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秋战国时期,三晋的变法运动历史悠久,涉及面广,在当时具有相当的典型性。在长达数百年的不断变法中,每当政治改革与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同时进行时,就会取得全面成功;相反,如果只有其它方面的改革,而在政治改革方面裹足不前,其改革成效必然是暂时的和有限的,有时还会引起负面效应。更重要的是,一个社会要想保持长久而旺盛的生命力,必须进行不断的改革。这将对当代中国的改革提供一种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2.
学术界研究近代变法的文章虽然不少,但所分析的变法多是经济、政治等各方面的广义变法现象,至于有关变更社会关系调节器的法亦即狭义变法的研究,则罕有论及。实际上,广、狭义变法的联系相当紧密。广义变法是一项巨大的社会变革工程,它为狭义变法提供条件,同时也提出要求;狭义变法服务于广义变法,同时又是广义变法成功的基本保证。因此,关于近代变法的研究,在充分论述广义变法的同时,当不应忽略它的狭义方面。本文的目的,即在于从法理学的角度,对法学意义上的近代变法思潮作一尝试性分析。  相似文献   

3.
王安石变法是与王安石的法律思想和变法实践紧密结合,以“大明法度”,变法图强为指导思想的崇尚法治、以法治国的改革运动。“大明法度”、变法图强的法律思想贯穿改革运动的始终。重视法律的作用,自上而下运用法律手段全面调整社会经济、政治关系,制定法令法规对财政...  相似文献   

4.
<正> 在中华民族从古到今5000年的历史中,有两次社会大变动时期,一次是春秋战国时期,一次便是近现代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思想活跃的盛况,是中国哲学史上的学术高度繁荣的时期。到了近代,由于经济、政治、文化的落后,遭受西方列强的侵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出现了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近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家都在寻求“救亡图存”的道路。辛亥革命推翻了延续2000多年的帝制,五四运动掀起了文化变革的  相似文献   

5.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为重要的一次诸侯国改革运动,由于秦国后来的统一,其变法内容又深远地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结构定型及其发展轨迹。以往那种以阶级斗争为纲而对它所作的全面肯定的评价,只是史学理论公式化的产物,不能真实地反映历史的本来面目。我们从当时社会的实际情况出发,再次对商鞅变法进行全面考察和重新评估,得出了与传统观点全然不同的看法;并在此基础上,以求得对春秋战国社会变革性质以及中国古代社会运行逻辑诸重大问题的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6.
熙宁变法前的嘉治平时期(1056~1063),虽号称“盛时”,但实际上已是危机四伏。此时保守政治继续发展,与积贫积弱的社会现实发生尖锐的矛盾冲突,从而引起了广大士大夫的不安与不满。他们反对保守,纷纷提出了各自的改革主张。各种改革主张在反对保守政治方面是一致的,但却存在着是否变法的根本性分歧。其中,只有王安石坚决要求变法的主张符合当时的历史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7.
赵炜 《南方论刊》2010,(12):68-70
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传统社会政治变革最为剧烈的时期。伦理政治的困境是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动荡的内生性原因。政治"去"伦理化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与政治变革的本质诉求。其时,革故纳新的先声先驱通过理论的先导与实践的现行挑战合法的权力与权威以粉碎解构旧制度的合理与合法性,非伦理与去伦理则构成思想界的主流,政治社会由宗法伦理的实践样式变革为道义伦理的目标性诉求。  相似文献   

8.
公元前五至三世纪,战国时代的各国国君,如魏文侯、赵烈侯、楚悼王、韩昭侯、秦孝公、齐威王、燕昭王等,都在谋求变法改革,形成了一股风靡一时的改革潮流。这次席卷各国的改革运动,内容相当丰富,又有过一段坎坷的经历。因此,了解这次改革的背景、分析其改革的措施,总结它成败得失的经验教训,在今天来说无疑是很有意义的。 战国时代各国的变法改革,主要是由这样两方面的原因引起的:一是政治秩序的混乱。如各地“多盗”、“盗贼公行”(《战国策·韩策二》),  相似文献   

9.
熙丰变法时期的海外贸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宋神宗朝发生了一场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变法运动。变法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包括当时的海外贸易。探讨熙丰时期海外贸易的发展历程,不仅可以填补宋代海外贸易史研究的重要空白,还可以加深我们对熙丰变法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从贵族民主政治到中央集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春秋战国是我国政体由宗族贵族民主政治向中央集权政治转变时期,它与大一统的历史发展趋势相一致。统一需要富国强兵,更需要集中内部的军事、财政、司法和行政权。通过改革,各国君主实行官僚任免制、俸禄制与郡县制。其实质是抑制与消灭卿大夫的分裂势力,最终完成国家政体由宗族贵族民主政治向中央集权政治的过渡。  相似文献   

11.
下面,我们来对春秋战国时期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作一个总括的考察。 春秋战国时期诗歌虽然大量散佚,所余者为少数,但涉及到的社会生活面仍然是相当广阔的,较为重要而突出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春秋战国是一个风云变幻的时期,社会在矛盾、动荡中实现着大改组、大转变。阶级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各个政治集团之间的矛盾……各种社会矛盾错综复杂的剧烈的发展,推动着一场巨大的社会变革。而这当中最主要的矛盾,当然还是残酷的剥削、奴役形成的阶级矛盾。如齐人在为齐景公筑长康之台中唱的《岁暮歌》:  相似文献   

12.
"尽地力之教"与"平籴"法,是魏文侯社会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李悝为魏文侯作尽地力之教"和他同时向魏文侯提出的"平籴"法,实即推行由国家指导下的重农恤商举措,在实际实施中则经常性地偏重于保护农民的基本利益,稳定粮价,可视为一种农业发展中的政策配套。它的实施,不仅促成了魏国成为战国初年最为富强的国家,而且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改革进入一个新阶段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战国的200余年间,各国变法之君和有识之士,把李悝的"尽地力之教"提高到治国之道的高度来认识,其具体措施不断丰富,进而推动了包括因地制宜、劝种备荒、精耕细作、不违农时和防治病虫灾害等诸多农业生产理论和技术的繁荣和普及。  相似文献   

13.
方志,或称地方志,是记载一定地区(或行政区划)自然和社会各方面的历史与现状的综合性著述。其历史之悠久,内容之丰富,数量之多,普及之广,世界各国无与伦比;是中华民族的优秀遗产,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 我国保存至今的方志有8200多种,约12万卷,占我国现有古籍的十分之一以上。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方志开始萌芽,以后随着历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方志的内容、形式、体例逐  相似文献   

14.
<正> 马克思主义认为,城市是一个积极的起创造和组织作用的因素。由这一因素所决定,历史上城市的兴起和发展,必然使社会经济的发展呈现崭新的局面。西欧中世纪城市的兴起,就曾被很多学者视为社会经济关系的一次重大变革。春秋战国城市的兴起和发展,虽然没有能够孕育出作为资产阶级分子的前身——“自由的”、有等级的城市市民,并为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奠定广阔的政治经济基础。但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城市系伴随封建制的萌发而兴起,又在封建制逐步确立和巩固中得到发展,在封建社会前期的具体历史  相似文献   

15.
关于春秋战国社会变革的认识和理解,以及春秋战国社会结构的认识和理解,从许多角度来说,都仍然是亟待进一步深入的研究领域。田昌五、臧知非著《周秦社会结构研究》(西北大学出版社1996年10月版)一书,就是推进这一研究的成功之作。作者首先对西周时期的社会结构进行了总结性的论述,并对夏商的有关问题作了说明,在勾勒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结构变动的历史过程时,作者以“春秋战国时期土地关系的转变:国家授田制的普遍施行、土地私有制的发生及其特点”为题,从这样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春秋各国土地关系的变革;战国时期的国家授田制;…  相似文献   

16.
<正> 西魏北周(535—581)是鲜卑族宇文氏掌权的两个封建王朝。在其汉化、封建化改革的过程中,继承了北魏入主中原后的意识形态,也继承了魏孝文帝等人统一中国的雄心壮志。笔者试就这时期的社会思潮略加探讨,以求教于读者。魏晋南北朝是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融的时代。春秋战国之际兴起的儒学,在汉武帝时被定为一尊。魏晋时期玄学兴起,使儒学受到冲击。佛、道二教乘时发展,逐渐与儒学形成鼎足三分之势,同时又相互交融,为各国统治者一并或分别利用。在南北朝时期,南朝呈现出玄学、佛教、道教与儒教思想混合交融的形势;而北朝则  相似文献   

17.
任侠之风兴起于春秋战国,基于统治阶层内部争权夺利政治斗争的需要.作为政治权利场中工具性质的任侠者应运而生,是任侠现象产生的一个重要条件.这不仅体现在春秋战国时期,也反映在汉代及其汉代以降的整个中国传统社会时代.  相似文献   

18.
史学界有人认为 ,二十世纪初年晚清政府实行的“新政”与十九世纪末年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的戊戍变法毫无共同之处。前者是买办的、倒退的、反动的“变法” ,后者则是爱国的、进步的资产阶级变法。这种看法正确揭示了两者间的主观动机的实质不同 ,但忽略了两者在客观上具有的承续关系而产生的相互类同的资产阶级性质。这种理解看起来对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评价很高 ,实际上恰恰低估了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乃至整个资产阶级运动对当时的中国社会所发生的深刻影响。在此 ,笔者仅就两者在经济政策上的承接关系及其社会成因作一探讨。一二十世纪初年…  相似文献   

19.
中亚五国经济体制与发展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亚国家独立已近十年。此间各国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都经历了复杂的进程 ,都在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体制和发展模式。本文仅就中亚国家正在形成的经济体制与发展模式谈点看法。一、影响经济体制和发展模式选择的因素中亚国家独立前已经开始考虑和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独立后继续这项工作。中亚国家经济改革并非一帆风顺 ,改革工作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这些因素是 :1 .历史因素。苏联时期 ,中亚国家的经济完全是在联盟中央确定的计划框架内运行。 6 0年代中期柯西金改革时期 ,中亚国家曾从经济改革中获益。这次改革前与改革过程中的争论 ,…  相似文献   

20.
任侠之风兴起于春秋战国,基于统治阶层内部争权夺利政治斗争的需要,作为政治权利场中工具性质的任侠者应运而生,是任侠现象产生的一个重要条件。这不仅体现在春秋战国时期,也反映在汉代及其汉代以降的整个中国传统社会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