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共产国际将苏俄革命经验神圣化,以苏俄利益为中心,加上共产国际高度集中的领导体制,对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的形成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大革命失败前后中国共产党在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问题上出现了一些失误.这种失误,同共产国际的指导思想、陈独秀"二次革命论"、中国社会阶级结构及中共的阶级成分等有着不同程度的关系.正确认识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3.
在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与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研究中,对二者进行比较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重大理论问题,因为这表现出中国共产党思想发展史的继承与发展。本文系统的阐述了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与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的理论进行了的异同分析,并从三个方面对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与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出现差异的原因作了辨析。  相似文献   

4.
自三十年代以来,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一直被视为机会主义,赋予俄国孟什维克主义相同的内容,备受抨击,完全否定.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果真完全如此吗?本文拟就此作一探讨。不妥之处,敬请斧正.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陈独秀在革命领导权和革命前途两个问題上的观点的分析和论述,认为:在陈独秀的思想中,虽然有许多错误的观点,有的甚至于近乎“二次革命论”,但他思想中更多的是对“二次革命论”的否定。陈独秀的真实思想应该是:革命的领导权属于无产阶级,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陈独秀不是“二次革命论者。”  相似文献   

6.
陈独秀二次革命论第一次规定中国革命必须分两个阶段依次进行。这种认定为毛泽东两步走思想的提出奠定了基础。在两个革命如何衔接,特别是现阶段民主革命的主要动力及领导阶级方面,二次革命论存在着认识上的不足与缺陷。从中国共产党思想发展史的角度看,两步走思想是在对二次革命论批判性的继承中逐渐形成的。  相似文献   

7.
共产国际对中国民主革命“非资本主义前途”的指示,便中国共产党彻底抛弃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但是,指示的含义并不很清楚,随后党内又接连出现了三次“左”倾错误。毛泽东在和“左”的右的思想的反复斗争中,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正确地回答了中国向何处去的战略方向问题,为中国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开辟了现实的道路,从而使马克思主义的革命转变论升华到一个新的理论层次。  相似文献   

8.
“二次革俞论”不是“党内合作”而是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理论依据。我们党和陈独秀所以接受“党内合作”是列宁的民族殖民地理论在中国指导和运用的成果;我们党和陈独秀在大革命后期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不是因为坚持“党内合作”,而有其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原因,从我党和陈独秀来说,主要是由于对形势的分析和对资产阶级力量估计的错误,是重提“二次革命论”的结果。把“党内合作”归结为“二次革命论”是不合适的。  相似文献   

9.
陈独秀与托洛茨基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独秀参加并领导过中国的托派组织,然而在1937年从南京监狱释放出来以后,他与托派就再也没有组织上的联系了。探讨陈独秀与托派结合和离异的原因,对中国现代思想史的研究是有意义的。本文谨以此为目的,求教史学界。(一) “二次革命论”作为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思想理论基础,自它形成之日起,就受到党内的不断批判。“二次革命论”认为,既然目前的革命(指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大革  相似文献   

10.
再评陈独秀“二次革命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较为详尽地论述了陈独秀“二次革命论”提出的过程,产生的根源及其给革命运动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11.
陈独秀对孙中山与三民主义的言说是陈独秀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党时期和大革命时期,陈独秀给予孙中山及三民主义以很高的评价;大革命失败后,陈独秀为了否定南京国民党政权存在的合理性,就对国民党奉为其指导思想的三民主义予以全盘否定;到抗日战争爆发后,陈独秀又赞扬孙中山与三民主义。  相似文献   

12.
192 3年 9— 1 1月 ,蒋介石率“孙逸仙博士代表团”赴莫斯科 ,与苏联、共产国际就“西北军事计划”以及国民党与苏俄之间的合作问题进行协商。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 ,苏联、共产国际改变了以前的态度 ,不再支持“西北军事计划” ,而且共产国际做出的《关于中国民族解放运动和国民党问题的决议》也使蒋介石感到很不满意。 1 92 3年访苏之行对蒋介石产生了深刻影响 ,他对苏联、共产国际的基本看法与态度即萌生于此时  相似文献   

13.
共产国际认为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应该由资产阶级及其国民党来领导,苏维埃政权只有在中国革命向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转变之时才可以建立。共产国际认为蒋、汪叛变促进了中国革命向苏维埃阶段发展,但依然希望国民党左派复兴中国革命而暂缓推行苏维埃运动。在复兴国民党的计划不能实现的情况下,共产国际最终提出在中国建立工农苏维埃政权。  相似文献   

14.
2009年入藏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的"陈独秀等致胡适信札",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和史料价值。这批陈独秀早期文稿真迹的发现,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范围内填补了陈独秀文本研究的空白,进一步扩充了诸如《新青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陈独秀与胡适关系等中国近现代历史研究领域的具体内容,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陈独秀从民主主义的文化救亡转向共产主义的政治救亡的思想轨迹。  相似文献   

15.
陈独秀作为《新青年》创始人,集大革命家、大政治家、大思想家、大教师、大编辑多重身份于一身,以一个期刊推动了中 国思想史上一次空前的现代性最为厚重的伟大的思想解放-新文化运动.作为中国编辑史上最伟大的编辑,陈独秀对《新青年》编辑群的卓异组合,对"轰动效应"的期刊策划,作出了独树一帜的卓著贡献.  相似文献   

16.
受一战影响,源于西方的世界主义在20世纪初开始传入中国,五四前后渐成一种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社会思潮。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早期共产主义者,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国民党人和以梁启超为代表的研究系知识群,作为活跃于彼时中国思想文化舞台上的三大政治力量,都或隐或现地表现出世界主义思想倾向。于政治观上言之,他们世界主义虽各有所张,然亦显见其相类之处,或谓为原有国家主义、民族主义和爱国意识在中国具体情势下之调整,其世界主义背后的深沉国家关怀清晰可见。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一生对陈独秀作过多次不同的评价。五四时期 ,毛泽东积极支持并配合陈独秀的建党活动 ,对陈独秀的革命精神和创新思想推崇备致 ,称之为“思想界的明星”。 40年代初 ,毛泽东对中国现代史上的陈独秀作了客观的、辩证的分析评价 ,既指出其缺点和错误 ,又肯定其地位和贡献。建国后 ,随着个人权力的增长 ,毛泽东对陈独秀作了全盘否定。不同时代的不同评价 ,反映了时代演变的痕迹和毛泽东斗争策略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陈独秀从崇拜18世纪的法兰西民主主义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经历了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一是巴黎和会上西方民主主义的破产,使陈独秀迫切要寻找新的出路;二是五四爱国运动的胜利,使陈独秀等一部分先进分子感到救亡运动不能仅停留在思想启蒙层面,应该走向直接行动;三是十月革命后马克思列宁主义冲破重重障碍传播到了中国,满足了这个社会需要;四是俄共的推动作用等等。这些因素综合起作用,促使陈独秀一步步实现了向马克思主义者的历史转变。  相似文献   

19.
1920年9月"新青年社"的正式成立,是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阵营内部主要编辑之间、编辑者与出版者之间双重分裂的产物。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收藏的13封"陈独秀等致胡适信札",对于认知这种分裂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在这批书信中,有一封信的作者和另一封信的时间,学界目前的认定尚存在错误,应予纠正。1932年陈独秀致胡适一信,内涵特别丰富,有助于认知托派领袖陈独秀与胡适、李季之间的复杂关系及相关历史真相。  相似文献   

20.
张太雷是新文化运动中成长的五四运动精英和中共创建人之一,受陈独秀的影响很大。当他完成中共最早派往共产国际使者的使命归来时,已成为此期党内马列主义水平的代表。在当时中共作出加入共产国际这个必要也是必然的抉择时,又给予陈独秀以热忱的帮助和影响,着力协调陈独秀与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的关系,陈独秀也很看重张太雷,他们为完成党的创建工作而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