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关联理论翻译观强调语境对认知的意义,这为模糊语言的翻译研究提供了认知层面的理论依据。本文试分析关联理论翻译观对模糊语言翻译的指导作用,探讨关联理论翻译观指导下的模糊语言翻译的实践,认为模糊语言的翻译应该要根据语境分析交际中的模糊意图寻找最佳的关联,才能收到模糊语言的最佳语用效果。  相似文献   

2.
在关联理论的框架内,翻译是一个认知推理的交际过程,也应遵守关联原则.文化翻译应以最佳关联性为取向.充分考虑原文作者意图和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是使译文具有最佳关联性及文化翻译策略选择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3.
Sperber和Wilson从认知科学的角度对话语交际进行了有效探讨,提出了以明示推理原则为根基的关联理论.关联理论作为解释人类交际的认知语用学理论,同样也适用于方言的解读.在我们平日的交流中,许多人在使用普通话的同时还是会不自觉地掺杂一些方言词汇或话语,这就增加了人们在语言交际中认知的复杂性.我们从关联理论的角度,通过关联理论当中的明示--推理过程理论,关联性与语境效果之间的联系,以及最佳关联理论对一些方言词汇或话语进行解读,旨在证明关联理论对方言解读的解释力,并为方言的解读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4.
从关联翻译理论角度对《枫桥夜泊》三种译文进行比较分析,论证关联翻译理论中的认知语境、交际意图及最佳关联对等等概念在诗歌翻译中的可行性,从认知语用学角度为诗歌翻译批评提供一个参照指针。  相似文献   

5.
从关联翻译理论角度对《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三种译文进行比较分析,论证关联翻译理论中的认知语境、交际意图及最佳关联对等概念在诗歌翻译中的可行性,从认知语用学角度为诗歌翻译批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从关联理论角度看翻译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联理论认为人们的语言交际实质上是一种示意—推理过程,说话人提供最大关联的信息,听话人则根据语境对信息进行处理,挑选关联性最大的假设,获取最佳关联,准确地理解说话人的意图,使交际获得成功。关联理论也把翻译看作是一种交际行为——一种跨文化、跨语言的示意—推理过程或行为。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是沟通原文作者与译文读者以实现成功交际的桥梁,扮演着双重的角色。故译者应充分考虑译语环境下译文读者的认知能力,视具体情况采用顺应译语文体规约的归化翻译或保留原文特色的注释性异化翻译策略,以帮助译文读者找到原文与译文语境之间的最佳关联,达到最佳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7.
根据关联理论,语言交际是明示——推理行为,任何话语都是具有关联性的。作为一种认知语用理论,关联理论强调了语境效果及推理模式。翻译是一种涉及大脑机制的交际行为,是寻求最佳关联的认知——推理活动。因此,译者诠释原文的时候必须在分析选择语境翻译的过程中调整翻译策略,寻求原文与译文语篇和语境之间的最佳关联。  相似文献   

8.
关联理论认为,言语交际是一个寻求最佳关联性的明示—推理过程,通过推理理解进行语境假设,获得足够的语境效果,进而正确理解说话者的交际意图,更是一种跨文化、跨语言的特殊交际行为。以盛誉世界文化舞台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为参照,依托不同民族各具特色的文化内涵,基于关联翻译理论对典型个例进行分析,研究翻译中的词际联系方法与翻译技巧,使译文读者更多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从翻译的效果和效应上传达最佳关联信息。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关联理论角度出发,对李白《送友人》一诗及其三种译文进行了对比分析,论证了关联翻译理论中的交际意图、认知语境、最佳关联等概念在诗歌翻译中的可行性,从认知语用角度为中国古诗英译和诗歌翻译批评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广告是一种特殊的言语交际活动.依据关联理论,广告交际是一个明示--推理的动态认知过程.为了取得最佳的广告效果,广告人应充分考虑目标受众的认知语境,提供最佳关联信息,实现广告的交际意图.  相似文献   

11.
根据关联理论的观点,翻译是一种跨文化语际转换。而译者的任务是寻找译文与原文在语言信息和文化信息上的最佳关联。其中,文化缺省是跨文化翻译所必须面对的问题。最佳关联原则对翻译有很强的解释力,可用来探讨文化缺省和翻译的方法,以实现原文作者的意图,满足目的语读者的期待。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关联理论与关联翻译理论的研读,结合语言、文化、翻译实践之间的关系,发现在关联翻译理论的框架下,要达到最好的翻译效果,就要做到原文作者的意图、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和适当的翻译方法三者之间的最佳联系与作用。本文从关联翻译的角度,分析了关联、翻译与文化间的关系,翻译中的文化误解现象在物质文化、社会文化及生态文化中的表现,提出尽量避免不合理的误译,防止缺失关联和认知语境而误导读者,引导建立最佳关联,避免文化误译的策略和方法,进而增强使用规范语言的意识,以保证顺利实现不同文化与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  相似文献   

13.
翻译中语境缺失不同于缺省,造成的理解障碍必须通过语境顺应策略(语境补足、加注、转换与释译)来弥补缺失的语境信息,语境补全必须以产生最大关联为依据,在解决语篇连贯重构的前提下,满足读者期待,实现交际意图。成功的翻译关键在于通过一定的顺应策略寻求最佳关联,这也是翻译的最佳准则。  相似文献   

14.
翻译的关联主义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格特将关联理论的基本观点应用于翻译,认为翻译是语际间阐释性的使用。最佳关联原则是翻译过程中始终遵循的原则。翻译的忠实性受关联的制约并限制在对语境的充分敏感上。要实现翻译目的,译者意图应与读者期待相吻合。关联翻译理论在如何获得更高信度的译本及在翻译过程中认知解释性的研究方面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15.
翻译的本质是一个跨文化的动态的明示-推理过程,成功的翻译取决于语境效果和认知努力之间的最佳关联性,诗歌的翻译应是意美、音美、形美三者的有机结合。中唐诗人王建的《望夫石》是一首著名的新乐府,其译文的准确与否依赖于译者对作品产生的认知语境的把握和解释,译者应该用自然、贴切、语境效果对等的目标语形式忠实地再现原作的思想内容和交际意图。本文拟从认知语用学、翻译学和文艺学的角度,比较《望夫石》两种译文的得失,并探讨原作的主题。  相似文献   

16.
从关联翻译理论视角看商标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关联翻译理论视角,对商标翻译进行了探讨。在关联翻译理论框架下,商标翻译是一种特殊的交际行为,其目的是诱导译语的潜在消费者购买译名符号所代表的商品,激发他们强烈的购买欲。因此,译者必须充分考虑原语作者意图与译语读者的认知语境,努力追求原文作者意图(即商标命名者)及译语读者(即潜在消费者)之间的最佳关联性.以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通过对商标翻译方法的探讨,笔者最后指出关联翻译理论对商标翻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为成功翻译商标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7.
关联理论把语言交际看作是一个明示—推理的过程,关注的核心问题是交际与认知。关联理论对文学翻译研究有相当大的贡献,它能解释翻译的可译性、效度、重译等问题。然而,关联理论的研究对象是语内交际,而文学翻译的研究对象是跨文化交际,它涉及社会文化、社会背景等问题,其交际过程并非只针对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而进行的简单的逻辑推理过程。因此,关联理论与文学翻译是有距离的,它不能为文学翻译中的文化缺省现象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8.
文章运用关联理论交际观,以汉语散文名篇中特有的形式量词短语及其英译为研究对象,介绍了汉语特有的形式量词短语,并根据关联理论交际观,从翻译是传递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双重目的的认知交际活动的角度来解析散文中形式量词短语及其英译技巧。试图证明关联理论交际观能够指导译者过滤汉语中有文化特异性的语言形式,从而顺利传达出原文作者的交际意图。  相似文献   

19.
探求关联-顺应理论指导下的模糊语言的翻译应是一个以关联和顺应为手段,以最佳语境效果为目的,在明示推理中寻找最佳关联和在语境顺应中寻找最佳译文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