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族群文化具有诙谐性、亚文化性、社会冲击性、两面性及可塑性等基本特质,其兴起与扩张内蕴着历史与现实的必然性,由此形成构建和谐网络文化的存在论逻辑.以法治精神与伦理精神为基本内核的规则意识是构建和谐网络族群文化的价值基石,由此凸显其内在的理性精神.立足培育适合现代网络族群特质的和谐文化理念、培养内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共精神与公共生活实践理性、引领网络族群自觉地培育健康向上的伦理素养与现代交往规则意识,是探求构建和谐网络文化可能路径的基本立足点.  相似文献   

2.
黎熙元 《学术研究》2001,(12):110-114
土生葡人是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的一个具有独特国际意义和族群文化意义的族群.它伴随着15世纪以后葡萄牙人在亚洲通商、殖民活动的历程,在多个民族接触、通婚的基础上形成,其族群文化生动地体现了多元文化融合、并随着澳门社会变迁而发生变化的特征.本文从血缘、婚姻、语言、习俗、族群意识与族群关系及其文化变迁等方面来探讨土生葡人族群的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3.
李修仁 《理论界》2012,(7):189-190
自1992年韩中两国建交以来,越来越多的韩国人通过商务活动、学习交流等方式来到中国,而且,最近韩国人在华居留呈现长期化趋势,在一些大中城市里逐渐形成了被称为"韩国城"的族群社区(韩国社区)。在这样的韩国社区里,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社会网络。本文以在中国的韩国族群社区为例,探询韩国族群社区网络的情况,和族群社区里的社会网络的特点;以及其社会网络对韩国人的社会经济文化方面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中国网络语言研究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网络的普及与发展,网络语言已成为人们关注和研究的热点.近十年来,网络语言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特别是在收集整理网络语言,分析其特点、类型、成因,认识其表现形式,提出规范的对策建议等方面收获较大.但还存在不少问题,有待于进一步地研究探讨,以便更为有效地指导网民利用网络语言这一交际工具进行网络人际交流,从而提高网民的网络文化意识与素质.  相似文献   

5.
公民身份总是与具有文化稳定性与传承性的民族国家联系在一起,并通过媒介得以建构.在大众传媒语境中,公民身份中的弱势群体如第三世界国家的公民、少数族裔、女性等,经常被歪曲建构,其民族语言遭遇弱化或侵犯,也造成了这些群体的身份认同危机.互联网作为第四传媒,在全球化浪潮中,理应保护民族文化和少数族群的权利,让网民拥有相互交流、平等发表意见的公共领域,从文化的维度建构公民身份,促进民族认同与族群认同,促进多元文化与民族文化、世界语言与民族语言、男性公民与女性公民的平等交流,共存共荣.  相似文献   

6.
网络先进文化建设与网民自律意识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民自律意识培育是建设网络先进文化的客观需要,是净化网络环境的有效途径,"慎独"是建设网络先进文化的最高境界.有效地促进网络先进文化建设,强化网民自律意识培育,必须根据网民自律意识培育的客观规律办事,坚持网民自律意识培育的基本机制的协同(即主体能动决定机制、道德价值选择机制以及外部因素推动机制),推行有效的实施对策(人性化关怀、网络文明教育和制度化管理).  相似文献   

7.
蒲业虹 《东岳论丛》2019,40(3):39-45
当代中国进入自媒体时代,网民众多,网络政治文化安全问题日益引起关注。以往的有关研究在防范和解决网络政治文化安全方面提出了有益的建议,主要观点可以归纳为三类:加强正确的政治引导、提高网民政治素养、加强网络信息监管。然而,鉴于网络的虚拟性,这些现实社会具有一定成效的管理方法在加强网络政治文化安全方面往往事倍功半。本文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做人教育和慎独为入手处,提升社会公众的主体性,以增强维护网络政治文化安全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8.
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是提升安徽省文化软实力的新引擎。本文分析了安徽网络文化建设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并从打造品牌网站、发展网络文化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科学管理、提高网民的媒介素养、实施人才战略等六个方面,提出了加强安徽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文化涵化是文化变迁的一个主要内容,是指不同民族(或族群)相互接触引起原有文化的变迁,这种变迁通常是双向的。广西贺州客家族群长期与瑶、壮等兄弟民族(或族群)聚居生活,由于发展历史和生态环境的不同,经过长期的文化涵化,广西贺州客家族群在语言、风俗习惯、民间信仰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不同于其他地方客家族群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0.
相对于以书籍、报刊、电视、广播等媒介为传播工具的传统政治文化而言,当代中国网络政治文化的发展呈现出了互动化、匿名化、去权威化、高科技化等态势.它的传播主体是网民,传播条件是网络,传播内容是网络政治观念形态.网络政治文化对当代社会产生了双重的影响,为了构建和谐稳定有序的网络政治文化,当前要坚持先进文化发展方向,加强政府治理;注重技术创新,建设红色网站;推进电子政务,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培育网络政治文化队伍,发挥网络“把关人”作用;加快网络政治道德建设,规范网民政治参与;理性借鉴外国模式,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