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酒店员工满意度与顾客满意度的互动影响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酒店业本身的特殊性,在追求利润的同时,还要追求顾客满意和员工满意.酒店员工满意度与顾客满意度之间既相互依存又相互矛盾.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本文基于服务利润链理论,提出了酒店员工满意度、顾客满意度以及利润三者之间的互动影响循环模式,并分别对其三个阶段进行了解析.最后提出酒店在注重顾客满意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其员工满意,应当为二者创造一个循环互动的良性环境.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行动计划首次在2015年中国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目前,旅游酒店业已成为"互联网+"理念指导下发展最为充分的产业之一,进入了依托信息技术推动发展的"互联网+酒店"的快行道."互联网+酒店"的实质是一场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创新活动.本文结合国内外学术文献,对Hertog服务创新四维度模型进行一定调整,以"信息技术渗透"为主线,运用内容分析的方法,尝试从"新的服务传递系统"新的顾客界面"新的服务概念"新的管理概念"等四方面阐释目前中国旅游酒店业所经历的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定制化及便捷化的发展态势,据此展望旅游酒店企业依托信息技术发展的关键领域.  相似文献   

3.
酒店是属劳动密集型的服务行业。酒店的一切经营理念和措施方法,都要通过酒店的每一位员工来实施和体现。酒店的经营再科学,理念再先进,如果员工不贯彻不给力,顾客也不会感觉到。所以经营好酒店首先要经营好酒店的员工。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思维是人们立足于互联网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思维;它以互联网技术为思维基础,以重视、适应、利用互联网为思维指向,以收集、积累、分析数据,用数据“说话”为思维特点.互联网思维是人类思维的合乎逻辑、合乎规律的发展,服从人类各种思维的共同法则.互联网思维与其他思维并行不悖,它不可能取代经济思维、政治思维、法治思维、道德思维、战略思维等等,相反,互联网思维要综合运用这些思维,或者说,要整合这些思维于一身.离开了这些思维,互联网思维就会迷失方向,走向歧途.互联网思维是以互联网技术为标志的新一轮科技革命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因此,树立互联网思维,对于贯彻“创新、协调、开放、绿色、共享”发展新理念,对于实施国家一系列战略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酒店员工为了更好地扮演自身角色,控制与顾客互动的结果,都会刻意或无意中运用到印象管理策略。本文从酒店中的人际互动和印象管理概念入手,总结出酒店人际互动中的印象管理是调节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是酒店员工适应社会、实现社会期望的途径,是促进酒店行业服务人员整体素质提升的重要影响因素等三个方面的重要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酒店人际互动中的降级防御、促进提升、自我控制等印象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6.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文化显得异常丰富多元。互联网技术具有开放性、去中心化、对等性及公平性等特征。互联网是隐喻,其表意方式有别于传统文化,且能够塑造使用者的思维。诸如云文化、物联网、大数据、虚拟世界及人工智能等互联网文化具有潜在的技术意蕴。通过次第展开试推互联网技术衍进逻辑和文化衍义逻辑,互联网技术与互联网文化之间的耦合关系可得到一定程度的显现。  相似文献   

7.
战略制定是涉及企业全局部署的长远问题,成功的企业往往都要有科学的发展规划为指引.商业银行已成为我国金融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金融力量,在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尤其是互联网金融渗透各个领域的环境下,商业银行要健康、持续地快速成长,必须用互联网思维来对其发展战略进行重新定位.互联网思维既是一种分析问题的角度,一种方法,更是互联网特征在各社会领域各个方面的渗透与运用.将互联网思维嵌入商业银行发展战略的制定是至关重要的.这就要求商业银行一是在制定发展战略时必须基于互联网思维的核心要义分析银行内、外部环境,二是要运用互联网思维重新审视商业银行发展战略中的目标和手段,三是要将互联网思维的运用作为商业银行发展的重要竞争利器.  相似文献   

8.
授权的多层次运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理论上深入分析不同层次的授权——组织授权、员工授权和顾客授权等变量之间的关系,构建出三者的关系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多层次模型分析结果表明:组织授权通过影响企业内部员工的授权心理(员工心理授权)和行为(员工服务质量)间接影响顾客的授权心理(顾客心理授权)和态度(顾客满意感)。此外,员工心理授权对顾客心理授权与顾客满意感关系有显著的负向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9.
当前,“互联网+”思维方式已经影响到了文化产业的各个环节,文化产业处在一个全新的转型期,利用“互联网+”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是未来文化产业研究的方向和发展趋势。从传播和经济的视角分析了“互联网+”时代下的社会结构变革,探讨“互联网+文化产业”的新业态特征:融合、连接、众筹。并在“互联网+”背景下探讨未来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企业宏管理是对业主、顾客、员工三者的管理,三者的利益关系构成了企业的静态利益三角关系。这种静态的利益三角关系往往会使企业有机会盘剥顾客与员工的利益,从而导致其利益缺失问题。  相似文献   

11.
高星级酒店员工情绪劳动与工作倦怠、工作满意度之间有着直接的关系。在整理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提出假设,建立模型,通过参数估计、路径分析等方法得出结论:情绪失调对情绪耗竭、玩世不恭存和个人成就感低存在正向影响;情绪努力对个人成就感低、情绪耗竭和工作满意度低有负向影响;情绪耗竭对玩世不恭有正向影响,对工作满意度有负向影响,个人成就感对工作满意度有正向影响。员工自身的调节和酒店管理者采取适当的情绪管理措施有利于酒店情绪劳动管理。  相似文献   

12.
企业宏管理是对业主、顾客、员工三者的管理,三者的利益关系构成了企业的静态利益三角关系。这种静态的利益三角关系往往会使企业有机会盘剥顾客与员工的利益,从而导致其利益缺失问题。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型金融模式对传统银行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但互联网金融本身并未脱离金融范畴,其实质是金融与互联网的嫁接.商业银行传统业务并不会因为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冲击而消亡,两者存在着互补、互促关系.将互联网思维运用到商业银行转型升级的各个环节,构建商业银行强大的创新能力,进行经营模式流程与结构上的优化升级,不断推进传统业务互联网化,是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冲击的重要契合点.  相似文献   

14.
关系质量对酒店顾客忠诚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顾客满意与顾客信任是关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到顾客忠诚的形成。通过在中国中高档酒店的实证研究,得出关系质量对顾客态度忠诚有显著的直接影响、对顾客行为忠诚不存在显著的直接影响,顾客实际购买行为的发生取决于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研究结论,对进一步探讨顾客忠诚形成的内在机理具有探索性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思维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一个词语.信息时代.互联网思维渗透进了每一个行业,日历也不例外。而对于日历来讲.互联网思维,首先是坚持用户至上。满足用户需求。“开放”、”个性”、“多元和共享”、“关系”则是几个关键词。  相似文献   

16.
移动互联网时代,受众可以随时随地多屏化地接触媒介信息,受众媒介使用的主动权极大增强,媒介自身的服务功能也在不断优化。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企业需改变与消 费者对话的方式,更加重视客户关系的管理及员工个体价值,同时,企业还应培养具备预测能力、快速反应能力、服务意识及互联网创意思维的营销传播人才。  相似文献   

17.
从顾客感知的角度出发构建主题酒店文化氛围营造指标体系,据此设计问卷进行调查,运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因子分析方法和IPA分析方法对调查所得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主题酒店的目标客源主体是收入中上、学历较高的中青年商务出差和休闲旅游者;酒店的建筑、空间设计及装饰对顾客文化氛围感知影响最大;该主题酒店需要重点改进的指标、保持优势的指标、需要降低发展优先权的指标和可适当减少努力的指标均需重视。  相似文献   

18.
酒店业竞争日益激烈,核心员工的创造力是提升酒店管理效率、服务质量以及竞争力的重要指标。通过对酒店内部社会资本与核心员工创造力以及内在动机的关系假设,构建研究模型,设计量表,对高星级酒店核心员工发放问卷并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发现,在高星级酒店中,内部社会资本、内在动机对核心员工创造力均有正向的影响;内部社会资本对内在动机有正向影响;内在动机在内部社会资本与核心员工创造力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因此,要提高核心员工创造力,应从酒店内部社会资本、内在动机两个角度入手。  相似文献   

19.
浅析酒店宾客投诉的原因及应对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争取客源,获得顾客是许多饭店所关心的事,但是如何留住顾客,却常常被忽视了。饭店是服务行业中的较为典型的服务性企业,其运营是在顾客与服务人员互动的过程中完成的,因此即使最优秀的饭店,顾客的抱怨和投诉是难免的。如何处理好酒店宾客的投诉,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它关系着酒店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以广州星级酒店为研究背景,通过问卷调查等方法收集第一手数据,采用独立样本工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Pearson检验等统计方法,鉴定酒店员工个人属性变量在组织承诺和离职倾向上的差异性,分析酒店员工组织承诺与离职意向的关系,验证对酒店员工的组织承诺的理论构想的假设.提出酒店员工组织承诺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