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侗族诗人姚茂椿那些歌咏侗乡生活的诗篇,不仅能让你欣赏到古老侗乡奇异的风俗和迷人的风光,而且能让你感受到一种侗乡文化生生不息、挫而弥坚的活力和坚韧如钢、永不屈服的生命意志。茂椿像一个激情澎湃、生命飞扬的运动员,用活力涂抹山水,用青春点燃希望,用汗水谱写乐章,选自他的诗集《放飞》中的诗作《闯滩》,就是一篇凝结智慧、  相似文献   

2.
侗族大歌:行云流水的和谐之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旭昉 《民族论坛》2008,(6):12-12,16
<正>到过侗乡的人,都知道侗乡是"歌的海洋,舞的家乡"。无论你走进哪个寨子,处处都能感受到侗族音乐的魅力与侗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在通道侗族自治县的侗家山寨,更是歌声飞扬,芦笙嘹亮。小伙子吹着悠扬的芦笙,姑娘们穿上节日的盛装于鼓楼前翩翩起舞,甜美的笑容在歌声里显得格外灿烂。这祥和喜庆的氛围使人似乎进入了一片歌舞升平的桃源圣地。  相似文献   

3.
<正>沿通道县城西南方向的沅水上溯,就到达了“百里侗 文化长廊”的轴心地带。这里的山水情韵、侗式建筑和侗乡风情,使人情不自禁产生一种对纯自然和纯文化的回归之感。侗文化旅游在侗乡的兴起,使得侗族民间艺术及其创造者们的神秘面纱逐步被寻访的人们掀开。家住中国皇都侗文化村的吴尚德老人,就是一位成长于斯成就于斯的侗族民间音乐艺术家。 老人今年65岁了,虽年逾花甲,但是他对艺术的无限  相似文献   

4.
《民族论坛》2012,(15):18-20
<正>盛夏时节,湖北省恩施市芭蕉侗族乡枫香坡,入眼就是一片喜人的绿色。这绿色给巍峨连绵的大山披上了绿披风,映衬着清幽幽的溪水,点缀着侗乡富有民族风情的民居。茶叶产业是侗乡的特色产业,也是恩施山区农民的"绿色银行"。"你看看,这些茶叶都是我们家种的,一共种了6亩。忙起来的话,我们就会请人帮忙摘茶。"侗族老人冯兴林指着一丛丛绿意盎然的茶树告诉我们,精神矍铄。  相似文献   

5.
李志清教授告诉我们,选择桂北侗乡抢花炮作为仪式性少数民族体育的个案进行研究,最初是出于一种直觉,"20年前,笔者到侗乡参加一个全国会议,会议期间参观了侗寨.初次进入少数民族聚居区,侗族男子吹出的苍凉的芦笙久久萦绕心头,对山寨淳朴的民风民俗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相似文献   

6.
<正>鼓楼的来历鼓楼是侗寨特有的标志。每个侗乡村寨,几乎都建有一座鼓楼,较大的寨子甚至超过三座。鼓楼结构精巧,飞阁重檐,  相似文献   

7.
一个痛失丈夫28年的湘籍女子,含辛茹苦地带着3个子女,仅靠着月薪65元的收入,在贵州省黔东南自治州黎平县德顺乡黑洞村当民办教师21个春秋,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侗乡教育事业,被村民称为“石仙女”;学生们称她“石奶奶”,她留给了侗乡大地母亲般的深情。石磊,贵州省黎...  相似文献   

8.
走进通道侗乡,最令人流连忘返的,是那淳朴、浓厚神奇的民俗风情。———1、饮食侗乡饮食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酸、甜、酒、糯”“酸鱼糯饭常留客,米酒油茶宴佳宾”,这句流传在侗乡的民谣浓缩了侗族饮食的主要形式。在侗乡,家家户户都有酸水坛子,酸菜是每餐必不可少的佳肴。尤为美味的是腌酸鱼。制作酸鱼时先将鱼肚剖开,洗清内脏,拌上食盐、辣粉、糯米粉和香料,放进瓷坛或木桶密封盖严即可。侗乡酸鱼风味独特,十分爽口。糯米饭是侗家主食中的上品。古老乡风“大碗酒,抓团饭,传杯换盏”保留至今。入席前,人人净手,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热情…  相似文献   

9.
2009年岁末在京观看了第一部真正取材于侗乡生活、用侗语录制的电影——《我们的嗓嘎》,内心喜出望外而又百感交集。影片让我的思绪又回到了上世纪80年代初故乡的生活——那个地处湘黔桂三省交界处偏远闭塞的通道侗乡。  相似文献   

10.
在边远的新晃侗乡,有这么一位老人,当你和他谈起民族古籍,他如数家珍;讲起民族文化,他津津乐道;说起民俗民风,他VI若悬河;提起民间文学,他信手拈来;唱起侗歌,他如痴如醉,他就是现年82岁的禾滩中学退休教师张家桢。  相似文献   

11.
侗族人民热爱公益事业的传统风尚,在建设社会主义文明中正在发扬光大. 侗乡路翻过层叠的高山,沿着叮咚的山溪,不论您从哪里进入侗乡,都会发现:这里几乎没有泥泞的路.您每一步都会踏在一块牢固、平坦的石板上,犹如赤脚走在嵌木地板上一样舒适. 侗乡村与村、寨与寨之间,都是石板路.路陡就砌成级;路平则铺成板.大雨滂沱,用不着耽心滑倒;摸黑夜行,也使不上灯笼、手电.一支民歌唱得好:  相似文献   

12.
正南楚福地,侗乡通道,楚越文化交融荟萃的坦途与通衢,这是一条绿色通廊,一条生态通廊。也许是上天造化,亦或是物竞天择,这里的侗族饮食也是如此地绿色和生态,如此地多姿多彩,足以吊足你的胃口,诱惑你的舌尖。奇异美味的食材,毫无雕饰的制作技艺,让这方山水与这方侗民创意和传承下来的林林总总、意蕴万千的侗乡美食牢牢地hold住你的胃口。  相似文献   

13.
<正> 芦笙是我国苗、侗等民族所喜爱的吹管乐器,在苗岭侗乡广泛流传,已有两千年的历史了。芦笙由六支竹管组成,大的长至一、二丈、小的只有八、九寸。各地的芦竹在构造和调音上有显著差异,但都声音悠扬悦耳。其伴奏的莽筒,大有八、九寸直径,用树干挖空而成,内安一支有簧塞的竹管,用时两人抬一人吹,声音低沉而雄浑。侗族的传说认为:是苗族和侗族的祖先共同吹响了芦笙,使两个民族世代友好相处,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因此,苗岭侗乡的村村寨寨都有芦笙队,每年农闲时便举行“跳  相似文献   

14.
沿通道县城西南方向的沅水上溯,就到达了“百里侗 文化长廊”的轴心地带。这里的山水情韵、侗式建筑和侗乡风情,使人情不自禁产生一种对纯自然和纯文化的回归之感。侗文化旅游在侗乡的兴起,使得侗族民间艺术及其创造者们的神秘面纱逐步被寻访的人们掀开。家住中国皇都侗文化村的吴尚德老人,就是一位成长于斯成就于斯的侗族民间音乐艺术家。 老人今年65岁了,虽年逾花甲,但是他对艺术的无限  相似文献   

15.
“只要个个高兴AA欢乐,我就弹起红鲢的琵琶唱起动人的歌。”——一侗族琵琶歌《开场白》在京有“歌舞之乡”美称的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黄一111乡,有一个土生一t:一匕、风情十足美名远播的“皇部们文化艺术团”。这支侗乡K间的艺术队伍,萌生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成K在氏族风情旅游的舞台匕兴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他们从家〔S口的上坪子、草台子,一步一步迈向了山外的大舞台、演播厅;他们的歌舞,不仅滋润厂中外游客的心田,增进厂民族间的团结,而目给侗乡山寨带来了繁荣、富裕和现代文明。”一一裁、稻步“哆耶不知传过…  相似文献   

16.
宣恩:庭院经济与联办开发共存彭顺秋为发展庭院经济,造福苗寨侗乡,宣恩民委实行以庭院经济、村级经济为突破口的开发,致富一方,造福千家万户。宣恩县星少数民族集中分布的地区,自风俗、服饰、语言保持很好的小茅坡营苗寨,又有风雨桥犹存的侗乡。为使他们摆脱贫困,...  相似文献   

17.
侗乡美,鱼米四时新。彩木层林巢翡草,莱花遍地洒黄金。四化好财神。伺乡美,最美侗乡人。善舞善歌还善酒,多才多艺更多情。四海一家亲。忆江南(词二首)@彭卿云~~  相似文献   

18.
正在来通道之前,我心中充满忐忑,出生西北大漠的自己能否适应那里的气候温差、饮食习惯、方言俚语和民俗风情?可来到这里,慢慢熟悉侗乡生活后,当初的忐忑不知不觉抛之云外,反而被侗乡鲜明的民族特色、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所深深吸引。  相似文献   

19.
在来通道之前,我心中充满忐忑,出生西北大漠的自己能否适应那里的气候温差、饮食习惯、方言俚语和民俗风情?可来到这里,慢慢熟悉侗乡生活后,当初的忐忑不知不觉抛之云外,反而被侗乡鲜明的民族特色、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所深深吸引。  相似文献   

20.
<正>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天柱县,有一家医院,这里既没有多少昂贵的医疗设施,也没有多么庞大的专家队伍,但却在侗乡有着非常好的荣誉和口碑,它就是全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