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科技金融发展已由需求导向转变为供给导向。当前科技金融主体协同创新乏力、联动机制日渐疲软、金融体系创新速度减慢,科技金融发展需要在制度创新层面、金融主体创新层面、科技金融工具层面和配套支撑层面,逐步强化区域合作、优化多层级资本市场,完善互联网金融运行规范、创新金融主体经营模式,开发科技融资租赁工具、推进科技资产证券化,提升联动机制运行效率,拓展科技金融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金融与科技创新有机融合提出了新的要求,更是一个难得机遇。在此背景下金融与科技创新的融合具有必然性:一方面,金融为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提供资金支持;另一方面,科技创新为金融发展提供新的发展空间与机遇。现阶段,我国还存在阻碍金融与科技创新有机融合的体制机制问题,包括传统银行信贷模式难以推进科技创新;科技担保体系不完善、作用未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不完善、潜力未挖掘等。为实现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金融与科技创新的有机融合,我们应当进一步强化政府在科技金融中的作用,优化科技金融生态环境,进一步加大传统信贷对科技金融的支持力度,形成融资支柱和进一步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拓展融资渠道。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技金融创新模式选择的争论评析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学者对科技金融创新工作的重点领域有三种争论:科技创新重点论、金融创新重点论、科技与金融结一合论。其中,科技创新重点论者有科技部门与金融部门之争,金融创新重点论者有融资渠道创新和科技金融体系创新之争。我国科技金融创新模式可以在以科技与金融相结合作为重点领域的基础上,确定以创新科技金融创新。体系为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4.
利用2001—2012年青岛市科技创新与金融支持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青岛市金融发展规模和金融效率与科技创新显著正相关,金融对科技创新的支持作用明显。在实证分析结果的基础上,从商业银行信贷、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政策性科技融资担保、科技保险等方面提出了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于耗散结构理论和灰色关联分析,构建科技金融机制有序性测度模型,以判定科技金融机制子系统间的协同程度,以及科技金融系统配置资源的效率。根据江苏样本数据的检验发现,江苏科技金融机制在2005—2006 年呈现熵减的过程,科技金融资源配置得到优化,此后熵值又迅速回升,并在近几年保持波动。由此表明,科技金融机制的有序程度以及各科技金融机制子系统之间的协调性,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基于此,为降低科技金融机制总熵值,改善科技金融生态,从完善各科技金融机制子系统以及整合科技金融资源的角度出发,提出优化政策性资金供给体系,构建服务支持体系;创新制度与产品,构建科技金融与科技保险服务体系;吸收民间资本,畅通民间金融支持科技型企业的渠道;整合政府性、市场性和社会性科技金融资源,优化融资模式与结构,以破解科技型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科技创新的变革使得新兴金融科技企业发展出了以“数据”为核心、以“网络”为平台、以“算法”为驱动的新型商业化模式,推动了金融产业的变革。金融科技作为传统金融需求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相结合而衍生出的全新金融服务类型,可以有效减小金融交易成本,推进普惠金融的发展。但金融科技自身的一系列特质也给金融监管机关的监管模式带来了诸如算法与数据的“模型风险”、对法律保护价值的潜在破坏、去中心化交易的系统风险等方面的挑战。因此,我国金融监管部门唯有转变监管思路、引入新的监管工具、采取新的监管方法,才能有效预防金融科技产生的系统风险,促进金融科技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我国金融制度创新的理论分析与实践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认为,金融制度创新可定义为“引入新的金融制度因素或对原金融制度进行重构”。基本经济制度、创新的成本与风险、金融资源的稀缺程度、金融技术进步态势等是制约金融制度创新的基本要素。我国过去20年已有的金融制度创新是一种强制性、渐进式的制度创新,因而导致金融制度创新的需求和供给一直处于一种非均衡状态。在我国,体现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新金融制度已经成为经济社会中的“稀缺资源”。在未来的金融制度创新进程中,至少应注意:明确金融制度创新的发展目标与思路,增强微观金融企业在金融制度创新中的地位和作用,正确处理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的关系,加强金融制度创新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8.
绿色创新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支撑。以首批“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构建双重差分模型研究科技金融对城市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显示,科技金融显著促进了城市绿色创新。机制分析显示,科技金融通过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与科技人才集聚水平促进城市绿色创新。异质性分析发现,科技金融促进了非资源型城市的绿色创新,而对资源型城市的绿色创新尚未起到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9.
金融创新的知识产权保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金融创新通常主要指金融创新产品与金融创新服务。金融服务贸易领域对金融创新产品和金融创新服务的知识产权保护在国际上已经是大势所趋。文章探讨了WTO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规则,分析了金融创新产品与金融创新服务的知识产权保护的内容,提出了我国对金融创新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应采取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0.
金融创新对于我国金融业优化金融资源、重新整合、加快发展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但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金融制度、技术、产品、服务上的不足也是众人皆知的 ,因此 ,在创新过程中 ,存在着发生运营风险、电子风险、技术风险等的可能 ,我们应对此有足够的认识和防范 ,保障我国金融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新型城镇化需要新的县域金融。县域金融作为县域城镇化的主要力量,必须随新型城镇化的新需求而创新。当前,县域金融服务新型城镇化存在体制、信用、供给和人才等方面的困境;创新县域金融服务新型城镇化应该更新县域金融发展理念、创新县域金融产品与服务、优化县域金融创新环境、建立县域金融创新的保险制度、加强县域金融人才和信用组织建设。  相似文献   

12.
数字经济时代全球要素资源重组、全球竞争格局改变,科技金融与高技术创新产业之间的互动越来越明显。金融资本作为引导、支持创新的关键要素,在摆脱我国高技术产业链“低端锁定”的困境和高技术技术创新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将金融资本更有针对性的对接高技术发展的产业阶段,有利于提升高技术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水平。基于长江经济带11省(市)面板数据,建立科技金融和高技术创新发展指数,运用关联分析方法分析科技金融与高技术产业创新发展的有序关系;构建Stata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分析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高技术产业在初创期、成长期、快速发展期的科技金融的支持作用。研究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科技金融与高技术产业创新发展呈现同向增长,但上、中、下游的高技术产业对科技金融需求差异显著;长江经济带高技术产业创新发展对科技金融的需求呈现多样性,市场科技金融创新还未能满足长江经济带下游产业快速发展需求,技术资本化的渠道还需进一步拓宽,长江经济带上、中游高技术产业发展主要依赖公共科技金融的支持,市场科技金融支持不显著,需进一步发挥政府资金对社会资本的引导作用,加大科技金融工具创新,精准配置与施策,促进高技术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南京在小微文化企业金融创新方面做了大量探索,积累了许多典型的金融支持案例,创建了受社会各界认可的“南京模式”,但小微文化企业在融资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对192家小微文化企业和56家金融机构的问卷调查发现,小微文化企业自身能力有限,融资渠道不畅,金融机构向小微企业提供的金融产品及服务的针对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契合小微文化企业的金融支持政策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等问题制约了其发展。因此,推动南京市小微文化企业金融协同创新需要加强企业创新与改革,增强自身融资能力;优化融资架构体系,拓宽融资渠道;准确把握金融需求,推进产品创新;完善中介服务体系,提高文化金融配套服务能力;加快出台配套措施,督促相关政策法规的落实完善;探索新型合作方式,整合各资源协同创新等。  相似文献   

14.
以科技金融为切入点,解释科技金融本质及相关政策,对科技金融是否支持经济与创新协同作了理论假设,并利用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科技金融指数、经济与创新协同水平均呈上升趋势,但经济与创新协同以规模为主,质量有待提升;公共科技金融、市场科技金融以及两者之间的交互效应均显著地促进了经济与创新协同;东部与中西部的区域异质性在统计上不明显,但公共科技金融对中西部地区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5.
以福建省为例,本文分析了福建省信息科技企业与金融结合的现状、金融促进信息科技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对已采取的模式进行分析评价,提出多元化的资金融通模式、资本技术结合模式、政府与市场结合模式、金融服务创新模式,改进福建省信息科技企业的模式,促进福建省信息科技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作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对我国经济增长起到强有力的支撑作用,两者的耦合协调发展更好地促进了经济体制改革。分析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的耦合关系,构建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的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并以辽宁省为例进行实证分析。指出辽宁省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的耦合协调度随时间的增长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且科技创新的发展速度稍快于金融创新,金融创新的发展速率较快。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互联网技术在金融科技领域的更新迭代,与金融科技相关的新概念应运而生,金融科技创新领域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借助CiteSpace和VOSviewer可视化软件系统,分析2016—2022年国内外金融科技创新领域的440篇文献,以直观比较国内外金融科技创新领域的作者合作情况、研究热点及前沿趋势,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研究表明:在金融科技创新领域,国内外均未形成紧密的学术共同体、研究学者相互合作较少;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研究热点均包括金融科技监管创新、金融科技技术创新;相较于国外,国内研究热点更侧重金融科技产品创新、金融科技区域创新、金融科技监管制度创新等,且研究前沿主要体现在互联网金融、实体经济等方面;而国外研究热点更侧重移动支付创新、金融服务创新、金融科技生态系统等,研究前沿体现在支付创新、破坏性创新等方面。基于此,未来研究应当重点关注金融科技创新的学术共同体构建成因、金融科技创新生态系统所包含的结构以及金融科技创新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18.
为系统分析沿海地区金融发展、科技创新和海洋经济间的关系,构建了金融发展、科技创新和海洋经济三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较有代表性的苏、沪、浙、鲁、粤沿海5省市为研究对象,分别测算了三个子系统的综合指数,进而建立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三者间的协调关系。研究发现,沿海5省市金融发展指数、科技创新指数、海洋经济发展指数均呈波动上升趋势,地区间差异较小。耦合协调度模型的测算结果显示,沿海5省市金融发展、科技创新与海洋经济系统的协调水平逐年提升,均已达到良好协调水平,反映金融发展和科技创新有效促进了省域海洋经济发展,但尚未达到优质协调,三者协调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9.
金融科技的创新应用在为金融市场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因其技术特征带来了不可避免的风险,如何制定合理有效的金融监管强度增加金融科技的普惠效应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采用2011—2017年中国28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来探究金融监管是否促进了金融科技的普惠效应.研究表明,金融科技显著提升了金融服务的可得性、使用情况和可负担性,具有较强的普惠效应.在金融监管程度较高的地区,金融科技的普惠效应更强;但当金融监管程度过高时,金融科技的普惠效应有所减弱.并且,市场化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更有利于金融科技普惠效应的发挥.本文的研究对于构建金融科技监管制度体系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为了更好地发挥金融科技的普惠效应,在实施柔性监管的过程中,既要防范金融创新所带来的系统性风险,形成统一全面的监管框架,更要给予金融创新一定的"试点容错"空间,鼓励多元化的金融业态,助力金融与科技的融合,更好地满足长尾群体的融资需求.  相似文献   

20.
目前中小企业贷款已进入高速发展期。建立高效的金融支持体系对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创新、保持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金融支持的目的,是通过各种金融支持方式帮助中小企业在获得资金的基础上,借助融资推动中小企业改善经营管理、促进中小企业成长发展。强化对中小企业发展创新的金融支持,应抓住金融结构创新这条主线,研究制定与《物权法》相适应的配套措施,促进中小企业融资方式创新;依靠两个完全不同的金融市场,建立和完善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组织;完善担保运行机制,促进中小企业担保信用体系健康发展;用新的理念、新的经营模式,为中小企业定做融资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