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动物心灵和认知的自然化理解需要同时给出两个说明:(I)动物与人有哪些心灵与认知能力;(II)人的心灵与认知能力在哪些方面不同于动物的心灵与认知能力。在进行这两个说明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两种陷阱:一方面,超智能主义陷阱将民间心理学用来言说人类认知能力的概念(如表征、信念、意识等)滥用于动物认知,从而使得在对(I)进行说明的过程中容易将隐喻当成实在性的描述;另一方面,极端物理功能主义陷阱将动物与人共有的神经系统对外在刺激的因果功能反应能力赋予了过多的说明力,从而使得在对(II)进行说明时面临说明鸿沟或“难问题”。文章通过区分人类认知演化过程中的四种智能行为,论证了激进生成认知在给出上述两个说明时可以成功地避免这两种陷阱,并且优于目的论语义学。  相似文献   

2.
《阅读与作文》2014,(5):64-64
人有很强的记忆力,那么动物有记忆力吗?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记忆是人类的特有功能,可是,事实证明某些动物不但有记忆力,而且它们的记忆力让人无法想象,从大象、狮子等高等动物到猴子、老鼠等低等动物都具有记忆力。  相似文献   

3.
直觉思维的生理基础与心理机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借助大脑思考一切。人类对大脑本身的思考,包括直觉在内的创造性思维的结构与功能,可通过网状系统、大脑左右半球的联合及胼胝体来加以考察,这是科学直觉及顿悟产生的生理基础。科学直觉可以看作是科学、艺术两种心理机制的交织点,也可视为从无意识向意识活动的一个过渡和飞跃  相似文献   

4.
正近期,一项最新研究给长期睡眠不足的人敲响了警钟:长时间缺觉会使大脑的清理机制过度反应,"蚕食"脑细胞,增加患阿尔茨海默症等神经退行性脑病的风险。一个国际研究团队在《神经科学学报》上发文称,他们通过动物实验发现,长时间缺觉会促使"大脑清理工"胶质细胞过度活跃,进而对大脑造成损害。如果将大脑比做一张复杂的电路网,神经突触就是线路间的连接点。这张网由胶质  相似文献   

5.
人们所从事的一切活动都是有意识的,正是这一点将人与动物区别开来。人的心理、意识与动物心理之所以存在这些本质区别,在于人类有两种信号系统的协同活动。其次,人的意识具有能动性,表现为认识事物的深入程度,行为的自觉性和目的性。 随着现代体育科学的飞速发展,竞赛场上运动员的体质、技术和战术都日趋接近,为了  相似文献   

6.
猪的血管中流淌着人类的血液;绵羊拥有人类的肝脏和心脏;老鼠拥有人类的脑细胞,它们从笼子中向外界窥望……当人的器官在动物的体内生长,拥有人类细胞的猪或老鼠,是不是会像人类一样思考,却和动物一样行事呢?科学怪物——人兽“喀迈拉”2001年9月7日,《羊城晚报》刊载了一条令科技界乃至整个社会瞩目的消息:  相似文献   

7.
本人认为,人类的感官与大脑是在几百万年的进化中形成的,人在改造世界的斗争中创造了美,也创造了能感受美的感官。人类感官与高等动物有相近的生理结构与功能,人与动物最显著的一个差别是,动物从感官能得到至多是快感,而人类能得到美感。  相似文献   

8.
论弗洛伊德思想的启蒙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弗洛伊德从性本能冲动来分析人类的社会行为,指出社会伦理的基础不是宗教教义,而是人类的心理意识。他将宗教起源归结为人类意识的投射,其核心观念的上帝被解释成俄狄浦斯情结中的父亲幻想。他的启蒙思想继承了哥白尼、达尔文的实验理性传统,为人类科学地认识自身的心理机制和精神生活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参照系。  相似文献   

9.
神经科学的实验为我们展示了作为虚幻的自由意志的一个方面,该实验认为在脑中非意识的机械过程条件下,精神功能完全能得到解释,这说明我们的行为不是在我们的自由意志控制之中,并且我们的精神状态对行为的产生没有任何因果作用,不是自由意志形成了人的意图与外在的行为。但同时,反驳自由意志虚幻论的观点仍然存在。神经科学实验条件下的赞成与反对自由意志虚幻论的不同观点显示了自由意志是否虚幻仍然是一个开放性的观点,虽然,实证的神经科学为人类展现了科技的各种可能性,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甚至是思维方式,但科学实验提供的事实并不能解决任何专属于哲学领域的概念和意义问题。  相似文献   

10.
人与动物关系的环境伦理学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饮食文化中食用动物的某些不良习惯,人与动物不分彼此、过度亲密的现象,使作为宠物的物种过度繁殖,以及各种残酷对待动物的行为,都是导致人类疾病和生物物种灭绝、生态失衡的原因,应该倡导关心物种多样性与和谐性的生态文明;把道德关怀的范围从人扩展到动物。认识动物拥有生存权、免遭人类过度干扰的自由权等“天赋权力”,从而不过分干扰和人为地控制动物的生活,人道地关怀动物的苦乐和福利,也有利于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你见过老鼠吗?有一句歇后语说:“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可见,人们是非常痛恨老鼠的。不过,你别急,最近,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智能鼠。它的外貌跟普通老鼠一模一样,由电脑控制,它神通广大,无所不能。人们只要将灭鼠意图输入电脑,智能老鼠就会按照你的指令,钻进老鼠洞,混入老鼠群,消灭老鼠。  相似文献   

12.
丹尼特沿袭功能主义路线,将心理状态看做一个虚拟机器。由于外在论者的批评,丹尼特试图从算法进化论的角度勾画意识的产生过程。他提出,像文化举重机一样,意识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从大脑的神经系统的发展、大脑的可塑性到弥母的演化这三个累加过程,一个叠加在另一个上面而产生的。因此他的功能主义意识理论可以看作是远程功能主义。最后,...  相似文献   

13.
一美国《时代杂志》“一九八二年的第一号风云人物”不是一个人,而是一部机器——电脑。以机器作为这个杂志的“年人”是破天荒的,这标志着电脑已成为时代的宠儿。电脑自一九四六年在美国问世,至今才四十年的历史,然而它已渗透到社会的许多领域,改变着人类的生活形态,也改变着人类的行为模式,而且与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正如人离不开空气和水一样,现代生活在科技发达的祉会中的人也无法离开电脑。  相似文献   

14.
人生活在世界上,除了饮食男女之外,总是要有所追求的。而人对于美的追求,是人类的追求的最高层次。这是因为人作为具有自觉意识的高级动物,不仅把客观世界,而且也把自身作为自己意识的对象。人不仅懂得按照任何物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随时随地都用内在固有的尺度来衡量对象,所以人能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因而自觉地主动地追求美,便成为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一个重要标志。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人类追求美、创造美的历史;人类社会的进步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  相似文献   

15.
美术的产生与人类进化是同步的,人类为了生存,在漫长的劳动岁月中,开发双手的同时也使头脑发达起来。从旧石器时代起,原始人类留存在洞窟上的壁画、岩壁浮雕和各种小雕像,就开始谱写了人类美术发展最早的篇章。原始人制作的美术作品不是一种有意识的艺术行为,大多是出于功利的目的,他们画动物,目的是在于识别动物或是出猎前为保证打猎成功而举行狩猎仪式时所用。难能可贵的是原始绘画中所描绘的动物形象如此出色,使得现代人都不得不发出赞叹,这表明原始人在同动物打交道时,对动物的形象、习性非常熟悉,加上人类对形象描摹的本能…  相似文献   

16.
《断头台》是艾特玛托夫八十年代的力作。作品中以动物形象作为人物形象的参照,增加了一个从动物观照人自身的独特视角,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通过狼的家族悲剧,向读者展示人对大自然的无情掠夺,并由此引发出对人类善与恶的哲理思考。艾特玛托夫以其作品浓厚的生态意识要求人类进行价值观的全方位变革。  相似文献   

17.
动物实验的伦理问题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球环境的急剧恶化让人们开始反思人类行为,动物实验的伦理问题也就成为动物权利论者最关注的焦点问题。围绕这个问题持不同观点的学者展开了论辩,从论辩中虽然没有得到明确的结论,但这场论辩对动物实验的开展起到了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从精神分析角度看浮士德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学家贝克尔认为对死亡的恐惧是人这种动物特有的意识 ,这是由人的悖论本性所决定的。从精神分析角度看 ,浮士德是人类精神困境的完全阐释者与体现者 ,这一形象也最准确的体现了人类的共同特征 ,最充分地展示了人的共同心理 ,也最大限度地实现了人生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人类欲求生存和发展,首先必须实际上也一直在和自然打交道,从事改造自然的社会实践活动。从农业时代到工业时代再到信息时代,人对自然的实践史划出了一个“人顺天——人制天——人和天”的辩证圆圈。通过这一圆圈运动的认真剖析,不仅可以充实自然辩证法的学科内容,而且能够提高人对自然的和谐意识,强化人对自然的和谐行为。  相似文献   

20.
从社会控制理论的视角将海洋管理定义为是有关海洋社会组织(包括正式组织如国家海洋局和非正式组织如渔民协会)通过政治制度、经济和社会舆论等手段,通过对人类海洋开发行为进行指导和约束,以达到维护海洋权益,合理开发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环境,协调沿海和内陆平衡发展,促进人类海洋开发活动持续、稳定、协调开展,最终实现人与人、人与海和谐共处的目的.定义中阐明了海洋管理的对象:人类的海洋开发行为;海洋管理的任务:一是合理引导人类海洋开发利用活动,二是有效处理海洋问题,三是协调沿海与内陆平衡发展;海洋管理的主要手段:政治制度手段,经济手段,社会舆论手段.这是本文作者从社会学视角对海洋管理进行的一些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