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社会上日益重视人的价值问题,人们对名人的生平事迹及个性在经历中的表现与作用,越来越感兴趣,因而传记文学这种文学形式日益受到读者的欢迎。当代传记文学在西方国家出现了热潮。我国古代传记文学有着丰富的遗产。今天探讨我国古代传记文学的基本特征,以认识古代传记文学的传统,对当代新传记文学创作有重要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军队系统管理思想 ,贯穿于我军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 ,渗透于形势分折、战争  指导、军队建设等诸多方面。从整体考察战略形势、系统分析力量对比、统筹处理全局与局部关系三个方面对此进行初步探讨 ,对于指导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和军队建设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作的报告中指出:“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正确认识这个阶段“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是我们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和政策的根本依据”,“是极为重要的问题”.那么,我国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是一个什么样的历史阶段,它有些什么样的基本特征呢?本文试从这方面谈谈学习体会。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藩属制度于周代形成、汉代确立、唐代创新、明代强化、清代完备,同姓藩国、境内属国、羁縻府州、都司卫所和藩部曾分别是上述五个阶段中的藩属主体,藩属制度在各阶段有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文史哲》2016,(3)
集句词是词中的一个独特门类。从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来看,集句词不仅具有鲜明的阶段性和时代性,而且具有突出的类别性和地域性。集句词的出现及其基本特征的形成,既受到唐诗经典化和西昆诗人重视用典技巧的直接推动,也受到集句诗、词的兴衰和清代词派的深刻影响,又跟集句词人追求"以故为新"和江南的地方文化等方面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古代城市中民间社、会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云瀚 《人文杂志》2001,(1):137-141
中国古代城市中的民间结社大致上都源于"群之可聚,相与利之"的群体意识.与西方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市民结社相比,中国古代城市中的民间结社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宗族性、地域性和官府性.这三个特征紧密结合,直接制约了相对独立的市民团体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具有源远流长的政治协商传统,其历史实践具体表现为政权体制内的咨询、朝议和谏议以及体制外的清议和乡议。与现代西方协商民主理论相比较能够突显出中国古代政治协商传统的基本特征,其精华可归纳为以民为本、以和为贵、以义为上、以情为基、以德为重。面对现代民主的要求,我们还应该在批判地继承和创造地转化中使其与时偕行,在新的历史时期发掘其历久而弥新的伟大价值。  相似文献   

8.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个科学论断,是在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的决议中首次提出来的;后来,党的十二大报告和十二届六中全会的决议又加以肯定。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党的十三大,又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全面阐述了这一论断。这个论断犹如一条红线贯串于十三大报告的始终。它是我们学习和理解十三大报告的关键。它以崭新的思想内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本文想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追赶型经济决定了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特性是政府主导,宏观调控的基本目标是在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的基础上逐步提高经济增长效益和质量;转轨型经济决定了我国宏观调控的兼容性和市场化取向,决定了我国主流宏观经济政策的改变,同时也给我国的宏观调控带来巨大挑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决定了我国宏观调控的性质是在保证市场效率的基础上,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0.
农户是农业生产的基本单元,它掌握着生产要素的配置权,并兼有自身投入和运用其他层次投入(例如,银行信用资金)的双重职能。显然,农户投资行为合理与否影响的不仅仅是自身的再生产,而且还包括整个农村经济甚至整个国民经济。因此,认真研究农户投资行为,把握其行为机理,对于我们从宏观上引导和控制农户投资行为。增加农业投入,无疑地有着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对改革以来我国农户投资行为的动态时序作一考察,不难发现农户投资行为具有以下特征: 1.农户投资低而不稳,呈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收入是农户投资资金形成和积累的源泉动力,收入水平决定着支出规模的可能大小。下面的分析表明,改革以来我国农户投资的实际水平与收入增长所提供的投资供给能力并不相称,其主要表现是:  相似文献   

11.
沈大明 《社会科学》2006,(7):139-145
中国古代司法的证据主要分为七种,但存在证据制度上的先天不足,表现在与西方重神判的宗教传统不同,中国审判重人判,重视口供与刑讯逼供的采用等。与西方法律相比较,中国古代的证据制度内容比较简单,加上证据采集手段的简单粗糙,官员注重自由心证,导致刑讯逼供频繁,冤假错案时有发生,证据制度应有的功能与作用发挥得并不充分。  相似文献   

12.
与西方传统"唯识主义"的"意识美学"不同,中国古代美学是一种"唯身主义"的"身体美学".这一身体美学意蕴既体现在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是一种以身为喻的生命象征活动,又体现在男女两性的原发生命对话机制之中.而这一对话机制不仅反映在对虚实相间、动静相生等艺术形式美的追求,而且体现在对"中和之美"和"因感生情"艺术主题的反映,同时还体现在以身体的族类化而在文学艺术中以有限体现无限、以特殊反映一般从而达到对生命不朽的形上慰藉.从身体角度还原中国古典美学,可以发现其殊异于西方传统美学的另一番气象.  相似文献   

13.
何立波 《河北学刊》2004,24(6):89-94
中国永昌(西汉骊靬县旧址)发现"罗马城",且为古罗马克拉苏远征军后裔的居住地,是近年来媒体不断报道的一个热点.从严谨的历史研究角度看,这是根本不可能的.无论是西方古典文献还是中国古代史书,都彻底否定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4.
试论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批判与继承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离不开理性认识和忠于史实的科学态度.中国传统政治制度除众所周知的集权专制与推行愚民政策的反动特征外,它至少还具有四个基本特点政治形态总体适应性与具体时代性统一、政治结构内在发展性与外部开放性共存、政治机制内涵传承性与主体创新性互动、政治理念一定理想性与浓厚致用性结合.把握这些特点,有助于实事求是地解读这一制度,充分挖掘其政治资源,更好地继承其中的优秀遗产,为现实社会政治改革服务.  相似文献   

15.
杨华 《江汉论坛》2003,(1):68-74
先秦用血制度主要分为祭礼用血、衅礼用血和盟誓用血三大类.本文在前贤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传世经学文本和近年出土材料,对庙、社、寝、台、厩、库、学宫等宫室之衅,鼓、旗、剑、车、钟等军器之衅,龟、策、庙主、社主等祭器之衅,分别加以爬梳研究,辩正历代经学注疏的种种误识.进而揭示,衅礼实际上是一种摸拟巫术,其最大功能在于"尊而神之".认为上古的血崇拜和血巫术被仪式化和制度化,并且在儒家经典("三礼"及其它经书)中得以文本化的过程,对于探索儒家的宗教性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6.
冷战后美国对华政策的基本特征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如何定位中国的问题上表现出很大的摇摆性和不确定性;其次,在对华政策的内容上表现出明显的两面性;最后,在对华政策的目标上表现丰富内涵的多重性。  相似文献   

17.
“刑以秋冬”的司法时令思想有确切文字记载的是春秋时期,但这一思想的起源还应早于此。自汉代起,“刑以秋冬”的思想逐渐发展成我国古代的一项司法制度,并最终在唐代得到完善。在发展的过程中,轻罪与时令的关系逐渐断绝,而关于死刑行刑的规定却越来越详细。司法时令制度的哲学基础是“天人合一”、“天人相关”的思想,其现实基础是以农业为主的经济状况。  相似文献   

18.
论中国古代的"亲亲相隐"制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亲亲相隐”思想最早源自中国古代先秦儒家“父子相隐”的理论学说,随着中国古代法律的儒家化,最终成为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并经久不衰,持续至清朝末年。作者考察了其思想的源起以及在中国历代法律制度中的体现,探讨了传统中国法律中的道德因素以及该制度的历史成因。  相似文献   

19.
中国社会转型期行政文化的基本特征与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社会转型期的行政文化,由于历史的与现实的、传统的与外来的等多重因素杂糅其间,颇似一个复杂的矛盾体,其最突出的特征为成分上的驳杂性、内容上的冲突性和形态上的过渡性.其变革的主要价值取向应为民主法理型行政文化、服务契约型行政文化和公平效率型行政文化.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乡村治理的基本模式及其历史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曾经长期实行以乡里制度和保甲制度为代表的乡村治理制度.乡村治理制度经历了三个主要的变迁阶段,即乡官制时期、转折时期和职役制时期,体现出不同的治理模式.随着中国封建专制的强化.传统的乡村治理受到的干预和控制逐步增强,自治色彩逐步减弱,越来越不适应农村的社会现实.最终被清末地方自治所取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