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翻译研究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韩礼德对翻译研究的兴趣由来已久。文章对历年来韩礼德在翻译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梳理,旨在围绕其就翻译定位、翻译理论和翻译对等等一系列翻译研究领域的核心问题所进行的理论探讨,探索其翻译思想。   相似文献   

2.
作为第一个被引入中国, 继而在不同时期形成两个"言必称奈达"现象的西方译论, 奈达翻译理论有其自身魅力.本文介绍了奈达的翻译思想, 对其翻译理论进行了分析, 对奈达理论在翻译界的重要地位和对中国翻译研究的重大影响进行了简单的评述.  相似文献   

3.
译者主体性在林语堂自译本《啼笑皆非》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其警醒国人的翻译目的和中国传统文化取向决定了林语堂必然选择“归化”的翻译策略,其审美观促使他进行了创造性翻译。文章结合典型例句对其译者主体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商标翻译是一个跨多学科的领域,目前其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翻译方法和技巧的探讨.本文从新的视角,将营销学关于品牌名研究的相关成果引入商标翻译研究之中,融合翻译目的论,就商标翻译的原则与标准问题进行了讨论,并通过对典型案例的深入分析对该原则和标准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5.
明清之际的200余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翻译高潮,也是第一个科学翻译高潮。遵循适应性传教路线,来华耶稣会士纷纷投入到了"西学东渐"和"中学西传"译介活动之中。他们以及与其合作的一些中国士大夫虽然未能建立系统的翻译方法和理论,但是开创了"洋译华述"的翻译模式,而且还通过大量的翻译实践活动,对翻译观和翻译策略进行了初步探索,其翻译策略尝试了目的论翻译法,至今不失其借鉴意义。本文在全方位总结耶稣会士翻译活动的基础上就他们的翻译活动特点、翻译观和翻译策略及其现代意义进行了述评。  相似文献   

6.
西方女性主义与翻译研究的结合在20世纪后30年给传统翻译理论与实践观点带来了强烈的冲击,成为译学界的一股新生力量。文章着重探究了女性主义翻译观对翻译研究与实践及中国文学翻译的启示,并对其局限性和发展前景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7.
董乐山作为一位知名的翻译家,一生译著卷帙浩繁,质量上乘。其翻译作品具有启蒙性,翻译态度具有严谨性,翻译思想充满真知灼见。国内翻译界对其已有一些研究,但从生态翻译学视角对其翻译思想进行的相关研究尚不多见。从生态翻译学视角,对董乐山的翻译思想进行解读和探讨,以期对其翻译活动进行更深入的描述和阐释。  相似文献   

8.
胡适作为"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著作等身,其创作涉及多个文学领域,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据重要地位,而其翻译活动往往能辅助文学创作,因此要研究他的思想,分析他的翻译作品就十分必要。在众多翻译体裁中,诗歌翻译是他翻译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胡适不同时期的诗歌翻译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他翻译诗歌的指导思想发生了变化,而对这种变化进行深入研究,将有利于从更广阔的角度了解其译学思想及其译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9.
商务英语翻译课程是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熟练使用各种翻译技巧对商务语言进行翻译的技能,最终提高学生准确规范地翻译各类商务英语语篇的实际操作能力。笔者通过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的尝试,对学案导学法在高职高专商务英语翻译课程中的操作方式及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其结果对教学效果有很大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胡适作为"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著作等身,其创作涉及多个文学领域,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据重要地位,而其翻译活动往往能辅助文学创作,因此要研究他的思想,分析他的翻译作品就十分必要。在众多翻译体裁中,诗歌翻译是他翻译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胡适不同时期的诗歌翻译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他翻译诗歌的指导思想发生了变化,而对这种变化进行深入研究,将有利于从更广阔的角度了解其译学思想及其译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性行为——析功能翻译理论》对德国功能派理论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从而促进了其思想在世界学术交流中的传播。本文将简要介绍该书的主要翻译思想,并对功能派翻译理论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对30家上市公司的公司简介汉译英翻译文本进行错误分析,发现绝大多数简介存在错误,简介翻译的质量亟待提高。文章对错误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在翻译公司简介的过程中克服此类错误的一些措施,建议有海外业务或即将拓展海外业务的公司在翻译或更新其简介时,请专业翻译公司进行翻译以保证翻译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认知语用学中的翻译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传统翻译活动进行了回顾,指出其理论基础的不足,在此基础上,从认知语用学的角度,对翻译的理解与表达活动进行了新的阐述,认为翻译理解实际上是译者对自身认知语境的搜索过程,翻译的表达是基于对读者认知语境的预测的交际策略的选择,并受原作者认知语境的制约.本文对翻译中的基本问题如直译或意译问题也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翻译活动伴随着不同母语的人之间的交流而起源,至今约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这两千年中,翻译形成了众多的理论和流派,不同的翻译学者都对翻译做出了不同的解释。作为早期翻译的创始人,贺拉斯、杰罗姆和施莱尔马赫均对翻译的标准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形成了具体的翻译模式。本文通过对三种不同翻译模式进行历史性研究,分析了三种翻译模式的特点以及其对当前翻译领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对学习者翻译能力的定级研究有助于提高翻译教学的针对性和建立符合学习者特点的翻译教学模式。以西安外国语大学成人教育英语专业学习者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样本分析实证研究手段,对学习者的翻译能力进行了定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成人教育英语专业学习者的读写能力影响了其翻译能力。在整体语言观照下的听、说、读、写、译"五会"并举法是切合成人教育英语专业学习者特点和需求的翻译教学模式,在对其分析的基础上论述了提高学习者读写能力和翻译能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生态翻译学为研究张培基散文翻译提供了新的视域.张培基散文翻译选材就是译者对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与译者自身能力适应性选择的产物,其翻译是在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翻译原则指导下,对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进行“三维转换”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许渊冲先生提出了诗歌翻译的"三美"观,即翻译诗歌理应传达原文的意美、音美、形美。本文从"三美"观理论对其翻译的《春望》进行解读,分析说明其"三美"观在具体翻译实践中的运用和体现。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名词翻译问题从语法的角度进行了初步探讨 ,其目的是使学者在学习过程中对名词的翻译有个初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9.
纽马克的翻译理论主要是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他将文本分为三种类型:表达文本、信息文本与呼唤文本,不同的文本应使用不同的翻译方法。本文对纽马克的翻译理论进行详细的解读,并运用英汉翻译实例对其翻译思想在翻译中的体现进行分析,以加深对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在翻译研究领域里,对翻译比喻的探讨已屡见不鲜,但是,从译者比喻这一分支来研究翻译仍是一个新话题。不同于翻译定义的平铺直叙,译者比喻采用了比喻这一修辞手法,鲜活地刻画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形象。因此,从历时的角度,对中西方翻译研究中出现的译者比喻进行梳理以及对其隐含的译者主体性思想进行探讨,是揭示古今翻译活动中译者社会地位变迁的有效手段。借用这一手段,译者的社会地位在中西翻译史中的三次重要演变得以呈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