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中国古代典籍中有关蝉的记载品种繁多、资料齐备 ,蝉与中华民族的文化生活结下了不解之缘 ,它是文人士子寄托理想、隐寓身世的重要情感载体。患难与牢骚是古代咏蝉诗的主要内容 ,触蝉生情和借蝉象征是咏蝉诗的艺术手段。蝉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漫长积淀的结果 ,蝉可以喻一种品节 ,蝉诗作品中融进了历代文人贬谪之后的凄怆情怀 ,并带有一种覆国亡家的哀思和民族精神的寄托。  相似文献   

2.
3.
蜗牛与蝉     
寇俊杰 《社区》2014,(20):27-27
下了几场雨。天空终于放晴。我发现屋外的墙上趴着几只蜗牛。它们停在一人多高的地方,身体蜷进壳里,静静地贴在墙上,孤零零的。外界与它们无关,只有一条亮晶晶的银线,弯弯曲曲,诉说着它们曾经走过的艰辛。有一首民谣,是黄鹂讥笑蜗牛的:“葡萄成熟还早得很哪,你现在上来干什么?”我也奇怪天下竟有这样蠢的动物,要背着空壳到处走!如果没有这壳,它不就爬得快了吗?后来,随着知识的增多,我不得不佩服造物主的神奇,这种爬行极慢的动物。  相似文献   

4.
僧人与蝉虫     
《阅读与作文》2010,(5):79-79
夏天的一个夜晚,月光皎洁,一个僧人在高山之巅冥思苦想——自己为何不能明道,自己为何这样痛苦呢?僧人越想越迷惘,越思越痛苦。  相似文献   

5.
高明和 《新天地》2016,(7):54-54
有朋友问我:“你们老干部艺术团有必要这么忙吗,老了老了还要卖一膀子?”我说:“文化是我们国家的命脉,是我们民族的精神家园,我们把队伍组织起来,形成一股力量,一股潮流,像大浪淘沙一样,把一切污泥浊水冲刷掉,让我们的社会亮亮堂堂,一片阳光。”我想起王令的《送春》诗,就朗诵给她听:“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相似文献   

6.
作为特定环境中的独特个体 ,蝉意象在中国古代文学中主要用于表现悲秋主题。在蝉意象的不同层面上 ,折射出中国传统文人种种复杂的高洁心态、畏祸心态、超脱心态等 ,并外化为各异的人格构成。在蝉意象的价值取向上 ,形成了由感性情感层面到理性道德层面再到非理性超脱层面的价值建构。  相似文献   

7.
世界上只有一个地方的人对吃那么牛,这就是我们中国人。  相似文献   

8.
蝉作为日本和歌中经常出现的意象,其所蕴含的情感基调是哀伤的,被视为秋天到来的象征,被赋予了思乡与爱恋的情感。其在日本和歌中所具有的意象也都被中国古典诗歌所包括。但是蝉在两国的古典诗歌中又有着极大的差异。在日本和歌中。与爱情相关的蝉意象占到了多数,而在中国方面占多数的则是将其赋予人格化的道德品质。这种差异反映了中国文学的“诗言志”和日本文学重恋情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蝉作为一个生命物象,从诗骚始就出现于文人的笔下,这便是古诗文中耐人寻味的蝉意象。蝉意象反映出古代文人的价值取向有:悲秋之叹,伤逝之感,罹难、贬谪之情,高洁之质,长生之梦。从蝉意象中长生梦来看,中国人的长生之梦自原始巫术时代走入梦境,历经具有浓厚巫术文化传统和产生了老庄道家的楚文化的浸润,再到与道教信仰的长生不老、得道成仙相暗合,使得这场梦是那样的悠远、绵长而美妙。  相似文献   

10.
郎镇岳 《中华魂》2010,(6):59-59
杨柳丛中关梦牵,餐风饮露自吹弹。忽如一夜寒霜至,声断空枝命运残。  相似文献   

11.
女孩和蝉     
一只蝉从树上掉了下来。它在水泥路上仰躺着,振动着翅膀,想翻转过身体来,几次挣扎都没有成功;一个小女孩蹲下身子,盯着它看了一会儿。然后,她便很小心地轻捏住它的身子,把它  相似文献   

12.
黄雀和蝉     
有一只蝉,整天都在唱:"知了,知了!"同伴都听腻了,就问:"你就不能把歌词换换吗?要知道,我们不少刚出生的后代,受你影响,都唱这么两句,这样下去,我们蝉王国歌坛就没有创新了!"  相似文献   

13.
驴和蝉     
驴听见蝉(chán)唱歌,被美妙的歌声迷住了,也想能够发出同样悦耳的声音,便问道:“你们吃了什么,能发出这样悦耳的声音?”蝉回答说:“露水。”于是,驴一直等待着露水,终于饿死了。小提示小朋友,这两个寓言故事说明了一个共同的道理,你知道是什么吗?驴和蝉  相似文献   

14.
蝉在贾岛诗歌中除用来营造幽深琐细的意境、烘托凄惨悲凉的氛围以外 ,还有深刻的象征意义。蝉在唐诗中分别被寓以了“洁士”、“穷士”、“寒士”及“愁士”等多种象征义。贾岛笔下的蝉不仅是诗人自身境遇的写照 ,而且也是与贾岛有着相似命运的置身科场、承受不公、饱经酸楚、孤立无援、受人迫害 ,同时又执著进取的众多寒士形象的化身。东坡“郊寒岛瘦”之评虽然有失片面 ,但若从整体风格和表现内容上讲 ,倒也无可厚非 ;沧浪“虫吟草间”之论 ,则是不能以发展变化的眼光去看待诗歌潮流以及没有认真考察其象征意义的缘故  相似文献   

15.
本文试图通过主流商业动画(电视动画、影院动画长片)、非主流独立动画(独立艺术家、学院派)、动画研究与传播等领域的被采访者故事,还原一个真实的21世纪中国动画发展面貌。  相似文献   

16.
先圣孟子云:“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故而“知人论世”为传统诗学之标准。我之于陈钦武先生,是先知其人而后才读其诗的。记得几年前初识陈先生时,写过一首诗,算是我对他的印象:梅苑相逢曾几许,取书方作忘年情。太极手底阴阳运,字态笔间纵横风。老辣文章多气韵,慈和教授少烦行。从今若是许叨扰,随意扣门问五经。交虽说不上厚,知亦未算深,但我颇赏其为人,一言以蔽之:精气神。人活一世,如白驹过隙,稍纵即逝。活着就好,这是人之常情。而我以为,人寿不在长短,在活一时就有一时之精神气。人而无气不知其可;人若无精神,虽生…  相似文献   

17.
记述采自我国云南省的窗翅叶蝉属1新种:大斑窗翅叶蝉Mileewa amplimacula sp.nov..详细描记了新种的外部形态特征和雄虫外生殖器构造,并附主要特征图.模式标本保存在贵州大学昆虫研究所.  相似文献   

18.
关于杜鹃,杜甫一生曾集中笔墨写过。从这些"杜鹃诗"中可以发现,杜甫对"杜鹃"意象承载的人文意义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尤以入蜀后所作更使此形象人化与社会化,具有故国之思与诗史价值的象征意义,形成杜鹃情结。而"不如归去"的音译更成为杜甫后期漂泊羁旅中渴望归家的心声。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杜鹃作为鸟类和花卉的一个通用名称,可谓非常独特的现象。众多的史籍记载表明,杜鹃原本为一种在中国几乎全境分布的鸟类名称,这种鸟的啼叫因其时令和特点,很早被当作农事安排的物候,故又称"布谷鸟"。杜鹃名称来源于古代巴蜀的一个传说。从唐代开始,中国南方广布的一种美丽花卉,因花期与杜鹃鸣叫的时期接近也被叫作杜鹃或杜鹃花,并被作为观赏植物大范围栽培。近代西方生物学传入后,杜鹃的内涵进一步扩大,被用来泛称杜鹃属的各种花。考察历史上这种动植物名称的流变,不仅有趣,更有助于解析中国传统博物学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20.
夏日的蝉     
王祥夫 《社区》2012,(26):56-56
我一直以为,如果听不到蝉叫,整个夏天就算是白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