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实现厦门海洋强市的战略选择。首先分析了厦门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路径,随后在对厦门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链发展路线进行剖析的过程中,挖掘出其产业链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研究表明,厦门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础良好,但产业链整体存在着集聚程度低、研发能力弱、金融支撑不足、市场开拓能力欠缺等问题。应加快建立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链长制”、完善涉海企业招商机制、构建海洋融资保障体系、优化海洋人才引进及培育机制并深化海洋开放合作,以促进厦门市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链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2.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经济发展,科技为本,人才是关键,充分进行产学研合作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在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出的背景及其人才队伍内涵进行介绍的基础上,分析产学研合作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开发的适用性,并对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产学研合作开发人才先进经验的总结和借鉴,可以提出针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的有效开发路径。  相似文献   

3.
在人才强国战略的背景下,高技能、高素质的人力资源越来越成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决定性资源.通过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人力资源的研究,分析福建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人力需求供给现状,构建学校、企业、政府、社会“四维一体”的人力资源培养机制,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天然具备对外开放和全球视野的产业,通过积极融入全球产业链,适应全球化的发展规律和发展需求,参与国际分工,是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各类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前景广阔且部分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已形成集聚发展态势,为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入全球产业链奠定了发展基础,但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发展存在提出的时间短、国际协作机制不完善、政策支持不够成熟等问题,下一步,可从科技创新支撑、产业开发融合、人才体系构建、多元融资机制建立等方面制定适合我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入全球产业链的具体策略,推动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融入全球产业链,成为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关键引领。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所涉及行业的苏北五市专利进行分类检索并统计,研究苏北五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区位分布和技术水平,分析苏北五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并从龙头企业培育、技术创新投入、人才引进培养、产业布局优化、创新平台建设等五个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中国未来产业发展方向,而自主创新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大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要突破制度性障碍,切实加快体制、机制的创新;更要突出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打造高端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要着眼于新兴产业发展和技术应用的方向,围绕全产业链条支持产业自主创新;要促进科技和金融更紧密结合,充分发挥金融在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中的促进作用;并着力培养和引进富有创新能力的各类人才,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储备人才。  相似文献   

7.
当前,首都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队伍存在着高层次人才偏少、人才资源结构不合理、人才效能未能充分发挥等诸多问题,不能满足首都地区产业发展的人才实际需求。为促进首都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人才成长和发展,本研究从强化人才顶层规划、完善人才培养、引进、评价机制、优化人才创业环境和提高人才服务能力六个方面提出了优化首都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人才发展环境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战略性新兴产业纵向一体化专利联盟对区域产业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是国家重大科技战略,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纵向一体化专利联盟对产业的影响有助于区域产业发展。文章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纵向一体化专利联盟博弈模型,分析了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纵向一体化专利联盟对区域产业的影响。研究发现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纵向一体化专利联盟构建趋势不稳定,与区域现有产业专利联盟相互影响,受区域资源禀赋影响明显,纵向一体化专利联盟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引领作用。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对辽宁省意义重大。论文基于实物期权理论分析了创新驱动辽宁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机理。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当前制约创新驱动辽宁省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提出了: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支持与引导企业积极创新;设立支持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的产业基金;培养和引进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所需的创新人才;优化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环境等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0.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世界各国在国际经济危机后发展经济的重点方向。商业模式的构建是推动新兴技术引致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产业化的有效途径。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以商业模式的核心逻辑与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理论为基础,提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商业模式构建的概念模型,并结合合同能源管理商业模式的案例分析阐述了理论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关期,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其自主创新能力,是跨越经济发展关口的迫切要求。基于知识生产函数和市场需求、政府补贴及技术对企业创新的交互作用模型,从理论上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内部驱动因素和外部驱动因素。构建动态面板计量模型,运用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2010—2016年数据,实证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内外部驱动因素。结果显示:研发人员、研发资金投入和市场需求对自主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政府补贴的促进作用不明显。所以提升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应从增加企业研发资金投入、注重研发人才的培养引进、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业特殊性以及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构建一个健全完善的金融支持体系,将成为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虽然近年来湖南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呈现出较快的发展趋势,但从当前湖南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需要和目标来看,金融支持仍显不足,金融约束较为明显。立足于湖南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实际,针对金融支持湖南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现状与不足进行分析,提出支持推动湖南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业特殊性以及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构建一个健全完善的金融支持体系,将成为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虽然近年来湖南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呈现出较快的发展趋势,但从当前湖南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需要和目标来看,金融支持仍显不足,金融约束较为明显。本文立足于湖南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实际,针对金融支持湖南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现状与不足进行分析,提出支持推动湖南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中国未来产业发展方向,而自主创新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大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突破制度性障碍,切实加快体制、机制的创新;(2)突出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打造高端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3)着眼于新兴产业发展和技术应用的方向,围绕全产业链条支持产业自主创新;(4)促进科技和金融更紧密结合,充分发挥金融在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中的促进作用;(5)着力培养和引进富有创新能力的各类人才,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储备人才。  相似文献   

15.
现阶段,技术、人才、经济发展水平以及资源决定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空间布局,大型国有企业和领军企业主导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经济发达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分布差异较小,欠发达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分布差异较大。这种背景下应警惕重复建设和产业资源的过度投入;要鼓励民营资本的发展,防止国有企业的垄断;要实行优势互补策略,注重产业的适时转移,形成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错层、非均衡发展的格局。  相似文献   

16.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为满足产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求,2010年教育部同意设置了与之相关的140个本科新专业。是依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点以及对人才需求而判定的,人才的培养应具有培养目标的针对性、人才类型的高端性、培养模式的协作性、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和师资构成的多样性等特点,这将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培养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扬州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情况及人才现状与需求的调研,分析新兴产业发展中开发和利用人才资源存在的问题及对产业发展的影响,提出了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辽宁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具有重要作用。在阐述战略性新兴产业内涵、特征及成长关键因素的基础上,构建辽宁战略性新兴产业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模型,为辽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提供解决方案。分析结果表明,辽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应该是航空航天技术、高档数控机床、船舶等优势十分明显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和有一定基础的生物制药、海洋科学、环保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08年—2019年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省际面板数据,构建空间杜宾模型,考量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惰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削弱了本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消极惰性与积极惰性,生产性服务业多样化集聚削弱了本地区和周边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消极惰性与周边地区的积极惰性。则进一步研究发现东部与中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惰性的影响显著负相关,西部地区的结果则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入手, 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知识产权能力、产业集群、金融支持、政府补助、产业政策与技术创新六大方面,现有文献主要围绕这六个方面进行相关研究。现有研究主要采用假设检验、实证分析、构建模型等研究方法与评估体系,而比较研究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学界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究数量较多,但大多数只是宏观地探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及某些影响因素。由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包含不同行业,各个产业的特性存在差异,对于具体某一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还需要进行更广泛更深入的研究;同时,技术、政策以及融资环境等某一因素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影响研究慢慢增多,但是对不同因素带来的交叉影响研究还有待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