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党史界所著有关南昌起义的文章、书籍,都有“南昌起义打响了反对国民觉反动派的第一枪”这一提法,以对南昌起义这一伟大历史事件之评价。然而这一概念是由谁,在什么时候以及怎样的境况下提出来的呢?本文就这一问题略陈管见。 关于对南昌起义的评价由来已久。早在1927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通告第十三号》就有这样的评价:南昌起义“始终是中国革命历史上最光荣的一页”。同年10月《中共中央最近政治状况报告》中又有新的评价:“南昌八月一日叶贺军队起义反抗武汉的反革命政府,  相似文献   

2.
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是中国革命史上有着重大意义的两次起义。这两次起义相隔的时间很近,空间距离也不远,两者之间有密切联系。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都与中共中央布置的湘鄂赣粤四省暴动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四省暴动的大框架下,两次起义在战略上有着互相支援、互相响应的作用。另外,中央曾指示南昌起义部队调兵支援秋收起义,原定参加南昌起义的部分部队参加了秋收起义,两军在井冈山会师前曾有联系,两次起义保留力量历经几个月的艰苦转战后,最终在井冈山汇聚成一支新力量。  相似文献   

3.
《从南昌起义到上井冈山》一文,是朱德同志在一九六二年六月的一次谈话纪要。在这次谈话中,朱德同志回顾了三十多年前,从南昌起义到上井冈山的历史,从正反两方面全面系统地总结了这段斗争的历史经验。认真学习这篇重要著作,不仅可以重温当年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等波澜壮阔的斗争历史,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更重要的是可以从中看到朱德同志在革命转变关头,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对中国革命正确道路的可贵探索,以及他在探索中对毛泽东思想,特别是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1926年下半年处于党内合作阶段的国共两党对南中国迅猛发展的农民运动产生了巨大分歧.由于政治立场、价值观的不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武汉国民政府农民部部长谭平山的一些做法在国民政府看来太左,但从联共(布)中央、共产国际看来太右,他勉为其难,但收效甚微.早在南昌起义前,共产国际就对谭平山表示不满,多次批评.谭平山是南昌起义的功臣,他参与了南昌起义的最初酝酿,最早联络贺龙;起草了南昌起义的宣言,并为宣言修改问题与张国焘进行了坚决斗争;出任公开的起义领导机构革命委员会的主要负责人;参与内部的革命三人小组、前委的领导与决策,最早高度评价南昌起义.但在南昌起义后谭平山不但未得表彰,反被开除党籍.斯大林关于中国革命的“三阶段”理论决定了谭平山在中国共产党内的政治生命.而谭平山在被开除出党后对斯大林“三阶段”理论提出的质疑有着合理的成分,也是他组织第三党的思想动因.  相似文献   

5.
蒙古族现代作家、文学翻译家、著名记者萧乾同志,一九一○年一月二十七日出生在北京东北城羊管胡同的一户贫苦市民家中。由于他家境贫寒,自幼入崇实洋学堂半工半读。一九二二六年因为参加CY(社会主义青年团)而被军阀逮捕,出狱后当过教员,跑过邮局,做过校对,还利用业余时间钻研文学写作,从一九三三年起开始发表小说,一九三五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新闻系。先后主编天津、上海、香港等地的《大公报·文艺》,并兼旅行记者,一九三九年他出国担任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讲师,兼《大公报》驻英记者;以后入剑桥大学英国文学系当研究生。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一年,又担任《大公报》驻英国特派员兼战地记者,一九四六年他从欧洲回国,负责上海《大公报》国际问题社评,兼复旦大学教授。建国后,萧乾同志曾任英文《人民中国》副总编辑、《文艺报》副总编辑、人民文学出版社顾  相似文献   

6.
沈括是北宋的科学家、政治家,也是一个军事家。他具有卓越的军事才干和非凡的军事技能。他主管过制造武器的军器监(熙宁七年,1074年),详定过《九军阵法》(熙宁八年,1075年),担任过鄜延路经略使(元丰三年至五年,1080—1082年),统帅过方面大军,与西夏军进行过激烈的战争,收复了失地。 这里所要考论的,是沈括的军事哲学思想和他的这种思想的渊源。 沈括的父亲沈周,是一个中级的文官,从王安石给他所作的墓志铭了解到他一生的行  相似文献   

7.
一九二七年的“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近人每论南昌起义军征战的历史,往往只述江西首事与广东的失败,而一笔带过闽西的进军活动。本文从这段历史材料入手,阐明进军的基本过程,并予以恰当的评价。一南昌起义胜利后,根据中央预定的方案,起义军应即挥师南下,迅速“直奔东江”,占领广东,然后以广东为根据地再次举行北伐。于是,八月三日起义军自南昌开始出发,最早  相似文献   

8.
1927年8月初,驻扎湖北武昌的我党领导下的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警卫团,在追赶南昌起义大军途中,团长卢德铭和参谋长韩浚、政治指导员辛焕文,是在什么地方离开部队的?离开的原因是什么?党史界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说他们在奉新离开,是因为追赶不上起义大军,需要向党组织请示部队下步行动问题。湖南人民出版社1977年出版的《秋收起义和向井冈山进军》一书就是这样说的:警卫团“抵南昌附近的奉新县城时,得知起义部队早已撤出南昌,向南行动了,追赶不及。因此,卢德铭同志放弃了与大军汇合的意图,决定自己和参谋长、指导  相似文献   

9.
阳翰笙,四川高县人.1902年生,1924年在上海大学读书时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在黄埔军校当过政治教官,北伐军中做过政治工作。大革命失败后,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起义受挫后,到海陆丰时,因重病由党组织送他到香港,再转赴上海。在上海,由于党的安排,参加了创造社,从此开始了文学生涯。阳翰老多次对我讲:他原是武人,并非文人。参加过4次战斗,有一次差点被打死,是从水沟里爬出来的。他所以脱下戎装,拿起笔杆,完全是服从党的决定,为着革命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彭湃同志在他光辉的一生中,对我国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他是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党创建时期的重要领导人,著名的农民运动的领袖,也是我党早期武装斗争中一位杰出的组织者。在我党早期的武装斗争中,彭湃先后担任过广东农民自卫军总指挥、广宁绥缉军事员、南昌起义前敌委员会委员、东江工农自卫军总指挥、江苏省军委书记等军事职务。他比较早地明确提出了武装农民的思想,为毛泽东思想宝库增添了一份珍贵的财富;他在建立农民革命武装、促进革命军队与农民运动的结合、创建工农红军和武装保卫我国第一个苏维埃红色政权的斗争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我党的武装斗争创建了光辉的业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试就彭湃对我党早期武装斗争所做的巨大贡献作一个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朱德选集》的出版,是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在欢庆建军56周年之际,我们喜读《朱德选集》,更加怀念在创建人民军队中立下丰功的敬爱的朱德同志,更加怀念为中国人民革命事业奋斗终身的老一辈革命家和无数革命先烈。 《朱德选集》中的《从南昌起义到上井冈山》一文,是朱德同志  相似文献   

12.
60年前的广州起义是在中共中央的指示下,由广东省委领导的工农兵武装夺取城市政权的英勇尝试,是一次伟大的人民革命战争。在这次起义中,叶剑英同志担任了工农红军副总指挥,是广州起义的领导人之一。他为广州起义建立了不朽的功绩。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军官教导团是广州起义的主力,第四军新编警卫团是广州起义的重要武装力量,而这两支革命武装都是与叶剑英同志的率领和培育分不开的。首先看看军官教导团。1927年4月和7月,蒋介石和汪精卫相继叛变革命,疯狂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人民。在这革命危难的关键时刻,担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参谋长的叶剑  相似文献   

13.
杨毓麟是辛亥革命时期杰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宣传家。他一生追随孙中山、黄兴奔走革命,以务实、勤勉、激进而著称于世。他力主“中央革命”,多次图谋打入清廷内部,实行反戈一击;积极参与响应华兴会策动的长沙起义和在上海发动的鄂、宁起义,起义失败后,他又亲制炸弹,组织暗杀团,对清廷要员实施暗杀。他还是著名的《新湖南》一书的作者,先后担任过《游学译编》、《神州日报》、《民立报》等多种报刊的总主笔或撰稿人,撰写了大量社论和时评,“皆能言人所不敢言”①,为辛亥革命大造舆论,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黄兴赞誉他…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毛主席关于革命武装斗争的光辉思想指引下,曾经亲自参加过党的“八七”会议,聆听了毛主席关于“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伟大指示的邓小平同志,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的巨大鼓舞下,与张云逸同志一起,带领我党掌握的武装,从南宁开到敌人统治力量比较薄弱、农民革命运动蓬勃发展的右江地区,与当地农民运动杰出领袖韦拔群同志率领的农民武装相结合,于一九二九年十二月十一日,即广州起义两周年纪念日,胜利地举行了历  相似文献   

15.
不久前才从广东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的岗位上退下来,现任省社科联主席、党组书记的张江明同志是一位辛劳和多产的哲学家。从1936年入党算起,他在党的理论阵地上耕耘了整整五十年。1936年和1938年他曾先后任《学生战线》、《青年群》杂志的编辑并撰写文章,比较早就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长期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和参加武装斗争,曾任中心县委书记、省委青年部副部长、小北江特派员。解放后,华南人民文学艺术学院曾聘任他为教授,他还担任过省委党校副校长、副书记兼哲学教研室主任,广东哲学学会会长。他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紧紧围绕  相似文献   

16.
在广东省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学术讨论会上,史学工作者就胡汉民的评价问题作了讨论。有的同志通过评述胡汉民在辛亥革命时期的思想和活动,认为同盟会成立前,胡汉民东渡日本寻求救国真理。同盟会成立后,胡汉民担任本部秘书、评议员,又主编《民报》,在《民报》第一号上,以孙中山名义发表了《发刊词》,第一次公开揭示了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而在第三号上,发表了胡汉民写的《民报之六大主义》,其中前三条:(一)颠覆现今之恶劣政府;(二)建设共和政体;(三)土地国有.首先完整地阐述了三民主义。由他主编的早期《民报》,通俗、明白地宣传了三民主义,奠定了与保皇派论战胜利的基础。从一九○七年初到一九一一年武昌起义前,胡汉民随孙中山赴南洋,担任南洋支部长、南方支部长,参与策划领导了南方各次起义和南洋与保皇派的论战,事实上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代理孙中山的工作,成为这一时期同盟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胡汉民任广东都督后,又组织北伐,改选广东军政府,对发展全国革命形势,巩固广东政权都起了很大的作用。因此,辛亥革命时期  相似文献   

17.
伟大的南昌起义已经过去六十年了。六十年前,在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国民党反动派进行血腥大屠杀的严重时刻,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列主义原理,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在南昌举行了武装起义,打响了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这次起义,鲜明地树起了武装斗争旗帜,并开始了土地革命和根据地道路的探索,标志着我们党独立领导土地革命战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是革命由失败走向胜利的起点,也是国民党反动派由穷凶极恶不可一世,到走向灭亡的起点。因此,南昌起义,是中国革命史上伟大的历史界碑。  相似文献   

18.
<正> 淳朴宽厚,长者风范,对同志情同手足,对真理孜孜不倦地追求,这是与罗荣桓同志接触过的同志对他的共同感受。我在罗荣桓同志身边工作多年,深深感到,他不仅是我党我军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经验丰富的政治家,而且还是一位高瞻远瞩、机动灵活的军事家。早在抗日战争时期,罗荣桓同志就担任了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山东分局书记,对山东我军和根据地的发展壮大,做出过突出的贡献。本文专就罗荣桓同志在山东抗日时期的军事指挥艺术谈些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福建论坛》1984年第3期发表彭文字同志《关于闽越王冶都的刍议》一文(以下简称《刍议》),认为汉代闽越冶都应在今福州市,对于这一传统说法,笔者不敢苟同,现从几个方面列举例证加以比较和论证。一、闽越军事重镇在闽北而不在福州。闽北山区地连浙赣,武夷、仙霞贯穿其间,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自古就是兵家入闽必  相似文献   

20.
吴示模同志在《试论锺相杨么起义在历史上的作用》(《史学月刊》1960年3月)一文中提到:这次起义发明了“脚踏车船”,说这是一个巨大的飞跃,一次技术革命,打下了用机器代替人力的基础,揭开了我国舟船绽展史上新的一页。这一说法,与史实不符。车船不是这次起义军发明的。早在唐德宗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