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依据史籍的零星记载,借助方志的相关资料,考论了黄河三角洲古代工商业的概况。文章认为:丰富的自然资源与濒海临水的区位优势,使黄河三角洲自古即有发达的手工业与商业经济。其中,制盐业与纺织业为黄河三角洲最发达的手工业部门,产品为历代朝廷所倚重。早在先秦时期即已产生的商业活动延至明清仍久盛不衰,繁荣昌盛。  相似文献   

2.
地理环境与物产具有比较优势,加上政府适宜的宏观调控举措,构筑了商品经济发育的适宜空间,使黄河三角洲古代商品经济的发育在山东乃至全国处于较高水平。但黄河三角洲古代商品经济发展地域不够均衡,南北差异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3.
历史上中西方经济的发展中均出现过重农抑商的经济思想,但是在那之后却出现了中西方经济发展截然不同的道路。笔者发现大多数学者在中西方经济比较时,凡涉及到农业与工商业之间的关系问题时,把手工业与商业统称为工商业,实际上仅仅在谈论商业,手工业多是一笔带过。笔者认为,除了文化和政治制度上的不同导致“重农抑商”政策存在差别外,中国古代抑的是手工业和商业,而西方抑的是商业。这种对手工业的不同对待,笔者认为也是导致中西方经济发展道路不同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封建官府通过完备的官营手工业组织对手工业实行全面而直接的管理和控制 ,英法则由于城市与封建庄园竞争、王室权力衰微等原因 ,未能使官府手工业处于主导地位。英法王室主要通过颁布法规和专利权来行使对手工业的管理权。中国和英法不同规模和地位的官府手工业 ,直接影响着社会转型时期本国手工业向近代手工工场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5.
新石器时代手工业生产的主要特征为 :出现了一些对人类发展具有决定意义的手工业部门 ;新的手工业生产的技艺与工艺被采用 ;各个手工业生产部门的规模都有所扩大 ;手工业品的产量大幅度提高 ;手工业技艺水平在各地域呈现了明显的不平衡性。  相似文献   

6.
过去手工业被认为是依靠个人手艺的高低,以人力和工具加工原料,改变其性质、形式或配合,使之成为制造品的一种生产力量。然而现在手工业已经不再仅仅作为一种生产力量存在,而更多的是为现代人提供一种服务,给予人们文化上的享受和归属感。这种变化也反过来刺激了手工业消费,推动了手工业的新发展。本文通过对手工业功能的回顾、高新技术产业时代手工业的功能、手工业功能转变的理论分析及现实意义三个方面来了解手工业发展的状态与趋势,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春秋时期手工业的生产较之前代进入了空前繁荣的阶段,繁荣的手工业生产对当时的商业生产及其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其一,私营手工业生产方式促生了当时商人集团的出现;其二,商品贸易的开展与繁荣离不开手工业的发展,而手工业的发展更促进了商品贸易广泛开展;其三,货币的大规模生产与货币流通推动商品货币关系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8.
黄河三角洲移民文化的特点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黄河三角洲的居民大多由不同时期的外来移民融合而成。其中,山西洪洞移民构成了黄河三角洲移民的主体,黄河三角洲文化也因此烙上了浓重的山西移民文化印记:这里的地名印记着移民创业的史实,民间传说透露着移民对先祖来路的模糊记忆,黄河三角洲人的生理特征与行为习惯等带着明显的移民痕迹,许多民间习俗也与晋南民俗如出一辙。  相似文献   

9.
由于黄河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入海方位和冲淤范围的不同 ,学术界将黄河三角洲界定为古代黄河三角洲、近代黄河三角洲、现代黄河三角洲。从地质、人文历史、自然科学等方面对古代黄河三角洲、近代黄河三角洲的成陆过程进行考证分析 ,对于进一步研究开发利用现代黄河三角州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介绍黄河三角洲的区域概况,并对生态占用研究方法进行描述。应用此方法对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2008年的生态占用和生态容量进行量化分析和计算。利用生态占用计算结果对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社会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测度,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为黄河三角洲的生态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黄三角"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为"黄三角"发展带来良好机遇。但是"黄三角"生态脆弱,淡水资源相对贫乏,尤其是地下水资源因长期超量开采使用日趋枯竭,地下水位大范围下降、水质遭到污染,并引发地面沉降、咸水入侵等环境地质问题。严峻的现实决定"黄三角"开发必须重视地下水资源的保护,走发展高效生态经济之路。要在"黄三角"开发的大背景下维护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能力,必须完善法律机制,以形成制度保障。"黄三角"地区应应时所需,针对现行立法中地下水资源保护基本法缺乏、相关制度可操作性欠缺等不足,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导向,加快立法步伐、完善制度设计、加大惩处力度等,以使地下水资源得到切实有效的保障。  相似文献   

12.
2009年11月23日,国务院批复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标志着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必然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黄河三角洲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市场机制成熟、经济基础雄厚,推行水污染物排污权交易条件已经成熟。作为一种已经被实践证明了的环境经济手段,通过完善相关的排污许可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以及初始指标分配制度,培育统一的市场,加强政府监管,必将促进黄河三角洲经济的腾飞。  相似文献   

13.
"黄三角"开发势在必行,但"黄三角"淡水资源相对贫乏,尤其是地下水资源因长期超量开采使用日趋枯竭,地下水位大范围下降、水质遭到污染,并引发地面沉降、咸水入侵等环境地质问题。要在"黄三角"开发的大背景下维护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能力,必须完善法律机制,以形成制度保障。"黄三角"地区应应时所需,针对现行立法中地下水资源保护基本法缺乏、相关制度可操作性欠缺、惩罚力度不够等不足,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导向,加快立法步伐、完善制度设计、加大惩处力度等,以使地下水资源得到切实有效的保障。  相似文献   

14.
促进城市的集群化发展是当前中国城镇化和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黄河三角洲地区以东营和滨州为中心、以县域城市为基础、以众多乡镇为基本单元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城市群体系。从发展模式上看,黄河三角洲城市集群化发展属于"双极多走廊"模式,其城市发展仍处于规模收益递增阶段,城镇化仍是黄河三角洲地区未来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要根据黄河三角洲的实际,积极实施中心极化、产城互动、生态优先、科技兴城、制度创新、城际联动等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5.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期,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至关重要,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首要。以生态脆弱区黄河三角洲为研究对象,采用云理论与关联函数构建乡村承接城市产业转移潜力测度模型,集成产业吸引、产业承接、产业选择和产业发展能力建立其潜力测度指标体系,对黄河三角洲乡村承接城市产业转移潜力进行纵向、横向与趋势三维度分析。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乡村承接城市产业转移潜力在2008—2017年由较弱到常规潜力等级,再到较高潜力等级,总体上呈现出稳定提升的趋势,但其潜力等级均位于理想潜力等级之下,尚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境内19个地区的潜力变化已呈现“三大梯度”的发展状态,而且各地区具有多样性的后期变动趋势,同时地区之间还存在相对明显的“都市联动”特征;趋势变迁分析中,黄河三角洲整体潜力维持相对稳定的态势,但仍存在局部短板指标影响其潜力的提升,尤其是后期发中需要注重“资本入乡、信息强乡、科技兴乡”等。  相似文献   

16.
西汉时期黄河曾多次泛滥,给人民生活带来灾难。黄河成灾的原因,既有自然的影响,亦有社会的因素。西汉政府多次组织治理黄河,从而保障了人民的生命财产,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也为后代治理黄河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黄河三角洲开发可以追溯到元末明初的移民垦殖,但大规模开发始于建国以后,可分为五个阶段。回顾黄河三角洲开发历史,既有经验值得总结,也有教训应当汲取。在实施黄蓝国家战略的新时期,应当以史为镜,把确立战略目标作为谋划发展的根本所在,把坚持发展定位作为跨越发展的关键之举,把基础理论研究作为科学决策的主要依据,把完善基础设施作为开发建设的重要支撑,把培育主导产业作为转型发展的基本路径,把区域协调合作作为凝心聚力的必然选择,以此促进黄河三角洲地区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8.
区域空间结构以资源和要素的空间组合而产生经济活动及特有的经济效益。废黄河三角洲地区空间结构处于低水平均衡状态,区位指向明显,内部之间缺少联系,其空间开发应以港口为先导,以产业为支撑,以城镇为载体,点轴式开发,构建一轴一带三区多节点的空间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19.
山东东营的历史文化资源包括南部广饶的兵家文化资源、北部黄河入海口的自然风光资源、移民和民俗文化资源、红色文化资源以及石油文化资源。为此,在现代旅游视域下,南部广饶应突出军事旅游主题;北部黄河口可建设"梦幻黄河口"超级剧场;中心城区可建设百鸟园和石油主题乐园、民俗园、吕剧剧场和红色旅游基地。  相似文献   

20.
东周时期,今北京及附近地区的燕地手工业生产继续发展。手工业生产范围更加广泛,专业分工和手工业内部分工更加细密。冶铁、煮盐、漆器等成为新兴的手工业部门,尤其是冶铁业已成为最主要的手工业部门。其他重要的手工业部门有青铜冶铸、金银器加工、兵器制造、制陶、铸币业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