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本研究通过对天津市339名公务员的调查,了解天津市公务员职业倦怠状况,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倦怠源与倦怠感以及倦怠感与所导致的倦怠后果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天津市公务员职业倦怠水平为中度;婚姻状况、年龄、学历、职务、单位类别是与倦怠感呈显著相关的人口统计学变量;公务员管理及制度等九个倦怠源对倦怠感具有预测性;倦怠感的情感耗竭、人格解体、个人成就感下降三个维度均对倦怠后果具有预测性。  相似文献   

2.
选取秦皇岛市部分有代表性的幼儿园进行调查,通过对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普遍存在。其产生主要原因与幼儿教师自身因素、社会因素、幼儿园管理因素等相关。并从社会、幼儿园及幼儿教师的角度提出缓解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公务员素质的好坏、管理水平的高低、管理能力的强弱,标志着一国政府的能力与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形象。我国《公务员法》的颁布使我国公务员制度进一步法制化、规范化,如何适应现代社会政府管理与服务的需要不只是制度建设问题,更需加强文化建设。对于公务员而言,应摆正自身作为社会“公共服务者”的地位认清自身应遵循的行为规范,这有利于推进中国服务型政府、法治社会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本文从建设公务员的公共精神角度出发,在加强公务员制度建设的同时,试图把公共精神、服务意识灌输于公务员队伍建设当中。  相似文献   

4.
以X市Y区公务员为例,研究了工作压力因素对职业倦怠的影响问题,得出以下结论:职业倦怠是工作负性压力长期积累的反应,包含负性态度的发展;职业倦怠在人口统计学的年龄、学历两个指标上有显著差异;工作负荷、角色压力、组织局限性压力都可以显著地预测职业倦怠;工作压力各维度对职业倦怠各维度起到不同程度的预测作用等,并对此提出了相应的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5.
在信息时代,基层公务员在工作上的电子沟通经常突破规定的工作时间,这在相当程度上会对其工作幸福感产生一定的影响。基于资源保存理论和社会认同理论,以402名基层公务员调查问卷结果为依据,探讨非工作时间电子沟通对员工工作幸福感的影响,以及职业倦怠和使命效价在其中的作用。研究发现:非工作时间电子沟通对组织成员的工作幸福感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职业倦怠在两者间起中介作用;使命效价轻微缓解非工作时间电子沟通对职业倦怠的影响,并抑制了职业倦怠对工作幸福感的负面冲击。该研究丰富了非工作时间电子沟通对基层公务员工作幸福感的影响效应研究,同时也为基层单位合理规划非工作时间电子沟通行为提供了实践的指导。  相似文献   

6.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原因分析及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表现与危害,分析了职业倦怠产生的四个因素,即角色因素、职业因素、组织因素和自身因素。在新形势下,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进行干预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组织干预,即组织支持,改善环境,体现关怀;个体干预,即辅导员要改变认知,不断完善自我,主动应对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7.
教师职业倦怠的存在使个人、家庭、组织与社会付出了极大的代价。通过已知的材料和调查了解得出结论:苏北中学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并不严重,但仍有一定比率的教师经历严重的倦怠。形成苏北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核心原因主要有社会环境、职业特征、教学情境和自身人格因素等。有效防治教师职业倦怠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8.
职业倦怠是指在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中,个体由于长期遭受到情绪和人际关系紧张源而产生的反应.高校辅导员是典型的助人职业,其职业倦怠日益凸现,研究发现高校辅导员达到中等程度的职业倦怠,且主要组织影响因素为工作压力、组织公平和社会支持,因此对辅导员开展生涯规划管理、做好工作压力管理、良好的组织支持、科学民主的政务公开制度、入职培训将有效降低其职业倦怠水平。  相似文献   

9.
社会系统中的公务员,在社会有机体中具有自身的独特价值。他既具有理性的话语,又要具有在理性指导下的实践价值。政治价值要求公务员从治理权利和政治责任的角度维护政治社会的正常运转;职业价值强调公务员对公众负责、本身所具有的特性以及社会的要求转化为公务员的职业伦理;社会文化价值在于公务员在社会公众行事的平等性,以及公务员所具有自身和社会的双重身份如何对待文化的传承;舆论诉求减少公务员异化的可能性以及它们本身应该具有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0.
公务员退出是公务员管理的重要环节,但是,目前我国公务员退出在实施中存在成本损失和人力资本浪费、利益机制的非正常化及公务员人才安全等问题。虽然近年来由于中央的支持、各地政府的积极探索和吸取国外经验以及专门管理机构的设立和社会就业观念的变化等因素为公务员退出制度的完善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利因素,如公务员职业就业理念及官本位思想的存在、政府机关的所有者缺位、公务员退出的配套机制不健全等。因此,应在综合分析完善我国公务员退出制度的优劣势的基础上,强化公务员职业化观念,推广聘任制,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和配套制度,以促进公务员退出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11.
职业倦怠是影响少年宫教师职业素质、心理健康的不利因素,其身体的衰竭、认知的扭曲和行为的异常影响着少年宫教师素质的全面发挥。通过从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工作因素以及个人因素等方面的具体分析,找出其深层次原因,努力寻求解决少年宫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策略和方式。  相似文献   

12.
性别、年龄等人口学变量,人格特征、应对方式以及角色冲突和模糊等个体因素都可能影响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而职业压力通过影响教师的人际交往,造成教师社会支持水平降低,进一步损害了教师的身心健康.学校组织环境是教师感受到的最大压力源,它通过教学要求,教学科研资源分配,教师间、上下级间的合作与支持水平,教师对学校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能够预测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社会与学校评价及其带来的学生问题、工作负荷、教师自身发展需要均从社会环境层面对高校教师心理健康产生影响.针对我国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可从教师改变自身不合理观念、接受心理调适技能训练入手,通过建立并完善更人性化的制度,进行科学的校内人事管理,保障教师的切身利益,提供在职学习机会等方式缓解教师的心理压力.另外,转变社会对教师群体的不合理期望,完善高校教育教学体制,增加教学投入,建立并完善教师心理援助系统,可从根本上促进高校教师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3.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教育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各级部门对中小学教师的要求也在提高,致使许多中小学教师感到压力很大,心理健康水平下降。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身心症状、人际关系、职业行为、自身人格及职业倦怠等几个方面。时代、社会、学校及教育机构和教师自身的影响,是其主要形成因素。  相似文献   

14.
职业倦怠是一种常见的职业心理疾病,而高校教师是职业倦怠易发群体。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是情感枯萎、人格异化、处事消极、自我效能感低等。引发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可以从相关理论和具体因素两方面进行查找。预防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可采取以下对策:教师应确立合理的职业期望和定位,社会和高校应注重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高校应提升教师的自身素质、提高对教师的扶助力度、关注教师的个人发展等。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由于公务员待遇与社会地位的提高,以及各种制度、社会与经济因素的影响,报考公务员的人数大幅增加,公务员考试也成为全国竞争最激烈的考试。本文对当代大学生报考公务员热现象进行分析,进一步提出了解决当代大学生考公务员热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6.
政治经济"新常态"下基层公务员"为公不易"和"为公不为"的实践困境引发学理上的思考。在文献综述和理论推演的基础上对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机制进行深入探讨,横向上从需求→认知→倦怠和压力→情绪→倦怠二元路径出发,总结了纵向上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作用的三阶段:需求/压力感知阶段→认知/情绪反应阶段→倦怠症状呈现阶段,最终构建了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路径的三阶段模型。研究结果显示:(1)基层公务员职业生涯高原/工作压力正向影响职业倦怠;(2)自我损耗/消极情绪分别在职业生涯高原/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之间起中介作用;(3)模型中自我损耗/消极情绪对职业倦怠的正向作用会受到内部人身份感知的调节,即当基层公务员的内部人身份感知越强,自我损耗/消极情绪与职业倦怠之间的关系就越弱。  相似文献   

17.
福建省2010年~2013年公务员的招考数据显示,招考条件中关于"性别"要求这一栏在总体设置、不同地域和岗位职责上存在差异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来自女性自身特征、社会观念和岗位特征三方面。具体对策为女性改变自身观念、从法律制度上落实男女平等意识、完善招考岗位设计,以有益于公务员招考制度的完善,进一步保证女性在公务员招考中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8.
使用问卷调查446名四川省中小学教师,探讨了教师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关系。结果发现:四川省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总体水平并不高;社会因素、职业因素、组织因素和学生因素等压力高于中间值,专业能力压力低于中间值;情绪衰竭严重高于中间值,个人成就感严重高于中间值和非人性化严重低于中间值;小学、初中和高中的教师的职业倦怠和工作压力分别不同;此外,教师的职业倦怠和工作压力还主要与学历和职称有关。职业因素、组织因素、专业能力、总压力、学校和职称等因素是四川省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有效预测变量。  相似文献   

19.
我国导游职业倦怠现象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其产生的原因中不合理的薪酬制度和零、负团费旅游接待模式下导游背负的巨大经济压力以及职业前景的缺乏是最主要的根源,政府主管部门、旅行社、导游自身和社会应积极采取对策化解导游职业倦怠,确保我国旅游业持续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20.
职业倦怠作为一种心理现象,广泛地存在于职业领域。本文首先分析了职业倦怠的消极影响,接着从个体因素、工作特征因素与组织因素三个方面分析了会计人员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了解决会计人员职业倦怠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