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传统道德修养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翟福生 《殷都学刊》2007,(1):151-154
中国传统道德注重个人的自我品德培养,将社会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人内在的品德。传统的道德教育非常注意认识论与修养论的统一,把德育寓于智育之中;倡导自我修养应以他人为镜子,时时省察自己,约束自己;传统道德要求存心养性,磨炼意志,培植刚强的浩然正气;道德修养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应该落实到行动中,在行动中进行道德实践。这些道德修养方法利于形成自我约束机制和营造良好的道德氛围,给我们现代的德育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2.
论道德修养传统对现代人格培养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重视道德修养,培养高尚人格。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共同的观点。其中,儒家的道德修养学说占主导地位。它以人性善恶为基础,强调修养的理性自觉.追求圣贤人格.坚持内省、慎独的修养方法.重视知行统一.向往内圣外王的理想境界为特征。儒家的修养学说对古代人格价值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但是历史的局限性也造成了某些负面效应。科学合理地继承传统道德修养中积极因素.对培养高尚的现代人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建设一个成熟的公民社会,不仅需要进行制度设计和建设,更需要进行公民道德建设,需要挖掘和发挥儒家人学思想中的"自性"道德修养理论的现代价值,呵护公民道德品质的自我生成,培养现代公民的生命共同体意识、责任意识和慎独能力.  相似文献   

4.
“政党下乡”:现代国家对乡土的整合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现代中国将"一盘散沙"的乡土社会整合为一个高度组织化的政治社会,得益于政党向乡村的延伸和渗透。正是在"政党下乡"的过程中,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成为政党组织网络中的成员;无政治的农民具有了政治意识,动员到了党的目标之下。由此,将一个传统的乡绅社会,改造成为一个现代政党领导和组织下的政治社会。对于现代中国建构中的乡村治理来说,政党整合发挥着政权整合所不能够发挥的作用。党组织成为乡村治理的权力主体,它是对传统乡村社会精英治理体制的现代替代物。与此同时,随着新兴精英的权力化,会产生"脱草根性"的问题,为此需要扩展其民意基础。  相似文献   

5.
"慎独"是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范畴。刘宗周认为,慎独是成圣成贤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对人的品德最重要的考验。慎独要发扬人的道德主体性,通过知过、记过、讼过和改过,逐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刘宗周的慎独思想对今天人们进行道德修养、提高道德品质仍然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儒家道德修养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杰 《理论界》2006,(10):154-156
儒家道德修养追求“君子”品格,讲求身心合一、知行合一、天人合一的方法学,独具传统,并具有超越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江西社会科学》2014,(6):38-41
"大中之道"原本是孔子及其门人对中庸思想的发挥,柳宗元在吸纳传统儒学关于"大中之道"思想因子的基础上,在啖助及其弟子赵匡、陆淳开创的新《春秋》学派的影响下,结合当时的社会现实,赋予"大中之道"以新的内涵,并将之作为士大夫们道德修养的境界与目标。"去大惑"是道德修养的前提与基础;以经权合一为本质内容的"唯当之所在"是道德修养的关键;"以生人之意为己任"则是道德修养的最终目的,完美体现儒学内圣外王的道德修养理想。  相似文献   

8.
“以德治国”必须加强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德治国"是江泽民同志提出的重要治国方略."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必须紧密结合,这是由法治与德治的本质特点所决定的.中华民族具有以德治国的历史传统,它特别强调为官者的德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领导干部实施有效的领导,必须加强自身道德的修养,以高尚的人格,崇高的德行,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以自己良好的形象激励人、感召人,把自己锤炼成为一名成熟的领导干部.  相似文献   

9.
张刚 《齐鲁学刊》2006,(5):14-16
以“孔颜之乐”表征的道德修养境界在宋明理学不同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内涵。这种不同内涵具体表现为由“与道为乐”到“与道合一”、再由“与道合一”至“顺心任性”的过程。这一过程表明:传统道德修养境界实际经过了由生而无“矩”到学习、遵守“矩”的境界,然后由立“矩”再到“从心所欲”的境界。  相似文献   

10.
王明迪 《理论界》2022,(5):37-44
儒家主张道德修养是持续不断完善自我的过程,这使儒家修养论呈现目标高远、始终在求“道”路上的特色,这一特色正是建基于《周易》“生生”思想之上的。“生生”即阴阳转易、化生万物,是天道之运行,具有孕生万物之德,这一德性赋予天道以至善性与恒久性,并通过天人会通,下贯至人道,使人得以继善成性,在道德修养领域同样体现为至善性与恒久性的特征。“生生”为儒家道德修养论提供了本体论层面的依据,使道德修养不拘泥于具体的行为规范而获得超越性的伦理意义。  相似文献   

11.
涂尔干(Durkheim.E.)致力于社会整合,也即社会秩序问题,主要是为了解决西方国家从前现代社会到现代社会的转型期中遭遇的各种社会失范问题,重新建立社会秩序。涂尔干当年给法国社会开出的"重建社会共同体,实现新的社会整合"的药方,对解决当前中国的社会失范问题,尤其是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2.
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是一个历久弥新的问题,以往我们主要探讨传统文化如何适应现代人的生活与要求,变革它的内容与形式。而且,一提到传统文化,人们有意无意地以汉民族的文化为主要内容。实际上,在现代中华民族视野下观照传统文化,应该包括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因而传统文化的外延是极其广阔的。从建设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来说,运用传统的优秀文化来化转现代化过程中的一些负面因素,是当前我们需要努力去做的一项工作,在这方面以往我们做得很少。因此,本文提倡在现代中华民族的视野下来从事传统文化的"两化"工作。  相似文献   

13.
现代文化建设需要分剥、整合传统文化中有价值的内容.在区分历史文化研究与传统文化现代转生,区分古人的主体视角与今人的主体视角,区分文化理性和文化情感的基础上,需要认识传统文化元素中正负价值的比值,并考虑文化元件之间是否兼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教学的整合,是当前教育研究和改革的热门话题。在体育教学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可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使技术训练更加科学、直观、形象,同时还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体育意识的确立。  相似文献   

15.
袁泽民  莫瑞丽 《理论界》2008,(5):185-187
通过对道德事实这一社会现象存在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基础进行分析,区别了涂尔干提出的社会整合的两种不同类型,即机械整合和有机整合,并说明了它们被建构的过程。最后,对目前中国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如何有效进行社会整合,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16.
对中华民族形成完整、准确的认知,必须注意一个根本性问题,即不能将今天的中华民族与历史上的中华民族混为一谈。中华民族的现代形态是其历史形态的继续和发展,与历史形态一脉相承,但二者之间也存在根本性的区别。将中华民族的现代形态与历史形态联接起来的关键环节是中华民族的现代构建。中华民族的现代构建,在中华民族历史形态的基础上进行,但却是在中华现代国家构建背景下进行的重构和转型,并在此过程中获得新的内涵,从而使其成为一个具有明确族称、内部构成与国家有机结合的现代民族,即nation state的nation。这样的构建及其所造就的现代意义上的中华民族,支撑了中华现代国家的全面构建,打造了整合国家社会的有效机制,塑造了支撑国家发展的宏大主体,对中国当代的国家、社会、文化和进一步发展产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论传统孝文化与现代市场经济的冲突和整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孝文化是古代小农经济和宗法制度的产物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变化 ,其内容不断丰富、变革 ,其作用不断增强 ,其地位不断提高 ,直至法典化。在社会主义条件下 ,传统孝文化与市场经济既相冲突又相契合 ,因此 ,需要对其进行合理批判、辩证继承、改造和发展。在现阶段 ,传统孝文化仍然具有政治、经济、社会和人伦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
“法律下乡”:乡土社会的双重法律制度整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徐勇 《东南学术》2008,2(3):19-27
本文从现代国家建构的角度分析国家法律向乡土社会渗透的过程.认为伴随现代国家建构中的"政权下乡"是"法律下乡".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国家对乡土社会的整合由政策整合向法律制度整合转变,以求建构统一的法律制度共同体.但起源于工业和城市社会的现代法律下乡,与根植于乡土传统的农村社会遭遇着碰撞和困惑.在现代国家建构和乡土社会变迁的双向过程中,乡土社会呈现出双重法律制度整合的状况,并需要加以制度性整合.  相似文献   

20.
二程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们对于道德教育非常重视,在长期的德教实践中提出了因材施教法、循序渐进法、情感教育法、启发诱导法和养成教育法等德教方法。这些方法对于当代德育仍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