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政党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根本利益,通过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来实现其政治目标的政治组织。政党制度亦称政党政治,是指一个国家通过政党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政治制度。它是统治阶级实现其政治统治的一种方式。中国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党制,美国实行共和党与民主党轮流执政的政党制。下面试对这两种不同制度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建立共治共享的城市社会治理制度成为关注的热点,“街道”处在这一问题的核心。街道管理体制是我国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基础性制度,而街道办事处又是街道管理体制的组织载体。以“政权化”的分析视角来看,我国城市街道管理体制的历史变迁能够映射出中央与地方关系、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转型。在城市经济发展体制、社会风险治理体制、城市政府分工机制等多重制度逻辑的影响下,街道办事处经历了从“弱政权化”到“准政权化”再到“半政权化”的过程,并为当前城市基层社会的治理带来诸多实践张力。我们应构建更具包容性、吸纳性、整全性的基层治理共同体,以纾解上述张力。  相似文献   

3.
一、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必然产物 政党制度是东西方国家政治生活中共有的特征,而具体的政党制度(即政党围绕国家政权开展活动而形成的一定的活动方式和组织形式)却有很大差别。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与公民社会关系论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的公民社会正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从产生过程来看,与西方不同,在我国,是先有政党,由政党领导民众夺取政权之后再发展市场经济,然后才有公民社会.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公民社会的兴起使党的执政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给党带来了利益表达、合法性和执政方式等方面的挑战.在我国,要促进公民社会的发展,必须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的培养和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西政党制度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共中央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和执政党地位进行了区分,为中西政党制度的比较性分析提供了一个科学的分析框架。本文分别从政党与国家政权的关系、政党之间的关系、政党的合法性来源、政党的内部组织结构四个方面对中西政党制度进行了比较分析,为完善当代中国政党制度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6.
李秘 《理论界》2009,(12):209-211
在新兴民主国家中,民主巩固仍是一个艰巨任务。在影响民主巩固的诸多因素中,政党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如果一个国家政党体系的稳定程度较高,而分裂程度和极化程度较低,则有利于促进民主的制度化和民主治理,从而有利于民主巩固。要形成有利于民主巩固的政党和政党制度,任何民主转型国家都必须有一个深思熟虑的民主化战略,其中包括选举制度的设计、社会分化结构的调节、民主化过程的把握等。  相似文献   

7.
伦理道德的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集中体现,加强马克思主义政党伦理建设是维护党的社会形象、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增强党长期执政正当性的基础性和根本性建设.中国共产党的政党伦理建设贯穿于革命、建设、改革实践的百年历程,构建出合乎共产党执政规律和中国实际的政党伦理体系,为百年大党永葆青春活力提供了有力支撑.以赓续共产主义道德为内核,始终确保百年大党伦理建设根本目标不偏移;以实现社会制度的公平正义为原则持续优化制度伦理,不断夯实百年大党伦理建设的制度保障;以塑造伦理认知、深化伦理认同、强化伦理自觉为路径,有效强化百年大党伦理建设的内在支撑.这既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政党伦理建设的历史经验,也是百年大党能够长期有效执政的根本政治保证.  相似文献   

8.
政治的稳定与发展,不仅依赖于各项政治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更为重要的是,它所确立的各项制度要能够得到人们自觉的遵从,即制度要具备应有的权威。从我国政治文明的发展前景来看,相较政党权威,政党制度权威是一个更为根本的问题,政党制度权威在促进我国政治文明建设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社会转型要求我们必须建构与重塑政党制度权威,以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实践;政党制度权威要求将制度权威置于各政党组织权威之上,彰显民主的特质,有助于推进我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政党制度权威为现代政治权威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维系着我国政治体系的稳定。  相似文献   

9.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组织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发展。但是与发达国家的社会组织发展水平相比,我国的社会组织发展并不理想,陷入了成长困境。以文化为基点,以资源、制度为两翼,以政党、政府、社会三者为主体,来构建我国社会组织发展困境的解释框架,不仅具备逻辑上的合理性,更有着现实中的实践性。根据文化、资源与制度的分析视角,公民文化的缺失与对社会组织文化认同的不足导致了我国社会组织发育的先天困境,进而造成了浅层次上资源供给不足的成长动力困境,以及深层次上制度建构滞后的发展保障困境。根据政党—政府—社会的三元分析模式,解决我国社会组织的发展困境,必须首先解决三者关于社会组织的文化认同问题,进而实现政党、政府与社会三者的有序合作。具体来说,应通过公民文化培养来达成执政党对社会组织的文化认同,使社会组织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现人民民主的有力工具;通过拓展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合作渠道,获取社会组织发展的资源渠道支撑;通过继续以加强配套法律建设与制度建设这种传统的路径为切入点,逐步破解我国社会组织发展的保障困境。  相似文献   

10.
从正式的制度结构来看,县级政权的结构形态表现为科层制组织支配形态.它的特征体现为结构的区分化、科层的分工化、专业化和运作的制度化和非人格性.从地方日常权力实践的视角来看,地方政治的运作形态呈现为政党卡理斯玛支配形态,政党卡理斯玛支配形态表现为以下特征:第一,政党成为合法性来源;第二,权力形态表现为中心边缘结构;第三,实质合理性;第四,结构分化与功能不分化.总的来看,地方政治运作表现为文本与实践的二元性特征.  相似文献   

11.
政治文化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任何社会形态的政治发展都会受到特定的历史因素和现实条件的影响。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现实社会变迁的实践造就了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多元格局,这种现状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方向、内容和进程产生着多重影响。  相似文献   

12.
迄今,学术界从多个角度对科学发展观进行了详尽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实际上,作为由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所提出的科学理论.科学发展观也蕴藏着对政党政治规律的遵循和运用,具体体现在: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和提出是政党履行基本功能的结果;科学发展观是对政党意识形态功能的运用;科学发展观是政党对社会生态的深刻洞察和积极应对;科学发展观是增强政党执政合法性的理论来源.从政党政治的角度来看,科学发展观同样具有先进性、时代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3.
政治冲突、政治整合与政治秩序论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政治秩序、政治冲突与政治整合是一个相互作用和影响的互动体系,他们之间构成一个“冲突—整合—有序—再冲突”的螺旋发展过程,其中政治冲突是问题,政治整合是手段,政治秩序则是前提和目的。厘清三者关系,对维系与发展现有的政治秩序是大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14.
先富群体尤其是私营企业主对政治参与的热衷已经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本文基于作者于2004-2005年在浙江所做的实地调查,对先富群体政治参与的态度与渠道、实质及影响力作了归纳与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让先富人群的政治参与得到有效地实现并将其纳入有序的参与轨道上来的对策.文章还就相关的理论议题作了评析.文章的基本结论是:浙江先富群体的政治参与已经从分配性、动员性的政治参与转变为竞争性、自主性、自我保护性的政治参与,但其象征性意义依然大于实质性的政治运作;需要通过开放政治空间,拓宽政治参与渠道,强化政治参与的制度化建设,使先富人群的政治参与得到有效的实现并将其纳入有序的参与轨道上来.  相似文献   

15.
政治博客的兴起对我国的政治和经济生活的影响日益加大,将在一定程度上推进社会的善治,尤其是对公民的政治参与、政治公开化、公民自治、政府的廉洁和效率、政府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等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必将有力推动政治文明的进程。但同时,要正确认识政治博客发展对社会政治经济秩序可能带来的冲击,采取积极的措施,引导政治博客的健康成长,形成文明、科学、民主的政治生活氛围。  相似文献   

16.
卢梭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浪漫主义者,他的<社会契约论>为我们贡献了一幅最美好的国家政治蓝图,<爱弥儿>则培养了最好的国家公民,两者共同指向实现人人平等自由的理想社会,并带有着极强的"乌托邦"印记,这是一种政治的浪漫化,更是浪漫化的政治,但正是这种理想化的社会所树立的现实标杆,成为人们为重拾自由与平等的政治理想不懈奋斗的重要的原动力.这一点即是卢梭政治"乌托邦"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7.
孙健 《学术研究》2013,(1):104-112,159,160
山陵使是指皇帝去世后,朝廷为兴办丧事临时设置的职位。自唐代设使以至宋代,围绕山陵使一职,衍生出独特的政治传统。这种政治传统在两个层面顺次辅开:一是山陵使必须由先朝宰相担任;二是山陵事毕后担任山陵使的宰相必须辞职离任。山陵使一职身兼政府首脑与私家葬礼主事人的双重身份,成为联系起"家"、"国"两端的纽带,从而在现实政治中发散出以山陵使为核心的政治文化,以之为切入点,可以对唐宋时期的家国构造体系有一个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政治信仰是政治哲学生成的精神基础,是其指向的最高境界,是其学科体系的核心范畴,是制约其全程的灵魂.如果政治信仰不明晰、不自觉,任何政治哲学体系恐怕难以建立起来,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同样如此.政治哲学的现实性与理想性品质并不是所谓政治的现实性与哲学的理想性的原始移植或机械相加,而是全新生成的.任何政治哲学对它所处的时代来说,都是现实的,也是理想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与其哲学、政治学相比的特质而言,它从来都是用它的"理想性"批判、感召、构建其现实性.所以,现在所谓构建或重建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重要的还是首先科学地研究马克思的政治信仰.  相似文献   

19.
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角度,对当代大学生的政治认同状况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政治认同作用不足的原因,并提出了增强其对大学生政治认同影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论政治国家的限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国家有着自身无法克服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政治国家淹没公民社会,社会被高度政治化,无法形成良性结构;背离公共利益,导致“制度僵化症”,以维护公共利益之名,行侵犯公民基本权利之实;权力寻租,导致两极分化、官民对立,乃至社会动荡。政治合法性危机是世界各国面临的普遍问题,表现为“实在的合法性危机”和“潜在的合法性危机”两个层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