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东客家农民的生育观念和未来婚姻市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3年2月1日到23日,我们赴客家考察团一行八人对粤东客家地区进行了考察.在生育方面,我们考察的形式是问卷和入户访谈.我们考察的地点是广东梅州市近郊、大埔县、丰顺县和饶平县所属18个村庄,考察的对象是15岁到45岁的已婚育龄妇女.所使用的考察方法是人口学的定量方法加上人类学定性方法.我们收集到了632份问卷,总计调查到的1980年到1993年出生的婴儿达1427人.通过和客家人交谈,我们对客家农户的生育观也形成了一些宏观上的看法.本文就男孩偏好这一问题做些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2.
客家是汉族的一个分支,人们一般认为客家人是中原地区汉族移民的后代。分布相当广,而比较集中在广东、江西、福建和台湾等省,有自己群体的一些特点,如其语言保留了较多古汉语的“客家话”、比较尊“儒”敬“孔”、重视文化教育、有信奉各种神灵(如天神、地神、佛祖、城隍、伯公等)的习俗。1987年广东的客家人有约一千六百万,占全省人口的31%。在这个省,多数客家人所在地区与其它非客家人集中地区相比经济发展缓慢,相对贫困落后一些,这与所处山区丘陵地带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整个群体的发展意识有一定的关系。根据以往研究的记…  相似文献   

3.
中国生育健康社会科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生殖健康社会科学研究国际研讨会综述涂平,高尔生,赵鹏飞生育健康是人口、计划生育和公共卫生领域的一个新概念,近年来获得不断完善和发展.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对生育健康下了正式定义,并被19944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  相似文献   

4.
生育需求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育需求的经济分析周双超自50年代以来,以莱宾斯坦、贝克尔和伊斯特林等为代表的人口经济学家,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运用消费理论,有的还尝试结合社会学因素,对生育革命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做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他们基本上沿着对比养育孩子的成本──效用的研究轨...  相似文献   

5.
论独生子女产生机制的城乡差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独生子女产生机制的城乡差别陈俊杰中国农村长期是小农经济社会。传统的农耕生产方式深深地烙印了农民一整套对于生育的需求与看法──他们的生育观念。许多研究揭示,农民脑海深层的观念世界是二元的.他们觉得,人生不只有今世,还有来生;有阳间,还有阴曹。来世里日...  相似文献   

6.
上海失业、下岗人员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90年代以来,上海加大了国有企业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使得历史上长期积存下来的企业富余人员在就业存量中加速排放,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失业现象──下岗待工。本课题主要根据1995年10月1日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总资料(上海地区)和其它的有关统计资料,对下岗待工问题作一较为深入的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7.
关于在农村建立“教育──生育”控制机制的构想陈群农村的人口控制是当前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造成农村计划生育工作难度较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在诸多因素中,人口文化素质低是突出的因素之一。事实说明,人口的文化素质与生育意愿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论在我国建立新生育习俗李涌平生育习俗对人们并不陌生,它是围绕生育而形成的一整套的抽象的与生育相关的观念和具体的与生育相关的社会行为。生育习俗在思想上影响着人们的生育观念,在行为上左右着人们的生育结果。所以说,生育习俗与生育观念形成和强化的社会化过程密...  相似文献   

9.
生育文化是指人类在婚育繁衍方面形成的观念、道德、习俗和制度。新型生育文化建设是党和政府以我国社区经济、社会和文化现状为基础、面向21世纪人口与计生工作的战略性要求而提出来的。中共中央《决定》明确提出,“初步形成新的婚育观念和生育文化”是今后十年人口与计划生育六大工作目标之一,充分肯定了建设新型生育文化对稳定低生育水平的重要性,也揭示了建设新型生育文化与实行计划生育之间的内在必然联系。一、生育文化的内涵及特征生育文化的核心是生育观念。生育观念在精神或意识层面上的表现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对生育子女性别…  相似文献   

10.
新型生育文化是社会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新型生育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生育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精神文明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人口计生部门结合自身实际贯彻科学发展观打造和谐计生的具体行动。生育文化和生育文明的建设和形成,必将有力地推动和促进社会主义整体先进文化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和形成,也必将有力地促进和推动“平安泰州”的打造进程。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时期我国社会转型的加速,人们传统的生育观念、生育习俗、生育制度,以及与生育相关的知识、技术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生育文化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特征。但是也导致了人口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种种“不和谐”现象:低生育水平面临反弹的现实风险;人口素质总体水平不高,难以适应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的需要;出生人口性别比居高不下,给社会稳定带来潜在隐患。  相似文献   

12.
人口学校──智力投资的好地方陈少田四川省乐至县放生乡于1992年调整人口学校班子以来,村村建立了人口教育辅导站。3年来,他们积极探索宣传教育的新路子,把人口教育和生产技能、生活科技知识教育结合起来,解决了群众生产、生活、生育中的实际问题,增强了对群众...  相似文献   

13.
试析影响少数民族生育的文化基因──以贵州少数民族为例杨宗贵影响少数民族妇女生育的文化基因相对于汉族而言复杂得多。贵州世居民族就有十几个,各个民族有各自不同的居住地域、不同的经济文化特征、不同的心理素质、不同的道德规范、不同的信仰和不同的生活习俗等等。...  相似文献   

14.
生育文化的现代化和生育控制机制的转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结合中国的历史和实际,系统地讨论了生育文化的概念、内容和变迁,认为生育文化的现代化是21世纪中国内生型生育控制机制得以形成最为重要的内驱力,而河南省新密市建立社会保障机制的实践恰好提供了一个给人启迪的案例。  相似文献   

15.
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推行后,我国经历了短暂的二孩生育潜能释放期,而后多项生育支持政策遇冷,对提升总和生育率收效甚微。对家庭经济状况影响生育二孩的机制进行理论分析,发现存在高收入女性因高“生育代价”而减少生育二孩的“生存-生育冲突”机制以及女性因乡城流动和家庭化流动同时发生压力更大而减少生育二孩的“双重迁移”机制。为探究已婚女性流动人口生育两孩的影响因素及影响机制,选取2018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中流入江浙沪地区的已婚育龄女性(15~49岁),构建核心解释变量为家庭月收入、周工作时间以及亲属幼儿照料的Probit模型。为解决生育二孩与家庭收入之间的内生性问题,将正规就业、长期居留作为工具变量建立IVProbit模型。对全体样本回归后,发现如果忽视内生性问题,将低估高家庭月收入、低女性周工作时长对生育二孩的激励作用,同时也高估了亲属提供幼儿照料变量的正向作用。从生育旺盛期与非生育旺盛期、乡城与城城流动的分组回归结果来看,发现影响机制存在显著差异。分别在引入女性个人月收入与家庭月收入交互项和家庭化迁移与家庭月收入交互项后,发现生育旺盛期女性“生存-生育冲突机制”显著、乡城...  相似文献   

16.
“三结合”──计生工作的新路刘忠英,刘绍沛,陈德刚计生工作的重点在农村,而农村经济发展的第二步战略目标是带领农民奔小康。如何把计划生育与农村奔小康有机地结合起来?经过广大干部、群众的不断探索总结,终于找到了两者结合的有效途径--汁划生育与发展经济相结...  相似文献   

17.
人口是国家繁荣昌盛的“基本盘”。基于“基础设施-经济环境-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不可抗力因素”的城市生育环境分析框架,以2019~2020年中国省会城市(直辖市、港澳台除外)的数据,运用变异系数-TOPSIS模型和fsQCA方法,从组态视角解析了我国省会城市生育环境与人口增长的复杂因果关系。研究发现:(1)单个城市生育环境因素并不构成高人口增长的必要条件,但生态环境对人口增长发挥着更关键的作用。(2)在无不可抗力因素的影响下,驱动高人口增长的城市生育环境组态有3种类型,分别是环境哺育型、经济刺激型、经济-生态双重驱动型;在不可抗力因素的影响下,驱动高人口增长的城市生育环境组态仅有1种类型,经济-生态双重驱动型。(3)进一步分析发现,不可抗力因素并非直接影响人口增长的核心条件,但在其持续影响下,生育愈发悲观。(4)导致城市非高人口增长的4个组态均缺乏经济环境和生态环境作为核心条件。文章验证了驱动城市高人口增长的等效组态路径,明确了生态环境等因素存在差异激励效应。  相似文献   

18.
关于人口转变与生育转变的理论,人口学家曾作过许多不同学科角度的研究和探讨。从人口学的角度看,“人口转变”是指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增长(经过高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的过渡阶段),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的转变。而“生育转变”则不仅是由高生育率向低生育率的转变,而且还包括生育作为三位一体的社会现象,所具有的数量、时间和性别特征的转变,即由以早生、多生和择生(生男)为基本特征的传统生育向以晚生、少生和生男生女顺其自然为基本特征的生育现代化转变。  相似文献   

19.
论以提高妇女地位和创造低生育率环境为中心的社区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社区建设的思路我国的人口控制实际上是由三大块组成的,第一块是宏观领域,包括国家、省、地区和县;第二块是中观领域,指乡和村;第三块是微观领域,指生育的承担者──家庭或个人。长期以来,中国的人口控制走的是一条以宏观控制为主的道路,即由国家制定统一的人口控制政策和人口控制目标,然后逐级下达到省、地区、县和乡,并且主要用行政力量保证人口计划指标的完成。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口控制工作的深化,它也产生了许多新的问题。因为宏观控制主要考虑整体环境,基本上不考虑微观主体所面临的生育环境差异。这样,在生育…  相似文献   

20.
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以来,人口再生产实现了从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计划生育工作机构也相应发展,管理也日趋规范和完善。计划生育行政许可从过去的照顾生育一项发展为十几项,一些合理或不合理的行政许可,都在从严控制人口增长的名义下相继出台,有的甚至以地方性法规加以实施。在精简机构、转变政府职能的前提下,计划生育部门应取消一些不合理的行政许可,而其中影响最广、群众呼声最高的一孩生育行政许可应首先取消。一孩生育属合法生育。新婚夫妻在合法结婚后生育第一个孩子本在情理之中,无论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