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郭中俊 《社区》2015,(15):36-37
2009年,中组部特别授予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双桥街道卜桥社区“红马甲”义工队“先进基层党组织”。卜桥社区“红马甲”义工队仅是一位普通居民王培华发起组织的一支义工队伍,且以女性为主,她们到底凭什么进入了中组部的视野?又对社区建设发挥了什么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图片新闻     
范顺民 《社区》2014,(18):31-31
端午节到来,江苏省扬州市区友谊社区联合辖区干休所等单位.联合开展了一次欢乐社区“百叟宴”活动,每个家庭自做一个拿手好菜,带到宴会上,社区搭起长棚,摆下大桌,100多位老人欢聚在一起,共叙邻里情、长寿经,驻地许多单位也来祝贺,现场一片欢乐。  相似文献   

3.
孟谦 《社区》2013,(12):1-1
近期,北京电视台正在播出一条公益广告,反映的是几位老年志愿者在社区做公益的情形,由于播得次数多,几位老人成了他们所住社区里的“明星”。这几位老人都是北京市和平街街道十四区社区的居民,本期中《感受公益文化的社区“气场”》一文讲述的就是他们的故事。十四区社区是老旧小区,环境条件并无过人之处,多年来,在几位“铁杆志愿者”的带动下,成就了十四区的社区公益文化,这是对建设美丽社区的生动解读。  相似文献   

4.
丁小琴 《社区》2014,(33):53-53
2014年9月1日,照例是每个孩子入学的日子,可对于江苏省扬州市17岁的程浩来说,这一天却是个重生的日子。他在经历了两年的失学后,由几位“社区妈妈”陪同走进了市职业专科学校的校园,在老师同学的簇拥下走向教室……  相似文献   

5.
史阳 《社区》2013,(1):22-22
近日,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东关街道琼花观社区门庭若市,一批批社区工作者登门拜访,学习取经。社区主任李华一刻不得闲,热忱地为他们讲解。电脑屏幕上闪烁的鼠标轻轻一点,相应的信息跃然出现,分门别类、细致详尽。还有社区干群互动板块,人气爆棚,一条条社情民意,罗列成行,有问题,有回复,有落实,有监督。社区主任李华讲解的内容是琼花观社区工作的法宝——社区网格民情“一点通”。  相似文献   

6.
杜丽丽 《社区》2015,(15):8-10
2012年5月被民政部确认为“全国社区管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之后,河南省焦作市解放区将开展社区治理体制改革作为突破口,在社区构建了以“枉区党工委、社区居委会、社区公共服务中心、社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为基本构架的“四位一体”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推进了“党政力量主导、治理结构合理、居民立体自治、社会资源共聚、服务网络支撑”工作格局的形成,走出了一务“解放”特色的社区治理新路。  相似文献   

7.
奚正喜 《社区》2002,(17):18-19
芜湖市新芜区委、区政府大胆创新,突出特色,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社区建设的有效途径。他们根据各社区区域资源分布,结合社区建设的主要内容,分别培育和建设了7个标志型社区,即:“社区治安标志区”、“社区文体教育标志区”、“社区党建标志区”、“社区服务标志区”、“社区保障标  相似文献   

8.
<正>一、设想背景近年来,扬州市邗江区城镇化步伐加快,城市范围不断拓展,邗江城区邗上街道的6个社区居委会、51个小区的56 479个常住人口已全部归属扬州市区。街道内有众多机关、企事业单位,流入人口近1万人。通过区人口计生委每月开展的电话调查发现,社区已婚育龄群众自费购买药具呈逐年增加趋势。"十一五"以来,邗江区育龄妇女  相似文献   

9.
殷昊  马强  唐玉磊 《社区》2012,(24):14-15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四望亭社区邻里中心门口贴的这副对联,似乎是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目前已建成的35个邻里中心的生动写照。笔者在走访途中,看到各色精彩纷呈的邻里中心,听到了广大居民的如潮赞誉。  相似文献   

10.
孟谦 《社区》2010,(1):1-1
落款为“群言”的来信,一般是反映问题的。 临近年底,一封寄自浙江某地社区的信件就是如此,信中说:“(2009年)8月25日,街道领导突然免去了两个社区干部的职务”,这两位书记、主任“一肩挑”的社区干部都是“老资格”,一位姓方,另一位姓黄。他们在社区工作“已有十年,对社区建设也做出过较大的贡献”,信中写道:“令人费解的是,遭免职后,他们曾去问过街道领导,自己错在哪里?  相似文献   

11.
赵明 《社区》2012,(15):12-13
在江苏省扬州市梅岭街道广储社区,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没有权力、没有职位,没有一分钱报酬,却常年走东家、串西家,排查纠纷、调解矛盾、宣传法律,他们以一颗为居民群众服务的赤诚之心,换来一方和谐,被居民群众亲切地称为枉区的“和事老”。他们就是扬州市首个民间矛盾纠纷调解组织——广储枉区“劝导服务队”。  相似文献   

12.
韩全勇 《社区》2004,(8):17-17
读者:全国各地正在进行深入的社区建设,那么到底什么是社区,究竟应该如何理解社区呢?专家:这是读者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我认为,“社区”有它特定的社会学含义,不能简单地把“居委会”理解为“社区”。如果对“社区”这个社会学术语作一个通俗的解释,那么用“大家庭”的理念来理解是再准确不过了。在我国社区建设的实践中有这样一个口号,那就是“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在人类历史上,“社区”本来就是一个大家庭,我们按照“大家庭”的模式去营造新型现代“社区”也是不会错的。城市社区的概念,是由20世纪初美国芝加哥大学经验社会学派发…  相似文献   

13.
《成才与就业》2009,(21):41-43
近年来社区教育蓬勃发展,这对提高市民素质起了很大作用,与此同时,不少社区学校出现了“百人怪圈”现象,也就是说参加学习活动的往往就那么百采个人,“老面孔”居多。本刊上一期刊登了《我看社区教育“老面孔”现象》一文后引起了读者热议,不少读者来电、来信,对社区教育“老面孔”现象提出了不少新的见解。本期将继续探讨社区教育“老面孔”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14.
周娟  国清  钱伟 《社区》2013,(13):35-35
300户在籍居民和20栋企业宿舍员工,如今绝大部分都搬离了社区辖区,在外租房居住,辖区也开始了大拆大建。没了居民集中居住区,没了休闲娱乐广场,没了开展工作的阵地,江苏省扬州市西峰社区成了名副其实的“空城”。让空城不空,让居民有归属感,如今西峰文艺团队创新社区管理,发挥起“磁场”效应,把“背井离乡”的居民牢牢凝聚在社区周围,让空壳社区的居民离乡离土不离“家”。  相似文献   

15.
《社区》2002,(13):28-29
上海市卢湾区关于建立三会制度的意见,特别是其中的评议会制度,规定社区成员代表可以评议政府派出机构,如街道办事处、公安警署、工商所、税务征收组等等,这无疑是对现状的一个挑战,是“媳妇”评“婆婆”,是对社区民主自治的一个保证和推进,是个利好的措施。青岛市北区关于社区居委会减负的意见,从另一个角度保证和推进了社区民主自治。这个意见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惊人的数字——社区居委会要承担17类139项工作任务,这怎么得了,就是跑断了“腿”,磨破了“嘴”,也很难完成得好,哪里有功夫去民主自治泥?怎能发挥社区这一城市先进管理机制的作用呢。无疑减负对推进民主自治、对社区工作者都是个利好的消息。两个“意见”的目的是一致的,推进社区民主自治进程。实践使他们意识到街道办事处与社区居委会的关系是推进这一进程的症结,这个问题不解决,上边两个文件的措施都会流于形式,为此,我们曾刊发过街道办事处与社区居委会是指导还是指挥的关系,不设街道办事处行不行等内容的文章。同时,我们也意识到,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条件,需要时间。但我们必须去创造条件,只争朝夕去解决这一问题。什么时候,社区居委会不再是街道办事处的“腿”和“嘴”了,民主自治进程就会大步向前了。  相似文献   

16.
余坤明  陈伟东  李德秋 《社区》2005,(19):16-17
随着社区建设的深入推进,社区居委会负担问题日益凸显,甚至成为阻碍社区发展的“瓶颈”。最近,笔者对武汉市江汉区“社区减负”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发现该区以理顺社区管理体制为突破口,坚持从源头上治理社区居委会负担的做法,为当前破解“社区减负”这一难题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职能转变试点堵住社区居委会行政性负担的源头目前,政府管理工作大量进入社区,但这种“进社区”往往只是工作任务进社区,相应的工作人员、工作经费、服务承诺、监督考核却没有进入社区,给社区居委会造成了人、财、物的极大负担。为解决这一问题,江汉区在将政府…  相似文献   

17.
郑杰 《社区》2012,(3):47-47
在宁夏盐池县城关街道花园社区,只要一提起社区居民的“当家人”——左春芳,辖区居民无不竖起大拇指拍手叫好。作为一名社区党支部副书记,她一心一意为辖区内5000多户居民,近2万人办实事,诠释着一名社区工作者的无私情怀。 “吃点苦,受点累也值得” “有困难请找左春芳”。这是左春芳1994年当选社区主任以后对社区居民的庄严承诺,也是她时刻提醒激励自己的座右铭。为了方便群众,左春芳把家里和居委会的电话告诉全小区的居民,只要是社区居民找到她,  相似文献   

18.
王桂茹 《社区》2009,(31):45-45
编辑部: 我是辽宁某市的一位社区工作人员。2009年5月,我从网络上看到《华商报》刊登的一则新闻:“小区物业办人去楼空,垃圾到处都是,无人清理,宝鸡市陈仓园一区2100多户居民苦不堪言。”这则消息主要是报道了宝鸡市金台区东风路街道陈仓园社区一区“物业跑了小区无人管”的情况。事隔半年,这个没有物业的小区到底怎么样了?居民的生活环境到底有没有改观?  相似文献   

19.
社区时讯     
阎义 《社区》2004,(7):7-9
北京市东城区 北新桥街道拨专款 “哺乳”社区工会今年,北京市东城区北新桥街道行政拨出一笔专款用于补助各社区工会作为活动经费。这已经是该街道第三次给各社区工会拨活动经费了。目前,该街道有17个社区,每个社区工会只有“4岁”,正在“哺乳”期。2002年,街道工会给社区工会配备了办公用品、保险柜等办公设备。在街道工会的努力下,街道办事处第一次给各社区工会拨了1000元活动经费。2003年,街道办事处又分别拨给各社区工会1000元活动经费,另外,街道工会也拨给各社区工会一定的活动经费。工会有了自己的活动经费后,在新建企业建会、开展…  相似文献   

20.
陈火根 《社区》2005,(24):24-25
在金华市区城中街道的青山社区,你找不到“一号楼”、“二号楼”这样在其他小区通用的标识。因为在这里,每一栋居民楼就好像一个人一样,都有一个别致而独特的名字,“剪纸楼”、“文艺楼”、“科普楼”……墙上大红醒目的命名牌,使这些楼道与众不同,有了浓浓的文化味儿。这些特色楼都是社区居民发挥自己的专长,自发参与,和社区居委会的干部一起创建的。青山社区是一个老社区,不少宿舍楼都已经有10~20年的历史了,外表看上去比较老旧,如何让这些旧宿舍楼看上去更漂亮,凸显出社区居民的精神风貌,一直是社区居民和居委会的干部经常琢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