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产能过剩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亟须解决的问题。对产能过剩的治理不仅需要在产能的“量”上做减法,同时更应该关注产能“质”的提升。为了探究环境规制能否在削减落后产能的同时促进优质产能的形成,首先,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对2005—2018年中国264个城市的产能利用率进行了估算,结果发现,在这14年里,我国各城市基本处于产能过剩的状态;其次,从稳定增长、技术创新、绿色转型三个维度构造了优质产能综合指数,用于衡量产能质量的提升情况;最后,通过门限回归分析发现,环境规制对产能利用率和优质产能都有正面的促进作用,尤其是“中强”的环境规制能够在削减落后产能的同时促进低端产能向优质产能转型,“强”“中弱”和“弱”的环境规制不利于产能“量”与“质”的协同治理。 相似文献
2.
宏观调控是中国政府自定义的四大职能之一.产能过剩是多年来困扰中国经济的痼疾.政府如何进行调控来纠正市场失灵,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实现社会公正,却知易行难.1990年代以来,针对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的产能过剩问题,中国政府先后进行了多轮宏观调控,行政权力和经济手段并用、政策法规命令兼施.然几番调控,不仅未能化解产能过剩,反倒逆向催化了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行业产能的扩张和跃进,陷入诸多产业普遍过剩的困境.本文以1996年以来钢铁业的宏观调控过程为个案,通过对政府调控政策、手段及效用的深入研究,分析了影响政府宏观调控的诸多变量,揭示了中国式产能过剩与调控失效的政治经济逻辑,提出了推进国家制度建设、改进和优化政府宏观调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学界多从现象和数据出发分析产能过剩,忽视了产能过剩的本质和形成机制。产能过剩与中国经济发展相伴而生,当经济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时,产能过剩出现的频度、强度也较高。政府干预会加剧产能过剩,但也在制止产能过剩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产能过剩的成因及形成机制错综复杂,既有体制因素和市场因素,也包括产业自身的因素。不同产业、不同产品的产能过剩既有共性,也有特殊性,并与产品的供求周期密切相关,但其根本是市场因素。产能过剩无法从根本上消除,只能力促其最小化,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和错位发展理念不能解释产能过剩问题。文章根据动态比较优势理论对产能过剩及其相关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5.
钢铁工业作为一个生产周期长的行业,其投入产出间的时滞较长,极易引发产能过剩.我国钢铁工业的产能过剩问题既与工业本身的技术经济特征有关,也与我国宏观经济发展有关,还与地方政府的行为有关.要解决我国钢铁产能过剩问题,就必须提高产业集中度,促进产品结构升级,加强产业政策执行力,细化政策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6.
7.
政府补贴、过度投资与新能源产能过剩——以光伏和风能上市企业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我国新能源上市公司2008~2013年的投入产出数据为样本,运用导向DEA模型多阶段求解方法分析光伏和风能上市产业的产能过剩状况及其原因。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有近四分之三的新能源上市公司存在不同程度的投入冗余,产能过剩是复杂环境下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共同作用的结果;另外金融支持、人均GDP与总资产报酬率也对产能过剩有显著影响。要化解产能过剩问题,就应认清其不同的根源,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新常态下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是产能过剩。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产过剩问题具有必然性,我国具有市场机制下发生产能过剩的共同原因和因素。借助市场机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我国当前由特定原因形成的产能过剩,但无法从根本上消除产能过剩的内在可能性和原因。因为市场机制同样存在有限性和副作用,甚至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本身就是引发产品和产能过剩的环境,而干预主义的理论和政策存在不少问题,回顾过去几年政府采取的应对政策的成效并不太显著。从长期来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将政府的指导、调节与市场调节机制很好地结合起来才能较好地缓解产能过剩问题。新一届政府在新常态条件下既努力让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同时也采用有限的适度调节即“微调”政策,适合我国新常态特点的性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已有的宏观调控理论实现了发展和深化。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产能过剩条件下的企业扩张行为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在产能过剩的条件下企业仍然继续扩张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市场需求的持续增加激励企业不断扩大规模;另一方面,在产能过剩后,产业政策对企业生产规模的限定起了反向激励作用,使企业规模不断扩张,从而使产能过剩不断加大。最后,在研究分析基础上得出了相应的结论,并且提出了适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11.
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对我国的经济增长造成了十分显著的影响.当前我国经济进入由危机到复苏的阶段.在宏观调控中需要通过提炼积极财政政策的业绩和问题,从完善公共财政的决策、实施、监管机制的角度,明确财政政策在我国当前形势下的功能定位,提出后危机时代我国财政政策的措施组合和制度性构想,以加速推动我国经济复苏. 相似文献
12.
使用制造业1999~2006年的面板数据,从整体和分行业角度检验了FDI对中国制造业生产率的溢出效应及其渠道.研究发现,尽管整体上FDI水平、人力资本和后向溢出渠道的溢出效应显著为正,但人力资本交互项的结果表明其作用还很有限.分行业检验发现,在中高技术行业中,当期FDI的溢出效应都不明显.而且由于内资企业员工向外资的单向流动,反而产生了反向溢出.研究结果还表明,不论从整体角度还是分行业角度,内资企业的技术吸收能力对内资企业生产率提升都很微弱. 相似文献
13.
伴随网络技术的发展、网民数量的激增及网络舆论空间的生成,中国网络公共领域开始兴起并逐步成长。目前,我国网络公共领域尚处于不成熟的发展阶段,与现实政治过程有较强的互动性。本文通过对其进行具体的理论考察,揭示这种新型民主实践的可能性与运行机制,并研究其发展的限制因素,说明其不仅对我国公民社会的有序、健康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为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寻求到了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经济转型是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的客观要求,而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使得中国经济转型更为迫切。中国经济转型将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动力,从"质"和"量"两个方面为世界经济作出贡献。当前欧美发达国家向实体经济的回归,也使中国经济转型面临新的挑战和不确定性。针对当前日益抬头的贸易保护主义,本文提出,应在世界范围内构建一种更为公平、合理的相互包容性增长模式,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要从关注与顾及他国和地区利益中实现自身利益的增长,最终形成一种和谐共赢、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增长格局。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政治学研究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认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政治学的研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显示出了一些新的特点,诸如注重规范性和学术性理论研究;不断创新、综合运用各种研究方法;研究领域不断拓展;愈益关注现实政治研究等.在新的世纪,政治学的理论将不断得到创新,分支学科将有新的发展,更加强化"本土化",国际交流日趋频繁. 相似文献
16.
产业经济发展中的政府行为效率——以中国旅游产业为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历史过程看,是政府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释放了市场的力量,使得中国经济能够迅速发展,显现了政府干预行为的效率。作为新兴产业,旅游产业的发展过程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同时,中国旅游产业经济管理中的"政府失灵"现象非常突出。通过对旅游产业的分析可以看出,产业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实行积极而有限的政府职能,提高政府行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尤其是2006年以来,中国社会工作制度建设迎来前所未有战略机遇期。中国社会福利时代来临和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社会建设,社会管理创新和社会服务体系建设,尤其是由人力资源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强国,不约而同聚焦社工教育制度和社工人才培养。本文运用文献回顾、基础理论研究、宏观政策研究、实地参观考察、比较政策研究等方法,首次全面、系统回顾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发展阶段与历史变迁轨迹,并提出了完善社工教育制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理性精神觉醒于先秦 ,但在后来的发展中却显现动力不足。其重要原因是其觉醒过度。从中国理性的觉醒看 ,它走过了与西方———雅典理性觉醒不同道路 ,即审丑觉醒。它具体表现在中国传统理性与实践理性相疏离 ,理性意志弱化和消解、信仰匮乏。 相似文献
19.
大学的发展除了自身进化的内在逻辑,还与社会和时代的发展变化密切相关。大学的发展方式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顺时而动,与时俱进,乃大学前进发展的一条基本规律。随着所依托的社会环境和承担职能发生的深刻变化,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理念、发展内容和发展标准必须进行转型。在此基础上,本文剖析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式转型的特点,以及高等教育转型中政府、高校和社会各自担当的角色,提出正确处理高等教育发展方式转型中角色主体之间的关系,积极引导和推进学校、社会、政府三元组合向互动共赢的方向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0.
唐强奎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3,25(4):54-57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原理性和严密的逻辑性,需要用教学案例来加以补充、论证与讲述。本土化教学案例零距离、真实性强、通俗易懂、便于实践等优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本内容的丰富与补充,能有力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在中宣部、中组部与教育部的共同倡导下,教学案例本土化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学改革的新趋势,它既能适应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俱进的时代性,又能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