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文献记载,除建国之初武王伐纣和成王初年的东征平叛以外,西周的对外战争并不多。例如《史记·周本纪》所记,唯昭王“南巡狩不返”,穆王征犬戎“得四白狼四白鹿以归”,宣王“三十九年,战于千亩,王师败绩于姜氏之戎”,申侯与缯、西夷犬戎攻杀“幽王于骊山下”。西周一代的战事,仅此而已。当然,其它古籍也还有一些零星的记载越出《史记》的范围,不过总的看来战争不多,规模也不大。但从青铜器铭文看,西周某些时期战争极为频繁,其规模之大和战争的激烈程度也令人瞩目。因此,要讲西周的战争,必须利用这批最珍贵的第一手史料对文献记载加以印证、补充和斠正。限于篇幅,本文不准备对西周的战争作全面研究,仅择其荦荦大者作扼要的阐述并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2.
尹弘兵 《人文杂志》2008,(2):159-163
周昭王南征,其对象是楚或荆.文献中楚有四义,在人文地理的含义上,楚有二义,一指芈姓楚国,二指南方楚蛮.楚蛮的历史要早于楚国,西周之时,楚国与楚蛮并存,楚国小而楚蛮大.昭王南征之楚,不可能是楚国,亦非是殷商遗民或荆国,只能是楚蛮.<令簋>和周原甲骨中的楚伯,亦当为楚蛮之首领,不可释为楚国.  相似文献   

3.
公元前704年,即周桓王十六年,已在君位37年的楚国国君熊通,因周王室不允尊其号,怒而自立为武王.这种躐等破格之举,发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君僭号称王之先声.虽然在正统史籍中,楚国国君仍被书为"楚子",但楚君从此以王为号,不再受到质疑,即使半个世纪后齐桓公经营霸业,打着"尊王 攘夷"的旗号,率诸侯之师伐楚袭蔡,其问罪之由也只不过避重就轻地列举了两条,其一是"尔贡包矛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其二是"昭王南征而不复",对"楚子"()号称"王"一事,竟然不置一辞!  相似文献   

4.
墙盘新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曰古文王,初和于政”,从系从盩省之字,应为从系,盩声。陕西省周至县,盩音周。按:此字不见于商代之甲骨文及金文,当属王国维所指的“西土文字”,由读音及系旁寻求,相当于紬字。《汉书·谷永传》“燕见紬绎”,释紬,谓“引其端绪也”。《史记·太史公自序》“紬史记金匮石室之藏”,紬缀,集也。另参见史颂簋“里君百姓帅埤周于成周”,谓里君与百姓都来集聚于成周,  相似文献   

5.
唐太宗为何要看起居注?《资治通鉴》卷196记载,贞观十六年(642),“上(唐太宗)谓谏议大夫褚遂良曰,卿犹知起居注,所书可得观乎?对曰:史官书人君言动,备记善恶,庶几人君不敢为非,未尝白取而观之也!上曰,朕有不善,卿亦记之邪?对曰:臣职当载笔,不敢不记。黄门侍郎刘泊曰:借使遂良不记,天下亦皆记之。”唐太宗要看起居注,在褚遂良那里碰了钉子,但他为何要看起居注,《通鉴》记载似不太清楚,《唐会要》对此则叙述较详,大宗碰壁后,又找到房玄龄,对房玄龄说“国史何因不令帝王观见?对曰:国史善恶必书,恐有忤旨,故不得见也。太宗曰,朕意不同,今欲看国史,若善事固不须论,若有恶事,亦砍以为鉴诫,卿可撰录进来。房玄龄遂删略国史。  相似文献   

6.
公元二二五年,诸葛亮平息了雍闿、孟获等在云贵地区发动的叛乱,历史上称之为“南征”。这是三国时代发生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一件大事,其影响之大不仅是见于当时,对后世也是深远的。但是由于蜀汉朝廷“国不置史,记注无官,是以行事多遗”。在诸葛亮死前一年出生在蜀汉政府还做过“观阁令史“的陈寿在其所著《三国志》中,记载“南征”一事十分简略。对于在此次事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的孟获,甚至连名字都未提及。《华阳国志》和斐松之注《三国志》,在“南征”一节上补充了一些有价值的史实,但仍旧显得十分不够。因此,“南征”中的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拟着重探讨下面几个问题:孟获的族属,“南征”的性质,“南征”有没有引起民族迁移。同时,对“南征”进军路线和主要战场,也提出一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7.
读簋札记     
陈英杰 《学术研究》2005,(11):143-143
一、孟簋孟簋(8.4162-4164,此数字为《殷周金文集成》中的册数和器物序号,以下不再出注)“用宁①兹彝作氒子=孙=其永宝”(语译:因此铸造这件彝器,希望孟的后代子孙永远保有它),“宁”字在西周金文中大致有两种用法,一种与“休”相同,一种与“作”、“铸”相同。[1]孟簋此句张亚初[2]断为“用宁(铸)兹彝,作氒,子子孙孙其永宝”,不知他的“作氒”是什么意思。《铭文选(三)》191页断为“用宁兹彝,作氒子子孙孙其永宝”,[3]无释。其断句均不可索解,我们以为当断为“用宁(铸)兹彝作,氒子子孙孙其永宝”⒆饕褰?簋铭乃动词分用,这种分用最…  相似文献   

8.
颜浊趋进谏曰 :“君乐治海上 ,不乐治国 ,而六月不归 ,彼傥有治国者 ,君且安得乐此海也 ?”(正谏篇 P2 0 7)按 :下“治“字盖涉上文而误 ,作“治”非其指矣。《韩非子·十过篇》作“奈臣有图国者何 ?君虽乐之将安得 ?”可据校改下“治”为“图”。虎豹为猛 ,人尚食其肉、席其皮。 (敬慎篇 P2 64 )按 :《意林》引作“虎豹虽猛 ,人食其肉。”为犹虽也 ,推拓之词 ,《意林》以意改之耳。王叔岷《古书虚字新义》“为犹虽也。《庄子·知北游篇》‘六合为巨 ,未离其内 ;秋毫为小 ,待之成体。’两为字并与虽同义。《楚辞·七谏》洪兴祖补注引下…  相似文献   

9.
王忠孝,字长孺,号愧两,惠安沙格人。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六月二十三日(阴历,下同)生,清康熙五年(1666年)四月二十八日卒于台湾,享年七十四。忠孝比郑成功早三十一年生,晚四年死,曾与成功共事隆武帝,隆武亡后曾合谋举义抗清,忠孝举兵失败后又入厦依附成功,相处达十六年之久。关于忠孝与成功的关系,史籍极少记述。《泉州府志》王忠孝传仅记:“丙戌(1646年)、丁亥(1647年)之岁入海不返,卒于台湾”。《小腆纪传》王忠孝传也只记:“闽亡,依朱成功于厦门,……王师克厦门,复徙台湾,卒”。现存未刊《惠安王忠孝公全集》抄本,却提供了这方面的珍贵史料,兹考述如次。  相似文献   

10.
在古代专制政体下,“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而一个人的荣辱成败生死,又何尝不往往系之于言.所以注意为言之道由来已久.古文《尚书·大禹谟》说:惟口出好、兴戎”(嘴是能交好于内外的,但也会兴起战争).这种说法比人们常说的“口是祸之门,舌是斩身刀”,少了点片面性.春秋战国还有一则“金人铭”的传说:“孔子之周,观于太庙,右陛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人慎言人也、戒之哉!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事多患…….”(《说苑·敬慎》)是否有此金人,这金文之原文是否如此通俗易懂,难以详考.不过,《周易》之爻辞不假是确凿无疑的,其《坤》卦卦名即地:“地何言哉?”“六四:括囊,无咎无誉.”扎住口袋叫“括囊”,比喻不说话,不说话自然无害、也不会招来什么赞誉,主要意思是最好免开尊口,免得招惹麻烦.《周易》渊源在周之前,可见早在当时已很重视为言之道了.  相似文献   

11.
关于萧统和《文选》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选》一书究竟编定于什么时候,历来说法不一。宋王应麟《玉海》卷五十四引《中兴书目》云: 《文选》,昭明太子萧统集子夏、屈原、宋玉、李斯及汉迄梁文人才士所著赋、诗、骚、七、诏、册、令、教、表、书、启、笺、记、檄、难、问、议、论、序、颂、赞、铭、诔、碑、懿、行状等为三十卷。 文末并注云:“与何逊、刘孝绰等选集。”这个说法,今人多不予重视,因为一般都认为《文选》不录存者之作,而何逊据《梁书》及《南史》本传,当卒于梁武帝天监十八年(519)左右。但《文选》所收作品中有刘孝标(卒于普通二年521)、徐悱(卒于普通五年524)和陆  相似文献   

12.
西周昭王在位年数,史书失载。《帝王世纪》:“昭王在位五十一年”是据刘歆《世经》所加大的鲁公年数而推的,与史实不合。新城新藏在《东洋天文学史研究》中据《晋书·束皙传》:“自周受命至穆王百年”的记载,与文王受命七年、武王六年、成王三十七年、康王二十六年,四王合计共七十六年的年数相比较,正差二十四年,于是定昭王在位年数为二十四年。这一加减法所依据的“百年”数字出处不明,且有解说上的伸缩性,故拼凑的这个“二十四年”,实难成立。只有晋太康二年汲郡魏襄王墓出土的《竹书纪年》所记昭王十九年,为秦火前的记录,  相似文献   

13.
昭王在位年数考张闻玉贵州大学社会科学研究所西周初期各王在位年数:成王三十七年,康王二十六年,穆王五十五年,均于史籍彝铭有征。《史记·封禅书》“武王克殷二年,天下未宁而崩。”武王克商后在位二年也于史有据。唯昭王在位年数,多有异说。今愿献一得之愚,就昭王...  相似文献   

14.
一、《文物》1976年5期,载吴大焱、罗英杰二同志《陕西武功县出土驹父盨盖》一文。盨盖铭释文中有:“堇夷,俗不敢不敬畏王命”语,断句似不确。 我认为此句当读为:“堇(谨)夷俗,不敢不敬畏王命”。《礼记·曲礼》说:“若夫,坐如尸,立如齐,礼从宜,使从俗。”“使从俗”者,谓臣为君出使他国,须尊从他国之习俗。盨盖铭“谨夷俗”,言驹父谦从南淮夷之风俗,其义与  相似文献   

15.
刘逢禄在《刘礼部集·释例》中论三世说时,提出《春秋》所记的周天王、诸侯、鲁国十二公等为薪蒸之属,其中所寓含的圣人微言为薪蒸舒宣的火光,火光需薪蒸的舒宣,但是,薪蒸决不是火光。刘逢禄的这一比喻,同他的假借说一样都是要试图解决《春秋》与鲁史的关系问题,以说明《春秋》虽本鲁史,但却与鲁史有根本的不同。然而,他一方面说《春秋》之义是假借鲁史而发,犹薪蒸舒宣火光,另一方面又说《春秋》何尝真黜周?何尝真王鲁?从而,引发了人们对他的思想矛盾性的异义。历史上包慎言就说:“凡此十二君者,鲁之君乎哉?《春秋》之君耶?方之于周,此二百…  相似文献   

16.
一、关于杨炯初入蜀时间祝尚书先生《杨炯初入蜀年考》(《中华文史论丛》1984年第4期),因《朝野佥载》云卢照邻“后为益州新都尉,秩满,婆娑于蜀中,放旷诗酒,故世称‘王杨卢骆'”,定为王杨卢骆“四杰曾经同时在蜀”.又考杨炯《梓州惠义寺重阁铭》开头“大辰之岁,正阳之月”为卯年四月,便进而定杨炯丁卯年(乾封二年,667年)曾经在蜀.窃以为此论未当. 祝文所据,主要为“大辰之岁,正阳之月”.而杨炯《铭》开头此二句,并非记己观重阁之时,乃云窦竞与释智海之建佛寺也.杨炯《铭》开头为:“大辰之岁,正阳之  相似文献   

17.
祝大椿是我国近代最早一批创办实业的企业家。《辞海》祝大椿条记其生卒年为:(1855~? ),根据笔者考证,其生年有误,卒年则完全可以补上。关于祝大椿的生年,苏州吴县祝墓碑碑文记为。“清咸丰六年丙辰十一月十二日”,即公元1856年12月9日。《辞海》:将其生年定为1855年的根据有两:一是据1908年出版的《商埠志》所记祝大椿“1872年17岁时来至上海”而推定的。(见汪敬虞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二辑,下册第959页)因为将17岁当实足年龄计算,没有考虑到我国原来以虚岁记年的习惯,所以这种推断是不正确的。另一个是根据祝大椿次子祝伊孚的回忆(《上海民族机器工业》上册,第107页)。其实,祝伊孚在接受访问时,只是在其卒于1926年的基础上扣除“享年七十有一”,推算出生于1855年的结论,同样也没有考虑到按虚岁计算的习俗,所以这个结论也是有误的。根据墓碑碑文所记,祝大  相似文献   

18.
《经传释词》卷九“之,犹与也”条下,列有数例,其中最后“潘尪之党”和“申鲜虞之傅挚”两例不妥。 “潘尪”句见于《左传》成公十六年:“癸巳,潘尪之党与养由基蹲甲射之,彻七札焉。以示王,曰:‘君有二臣如此,何忧於战?’”这里,潘尪之党,系指潘尪的儿子潘党。所以后面说“二臣”,即潘党和养由基。如“之”作“与”解,就成了潘尪与潘党与养由基,岂不该说“三臣”才是? “申鲜虞”句见于《左传》襄公二十三年:“秋,齐侯伐卫。先驱,穀荣御王孙挥,召扬为右;  相似文献   

19.
<正> 一、说九疑:帝舜南巡,死葬九疑,载于《史记·五帝本纪》。《山海经·海内经》云:“南方苍梧之丘,苍梧之渊,其中有九嶷山,舜之所葬,在长沙零陵界中。”《离骚》、《五帝本纪》、《初学记》卷八与《文选·上林赋》注引此经并作“九疑”。郝懿行云:“盖古字通也。”山而名之曰“疑”,为什么呢?《海内经》郭《注》还算简明:“其山九溪皆相似,故云‘九疑’。”笔者游览过九疑,领略过九溪相似,游人生疑的实况。但是,九疑之所以为九疑,  相似文献   

20.
沤鲁抹考     
一九七九年,吉林省汪清县罗子沟公社(镇)古城内,出土一面背铸忍冬牡丹、周绕连珠纹饰之铜镜。边款铭“沤鲁抹官”四个汉字,尾附“直”记官府签押。近年,许多金代城址中,出土镌刻有金源官署、职衔、姓氏或治所之铜镜,常见附此“直”记官押,故断镜为金代遗物无疑。《金史·百官志》载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