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柯尔律治是十九世纪英国最有影响的诗人和理论家之一,他在诗歌和文艺理论方面的独创性使他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他的诗《忽必烈汗》作于1797年夏天。据诗人自己介绍,他是在读忽必烈汗建造宫殿的记载时入睡的,梦中诗兴突发写下了二三百行诗。一觉醒来,他奋笔疾书将梦中所作付诸文字。但不想正写到激越之处却被人打断,《忽必烈汗》只写出了54行。这首神秘、荒诞、奇特、昂奋的诗歌被《不列颠百科全书》称为“英国文学中最  相似文献   

2.
西方通常都将英国湖畔派诗人柯尔律治的《古舟子咏》、《克丽斯塔贝尔》、《忽必烈汗》这三大诗作相提并论,称之为魔幻诗或超自然诗,对它们极力赞扬,推崇备至。布鲁克(Stopford Brooke)有一句常被人引用的名言很能说明这一点: 柯尔律治全部美妙的诗篇可以装钉在二十页中,但是,应该全部用纯金。当代有影响的批评家奈特更是别出心裁,把这三首诗称为柯尔律治的“神曲”,认为它们分别与意大利著名诗人但丁《神曲》中的《净界》、《地狱》、《天堂》相当。概括地说,对柯氏魔幻诗不加分析批判而一味颂扬是西方评论的通病。另一方面,苏联和我们国内一些把柯氏视为反动或消极浪漫派诗人的论者又把魔幻  相似文献   

3.
1787-1798年,对诗歌的共同兴趣使华兹华斯和柯尔律治成为近邻,密切往来,相互借鉴,创作了奠定他们诗人地位的佳作。但由于诗人气质迥异和诗歌选材的不同,他们分别选择了超自然题材和日常生活题材,相似的诗歌中存在巨大差异。《古舟子咏》和《退役兵》就典型地反映了两人在诗歌上的共同探讨和合作,忧伤明智或欢乐明智的诗人气质与诗歌主题。  相似文献   

4.
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和评论家柯尔律治的美学思想独树一帜,但长期为人忽视。探究柯尔律治诗歌批评中的几个有价值的文学命题:诗人与磁石、假托真实感、快感,有助于重新审视柯尔律治对后世文学批判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老诗人毕奂午先生的两本旧作《掘金记》和《雨夕》,在绝版四十余年之后,终于重印了。五十岁以下的读者恐怕很少人了解这位诗人及他的诗作了。然而,老一辈的读者将会告诉你:毕奂午的《掘金记》与何其芳的《画梦录》,当年都收在巴金所主编的“文学丛刊”里,都是蜚声文坛的佳作;《雨夕》也由巴金编辑,收在他主编的“文季丛书”中,当年也受到读者的广泛欢迎。后来,日寇的铁蹄,多年兵燹,再加上十年浩劫,不独《掘金记》和《雨夕》早经绝版,就连这位老诗人也历尽坎坷,默默无闻了。当他告别了十年作伴的放牛鞭之后,老诗人艾青序编的《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1927—1937),及其他几种诗文和小说选集中,又纷纷选收了  相似文献   

6.
老诗人毕奂午先生的两本旧作《掘金记》和《雨夕》,在绝版四十余年之后,终于重印了。五十岁以下的读者恐怕很少人了解这位诗人及他的诗作了。然而,老一辈的读者将会告诉你:毕奂午的《掘金记》与何其芳的《画梦录》,当年都收在巴金所主编的“文学丛刊”里,都是蜚声文坛的佳作;《雨夕》也由巴金编辑,收在他主编的“文季丛书”中,当年也受到读者的广泛欢迎。  相似文献   

7.
李华是与元结、王维、肖颖士、独孤及等同时的著名文章家兼诗人。他的诗歌和散文都很有特色,所作《政事堂记》尤为奇伟。但尚未受到应有的重视。文学史家和评论家都绝少提及。本文拟以评论《政事堂记》为主,兼述其生平和创作概况。 华字遐叔,赵州赞皇人。生卒年不详,但《旧唐书》本传说他在开元二十三年擢进士第,《新唐书》本传说他卒于大历初,可知他的生存年代约在开元元年(713)前后至大历元年(766)前后这段时间内。又据独孤及作《赤火中集序》、两唐书本传和他本人间在文  相似文献   

8.
《浮生六记》是中国少有的一部以抒情性的散文形式来细致地描写夫妇、家庭生活的作品。全书共六卷,即;第一卷《闺房记乐》第二卷《闲情记趣》第三卷《坎坷记愁》第四卷《浪游记快》第五卷《中山记历》第六卷《养生记道》是为六记。作者沈复,字三白,江苏苏州人,生于清朝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卒年不可考。平生不喜仕进,大半为人做幕宾,但其趣不在此。后曾经商,希冀为生,但终归于失败。他在当时文名不盛,不过他诗文俱佳,又精于绘事。在当时应是一个落拓的才人,按才人特性,他极重感情,这在《浮生六记》  相似文献   

9.
柯尔律治是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和评论家,其美学思想独树一帜。本论文试图通过介绍分析柯尔律治的有机论诗歌理论,揭示其哲学观与美学思想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0.
收集在《双桅船》里的《思念》是一首典型的朦胧诗。它的创作是现代青年诗群的代表舒婷七七年后,和北京青年诗人进行艺术交往中,有意识地追求诗的朦胧、含蓄,把笔端伸入人的内心,用意象的技巧来表达内心难以描摹的情绪的一次尝试(见刘登翰《通往心灵的歌——记诗人舒婷》,《文汇月刊》81.2.).  相似文献   

11.
本人有幸被《沈从文全集》的主编张兆和先生招邀为编委之一,承担了传记、诗和杂文两卷的编辑工作。趁《全集》第13卷,即“传记”卷行将面世之机,将本人在编辑过程中的一点想法记述如一下,以就正于广大读者。《沈从文全集·传记》卷,依作品发表的时间先后共收5个作品集,即《记胡也频》、《记丁玲》、《记丁玲续集》、《从文自传》、《从现实学习》。其中《记胡也频》最初分34次连载于1931年10—11月上海的《时报》上(前11次题为《诗人与小说家》,自12次始用《记胡也频》),1932年5月由上海光华书局结集出版。们已丁玲》和《记丁玲续…  相似文献   

12.
一九三三年七月,青年诗人臧克家的第一本诗集《烙印》在前辈诗人闻一多、王统照的资助下自费出版,获得广泛好评。同年十一月,茅盾、老舍在《文学》第一卷第五期上撰写了《烙印》的评论文章,热情地肯定了他的诗篇,这就使他成为“一九三三年文坛上的新人”之一。从此,诗人在诗苑里继续不倦地辛勤地耕耘,至全国解放前为止,他出版了将近二十本诗集。但是,由于新中国成立前战乱频仍,诗人行踪不定,报刊资料的保存极为不易等原因,诗人的许多诗篇竟未结集。有鉴于此,冯光廉、刘增人两同志在编辑《臧克家研究资料》的同时,  相似文献   

13.
屈原的《离骚》表现了诗人为崇高理想而献身祖国的战斗精神,表现了诗人深挚的爱国主义情感,也表现了诗人热爱进步、憎恶黑暗的光辉峻洁的人格。鲁迅评《史记》为:“无韵之《离骚》”。可借来作柳宗元《永州八记》(以下简称《八记》)的评语。宋人严羽在《沧浪诗话》  相似文献   

14.
浩气永存     
<正> 我曾读过沈从文先生写的《记胡频》与《记丁玲》印象很好.去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读到《新文学史料》1991年第一期刊登陈明同志的文章——《丁玲在推迟手术的一年里——关于丁玲复出后四篇文章的琐记》.文章约用一半的篇幅反复强调沈从文一而再地“对丁玲缄口不提“他写过《记丁玲》.原因是文章的“失实”“编造”,歪曲胡也频、丁玲与革命的关系.”我感到非常惊奇.为此我重读《记丁玲》,也找到了《诗刊》发表丁玲写的《也(?)与革命》,想懂得其中的真意.  相似文献   

15.
论寒山诗及其在东西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文学史上有好多令人百思难得其解的谜,寒山及寒山诗就是其中之一。 对于寒山,无庸讳言,我们的文学史研究似乎对它淡漠了多年。这毫不奇怪。他是谁?是个诗人么?关于他的生平,史无记载,我们所知甚少;关于他的诗作及其品评,在《唐诗纪事》、《唐音》、《唐诗品(夂冖果)》、《唐人万首绝句选》、《唐诗别裁》等记唐代诗人、唐诗甚详的典册中一概不见踪影,所能见的只是《全唐诗》收录的三百余首,后人所辑的《寒山子诗集》较《全唐诗》所收录者所增无几,此外再也找不到什么完整的资料了。如果说他只有在“五四”提倡白话诗文之后的一  相似文献   

16.
一老作家艾芜的三部南行记,指《南行记》、《南行记续篇》和《南行记新篇》。艾芜是三十年代走上文坛的作家,但他开始文学写作,可以说同他的漂泊生活一样早。一九二五年夏天他离开成都第一次南行的时候,便在脖子上吊个墨水瓶,走到那里,写到那里。一九二六年他在昆明红十字会当杂役时,曾在《云波》半月刊上发表诗作。一九二八年在仰光流浪时又在《波光》杂志上发表小说、散文和诗歌。但这些作品都只算是求生之余的文学尝试。真正开始创作活动,那是一九三一年一月艾芜因参加缅甸的反帝运动被殖民地当  相似文献   

17.
论元代盲诗人侯克中李佩伦侯克中字正卿,号艮斋,真定(今河北正定)人,据冯沅君《记侯正卿》文中考证,侯氏约生于1220至1225年之间,卒于1315至1320年之间。在元代文坛上堪称是集诗人、剧曲家、易学家、史学家为一身的第一人。更应指出的是他自幼丧明...  相似文献   

18.
陶渊明是我国东晋时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有充实的内容,也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桃花源诗》是他晚年写的一篇名作,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喜爱,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陶渊明在《桃花源诗》前写了一篇记。记实际上是诗的长序,能独立成篇。这两篇作品可以说是姊妹篇。《桃花源记》是一篇优秀散文。它通过渔人偶入桃花源所见的故事,生动地描写了桃花源社会概貌。《桃花源诗》是一首五言古体诗。它深刻地叙述了桃花源社会形成的历史原因和社会特点。一诗一文,形式不一,主题相同,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和现实社会完全对立的理想社会。  相似文献   

19.
老舍与新诗     
诗人臧克家在《老舍新诗选·序》中说:“如果向读者介绍:老舍是小说家。得到的回答一定是:多余的话。说老舍是戏剧家。‘还用你说’,读者和观众必如是说。说老舍是诗人,而且是新诗人,不但广大群众,即使文艺圈子里的人,也会有点茫然,甚至愕然了吧。但,老舍确乎无愧于新诗人这顶桂冠,这并非我加给他的,有他大量的新诗创作作证。” 收在《老舍新诗选》(1983年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有四十八首诗(包括长诗《剑北篇》在内)。老舍作诗的历史从中学时代就开始了,那时他练习写的是旧体诗词。当时他对古典诗词表现出浓烈的兴趣。《十八家诗抄》、《陆放翁诗集》等常使他爱不释手,以至诚如其言,在“其他课上别人演题或记单字的时节,我总  相似文献   

20.
英国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济慈26岁便死于肺结核病。但1818-1820年,即他患病到去世这段时间却是他诗歌创作的鼎盛时期,其间先后完成了《伊莎贝拉》《圣亚尼节前夜》等著名长诗及《夜莺颂》等名篇。疾病给诗人带来的痛苦和消极作用不可小视,但从文艺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病痛却又极大程度地激发了诗人创作的欲望和灵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