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汤佩松是我国科学界的一位奇人。以科学贡献说,他是我国植物生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在酶学、生理学和生物力能学方面的许多具体成果得到了国际上的承认:从社会给予他的学术荣誉说,他是1948年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1955年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最近又成为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他的文学、哲学和社会科学修养也很深,他的一些科学哲学观点也曾得到国内外学者的赞许和引用。至于他的中文写作能力,可以举~个小小的事来看:1947年从未写过抒情散文的汤佩松应《清华旬刊》之约,手不停挥,洋洋洒洒竟写了一万字的散文,朱自清先生看到后从清华…  相似文献   

2.
景天魁,1943年4月出生于山东蓬莱,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80年代中后期,他敢于突出固有的学科重围,寻找新的视角看社会科学。自90年代初以来,景天魁一直把实现社会哲学、社会学和作为社会学的具体应用的社会政策研究贯通起来。  相似文献   

3.
1998年夏天,对于17岁的李明来说绝对是一个黑色难耐的季节,也是他人生路上品尝到挫折与痛苦的一个苦夏。这一年,他高考落榜了。在世俗的眼里,考上大学是当今社会走向人生正道的第一个关口,可17岁的他却偏偏在人生这个最紧要的关口重重地摔了下来。他只考了200多分,这个分数足以让他在所就读的河北省藁城市一中拿倒数第一!学电脑让他的人生豁然开朗在学校,虽然李明考试成绩令人失望,可他却对另一些领域怀有浓厚兴趣。世界上的神秘现象如“金字塔”、“百慕大”、“UFO”等等,都是李明从小就痴迷研究的对象。他还特别迷恋发明创造…  相似文献   

4.
哲学-科学关系问题是近年来哲学讨论的热门话题,既是哲学的一个元问题,而且涉及到我们对马克思哲学的理解与发展。通过对哲学-科学做一种语义上的考察,分析哲学与科学在各时代下的具体发展状态及人们的相应的观念。澄清长期以来人们形成的哲学形而上学相异于科学的诸种误解,从事实与观念的角度分别进行历时态的考察,指出哲学与科学的分化与统一的趋势分别在不同的层面存在,二者关系争论的实质在于构建未来的哲学和科学,而不是简单的描述,无视这种深层关怀和理解框架,将造成各说各话的对峙错位。  相似文献   

5.
爱因斯坦说上天给他唯一的礼物是他“固执如骡子”,他凭着这份固执去研知科学,也凭着这份固执克服了爱情方面阻碍。我们很高兴知道大科学家一样需要谈恋爱。爱因斯坦在研究E—MC‘之余也写情书,写起来也一样肉麻,把美莉华(MilevaMarie)唤作“娃娃”、‘叫。猫”、川。亲亲”。美莉华是爱因斯坦的第一任妻子,第_二位情人。她生于1875年12月,来自匈牙利南部,出身中等家庭,父亲是公务员。她自小有志向研究科学,中学时待难读全男校,成绩优异。上一个世纪的女子入大学并不简单,精通法文的才可以去瑞士。美莉华并于1896年前往苏黎…  相似文献   

6.
高悬中国未来的四把利剑冯林肖帆门清日前,长期研究中国人口问题的青年社会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张翼博士在第23届国际人口科学大会上,表达了他对未来中国的四点忧虑。他认为:到2050年,中国总人口将突破16亿,这是悬在中国未来的第一把利剑考虑到本世纪末政府...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艺术哲学大师,罗伯特博士在全球带领其团队进行相关领域的项目研究与合作。同时,他在企业界和教育界的管理、教学、培训与人力资源等领域颇有建树。他时常在全球各国开展讲习班和研讨会,广泛的旅行见闻与综合文化知识使他拥有杰出的演说才能。同时,他还兼任众多专业协会的领导职务。  相似文献   

8.
德国哲学家康德曾说过学者如果缺乏哲学的眼光,他就会变成一种独眼的怪物。自古以来,关心教育问题的哲学者和重视哲学思考的教育者,都力图用它们的哲学观点来阐述自己的教育见解和主张,从而形成了用哲学的观点和方法来研究教育基本问题的一门学科——教育哲学。  相似文献   

9.
今年6月,笔者有幸随团访问了加拿大维多利亚市的“中华学院”院长陈慰中。我们怀着对陈院长的仰慕心情,同他一起追寻了他50载的天涯浪迹。由于采访很短,所得资料有限,只愿这微不足道的介绍能让国人多少了解一点这个海外游子的赤诚心。陈慰中研究过自然科学,后转移到研究人文科学。他学过神学,研究过哲学,但最后在研究中国古代文化中找到了自己的归宿。1974年,陈慰中接受维多利亚市的加拿大皮尔逊国际学院的正式聘任,担任该院生物系的主任。此间,他总觉得这个学院缺少东方文化的内容,并多次向院长提出增加东方文化色彩的想法,但…  相似文献   

10.
在马克思的哲学视野里是否存在科学哲学是目前学术界尚需商榷的问题。本文以存在马克思科学哲学为基本观点,以探究马克思科学哲学的现实价值为基本目标,通过对马克思科学哲学的历史形成的梳理和把握思考马克思科学哲学的内在逻辑以及马克思科学哲学在马克思哲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1.
重估一切价值是尼采哲学中最有价值的部分。他通过对西方文化基础的彻底反思,批判了传统道德、宗教和科学,对生命的条件进行了重估。其中的许多深刻见解,对当今生活在纷繁复杂社会中的人们精神家园的构建,无疑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这不是人类第一次仰望星空,却是第一次科学地描述宇宙的颜色。 2002年,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两名天文学家在研究了20万个星系光谱之后,宣称宇宙是绿色的,“比淡淡的青绿色稍绿一点儿”。  相似文献   

13.
1977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届三中全会召开,邓小平同志的职务得以恢复,紧接着又召开了党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小平同志复出后,主动要求分管教育科学工作.他肯定了新中国成立后科教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并开始了对科教领域的拨乱反正,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知识分子是劳动人民的一部分,恢复高考制度。  相似文献   

14.
他来中国10年,刚来时几乎不懂一句中文,不了解中国文化。10年过去,他在中国桃李满天下,先后培养了5名博士生、10余名硕士研究生,一批青年教师在他的带领下,成为中国服装科学领域的生力军。他就是加盟武汉纺织大学的国家“外专干人计划”专家、俄罗斯的库茨米切夫·维克多(KuzmichcvVictor)教授。  相似文献   

15.
人物:柴德伟国籍:加拿大在中国居住时间:5年在中国最喜欢做的事情:旅行、阅读有关庄子的研究书籍职业:英语教师最爱吃的中国菜:改良的“北京川菜”在中国最大的收获:娶了一个中国老婆,改了一个中国姓德伟,多伦多大学有史以来第一位中国古代哲学博士,生长在华人占1/5的加拿大城市多伦多的他,从小就对中国文化耳濡目染。在获得建筑学专业学士学位后,没有依照自己专业进入建筑事务所工作,德伟解释说,我们不讲求干一行爱一行,而是爱一行干一行,所以我遵循自己内心的兴趣,申请就读多伦多大学哲学系,主攻中国古代哲学。作为一个研究中国古代哲学的…  相似文献   

16.
在十几年的求学生涯中,阎维方创造了许多个“第一”。他是美国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第一个来自新中国的博士研究生,又是该校第一个矿工出身的学生,还是……以第一名的成绩通过博士资格考试的研究生,还有一个“第一”是,在中国首批公费教育管理学留学生中,他第一个回到了祖国。“国家派我出国留学,学成以后回国服务,这是自然而平常的事情。”认为这是“自然而平常”的闽维方走过的却是一条不平常的路。他是一个“拼命”的人,1968年中学毕业在京西煤矿当矿工,他拼命地干,年年争当先进21978年恢复高考考入北师大后,他拼命地学,终于…  相似文献   

17.
波普尔是以其证伪主义思想为旗帜登上历史舞台的。他的证伪思想是人类认识论上的一次大飞跃,为我们的哲学与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有用的经验。本文主要是通过对他的证伪论的分析,指出该理论的重大意义及其局限性,同时指出该理论的发展对我国当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1898年,在中华民族备受侵略者剥蚀前途未卜的时候,中国第一所国立大学——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的前身)成立了。也许成立之初,没有人能够预想到,她会成为后来的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策源地,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思想最早的发祥地;110年后的今天,北京大学已经发扬弃旧图新的改革风格,作为现代学术的研究中心,气宇轩昂地走在迈向世界一流大学这一宏图伟业的道路上。  相似文献   

19.
2008年,作为一名游客,史凯撒第一次接触中国昆明,仅仅一次短短的旅程,他自己也不会想到,3年后,会在这个距离自己家乡8000多公里的地方长期工作和生活。在此之前,史凯撒在江苏苏州工作了一年。这一年的时间,他感受到了中国的美,再次回到瑞士,心中便萌生了要留在中国工作的念头。在香港、上海和昆明抛来的多个橄榄枝中,那颗在苏州种下的种子,最终在昆明开了花。在香港和上海这样国际化的城市可能更利于史凯撒的生活,但在他看来,那里的外国人太多,学习汉语的机会相对少了很多。而昆明的宜人气候和辣得过瘾的食物,让他立刻就下定了决心。  相似文献   

20.
毕燎原在青岛被人称作“商业怪杰”怪在别人不敢干的事他可以搞得轰轰烈烈似乎一夜之间,星星之火就能变成燎原之势。这便是其独到之处,他的公司就叫星火集团。毕燎原一无靠山,二无后台,成功的缘由何在?因为他有取之不尽的资源。哲学可以给人类带来无穷的智慧毕燎原有一个理念,哲学可以给人类带来无穷的智慧。企业家如果把这种智慧化作一种经营理念与消费文化,其潜在的能力和广阔的市场就孕育其中了。这就是华燎愿的资源所在。他说:“人们都吃麦当劳,不是为了吃汉堡包,而是吃的一种文化与时尚,一个日本人有200条领带,因为他的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