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劳务外包与劳务派遣是两种不同的用工形式.在新修订的《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进行进一步规制之后,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一些企业在用工方面将劳务派遣转为劳务外包.当前,我国劳务外包用工的规模很大,甚至超过了劳务派遣的规模,应当给予重视并通过相关制度安排对其规范,以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通过对国内劳务外包研究现状以及国内学者对劳务外包与劳务派遣关联性相关研究等进行总结,分析了现有研究的特点及不足.  相似文献   

2.
《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企业的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弥补了我国劳务派遣的法律空白,初步确立了我国劳务派遣制度。文章在阐述《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的特别规定的基础上,分析其对于劳务派遣企业的影响,并提出了在新的法律环境下,劳务派遣企业的发展策略,希望对劳务派遣企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劳务派遣机构的研究为着眼点,结合《劳动合同法》中关于劳务派遣的相关规定和劳务派遣发展现状进行评析,借鉴国外相关立法,对现行劳务派遣机构提出立法规制的构想,进一步完善我国劳务派遣法律制度,以期使劳务派遣用工模式的积极作用得以更充分的发挥。  相似文献   

4.
人力资源和社会劳动保障部起草并通过的《劳务派遣暂行规定》于2014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是我国首个劳务派遣领域的“国家规章”,《暂行规定》一经颁布就引发了劳务派遣用工领域的广泛关注。不同的角色,站在不同的立场和利益层面,对未来之路,做出了截然不同的预测。有的忧心忡忡,认为劳务派遣市场大势已去,严冬已经降临;有的喜笑颜开,认为机遇难得,  相似文献   

5.
《劳动合同法》的正式颁布对劳务派遣、经济性补偿、集体合同效力规定做了重大的调整。新法对劳务派遣进行了更加严格的规范,主要从消除劳务派遣弊端出发,对劳务派遣采取了“非标准劳动关系标准化”的立法思路,对现有模式的劳务派遣进行了严格限制。《劳动合同法》通过规定用工单位义务,尤其是要求用工单位和派遣单位承担连带责任,更是提高了劳务派遣用工的成本,  相似文献   

6.
由于劳务派遣制度才刚刚被人们熟悉,在许多方面还存在不成熟,特别是在劳动者权益的维护上,在劳务派遣制度的运用中常常会有用人单位对被派遣劳动者有权益上的侵犯。江苏省通过在《江苏劳动合同法》中对劳务派遣方面所存在的种种不合理进行了合理的规范。本文通过对劳务派遣含义、特征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并结合目前江苏高校的劳务派遣实践进行了阐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劳务派遣是市场经济发展的结果,满足了企业用工方式多样化、降低用工成本和提高用工效率的要求,有利于促进社会就业。劳务外包是专业化分工深化的结果,为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文章从三个方面比较了劳务派遣和劳务外包,认为劳务外包对劳务派遣具有一定的替代性,但劳务外包的两个主体--发包企业和承包企业仍可能采用劳务派遣的用工方式。劳务派遣和劳务外包的发展并不改变我国以劳动合同制为主的用工方式。  相似文献   

8.
关于劳务外包的定义和性质,法律法规上没有明确的规定.从《劳务派遣暂行规定》的出台过程和对审判案例等的分析探讨可以得出,劳务外包(对承包方来说劳务承揽就是一种业务承揽)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上承揽合同的法律特征,其本质上就是一种业务外包.没有一种独立于业务外包之外的单纯的劳务外包.而作为一种业务外包,劳务外包与劳务派遣有明显区别.实务中用工单位需防范"假外包,真派遣"的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9.
劳务派遣在提高企业效益、分流下岗工人、转移农村劳动力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处理不当将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隐患。尽管我国《劳动合同法》从多个方面对劳务派遣进行了规制,但在准入条件、适用范围、雇主责任、劳动报酬等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本文将围绕这些问题探讨如何完善我国劳务派遣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10.
自2014年3月1日起施行的《劳务派遣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对劳务派遣这种用工形式和规则进行了具体化的规定,包括禁止企业以外包等名义按照劳务派遣的形式使用劳动者。《规定》第27条提出:“用人单位以承揽、外包等名义,按劳务派遣用工形式使用劳动者的,按照本规定处理”。这些规定有助于规范劳动市场,维护被派遣劳工的合法权益,但也对用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带来一系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论我国劳务派遣市场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劳务派遣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主体提升组织灵活应变能力、节约人力资源成本自发选择的结果;是我国在建立劳动力市场机制的实践活动中的一种新的用工形式的尝试,也是目前发展很快、问题比较多的一种形式。本文结合2008年1月1日起执行的《劳动合同法》,理解和分析劳务派遣的实质,劳务派遣的优势和现状,以及劳务派遣的发展趋势。有利于调整自身企业运作战略,充分有效地利用我国体力劳动者富余资源优势,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务派遣市场,推进我国劳务派遣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12.
《劳动合同法》关于劳务派遣制度的规定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在劳务派遣单位的资格限制方面,缺乏配套的保障制度;在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的连带责任方面,规定得过于笼统;在派遣期限方面,缺乏明确的限制。应增加劳务派遣单位资格的配套性规定,合理划分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在连带责任中的主次责任,明确劳务派遣的最长期限。  相似文献   

13.
劳务派遣作为一种新的就业形式和务工形式,近年在中国得到了发展。但是,由于我国法律对于劳务派遣制度界定的不完善,造成一些企业肆意侵害劳务派遣员工的合法权益。我们应该要看到目前存在问题,借鉴外国经验,努力规范和完善我国的劳务派遣制度,保障劳务派遣员工的合法权益,并促进劳务派遣行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劳务派遣暂行规定》于2014年3月1日正式施行,对于正在使用劳务派遣员工的企业来说,如何在新形势下利用好劳务派遣这一特殊用工形式,合理转变用工方式,逐步规范管理模式,提升企业运营效率,值得深入思考和探究。  相似文献   

15.
《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劳务派遣非但没有出现立法者原意的边缘化或缩减趋势,反而异常火爆,异化为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合谋降低成本、牟取暴利、损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手段。究其原因,既有立法上的缺陷,也有政府通过大力发展劳务派遣促进就业的不当定位,根本性原因则是我国目前还不存在劳务派遣正常发展的环境。《劳动合同法(修正案)》剑指劳务派遣,试图通过完善立法使劳务派遣回归其作为劳动用工补充形式的定位,把派遣用工数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规制劳务派遣,不仅需要完善的立法,更需要强有力的劳动监察。在法制健全的完全竞争市场条件还远远没有形成的现阶段,暂时禁止劳务派遣,是维护劳动力市场正常运转和保护劳动者权利的现实要求,不是因噎废食,而是两害相比取其轻的明智选择。  相似文献   

16.
新《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员工合法权益的维护和保障起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对新法中劳务派遣制度进行解读发现,新劳务派遣制度在派遣机构准入门槛、派遣员工与正式员工同工同酬、派遣数量和岗位等方面还存在一些"可操作性"漏洞,并指出了新法实施过程中可能面对的新情况。不断细化和完善劳务派遣相关制度,并在法律执行过程中建立保障机制,保证执法效果,是实现新法目标、保障派遣员工的合法权益、使派遣员工切实享受改革成果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继《劳动合同法(修正案)》于去年7月1日实施后,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劳务派遣暂行规定》(简称《规定》),已于今年3月1日起施行。《规定》对劳务派遣的适用范围、“三性”岗位中辅助性岗位的确定程序、用工比例、员工退回、跨地区劳务派遣的社会保险等问题予以明确。这部新规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和实务操作势必产生重大影响,需要引起企业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劳务派遣用工自产生以来,其利弊得失、是非曲直一直颇具争议。而《劳动合同法》生效后不久所呈现的劳务派遣用工"井喷"现象再度提醒理论与实务界应给予高度重视。为避免劳动法构筑的"千里和谐劳动关系长堤"毁于劳务派遣"乱象"之蚁穴,我国应借鉴国外对劳务派遣谨慎而从严限制的经验做法,完善我国的劳务派遣用工制度。  相似文献   

19.
劳务派遣用工作为一种"雇用"与"使用"相分离的新型用工形式,在促进就业、降低用工成本等方面一直发挥其特殊的作用。但由于《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制度规定存在的一些缺陷及用工单位受利益驱动,使劳务派遣制度作为用工单位规避法定用工责任的一种手段,而得到迅猛发展以至形成泛滥之势。由此伴随着大量被派遣员工的同工同酬、社会保障和加入工会等权益受到严重侵害,使得对劳务派遣用工的规制极为必要。通过修法或司法解释方法提出完善劳动派遣制度的若干构想,以期达到规范劳务派遣用工、保障劳务派遣员工权益的成效。  相似文献   

20.
未将常雇型劳务派遣与登录型劳务派遣进行分类规范是目前我国劳务派遣立法和实践混乱的根本原因。常雇型劳务派遣与登录型劳务派遣运行机制不同,两者对经济社会发展、劳动者利益保护、社会就业影响差异较大,分类立法可能是目前解决劳务派遣立法和实践混乱的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