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江西社会科学》2015,(10):168-174
通过实行司法公开,产生一种"倒逼机制",即倒逼司法公正、倒逼办案质量和效率、倒逼权责统一、倒逼改进司法作风和提升司法公信力,是司法改革的基本目标。司法公信力是司法机关与社会公众之间在互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价值判断,其核心是司法机关对社会公众的信用与社会公众对司法机关的信任,其前提是司法的公正与公平。从十八届四中全会文件有关司法改革的内容来看,旨在通过司法体制改革和司法权运行机制改革,加强司法民主、司法监督及保障人权,逐步提升司法公信力。司法改革的内在逻辑清晰可辨,其目标是提升司法公信力,而提升司法公信力的前提是实现司法正义,实现司法正义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司法公开,司法公开可倒逼司法正义,司法公开是目前司法改革的突破点。  相似文献   

2.
司法公信力是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司法权威的重要标志,是民众对司法的信任、尊重、认同的心理态度和信仰程度.司法公信力的核心是一种评价信任,是司法公正的真实表达.当下中国司法公信力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就司法自身而言,其首要因素是司法不公、司法不廉、司法官道德失范.遏制司法不廉,强化法院的自身反腐,必须倡导良性司法.良性司法,是指让司法美德或者司法伦理成为每一位司法官在裁判活动中最重要的品质和操守,它是司法权良性运行的客观表现,具有道德公正性、道德责任性、"合理、合法、合情"性、道德规范性、道德权威和法律权威的统一性等特征.提高司法的公信力既是法院自身的期待,更是广大民众的迫切要求.为了实现良性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必须建立客观、科学的司法公信力的评价系统.  相似文献   

3.
陈慈幸 《晋阳学刊》2014,(4):90-101
为在刑事程序当中抚平被害人的创伤,经学界、实务界多方讨论,台湾终于于2009年7月核定「法务部推动修复式正义-建构对话机制、修复犯罪伤害计划」,并2010年9月1日起于台湾本岛当中数个检察署进行试行方案至今。本文拟就目前台湾实务所实施之修复式司法实务进行聚焦,并以实际实务文献进行铺陈,主针对修复式司法于目前台湾实际运作状况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大接收”和“大接管”是中国现代史上两次建设现代国家的大好契机,也是决定国共兴衰存亡的两件大事。作为其行为主体,国共两党却一败一成,总结其经验教训,对于今天建政建党很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前有许多地方和许多人都在研究台湾,台湾学者从各个学科的角度又是怎么研究台湾问题的?也许从台湾刊物的某一论文或某一位台湾学者的意见中,我们可能感觉不到台湾学者探讨台湾问题的特殊之处,但是我们若从宏面的历史的角度来看,台湾学者的台湾研究自有其观念表述的特定指谓、有其生存环境影响下的特定思想脉络、有其分析体系建构上的特殊形态。  相似文献   

6.
台湾省编译馆是台湾光复初期设立的一个重要文化机构,目的是为了编译教材等书籍,消除日本50年殖民统治的影响,在台湾重建中华文化。这个机构存在的时间不长,然而由于它正处在台湾文化重建的重要时期,因此它的意义和影响不可忽视。本文着重就台湾省编译馆开展台湾研究的缘起、过程和意义等方面进行考察。本文认为,在编译馆内开展台湾研究是许寿裳接受一批大陆学者的意见首先提出来的,它原本不是设立编译馆的意图,但在这方面却颇为顺利地展开。尤其是许寿裳在陈仪的支持下留用了一批日本学者,并使用台湾本地专才,很快就形成了一支有效率的研究队伍。许寿裳提议在编译馆内开展台湾研究,与他对战后如何在台湾重建中华文化的理解有关。在当时的情况下,他能把日本殖民统治与学者积累的学术成果区别开来,在文化重建过程中予以扬弃。这种理性思想及其作为十分难得,为后来的台湾研究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司法与行政:中国司法行政化及其检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法行政化是中国司法改革的重大阻碍和重要对象 ,它也是研究司法改革“中端”层面的很好切入。本文从中国司法行政化的宏观观察、症结分析和克服对策三个方面全面阐述了一条新的司法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8.
作为公共权力的运行过程,政府干预虽然在法律上具有先定力,但不具有终局性的法律效力,因此,法院对政府干预进行司法审查,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关键的问题在于,法院在对政府干预进行司法审查的过程中,应当秉承何种审查标准和审查态度.这构成法院司法审查的司法理念.在一般意义上,关于政府干预的形式合法性问题的司法审查,被认为是法院固有的权力,但对于政府干预的实质合法性问题的司法审查,法院存在两种明显对立的态度,并由此形成司法能动主义和司法节制主义两种司法理念.  相似文献   

9.
司法改革:司法本性的沦丧与重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司法的本质特性有 :中立性 ,独立性、专业性、民主性、权威性、被动性。我国的司法制度和近年推出的部分司法改革措施有许多方面违反了司法的这些本质特性 ,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些司法制度的缺陷和司法改革措施进行分析 ,以期探索我国司法改革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10.
自康熙元年 ( 1 6 6 2 )至康熙二十二年 ( 1 6 83) ,清中央政府与台湾明郑当局对峙 2 2年。康熙二十年 ( 1 6 81 ) ,康熙帝抓住国内“三藩之乱”平定、郑军败退台湾、郑经死去以及清福建水师恢复等有利时机 ,作出进取台湾的战略决策。决策后 ,康熙帝令施琅独任攻台主帅、抓紧进取台湾的军事准备 ,并确立“相机进攻”、“剿抚并用”进取台湾的方略。施琅遵旨于康熙二十二年六月武力攻克澎湖 ,随后即以和平的手段收取了台湾本岛 ,完成了海峡两岸的统一大业  相似文献   

11.
中国语境下的司法正义,尤其是在乡土社会表现为一种人情正义和感官正义,乡村的司法也有其自己的规律与特点。法官的角色不是消极中立,而是积极参与;裁判的依据不只是法律,更多的是习惯与伦理;裁判的场域不是庄严肃穆的法庭,而是田间地头、炕上开庭;裁判过程不是严格遵守诉讼程序,而是追求实质的正义。在乡土社会,正式的法律被弱化,法律作为纠纷解决的方式在乡土社会得不到广泛的推行。单从社会治理的角度来看,法治不是社会治理的唯一方式,我们应追求多元的社会治理方式。  相似文献   

12.
业务考评制度与刑事法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业务考评制度属法律规则之外的“规则”,在我国特定的司法背景和司法条件下,多年来业务考评制度在刑事司法实践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并仍然可能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但是,业务考评制度存在着大量“前现代”的观念和违反诉讼规律的制度设计,与现代刑事法治的要求不相符合,使司法人员处在“双重结构化”之中,从而产生了一系列负面效应。基于刑事法治的立场,立足于中国现实及社会背景,笔者主张取消法院系统的业务考评制度,彻底改造检察机关和公安机关的业务考评制度。  相似文献   

13.
中立、平等、透明、公正、高效、独立、文明是现代司法的基本理念.由于现代司法理念的许多原则和内容都直接来源于西方,不是由我国本土意识和本土诉讼文化为土壤构建起来的,导致中国传统诉讼文化与现代司法理念之间产生了一系列冲突,解决这些冲突有待于我国诉讼文化、司法体制与司法人员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论司法公正和司法独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平和正义是法的最高价值,立法和执法都应以此为价值目标.针对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司法腐败现象,应以司法公正等手段加以剔除和遏制.本文拟就司法公正的因素、司法独立的含义及要求作一探讨分析,并对司法公正和司法独立的关系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近代司法理论和制度开始构建。中国近代司法的构建是在民族国家观念兴起的基础上才得以展开的。具体而言,国家主权观念的形成为中国近代司法产生提供了外在条件,国家正当性理念的提出则为中国近代司法产生提供了内在条件。  相似文献   

16.
论中国宪法司法适用的出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中国出现了宪法司法适用现象。这一现象在打破宪法虚置化状况的同时,亦显示了宪法司法在功能、重心、方式上存在的诸多问题。要保证宪法司法适用的良性发展,必须实现三个转向:从使“宪法越位下放”、“宪法降格”转向使宪法至上;从专注私行为侵权转向重视公权力侵权;从普通司法程序引用转向有限制的司法审查。  相似文献   

17.
自然的玄化、情化、空灵化与中国诗歌意境的生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古代美学中的自然观大致上经历了老庄对自然的玄化、玄学对自然的情化和佛禅对自然的空灵化这样三个大的阶段。每个阶段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同,导致了对美学和艺术的影响不同。其中,老庄对自然的玄化所带来的有无虚实的辩证法为中国艺术意境的诞生提供了精神框架,玄学对自然的热爱形成了意境诗歌情景交融的血肉之躯,而佛禅对自然的空灵化处理使中国古代意境诗歌在情景交融的形态和有无虚实的辩证结构中充满了生命的灵机。中国古典诗歌意境的产生和发展是这三种不同的自然观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文化作为民族血脉,是人们共有的精神家园,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精神力量之源。实现中国特色文化强国之梦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一个长期的积累渐进过程。中国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历史征程中,必须统筹兼顾,协调共进。在建设文化强国大厦的时代工程中既要搞好顶层设计,科学谋划,又要注重积累,持之以恒。文化强国大厦必须立足于三大基石之上才能稳固久安,即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文化强国之梦提供科学理论基石,用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为文化强国之梦奠定优秀民族传统基石,用丰厚的文化建设成就铸成文化强国的实践检验基石。  相似文献   

19.
试论我国宪法司法化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莉 《阴山学刊》2003,16(1):74-77
宪法的政治性和宪法的法律性是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任何一个方面的缺失都会对另一个方面的充分性和真实性产生影响 ,从而进一步影响宪法本身。我国宪法司法化的障碍不仅仅是人们在观念上存在误区 ,更大的障碍在于体制障碍 ,其体制存在的缺陷和不足 ,限制了我国宪法的司法化。  相似文献   

20.
构建依法治国条件下司法与行政的规范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宪法的原则和规定上,现行宪法肯定的是司法与行政之间功能互补、并列平行的对等关系,这种规范关系的实现在中国虽面临着巨大的困难,但却是法治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渐进的改革策略应注重于:1、建立司法资源的法律保障制度;2、以司法行政权归属于省和中央两级并在司法机关与行政机关之间进行适当分配为架构,重新配置司法行政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