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人风采     
陆文熙教授陆文熙,女,汉族,1947年生,历史学教授西昌师专中文系毕业,四川大学进修、四川师院“专门史”研究生班结业。长期从事高校教学、管理、科研工作。先后担任政史系工会主席、系主任,从事历史、法律、思想政治理论课及旅游等方面的教学工作。省级“精品课程”《四川地方史》项目负责人,主持完成省级重点课题《凉山民族文化与旅游资源产业化研究》、《巴蜀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两项,州重点课题《凉山旅游资源产业化问题研究》等3项,校级课题2项。发表论文20多篇,出版专著《凉山民族文化与旅游》,各类著述总字…  相似文献   

2.
文化艺术旅游是以有形的和潜在的文化艺术资源作为旅游载体,具有一定艺术性、鉴赏性和传承性的旅游体验形式,它是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开发的重点。探讨文化艺术旅游的概念内涵和基本特征有助于界定凉山彝族文化艺术旅游的开发范围。凉山彝族文化艺术旅游丰富多彩,神话传说、音乐舞蹈、信仰婚嫁和服饰美术皆是凉山彝族的文化瑰宝。在尝试民族文化主题公园、旅游主题节庆和文化艺术博物馆等开发模式后,实景舞台剧是文化艺术旅游开发成功模式的又一发现。因此,建议策划《彝·印象》实景舞台剧以填补凉山彝区文化艺术旅游开发生动性和真实性的文化缺失。  相似文献   

3.
四川凉山作为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积淀着悠久的历史和浓郁灿烂的民族文化.彝族民俗文化、摩梭风情文化、航天科技文化、红色文化等是凉山旅游的灵魂和精华.本文从凉山旅游资源发展现状入手,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凉山各族文化价值观的同一性和差异性是凉山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产生的重要原因.对凉山民族文化旅游资源调查评估,寻其渊源挖掘其内涵,分类指导,有序开发,才能创造具有民族特色、表现优秀文化的、能满足游客求新、求异精神文化享受的旅游产品,同时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四川省级精品课程《四川地方史》课程建设中,创新设计了《"两史三结合"民族地区适应性人才培养模式》和《"地方史与多学科""三结合"民族地区适应性人才培养模式》,课改探索中强调历史学与其他多学科结合教学设计,探索更好地实现培养"立足凉山,服务四川,面向西南"的高素质人才目标。  相似文献   

6.
徐希平,西南民族大学文学院教授,院长、硕士研完生导师。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中国文化史、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教学和研究。讲授中国文学史、古代文学作品选、中国风雅文化、史书文献、《全唐文研究》等本科专业课程和研究生学位课程。参加完成《羌族文学史》、《新时期四川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等多项国家、省部级重点课题,获省政府社科奖二项,出版《中国风雅文化》、《闻一多罗庸论古代文学》等专著3部,在各类核心学术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现为中国杜甫研究学会理事、四川杜甫研究学会理事、四川省新闻教育学会理事。吴贤哲,教授,硕士研究…  相似文献   

7.
民族文化旅游资源资产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内容复杂,涉及面广。中国资源资产管理研究起步较晚,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资产化管理仍然存在着一系列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民族文化旅游持续、健康与快速的发展。强化民族文化旅游资源资产化管理,应当重视民族文化旅游资源资产价值理论研究、强化民族文化旅游资源资产化管理的可行性与操作性研究、注重民族文化旅游资源资产产权的界定和产权管理研究、完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资产评估工作、加强法律法规建设与行政管制等措施。  相似文献   

8.
张生教授     
张生,男,1960年11月生,汉族,安徽宿州人,1983年7月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地理系,1985——1 986年度在华东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助教班学习硕士研究生主要课程,2000——2001年度在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作访问学者。现为宿州学院地理系教授,宿州学院附属实验中学校长,中国地理学会会员,安徽省地理学会理事,中国农工民主党宿州市委员会主委,现任安徽省政协委员,第二届宿州市政协常委。毕业25年来,一直从事地理与环境科学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先后主讲并辅导《地球概论》、《地球天文学》、《土壤地理与生物地理》、《地图学》、《旅游地理学》、《中国灾害地理》、《水文学与地貌学》等课程,所讲授的《地图学》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先后主持安徽省教育厅教研课题“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优秀课程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课题“皖北矿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两项,参加了原国家教委世界银行贷款“师范教育发展项目”改革课题、南京大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长江三角洲全新世海侵和洪涝事件序列环境考古”、中山大学旅游规划与发展研究中心主持的“河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等项目的研究。撰写的“Study on ...  相似文献   

9.
卷首语     
如何凭借我省丰富优质的民族文化资源,充分利用其生物、生态、旅游以及宗教文化等资源,以加快发展新世纪的贵州旅游事业,是我们十分关注的大事。为此,本期特开辟“民族文化与旅游开发”特色栏目。其中,龚锐博士《从异域到本土——旅游人类学的西学东渐述评》一文,客观评价了相关的旅游人类学的基本理论,强调旅游研究的视野主要应以文化为切入点。石朝平副教授《区域旅游合作战略——施秉与镇远旅游城市区域联动开发研究》一文,通过对两地旅游资源秉赋、区位条件、市场状态、形象定位、产品开发策略等方面的分析表明,两地加强合作可…  相似文献   

10.
宗教文化旅游资源是凉山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重要载体.宗教文化景观具有多样性、民俗性、唯一性等特点,特色强、品位高,并与地貌、气候气象、生态景观相得益彰,利于广泛开发,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点.发掘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内涵,推进资源向资本转变.  相似文献   

11.
创建四川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民族文化是非常宝贵、且最具全球吸引力的旅游资源,在四川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中它开始彰现出特有的魅力。然而,旅游在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加剧了民族文化特色的消褪、散失。因此,民族旅游可持续发展成为了目前业界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学术界及社会各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纵观国内外开发研究成果及现实开发案例,结合四川旅游资源特色,本文认为建立“文化生态村”是实现四川民族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12.
学人风采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F0002-F0002,F0003
王德和研究员 王德和(吉满·德和),男,藏族,四川甘洛县人,出生于1955年10月。硕士,藏学研究员。西昌学院学术带头人,西昌学院彝学院、彝族文化研究中心、民族教育研究所研究员,“西昌学院藏彝走廊区域民族文化与教育研究中心(二级)”主任,西昌学院图书馆党总支书记。全国古文字研究会会员、中国图书馆学会会员、凉山州藏学会副会长、《凉山藏学研究》副总编;四川大学兼职教授。研究方向为:区域民族文化与教育、民族古文字、文化人类学。  相似文献   

13.
产业化是我国民族文化资源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但长期以来民族文化产业化存在资源分散、开发零碎、文化内核消减、品牌影响力不够等系列问题。本文以“格萨尔”史诗产业化发展为例,为民族文化资源产业发展提供思路和路径。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计划的实施和语文课程资源开发概念的提出,民族文化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性日益显 现。凉山彝族拥有悠久的民族传统文化、体裁多样的文学作品、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凉山彝族文化资 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有益的成分引入语文教学中,拓宽语文的课程资源,实现语文教学的灵活多样化和特色化,增强民族 认同感,最终促进民族团结。  相似文献   

15.
1935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渡过金沙江,进入由大小互不统辖的若干黑彝家支分割统治着的四川凉山彝族地区。经中央批准,刘伯承司令与彝族果基(沽鸡)家支首领小叶丹举行了举世闻名的“彝海结盟”,粉碎了蒋介石妄图把红军变成“石达开第二”的美梦。“彝海结盟”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成功运用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典范。如今,它与当地多彩的民族文化、绮丽的自然风景一起,成为当地宝贵的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16.
论四川少数民族文化的产业化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部大开发 ,不仅仅是自然资源的大开发 ,也包括文化资源的大开发。四川建设文化大省 ,必须要有文化产业的发展来支撑。四川少数民族文化产业不仅是四川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且还是四川最具特色、最具市场开发潜力的部分。四川少数民族文化不仅是一座丰富的宝库 ,而且是具有一定程度的独有性、垄断性的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少数民族文化的产业化开发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本文在什么是“文化的产业化开发”和文化资源如何转化为经济资源的机理等基础理论方面有独到的见解或创新 ,并且就四川少数民族文化的产业化开发原则、途径和方法展开了比较全面的研究和探讨 ,提出了一套可供操作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对凉山彝区吸贩毒问题的现状调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禁毒戒毒 ,与毒品犯罪行为作斗争 ,是中国政府 ,乃至当今人类社会非常重视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但中国政府在研究、制定、实施禁毒方针、措施和策略时 ,往往是重视国家机制的禁毒 ,而忽视了对毒品受灾区人力资源的研究与利用、政府禁毒与当地民族文化资源的结合与利用、扶贫工程与禁毒工作的协调等。因而弱化了社会机制的防范和控制 ,尤其是对像凉山这样既贫困又地处境外毒品王国“金三角”和“金新月”等毒品销售必经之路“四川通道”第一关卡的少数民族地区更是如此。当前禁毒工作已日显重要 ,对上述问题的重视和研究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的课题。本文拟从这一薄弱环节入手 ,对凉山彝区毒品危害的原因、现状进行初步分析和调查 ,为相继研究的相关问题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8.
凉山自然旅游资源如地质地貌景观、水文景观、气候气象景现、生态景观等以其美学特征引起人们文化活动,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而凉山的人文旅游资源如历史文化古迹、民族服饰、饮食文化、民居建筑、婚姻家庭、人生礼仪、文学艺术、宗教崇尚等方面的旅游资源都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强烈的旅游吸引功能.  相似文献   

19.
张科,1972年生,汉族,四川达县人,硕士,青海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专门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民族社会史研究,兼任《青海民族研究》常务执行编辑。  相似文献   

20.
王德和(吉满·徳和),男,藏族,四川甘洛县人,出生于1955年10月。硕士,藏学研究员。西昌学院学术带头人,西昌学院彝学院、彝族文化研究中心、民族教育研究所研究员,"西昌学院藏彝走廊区域民族文化与教育研究中心(二级)"主任,西昌学院图书馆党总支书记。全国古文字研究会会员、中国图书馆学会会员、凉山州藏学会副会长、《凉山藏学研究》副总编;四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