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铁人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庆油田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特有的文化资源,在油田的开发建设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大庆油田作为国有特大型石油企业,尤其是作为铁人精神的发源地,必须把铁人精神升华到文化层面,构筑以铁人精神为核心,以创新、和谐为主要特征,以"三老四严""五项要求"为基本规范,持续成长的铁人文化,是当前摆在我们全油田职工面前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2.
王进喜作为大庆人的杰出代表,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典范,中国共产党人的楷模.他不仅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也为中国民族文化建设创造了不朽的精神财富——铁人精神.铁人精神是大庆精神的人格化体现,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传承,也是铁人王进喜人格精神的写照,凝结着王进喜厚重深沉的爱国情怀、个性鲜明的英雄气质、自强不息的意志品质和克己利人的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3.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发挥了巨大作用,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石油人。时隔50年,油田的发展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内外部的环境有了历史性的变迁,人们的思想观念也产生了变异。作为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思考和面对的课题是:从计划经济走到市场经济,从当年的艰苦创业到今天的持续发展,如何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育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传承、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使之内涵不断得到丰富、创新和升华,从而为油田发展注入新的思想文化动力。在具体实践中,要把传统教育方式与现代传播形式结合起来;把传统教育内容与现代发展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把优良传统继承与员工思想引导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4.
《走近铁人》是刘仁同志编著的一本研究和介绍铁人王进喜,并对铁人文化进行较为系统研究的具有学术价值的教科书;又是一部充满诗情画意的普及读物。该书以翔实的材料和通俗的文笔,以一种全新的视角,用独特的体例和形式,记录反映了铁人王进喜给大庆这座英雄的城市留下的精神矿藏与英雄故事。这本书,为人们深入系统地学习研究大庆会战历史,提供了宝贵的导引。  相似文献   

5.
铁人王进喜曾经带领过的队伍——大庆石油管理局钻井二公司在学习贯彻落实《二次创业指导纲要》过程中。他们明确提出:建设铁人文化、弘扬铁人文化,即塑造以铁人精神为核心、具有时代特征、企业特色、钻井特点的铁人文化。以铁人文化领航,发掘铁人精神的深层文化底蕴,不断培育丰富铁人精神的时代新内涵,打造企业文化优势,以文化力提升竞争力,以竞争力提升市场力。用铁人文化培育人用铁人精神铸魂炼魄。弘扬铁人文化、建设铁人队伍,这是钻井二公司企业文化建设不变的主题。无论形势怎么变化,他们坚持把铁人精神贯穿全员教育的主线始终没有改…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铁人精神常态化的观点,认为大庆作为一座城市有着自己的文化特色,铁人精神在大庆文化发展、城市文化形成以及促进大庆人文精神的养成都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意义.指出铁人精神常态化的意义,以及铁人精神常态化在大庆城市文化中的作用、对于石油企业文化的影响力以及其在石油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并对铁人精神进行深入挖掘和升华,实现其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突出铁人精神的精神本质,以铁人精神的精神内涵为主线,从东西方不同的视角挖掘铁人精神对大庆人文精神养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铁人精神作为党和人民的重要的文化自信符号,在党的伟大精神谱系中具有三重意义:铁人精神把党领导人民用历史唯物主义改造一个落后国家的成功,把党领导人民用劳动本位价值观改造一个传统社会的成功,把党领导人民用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教育塑造人的成功,清楚地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8.
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带来很多机遇和挑战,也赋予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新的时代内涵。作为共产党员要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要进一步继承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必须具备政治理论素质;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拓创意的意识。  相似文献   

9.
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是推进发展、构建和谐的强大文化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是一种强大的文化力,它创造了大庆油田一次创业的辉煌。在创建“百年油田”、搞好二次创业的关键时期,要推进发展、构建和谐,必须充分认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是文化力;推进发展、构建和谐,必须持续赋予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以新的更科学的时代发展内涵,从而不断创新丰富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使其更具有时代气息和文化品位, 发挥其强大的文化力的特殊作用,以文化力提升企业竞争力,为保障国家石油战略安全做出新贡献,实现大庆油田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0.
铁人精神作为大庆人的精神能源,具有助人成长的价值。把铁人精神主体化为大学生的精神品质,用铁人精神育德,是大学生精神成人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陈炎 《河北学刊》2004,24(5):5-10
在现代西方的政治语境下,左、右派别体现了人们对"自由"与"平等"、"博爱"之间不尽相同的价值取向.尽管它们分别代表了不同阶层或集团的利益,但各有其存在的理由和根据,其相互之间的制衡是公开的、平等的、程序化的.在此情况下,舆论上的彼此对立常常会导致行为上的互相妥协.在当代中国的政治语境下,由于历史的原因,使得左、右派别往往被赋予正、反不同的价值判断,因而其存在的理由是不平等的,其相互之间的制衡是非程序化的.在这种情况下,舆论上的表面一致并不能取代现实中的矛盾.因此,对激进与保守、左派与右派进行深入地反思,进而在二者之间建立起一种平等、理性、和平的制约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杨桂森 《江汉论坛》2004,1(6):48-50
本文以"应当"隐含着"能"与"不能"的价值旨趣为路径,认为"能"一方面是道德之外的有为,另一方面是道德之内的准许.前者是道德主体的能力所为,后者是道德原则的划界.由此认为,"应当"包含着已然与未然的张力,实现主体应尽之责与其能力、善与可欲之善有机结合,预示着伦理原则对人的引导和激励,并担当教化、教言的使命.  相似文献   

13.
14.
“养老”·“教养”·儒家“教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以往一些论著已经注意到"教养"这一说法的出现与上古中国庠序中的"养老"有关联,但对这"养老"的具体内涵的解释却并不准确。文章对"养老"的内涵重新作了分辨,并进而考察了先秦儒家在春秋战国之际对"教养"内涵的改造,从而找出了"教养"之所以后来与人的人格修养关联在一起的人文逻辑线索。通过对"教养"原意的追溯,论文揭示了先秦儒家教化的独特品格与其对于人的生命成全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宗教与科学的关系具有深刻的两面性:一方面,宗教追求的是"信仰",科学追求的是"知识",二者是有本质区别的。这种区别,既有可能导致宗教势力对科学行为的禁锢和迫害,又有可能诱发科学成果对宗教信仰的颠覆和批判。另一方面,如果宗教以理性为工具来追求信仰的话,就会在追求的动力和方法上与科学相联系。这种联系,既有可能促成科学的发生,又有可能促进科学的发展。在以往的研究中,人们常常只注意到宗教与科学之间相互冲突的一面,忽视了二者之间彼此联系的一面。而在西方的历史上,宗教的追求与科学的产生、宗教的热忱与科学的动力、宗教的信仰与科学的方法之间,都曾有过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狼"与"启蒙"     
陈舒劼 《江淮论坛》2006,(6):179-185
本文以《孤独者》、《山上的小屋》、《怀念狼》、《狼图腾》四个文本为例,探讨二十世纪中国现代文学中狼形象与启蒙含义之间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7.
"救亡"和"启蒙"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两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它们之间的"关系"问题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是学术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一些观点至今仍然被沿袭使用,对中国近现代思想以及文学研究都有很深的影响.本文将对这一问题进行重新探讨.  相似文献   

18.
李永中 《江汉论坛》2008,1(2):119-121
本文从封面、插图的角度考察<新青年>杂志"人"的视像的演变.文章认为,<新青年>杂志早期注重个人视像的建构,后期倾向于以底层阶级或革命阶级为代表的人民视像的营造.视像话语变化与文化思潮演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辨"齿、牙"     
田树生 《殷都学刊》2002,6(1):99-101
一些大型字典、辞书或齿、牙不分,或认为牙是臼齿。依《说文》、古文献、动物形态,牙实为尖锐的犬齿。  相似文献   

20.
"协作"与"合作"之辨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人们的社会生活及其交往关系中,合作是一种不同于协作的行为模式。然而,人们往往把它们混同起来。其实,在工业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框架下,所造就的只是一种协作的行为模式,在对工业社会历史阶段的超越过程中,我们需要确立的是合作的行为模式。人们的合作关系以及行为模式的建构,将意味着人们交往活动中出现一种更高形态的“差异互补”机制,也意味着人类社会走向一个更高级的历史阶段。因此,在社会治理模式建构方面,需要根据合作社会的要求去建构起一个合作的社会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