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孙东 《家庭科技》2011,(11):37-37
许多人常常抱怨自己活得苦、活得累,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常常用放大镜看苦恼,把一丁点的郁闷和坏情绪都放大了,顾影自怜,最终难以自拔。其实,用好你的“心理放大镜”,生活就会变得轻松很多。  相似文献   

2.
随着核心家庭化、老龄化的进展以及介护保险制度的实施,当今日本家庭对老年人的介护方式正在由传统的长子同居介护为主转变为多种介护方式并存。与以往相比,家庭在介护老人上拥有更多的选择。在介护社会化的背景下,决定老人的介护方式的仍然是其家人。在抚养老人问题上有多种规范并存。家庭成员在介护问题上往往会选择最有利于自己的社会观念和规范来合理化自己的行为。另外,虽然父母应由长子抚养这个传统观念已经渐渐弱化,但是家庭成员依然会期待长子的作用。成年子女从父母处得到的援助更能加深子女对父母感恩的心情,比所谓的孝行观念更有助于提高介护老年父母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3.
《老人与海》历来被认为是人与自然对抗的具象化表征,其中蕴含着对人类命运的哲学思考。可是,老人在与海的对抗中,为什么又一再把海当作迷人的“女性”,把与自己对峙的大鱼称作“亲兄弟”,甚至承认自己不禁喜爱它呢?“兄弟,我从来没见过一件东西比你更大、更好看、更沉着、更崇高了。”显然“对抗论”并不能完全合理地解释其主题。于是,新的补充论点出现了:老人在与海、鱼的对抗中感觉到了自然的智慧、永恒和伟大,并无形中与其浑然一体了。那么,使二者浑然一体的内在依据又是什么呢?或许,结论的局限正来自角度的局限,换一种角度考察,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相似文献   

4.
正你还在使用"硬批评"吗?那样只会让你和对方身心不悦,不妨试试"软抱怨",它可以轻松化解人际交往中不必要的"恩怨"。不作攻击,说明自己的需要"硬批评"往往一开口就让对方一肚子火。例如:"你是怎么回事?满脑子只有工作,从没想过我!""你从来不打电话给我,不管什么节日都没想到送我礼物,你心中只有你自己!"这么一说,谁听了会受得了?"软抱怨"的正确方式:指出自己的需要,但不责怪或者攻击对方。例如:"亲爱的,  相似文献   

5.
彩云 《家庭科技》2010,(9):37-37
现代心理学家发现,自言自语是一种最健康的解决精神压力的方法。老人有心事可以跟老伴、朋友、儿女说,也可以参加一些老年社团。如果身边没有人,专家建议,老人可以对自己或对着镜子里的自己说话。  相似文献   

6.
婚姻不抱怨     
“多少夫妻在婚姻的竞技场上,耗尽一生做彼此的差评师?”这是最近微信朋友圈里转发率超高的一篇文章,引起广泛共鸣.在现今的婚姻生活中,有谁不抱怨,又有谁不被抱怨呢?可是,不管是面对面抱怨还是朝第三方念叨,或是在社交工具上吐槽,除了泄愤,抱怨对婚姻没有任何好处,反而会激起对方更加逆反.那么,面对委屈和愤怒我们如何清除抱怨? 要解决抱怨问题,最好的办法不是借助一罐心灵鸡汤来安慰和麻醉自己,而是从根本上扼住抱怨的源头,达到“无事可怨”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7.
谁做家务     
寒江 《家庭科技》2013,(7):11-11
由家务活引发的"家庭战争"不在少数。然而,没有谁规定女人要多做一些,或者男人要多做一些,彼此协作,家庭才会更和谐,否则就会引起不满和抱怨,即使当面不说,背后也会唠叨。不满和抱怨增加,就像毒素积累发酵,会侵蚀家庭婚姻的健康。有研究人员对全国近5万名成人的生活状态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那些共同分担家务的夫妻,  相似文献   

8.
《家庭科技》2011,(10):36-36
作为儿女,面对年老的父母,在满足老人物质需求的同时,更应该了解老人的心事,满足其心理需求。那么,老人一般会有哪些心事呢?心事一:怕封闭老人对社会的认知度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退化,他们已形成一套属于自己固定的思维模式。他们不愿接受新事物,但又怕被社会所抛弃;想融入社会,但又力不从心,种种矛盾困惑着他们的内心。  相似文献   

9.
进入老年,人的心理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做晚辈的要多给予关注,让老人安度晚年。 一、固执。主要表现在对待一些问题的看法比较固执,对他人的分析和意见往往听不进去,认为自己的意见就是权威,特别是在家中的表现更为突出。当自己的意见被否定后,就表现得很不耐烦,整天唠叨不停,不开心等。遇到这种情况,最好的方法是忍耐,等待老人心平气和时,再进一步加以解释和劝说,忌当面顶撞、嘲笑、讽刺老人。 二、失落感。总认为自己老了,不中用了,单位和家庭不再需要自己了。为此,整天心事重重、沉默寡言、足  相似文献   

10.
也许有人会问:有两套或两套以上的房子,养老是没有问题的,可只有一套房子的怎么办?其实,有一套房子也一样能够以房养老。方案一:“卖房”。老人可将自己的房子抵押给子女。每月可从子女那儿得到一笔退休金补助,而子女也可以以远低于市场价的价格买下父母的房子。这种养老方式更加增进老人与子女之间的感情。方案二:以房换养。当子女的生活也不宽裕时,  相似文献   

11.
正每个人在公司里都会遇到一两个说得来的同事,尤其是当对方跟自己抱怨同事或上司、老板,发工作中的牢骚的时候,自己便会好心劝慰,不自觉地给别人出主意支招。然而,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有时候自己一片好心反而被别人利用,甚至招来不必要的麻烦。  相似文献   

12.
人们普遍认为,人老了各方面的能力都会明显下降。家里人为了不让老人累着、伤着,往往连他们力所能及的事也包办了。老人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显示自己的能力,即使感到力不从心,也要奋力去做一些困难的事,以此取得周围人的认可。另外,人到老年,性格中的开放性成分也会有所降低。有些老人不愿接受新事物,不愿改变自己的看法。跟不上时代,自然和周围的人沟通有障碍;不愿承认自己落伍,自然就让人觉得执拗、倔强。面对倔强的老人,我们首先要检查自己是否低估  相似文献   

13.
有人说,做人难。也有人说,做女人难。更有人叹息:在家里,做老人真难! 一个家庭,人多嘴杂,想法不一,总有难念的经。老人生活其中,常常感到日子不好过。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好多人认为是晚辈不孝敬老人,使老人气不顺,心  相似文献   

14.
《家庭科技》2014,(8):52-52
腿脚不利索的年迈老人稍不注意便有跌倒的危险,这款防跌倒的智能鞋后脚跟处,内置感应器和履带。当检测到老人身体失去平衡,即将背向跌倒时,履带会立即启动,将老人的一只脚向后挪动一些距离,以此重新获得平衡。  相似文献   

15.
正一大早,朋友小莉就在微信上向我抱怨,说自己的婆婆天天给自己的儿子吃方便面,真是让人受不了。我听了笑,那是你儿子自己老吵着要吃的啊,老人不过是遂了孩子的心愿而已。小莉抢白说,孩子要就给吗?方便面能多吃吗?我无奈,论胡搅蛮缠,大人哪能抵得过孩子?其实只要大人爱孩子的心是明朗的就行了,这世间又有哪位婆婆是十全十美的呢?想起不久前也有一位朋友向我  相似文献   

16.
“老爷”家电危险多 电热水器如超期服役,瓶胆结垢会影响加热效果,浪费电,积碳和水垢会导致加热管氧化穿透,发生漏电,从而酿成悲剧。但是,有些人若不是搬新居或是机子出故障,是想不到主动淘汰尚能出热水的老机子的。在他们眼里,热水器可以一直用到散架。更有人自己搬了新房装了新热水器,就把旧的拆下来送给老人或亲朋好友,殊不知一片好心却可能换来悲剧  相似文献   

17.
使用MIDP(Mobile Information Device Profile)的开发人员经常会抱怨用些什么办法才可以在一个MIDlet上显示动画。MIDP1.0没有直接提供对动画的支持(正在开发中的MIDP2.0支持),但真要是自己去实现,其实也并非是一件很难的事。任何动画的最基本的前提,是要在足够快的时间内显示和更换一张张的图片,让人的眼睛看到动的画面效果。图片必须按照顺序画出来,从一张图片  相似文献   

18.
赵刚 《家庭科技》2010,(4):37-37
据调查,多数老人愿意和子女生活在一起,家庭中如果没有年轻人和孩子,会让老人觉得屋子里空落落的。  相似文献   

19.
居室是老人晚年生活最重要的场所。居室环境的美好、温馨,对老人的精神是一种安慰,无怪乎许多老人依然在为自己的居室装饰构思、斟酌。这里介绍两种风格的室内装饰。 (1)古香古色。多年从事绘画、书法、历史研究、文学创作以及考古工作的老人,由于工作和嗜好的关系,一般愿意把自己的  相似文献   

20.
正生活中,很多老年人经常反映自己会莫名流泪,眼眶里时不时就会溢满泪水。有的老人因为长期流泪,不断擦拭双眼,已造成眼皮红、肿、痛,甚至糜烂;有的老年人为了消除流泪症状,自行购买各种眼药水,包括激素类眼药水,但使用以后,效果并不理想;有的老人多处辗转就医,一定要"找个说法";还有的老年人担心自己的眼睛会因此失明,惶恐不安。其实,"老泪纵横"多半不是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