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花间集>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人词集,在其创作中保留了唐诗创作的若干痕迹,并在词牌、意象等方面具有独特之处,一定程度对宋词和元散曲产生影响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80年代以来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领域呈现出一派生机 ,运用符号学、原型批评、叙事学等西方现代文学批评理论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的论著大量出现 ,其中不乏佳作。如林兴宅《艺术魅力的探寻》 ,陈植锷《诗歌意象论》、傅道彬《晚唐钟声》以及董乃斌的《李商隐研究》等等。这些研究 ,拓展了人们的视野 ,开阔了人们的思维 ,也使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分析与描述更为理性化了。然而 ,我还是始终比较固执地认为 ,文学研究 ,尤其是诗歌研究 ,感情始终是第一位的。做为一个中国古典诗词研究者 ,必须具备两个基础 ,其一是对资料的尽可能详尽的占有 ,包括文化…  相似文献   

3.
《花间集》是我国第一部文人词选集,在词的发展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但历代文人对《花间集》的态度和评价却褒贬不一。整理和研究这些矛盾复杂的评语和批评,对认识《花间集》的价值和意义,评价其词坛地位,以至于认识词体的演变发展轨迹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晚唐五代词和士人心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晚唐五代士人心态为基本切入点,探讨晚唐五代词之兴起。在唐末五代社会动荡,王纲解纽,儒学失去了其权威性,皇权也失去了其向心力,士人人格在乱世的震荡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开始顺时听命,追逐名利,注重享受娱乐,作为文化的建构者,士人人格的世俗化必然会对文学产生影响,于是"词"这一原本流行于民间,只供佐欢娱乐的文学样式开始受到士人的青睐。  相似文献   

5.
以《花间集》为代表的晚唐五代词,包蕴着丰富的地域文化信息,在词调、常用物象以及抒情范式等方面明显接受了南方地域文化的影响.词与地域文化的关系,在《花间集》中呈现了转折的态势.  相似文献   

6.
《花间集》是一部以反映晚唐五代时期各阶层妇女生活、情趣和相思恋情为主要内容的词集。长期以来, 学术界对花间词的评价一直很低, 本文从词的深层和整体美学效果入手, 以新的角度, 通过对女性的赞美、对爱情的讴歌、对妇女不幸遭遇的同情和对妇女劳动生活的讴唱等四个方面的深入考察, 对花间词的思想内容进行了重新审视和评价  相似文献   

7.
晚唐五代诗人非常推崇陶渊明的为人,甚至有将陶理想化的倾向。他们较为普遍地肯定了陶诗,并在创作实践中对陶诗的情趣、风格多有效仿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从微观的角度具体透视诗格和诗歌创作的互动是准确认识诗歌创作和诗学理论发展的基础。晚唐五代的苦吟诗风与诗格的“磨炼”理论、晚唐五代的清雅诗风及其在诗格中的理论体现恰好体现出晚唐五代诗歌创作思潮、诗坛风气与诗格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9.
2007年发表的晚唐五代文学研究论文(杜牧、李商隐研究文章除外),涉及面广、视角多样。其中作家综述性研究论文、文人诗歌与心态、词作、考证等方面论文颇值得关注,而小品文、传奇仍为晚唐五代文学研究中较为薄弱的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10.
汤显祖喜爱《花间集》由来已久,晚年更为其作了评点。曾有学者批评汤显祖的评点"内容极为贫乏",窃以为不够恰当,事实上汤显祖的评点覆盖面相当广:在内容方面,不仅阐发了花间艳词的情感内涵,而且揭示了花间词丰富的内容,以事实证明"词为艳科"之说是片面的;在艺术方面,对花间词的艺术特征进行了多角度探索,选择了词境与诗境、词境与画境相比较的批评视角;在词史方面,探讨了花间词的艺术渊源,也探讨了花间词对宋词乃至元明曲的影响。鉴于汤显祖在文坛的地位和评点本身的质量,他的评点不仅扩大了《花间集》的影响,推进了词学及诗词曲研究,而且为我们探讨他的戏曲创作道路、创作特色及其成因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相似文献   

11.
钓鱼,本与中国本土的儒道两家文化有着很深的渊源,庄子的《渔父》和屈原的《渔父》,乃文学史上最早以垂钓为题材的作品。唐代,佛学发达,中唐以后禅宗大行于世,钓鱼又带上了佛禅的文化意味,致使这一时期的钓鱼诗词具有了不同于初盛唐同类诗歌的创作旨趣。初盛唐的钓鱼诗大多比较质实,主要描写垂钓的环境和垂钓者怡然自得的情致,以及由垂钓而触发的人生感慨,从而形成一种轻快明净的调子。而中晚唐的钓鱼诗词却不同于此,禅宗不执著、随缘旷放的生命哲学,与道家自然无为、自由逍遥的人生智慧不谋而合,促成了中晚唐士人颓唐、放达的人生态度,诗酒留恋,渔歌畅情,成为士大夫风雅生活的内容之一。佛与渔的相通之处,被发挥到极致。这一时期的钓鱼诗词具有浓厚的佛禅意趣,具体表现为:任运随缘的人生态度;不加外求的佛学禅理;大钓不钓的开悟境界。而从文学映现生活的意义上来说,这些作品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时代知识分子阶层的心理期许和人格精神。  相似文献   

12.
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纂的《全宋诗》是规模最大的中国古典诗歌总集,是20世纪古文献整理的代表性成果;《全唐诗》更是诗歌总集整理的典范。但《全宋诗》、《全唐诗》重出、误收、重见的诗歌数量庞大,除前人所论,又有300余组,可粗略分为作者两收诗歌重录、《全唐诗》误收、《全宋诗》误收、诗歌重见不能考订时代等四种情况。《全宋诗》误收唐诗的部分,共计24组59例诗歌,或重录于近同,或误收于相关,或错讹于无绪,缘例释证,甄别真伪,可资参考。  相似文献   

13.
晚唐时期隐逸诗蔚为大观,其中相当部分诗作表现了诗人对艰危世事的忧惧、对社会不公的怨愤与不甘,体现出孤介不平的气质。而与晚唐相比,南唐隐逸诗在意境的营造上更加平和舒缓,在情感的抒发上更加平和圆融。这种变化与南唐士人生存环境的变化以及传统儒家精神失落而导致的士人心态的转变密切相关,同时也是诗人追求诗歌风雅含蓄之味的自然结果。  相似文献   

14.
吴伟业诗学主张推尊唐诗,不废宋诗.其诗歌创作主要取法唐诗,但艺术上又与宋诗有相似处.清初在吴伟业的直接影响下出现太仓十子,形成娄东诗派.其叙事诗的成就,影响了有清一代的诗歌创作.吴伟业不仅以其诗论,而且以其诗歌创作的广泛影响力参与到清初唐宋诗之争中.  相似文献   

15.
群体研究具有个体研究不能取代的优点。晚唐五代诗格独特的著作群体对这一时期诗格独特风貌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从著者身份的角度看,僧人是这一著作群体的主体,晚唐五代诗格显然受到佛教文化与思维方式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理论特征;从著者诗风的角度考察,晚唐五代诗格作者多为苦吟诗人,作诗重推敲重磨炼,受其影响,晚唐五代诗格论诗也以句法、磨炼为中心。  相似文献   

16.
《太平广记》记载有大量反映唐代妇女生活状况的史料,对认识和探讨唐代妇女婚恋、家庭生活及社会活动、社会地位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唐代妇女具有“择偶的自由”、“妇女不重贞操”、“男嫁女娶与妒妇惧内”等特点,充分反映出唐代妇女的社会地位确实有较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7.
《唐诗品汇》是明初高棵编选的以盛唐为宗的一部重要唐诗选本,诗体正变观是其诗学思想重要组成部分,分三部分:体因代变,正本清源,对唐以前成熟的诗歌体裁五、七古、五绝源流正变;以盛唐诗体为正、晚唐诗体为变的“一代诗体观”;古体为“正”,律、绝为古诗之“变”;五排律为六朝古诗之“变”,是后世五排律之“正”,七排律是后世该体之“正”;五律为“正”,七律为“变”;五言为“正”。七言为“变”,重视“正”,接受“变”。《品汇》以盛唐为宗,“四唐”、“九格”品诗,“终明之世,馆阁宗之”,其诗体正变观对诗体渊源流变研究和明、清诗人诗体辨析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8.
隐逸是唐末诗人的生存状态之一 ,由于时代不同 ,他们的隐逸方式也各具特色 ,在隐逸中表现了不同的思想感情。隐逸对唐末诗人的诗歌创作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使他们的作品在思想和艺术等方面均表现出不同的特色。  相似文献   

19.
选本是中国古代诗学的重要批评形态。它可以反映出一个批评家的文学批评观念,也可以反映出一个时代的文学思想的变化轨迹。研究唐中期唐诗选本可以明了唐中期唐诗观念流变的路向和诗歌审美倾向变化。  相似文献   

20.
唐末五代文人基本上以儒家入世精神为基础 ,他们期望改造不安现实 ,为了避免动乱之中的恐怖氛围借历史题材创作了较为委婉的咏史诗。但这种咏史诗亦有着丰富的现实意义 ,他们要求借前代误国的事实作为反省、警戒的借鉴。此时期咏史诗表现出作者的入世精神和作者的个人感情 ,因此 ,分为讽刺当世的方面和作者的悲叹之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