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刑事被害人司法救济是在人民法院审理刑事案件中,因为被告人确无或者暂时无履行法定义务能力,而向无经济来源、生活又比较困难需要进行救济的被害人发放救济资助专用基金,以缓解刑事被害人的生活困境,修复社会关系。当前,对刑事被害人进行司法救助是人民法院有效化解社会矛盾、不断创新社会管理的一项新的举措,主要的司法救济途径是启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我国现行刑事被害人救济制度存在立法缺失、资金欠缺、操作无序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2.
高校学生权利救济的法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传统的教育体制下,中国的高等教育是以公办为主、具有福利性质的教育,学生接受高等教育基本上不交费或只交一部分费用.在这种情况下,高等教育管理部门都比较漠视学生的权利,学生习惯循规蹈矩.久而久之,学生自身应有的权利被渐渐地忽视了,这种权利意识的淡薄,直接导致了学生走向复杂的社会后生存与竞争能力的不足.但是,在"依法治国"的今天,在缴费上大学的前提下,高校学生的权利意识得到了普遍提高,权利救济意识也得到了普遍增强.因此,高校学生如何进行权利救济,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略论高校学生伤害事故及其防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前,关于未成年人在学校的伤害事故已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然而,关于高校学生的校园伤害事故的研究却依然是一个空白。对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类型、特点及责任认定进行全面的分析,有利于高校建立有效的学生伤害事故防范体系。  相似文献   

4.
高校学生伤害事故多发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学生的生活空间日益扩展,交流领域也不断拓宽,影响高校稳定和大学生安全的各种矛盾随之而来,众多大学生缺乏必要的生活知识,尤其是安全知识,导致各类安全伤害事故频频发生,给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本人酿成了惨痛后果.探究高校学生伤害事故多发的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性措施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5.
伴随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快速发展,高校学生数量大幅增加,与之相伴而生的现象是高校学生伤害事故数量与日俱增,使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纠纷处理成为社会关注的一大热点。确定高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及高校承担事故责任的构成要件,是明确高校学生伤害事故归责原则的关键。不应反对过错责任原则,同时更应强调适用过错推定原则,以实现学生伤害事故举证责任分配,保护高校与学生双方的合法利益。  相似文献   

6.
我国现行《公司法》第182条以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初步构建了司法解决公司僵局的制度。但司法救济途径仅规定强制解散公司,而未规定法院受理公司僵局纠纷的条件、强制解散的具体适用情形,以及恶意诉讼等。立法的滞后导致公司僵局纠纷之救济未能形成一套完整的救济体系。通过对公司僵局纠纷案件的案例研究,分析现有救济途径的不足,探讨公司僵局救济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7.
公民基本权利的司法救济是指司法机关通过各种诉讼途径对侵犯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的行为给予否定性评价或者制裁,从而使公民的基本权利得以恢复行使或者得到等价补偿或赔偿。由于我国对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采取"依据法律的保障"方式,即通过普通法的诉讼来完成,就使得相当多的已被我国宪法规定而没有被民法、刑法、行政法等下位阶法所具体化和细化的基本权利,在现有的司法体系下不能得到有效的司法保护。通过对宪法司法化内涵进行界定,分析了公民基本权利司法救济问题的解决方案的设计与选择,并对完善我国公民基本权利的司法救济提出了一些初步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公办学校对其未成年学生的安全保护职责存在于公法的一系列法律规定中。由于公办学校并非国家机关,为此其所实施的过错行为并不适用国家赔偿,而需在其所履行的义务范围内对自己的违法行为承担责任。《民法典》基于私法的考虑,规定了学校承担因违反教育、管理职责导致学生损害的特殊义务。学校的注意义务是一种基于先行行为而产生的作为义务,是依据特定关系、场所以及法律的特别规定而成立的对危及学生人身安全行为的防止和制止义务。应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知识、智力状况来判定学校应尽的义务,在确认学校是否已尽注意义务时,应依据学校行为是否有过错以及过错与事故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作出判断。  相似文献   

9.
本文探讨欧洲联盟对行政责任的法律救济,重点论述法国始创的欧洲行政法的行政责任理论及从中衍生出来的国家赔偿原则,以及对行政作为和不作为产生的行政责任的司法审查。本文表明,一个完善的行政责任体系和有效的司法审查机制对于法治国家的建构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高校的管理过程中,学生参与既是高校民主自治的要求,也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制度保障.本文通过我国高校学生参与权现状分析,及对其产生原因的深入研究,对现存的校内申诉、教育行政机关申述、行政复议以及行政诉讼等渠道进行整合,提出建立与校内申诉、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国家赔偿相衔接的体制,同时通过完善校内信息公开制度、校园听证制度,以及构建国家宪法权利司法化救济制度和教育仲裁制度,以期为学生参与权的保障与救济提供无漏洞的有效救济.  相似文献   

11.
受教育权及其司法救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教育权是我国宪法和人权法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受教育权问题也是各国国内和国际社会一直存在分歧和争论的问题。就受教育权的理论方面,文章从受教育权的性质、体系两个层面进行分析和论证。对如何保障受教育权,文章首先界定了权利保障的概念,将权利保障分为事前保障和救济保障两种,并着重从救济保障的角度阐述,在分析我国受教育权司法救济实践的基础上,对完善受教育权的救济制度做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目前,因处分不当引起高校与学生之间的纠纷时有发生,根据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高校学生如对处分不服可以通过申诉或诉讼两种方式获得处分后的救济。但在救济方式的选择与操作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根据高校的管理特点以及处分的种类,为了更好的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应进一步完善学生申诉体制,明确救济方式的选择,加强申诉与诉讼之间的衔接。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日益频繁发生环境侵害纠纷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安定和谐的重大因素,成为群体性事件的三大诱因之一。然而从各级法院受理的环境侵害救济案件数量上看,此类权益纠纷进入司法救济途径的并不普遍。对于司法救济机制未能在环境侵害纠纷中充分发挥救济权利、化解矛盾作用的原因,通常被归究于公众的法律意识不强。这一归因的根本缺陷在于缺乏对公众的自主价值判断和话语权的尊重,从而导致对环境侵害司法救济问题的思考忽视了具有决定意义的前置条件。针对公众环境权利意识的调查结果显示,阻碍环境利益冲突走向司法审判程序的因素有二:一是公众环境权利司法救济需求的发现不足;二是司法救济制度供给的不足。  相似文献   

14.
公司治理需要法院的介入。许多国家的公司法规定了公司各个主体能够通过司法程序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然而 ,我国公司法对此问题几乎没有涉足。我们需要完善公司治理的司法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15.
受教育权的司法救济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教育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有权利就必须有救济,然而目前我国的受教育权司法救济渠道并不畅通,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发现我国的宪法诉讼、行政诉讼、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在保护受教育权方面存在的制度缺陷,并找到完善四种司法救济方式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试论高校学生伤害事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学生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力求保证学生群体的稳定和安全,而学生伤害事故则是高校学生工作中的防范重点。从这个角度出发,本文对学生伤害事故的定义、类型,以及学生伤害事故处理中主要涉及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并从制度、责任制、教育引导、和社会保险四方面提出做好高校学生伤害事故安全防范工作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香港民事司法救济法是介于民事实体法和民事诉讼法之间的“混合法”,它是英美实体法和程序法尚不发达或尚未分化的产物。其特点是:司法救济先于权利,申请司法救济权与司法权的实体合成与程序合成性。它有对人诉讼之救济与对物诉讼之救济、替代性救济与具体救济、中间救济与终局救济等类型,包括预防性救济和处罚性救济两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公务员作为公民与国家工作人员的结合体,其权利及权利救济历来是个重要话题。在我国的公务员法律体系中,作为公务员权利救济制度之申诉、控告和仲裁等权利基本上被排除在司法救济之外,表现为法律制度缺位、救济程序不规范等方面。因此,只有在完善行政救济的基础上,加强法律保障、构建司法最终救济原则,才能更好地保障公务员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9.
高等学校与其在校学生间仍为教育、管理、保护的法律关系,这里的保护融入其管理中。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归责原则应以过错责任原则为主,辅以过错推定原则。学校在违反安全保障义务时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主要是损害赔偿。  相似文献   

20.
司法的有限性与弱势群体的权利救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法成本的居高不下、司法腐败现象、程序至上等问题是司法救济局限性的表现,弱势群体因此很难按照他们的预期设想获得合理公正的司法救济。弱势群体权利救济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修改现行的举证制度,设立进行司法检查巡回法院,建构和完善司法救助与法律援助制度等是帮助弱势群体更好地实现权利救济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