"的特色资源,深入开发、利用地方红色资源,推进湘西州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11.
抗战时期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哲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8(4):475-478
抗日战争时期是毛泽东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的成熟阶段。在对理论教育内容的评价、理论教育的必要性、理论教育的重点对象和理论教育的基本方法等,毛泽东进行了多方面的展开和系统的总结。抗战时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成为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孟宪琴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3):105-109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不仅充分保证了人民的民主权利。而且充分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为夺取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提供了重要的政治保障。这对今天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战时西部地区农业科学技术推广,既是抗战史境下的一项经济政策,也是西部大开发之先声。该措施不仅有效地支持了中国的抗战事业,且对于促进西部农业的发展,加速其现代化进程,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胡和勤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5(4):50-54,76
抗日战争在取得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侵略的首场伟大胜利的同时,也为人们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科学命题得以提出,第一大理论成果得以成熟,历史经验得以形成。对该理论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进行回顾总结,将推进新时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研究,并对当代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郭德钦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0(5):129-134
抗战时期,桂林抗战文化得到了蓬勃发展,取得了非常丰富的经验。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在抗战文化发展过程中锻造了一支生机勃勃的文化队伍,这支队伍积极拓展文化阵地并注重繁荣文化事业,抗战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相得益彰。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笔者以为中共无论任何时候都应更加注重先进文化的引导作用,更加注重"文武两个战线"的配合作用,更加充分发挥中共非权力性影响力的渗透作用。 相似文献
16.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采取了多种途径和方法,主要表现为:依托书报杂志,介绍传播马克思主义;成立各种研究机构,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加强党员干部教育,掌握运用马克思主义;加大群众宣传教育,推广普及马克思主义。这些路径和方法不仅在当时广泛宣传和普及了马克思主义,提高了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也对当前推动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诸多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7.
论延安时期刘少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延安时期刘少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作出了许多精辟的论述和科学的分析。他在党内首先同时使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这两个概念并科学地阐述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在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他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他还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作出了总结,强调党的历史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强调党的自身建设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高度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邓小林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6):21-24,40
延安时期的社会教育是中国共产党为了更好地领导人民抗战而广泛发动群众的一场群众动员,它包含了冬学、识字班、夜校等比较丰富的组织形式。社会教育的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现的过程,具体体现在课程设置、教材使用、教学方法、组织形式等方面。今天,我们应继承延安时期先进做法,在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9.
抗战时期的"中国化"思潮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立慧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9(6):38-42
抗战时期形成的“中国化”思潮是一个广泛而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它表现为三民主义儒学化、新儒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个不同的发展路向。不同的路向,有着不同的归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路向,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斗争实际相结合,正确解决了中国社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矛盾;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相结合,找到自己的表现形式。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最重要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的形成,重构了中国文化结构,重塑了中国文化精神,成为中国新文化开始形成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