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7年,语言学习系统数字化、网络化已成为用户普遍接受的观念,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应用的普及和深入,语言学习系统的发展方向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语言学习系统向何处去,是全面走向网络化,用纯软件取代专业化产品?还是专业化和网络化并举?众说纷纭。结合广大用户的应用实践,在此呈现蓝鸽科技的视角和研究成果,供同行参考、交流。  相似文献   

2.
“教育信息化”是“十五”期间教育攻坚的重点问题,作为外语教学的重要工具,语言实验室同样在“十五”期间经历了数字化过程。2000年,第一套数字语言学习系统面市;2002年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加速了语言实验室的数字化进程,使得在短短两三年时间内,数字化产品被学校接受并大量武装到教学一线。针对语言实验室新老交替的建设状况,《教育技术资讯》杂志社联合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外语专业委员会,对全国各高校建设和应用语言实验室的情况进行了调查,本期将对高校语言实验室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资源建设的意见以及有关需求作一呈现。  相似文献   

3.
数字化语言学习平台就是利用局域网,利用先进的全数字化教学平台和高性能三层交换机,将众多数字多媒体语音室及多个服务器组建起一个数字化平台,发挥出高效的性能,满足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系统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北京语言大学创办于1962年,每年有9000多名外国留学生和4000余名中国学生在该校学习。2005年10月,北京语言大学采用东方正龙公司NewClass数字化语言学习系统完成了“汉语水平考试(HSK高等)”中包括听力、口语部分的考试内容,大大提高了考试和阅卷效率,在数字化、网络化应用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日前,记者走访了北京语言大学电教中心,亲自体验了NewClass数字化语言学习系统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5.
目前,各高校对语言学习系统的需求从前期的语言实验室建设、设备引进、软件更新,现已发展为对外语教学资源和自主学习资源的强大需求,同时对外语教育应用平台建设也展开了新一轮的讨论。2007年8月1~5日,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外语专业委员会第15届年会将在云南召开,会议将就校园信息化建设、外语教育应用平台建设、外语院校教育技术的定位、外语教育信息资源元数据标准、数字化语言学习系统、多媒体应用环境等问题进行理论研讨。多年来,各校在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中一直处于无章可循的状态,此次会议上外语教学资源建设和管理、信息元数据标准规范等问题无疑将成为资源建设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中国管理信息化》2006,(10):69-69,70
基于数字化语言实验室的语言教学是当今外语教学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之一,随着网络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的普及与发展、校园网资源应用的丰富多彩以及外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语言学习实验室近几年来不断进行着技术突破与功能创新,在外语教学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上海卓越睿新电子有限公司作为最早涉足语言实验室建设领域的企业之一,不断创新,目前已从最初的产品供应商成长为一家拥有先进教育理念与优秀产品的教育信息化建设者。面对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7.
松下LL6000A     
数字化语言实验室从提出概念至今,已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然而,五花八门的产品令用户眼花缭乱,语言实验室产业繁荣的现象下面也会存在不规范、不和谐的因素,一些厂商为了生存,在关键技术未能突破、产品化测试未完成的情况下,就慌忙将一些不符合国家规范、不合格的产品推向市场,产品宣传上哗众取宠,技术指标中弄虚作假,严重损害了用户的利益,影响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为此,蓝鸽公司倡导行业自律,同时着力倡导并帮助用户学习掌握国家及行业规范,明确语言教学技术产品正确的发展方向,当然这也需要媒体的正确引导和有力监督。  相似文献   

8.
北京工商大学由原来部属商学院和轻工学院合并而成,21904年在良乡新建校区。学校现有十间数字化语言实验室,其中4套为东方正龙的数字化语言教学系统,包括一套今年新建的DL760同声传译训练系统。除了广播音、视频资料、提问、讲解、编组组织讨论等传统语音室的教学形式之外,目前用得最多的是自主学习功能,例如对系统提供的音频点播功能、视频点播功能和自主录音回放功能的使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管理信息化》2006,(10):68-68,67
数字化语言学习系统具有丰富的功能和优越的性能,对丰富教育资源以及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具有一定的实际作用。该系统覆盖面广、了解、熟悉进而得心应手地进行操作和运用需要一个过程,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尝试并实践,才能掌握设备在实际应用中的使用技巧。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结合教师的教学模式,将对促进教与学的多元化,提高教学质量、最大程度地优化教学效果起到桥梁作用,现以本中心NewClassDL500E数学语言实验室使用情况为例,对教学中常用到的操作和使用技巧进行简要论述,以期达到让教师快速操作、灵活使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本规范参照《GB/T14185—93语言学习系统通用技术条件》和《数字语言学习系统技术规范》制定。随着外语教育改革的发展,加强听、说教学和网络化自主学习是当前外语教学的必然趋势。在语言学习教室的基础上,建设满足外语教育改革需求的语言学习网络平台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1.
数字化科学实验系统(eLab),是一种融合了传感器技术、数据采集技术及计算机软件技术,共同完成对信号量测量的装置。它能够进行物理、化学、生物等实验,是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有效工具。目前,数字化实验系统的应用已纳入高中新课程标准(新课标)教材的配套实验室,人民教育出版社及北师大出版社新编教材中都涉及了数字化实验系统。  相似文献   

12.
促进学生发展需要具备的外部条件,包括学习任务、学习资源、学习环境和学习指导等。数字化物理实验有别于传统物理实验的地方,就在于它能够提供帮助学生完成探究任务的资源或工具环境,有助于学生主动地开展研究性学习。运用数字化实验系统的意义不仅限于实现教学手段的更新,还在于能够搭建起促进学生发展的工具性平台。  相似文献   

13.
随着数字语言实验室的发展和普及,传统的模拟语言实验室逐步被淘汰,为此,国家口语考试中心开始逐步改变口语考试的形式,部分试点院校已经采用数字化语言实验室设备进行口语考试,并使用数字化录音技术代替传统的磁带录音。本文就数字化口语考试的流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2005年8月5日~10日,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外语专业委员会第11届年会在黑龙江大学隆重召开。来自教育部的相关领导、全国各地外语高校和普通高校外语院系主要负责人出席了会议。与会代表热烈研讨了现代教育技术在外语教育实践中的应用、网络化外语教育环境建设、数字化语言学习系统、外语资源库建设等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5.
信息技术应用到教育教学过程后,引起了学习环境、学习资源、学习方式都向数字化方向发展,形成了数字化的学习环境、数字化的学习资源和数字化的学习方式。所以钱伯斯(美国Cisco公司总裁)认为“网络的最大应用就是教育的应用”,而网络教育应用的主要着力点就是对课程进行数字化的革命和改造,也就是发展网络课程。  相似文献   

16.
日本JVC公司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对我国高校使用语言实验室的情况进行了调查,井根据我国高校教师使用语言实验室的习惯,专门开发了一套功能实用、性价比较高的LL-1700型语言实验室系统。本文继续以LL-1700型语言实验室系统为例,介绍该语言学习系统的多媒体教学功能。  相似文献   

17.
如果说今年暑期有什么特别的热点的话,一种以传感器和计算机为基础,实现了信息技术与实验教学整合的新型实验系统——“数字化实验室”吸引了众多学校和专家的视线,一些地区和学校的招标也悄然启动。 数字化实验系统融合了传感器技术、数据采集技术和计算机软件技术等,是完成物理,化学、生物等实验的有效辅助工具。数字化实验系统与实验仪器相结合,是实验教学的一次革命。这个新颖的系统创设了支持新课改下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究性、协作性学习的环境,有利于学生基本知识、技能的掌握和科学态度、精神的培养,有力地保证了中学实验教学从传统模式迈入数字化新水平,与信息时代接轨。 听到传感器、采集器等新概念,一线老师十分陌生;面对数字化实验“新武器”,专家也倍感新鲜。共同的热情与期待,让我们按捺不住蠢蠢欲动的好奇心,与老师们一道推开了“数字化实验室”的神秘之门。  相似文献   

18.
大学外语教学改革强调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然而,如何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还处于摸索阶段,对语言学习而言,能开口交流沟通是必备的素质,要想快速提高口语能力就必须多说多练。充分利用数字语言学习系统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和口语考试是快速提高语言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数字语言实验室从提出概念至今,虽然只经历了短短四五年时间,但借助外语教学改革的契机得以迅猛发展,可以说在教育设备领域创造了一个“神话”。2005年,数字语言实验室被更多人称为“数字语言学习系统”;语言学习网络平台规范发布、外语资源建设数据库标准成形、Net PC技术的应用等,使语言实验室格局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随着网络、数字技术的发展,先进的技术不断应用到外语教学中来,语音学习系统实现了老师与学生的互动,简单、便捷、资源共享、教学形式灵活多样的特点极大的丰富了课堂生活。自2000年国内首次推出数字语言学习系统以来,就受到教育界的普遍关注,众多国内外语言实验室厂商在此领域各显其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